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汉口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973443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89KB
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汉口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汉口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汉口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郧西县景阳乡兰滩汉口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北省郧西县景阳乡
兰滩口汉江大桥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
究
报
告
郧西县景阳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八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第二章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
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第四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第五章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前言
1.工程建设的意义
兰滩口位于鄂陕两省旬阳、白河、郧西三县交界处,素有“秦头楚尾”之称。
郧西县景阳乡境内的主干道土兰路南抵兰滩渡口,与316国道、十天高速公路、襄渝铁路等隔江相望。
兰滩渡口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客货流量极大,是南北运输之要道,是鄂陕两地三县10余个乡镇、30余万人出行的主要渡口。
兰滩渡口仅有一艘装载量为30吨的货运轮渡和两条小型客运船只,装备落后且安全系数低,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009年,兰滩口发生震惊全国的“12.22”客运车辆意外坠江事件,造成7死1伤的严重后果。
郧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兰滩口汉江大桥建设,“启动兰滩口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已列入县政府2011年“十件实事”。
县党政领导与陕西旬阳达成《兰滩口汉江大桥双方共建框架协议》,共商项目推进,旬阳籍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也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
因此,修建兰滩口汉江大桥,不仅是景阳乡政府为了尽快解决兰滩渡口目前存在的问题,更是为了促进汉江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为了加速鄂陕边贸经济的发展,为了解除两岸居民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不断提高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修建兰滩口汉江大桥是有很有必要的。
3.工程概况
根据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项目所在区域的特定位置和满足两岸路线的走向及衔接,工程位于景阳乡与兰滩乡兰滩渡口之间跨越汉江,总投资为6000万元。
工程主线长600m,其中主桥长500m,桥宽10m;该工程占地20亩,工程填方量为7719m3,挖方量为850m3。
工程区桥址为高山、河谷地貌,两岸为台地,高程为215m左右,地形较为陡峭,起伏较大;主桥跨越的嘉陵江呈“U”形河谷,河床较窄;桥位区域地貌属高山陡坡地貌。
4.项目前期工作进展
为了加速两岸的经济发展,解决两岸居民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不断提高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景阳乡政府、各级各阶层的积极努力下,兰滩口汉江大桥被鄂陕两省同时纳入“十二五”建设规划,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景阳乡政府承担兰滩口汉江大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乡政府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对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编制《兰滩口汉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名称
景阳乡兰滩口汉江大桥工程
1.1.2项目建设位置
兰滩口汉江大桥位于景阳乡与兰滩乡兰滩渡口之间。
南与316国道相接,北联土兰路。
1.1.3建设性质及建设期
工程为新建项目,拟于2015年1月开工建设,2017年1月完成。
总工期约2年。
1.1.4工程总投资
工程静态总投资为6000万元。
其中主线(含主桥)工程总投资为5000万元,在该项投资中,项目业主按工程投资的30%自筹资本金,为1800万元;申请国债建设资金30%,为1800万元;项目业主申请银行贷款40%,为2400万元。
1.2建设规模及防治责任范围
1.2.1建设规模
(1)工程基本组成
工程主线长500m,主桥长500m,桥宽10m;占地20亩,工程填方量为7719m3,挖方量为850m3。
工程区桥址为高山、河谷地貌,两岸为台地,高程为215m左右,地形较为陡峭,起伏较大;主桥跨越的嘉陵江呈“U”形河谷,河床较窄;桥位区域地貌属高山陡坡地貌。
(2)主要材料及来源
景阳兰滩口汉江大桥的建设具有比较好的建筑材料来源,全桥除了钢材、木材需要外购买外,高标号水泥、碎石、河砂(除中粗砂)等材料都可以就近购买,能够节省运输费用。
(3)工程占地
工程区沿江地貌较陡,经过现场调查,本工程共占地1.5hm2,其中占用梯地0.8hm2、难利用土地0.3hm2、河滩地0.4hm2。
环境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且利远大于弊。
对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弃渣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后,没有影响工程建设的环境控制因素,工程建设完全可行。
1.2.2防治责任范围
由于本工程挖方量仅850m3,且挖方需就地回填,故本工程无需专设弃渣场。
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占地、取料场、临时施工用地、项目直接影响区。
(1)项目建设区:
包括主体工程占地、取料场、临时施工用地。
其中主体工程占地1.5hm2;在兰滩口村设取料场,取料场占地1hm2。
(2)项目直接影响区:
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
包括道路施工范围外扩5m的范围及场外运输土石方材料时散落的区域等。
1.3项目区自然概况
1.3.1地形、地貌
工程区桥址为高山、河谷地貌,两岸为台地,高程为215m左右,地形较为陡峭,起伏较大;主桥跨越的嘉陵江呈“U”形河谷,河床较窄;桥位区域地貌属高山陡坡地貌。
1.3.2地质构造条件
层倾角由老而新逐步变缓,构造简单,无褶皱、断裂现象,为单斜层。
桥位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地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补给源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厂矿、居民的排污水,一般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从桥位地质岩层出露情况分析,北岸岩层出露总厚度约20余米,但南岸无明显出露,河床内的基岩埋藏较深。
1.3.3水文
(1)汉江流域概况
工程位于汉江干流和其支流大兰河的交汇处。
汉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干流长度1577km,流域面积17.43万km2。
它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2省。
(2)洪水特性
景阳洪水主要由流域暴雨形成,与流域暴雨分布特性一样,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7、8、9月。
汉江洪水具有涨落迅速,变幅大等特点。
据统计,最大涨率可达每小时1m多,一天可上涨2m以上。
一次洪峰过程约5~7d,其中主峰历时2~3d,峰顶时间一般为4h左右。
由于流域内支流众多,各支流暴雨中心时空分布不同,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一,故汛期洪水多为连续多峰型。
1.3.4土壤、植被
项目所在地景阳乡土壤资源多样,大体可分4个土类(水稻土类、紫色土类、黄壤土类、潮土土类)、6个亚类、18个土属、73个土种。
大多数土壤都富含钾、钙等矿物养分,理化性质好,宜种性广,供肥力强,适合种植果树、粮食和蔬菜作物。
项目区内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为96%。
1.4社会经济
1.4.1人口
工程所在地景阳乡辖18个村,总人口3.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9万人,非农业人口0.05万人。
1.4.2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景阳乡位于郧西县的西南面,地理位置介于跨东经109°45'至109°57',北纬32°52'至33°03',之间,东界夹河、六郎,南接白河,西与旬阳相连。
全区幅员面积216km2,2012年底总人口3.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9万人,非农业人口0.05万人。
1.5工程分期及施工分案
根据工程建设程序要求和桥型方案特点,项目实施初步的工期安排如下:
2013年11月底完成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送审工作;2014年2月上旬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工作;2014年5月开展本项目的初步设计;2014年6月-2014年12月开展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2015年1月开展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开始进行主墩基础工程的施工,施工期约2年,2017年1月建成通车。
由于本工程河床相对比较窄,且周围地势较低,工程主要是以土石方回填为主,少量的岸坡开挖可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开挖,汽车出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部分石方开挖,可采用微震预裂松动爆破。
土石方的回填施工采用汽车运土石渣、振动碾、打夯机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施工。
土石方的回填工程结合市政管线和污水处理干管的埋设工程同期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应的规范填筑。
主体工程桥梁部分的施工过程中,桥基的施工期应选在枯水季节,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主体工程道路部分,在进行施工时可采用半边施工半边运输方式,以方便施工材料的运输
第二章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
景阳兰滩口汉江大桥工程施工战线长,扰动地面面积较大,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即在建设中路基填挖、边坡施工及取料、弃渣等,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的冲刷,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完工后,永久性支挡工程建成,水土流失量将受到有效控制。
2.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路基填挖、料场开挖取料、人类践踏等因子将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强度成倍增加。
在工程运行期,因施工损坏引起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主体工程填筑、施工回填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水保功能的日益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本工程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在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预测重点是在工程建设期内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
2.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前述水土流失因子分析,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如表2-1。
表2-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预测项目
预测内容
方法
扰动或损坏原地貌、土地面积
工程施工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类型、面积。
研究工程设计资料,设计图纸,对各工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损坏水保设施
测算因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图上量测、实地调查等
取料、弃渣
测算工程开挖量、回填量、取料量及影响面积等。
查阅设计图纸并结合实地调查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当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
类比分析法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及程度
根据工程实际分析
2.3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3.1工程永久性占地
工程永久性占地包括主桥,面积为1.5hm2。
施工扰动中往往较原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完工后,永久占地为路基和建筑物覆盖,将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2.3.2工程临时占地
工程临时占地指施工中用地,施工完毕后可以恢复原地功能的用地,包括施工临时便道、临时管理房、取料场等。
本工程挖方量极少,全部可用于回填,故无需设弃渣场。
2.3.3工程影响区
工程影响区主要指道路施工沿线影响区。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碾压、人为践踏、施工材料、器具的随意堆放以及施工管理的松懈等原因均将可能造成对管线征地范围外土地的扰动和损坏。
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及其它工程经验,本工程影响区为路基开挖线以外5m范围的区域,共计1hm2。
2.4工程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情况
工程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主体工程实施对其原生地表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侵占及损坏,使原有的水保设施功能丧失。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主要以占用土地的形式造成对水保设施的侵占及破坏,主体工程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侵占及损坏主要为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耕地等。
2.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
2.5.1预测方法
本工程水土流失包括直接水土流失和间接水土流失。
直接水土流失主要指弃渣、临时松散堆渣、天然建筑材料的运输散落等造成的水土流失;而间接水土流失主要是指因项目建设而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破坏、埋压、占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
2.5.2原地貌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占地2.5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为1.5hm2,临时占地为1hm2,工程影响区1hm2。
由于本工程土石开挖量极少,为850m3,故在本工程施工中,无需修筑弃渣场,所有弃渣均可就地填埋;预测时段为2年。
2.5.3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
根据工程建设扰动和破坏原地貌后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危害程度的不同,将水土流失预测分为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和间接水土流失量预测。
(1)水土土流失量预测
本工程建设区间接水土流失预测拟采用如下经验公式分析预测:
Ms=(A–1)·F·P·T
式中:
Ms——新增土壤侵蚀量(t);
A——加速侵蚀系数;
F——加速侵蚀面积(m2);
P——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T——预测时段(a)。
①加速侵蚀系数A
根据类似工程施工期加速侵蚀程度调查结果分析,开挖破坏面加速侵蚀系数与坡度和地面物质组成密切相关,在地表土被挖掘后重新堆积,其密实结构将发生变化,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开挖面的侵蚀性增大,侵蚀模数较原地表增加2~5倍。
②加速侵蚀面积F
加速侵蚀面积是指工程施工破坏、埋压、占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增加的面积。
本工程建设区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全面扰动,故按工程占地计算其加速侵蚀面。
经统计,本工程建设期加速侵蚀面积为3hm2。
③原地貌侵蚀模数P
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现状分析知,本工程建设区属中度侵蚀区,其土壤侵蚀模数为317.2t/km2·a。
经计算,本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间接水土流失量为0.06万t。
综上所述,该工程在施工建设期因工程扰动、损坏原地貌及其植被而造成的间接水土流失量为0.06万t,堆渣、材料运输等造成的直接水土流失量为0.3万t。
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建设区施工期将新增水土流兵量0.36万t。
2.6工程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2.6.1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水土保持功能
工程施工损坏原地表土壤结构,降低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加剧该地区水土流失,局部地带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和丧失。
2.6.2降低土地生产力,减少作物收成
原地貌因扰动损坏而加剧水土流失,减小土壤厚度,降低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土地生产力;有的水土流失顺着沟道、坡道流入农田,造成农田淤积,甚至覆盖庄稼,危害作物生长,影响粮食收成。
2.6.3增加河道淤沙,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施工过程中,建筑土石料若不妥善处理,水土流失将急剧增加,特别是临坡堆放及沿河堆放的土石料,遇暴雨产生径流,松散的土石料将顺流而下,如遇洪水,临河土石料将被全部冲走,河流沟渠淤塞,影响行洪或输水。
2.7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从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知,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在项目的建设期,使用期基本不再新增水土流失量,建设期水土流失主要是施工期土石的运输、填埋所造成,所以施工土石料的防护和处理应是本项目水土保持最为重要的问题。
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工程填埋土石料的处理和防护;其次大规模施工应避开大雨季节。
由于项目所经地区为长江流域范围,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所以,本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水保方案中规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1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
3.1.1方案编制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全面规划、合理布设水土保持防治体系。
按分区体系进行分区治理,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水保措施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水土保持必须结合十堰市发展规划,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满足水保要求。
(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2)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即推荐采用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既要投资省,又能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而且要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按照水土保持工作“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设计时段、防治责任范围和设计深度要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相一致。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采取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等立地条件等因素来布置,使各项措施能尽快、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5)针对工程开发建设方式和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采用工程、植物和农业耕作等措施,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3.1.2方案编制目标
方案编制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尤其是新增的直接水土流失,使现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处理好单项处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完工后具体达到的目标如下:
(1)工程施工所扰动的土地治理率达到98%;
(2)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98%以上达到了治理;
(3)水土流失控制量达99%;
(4)拦渣率达到98%;
3.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结合本工程开发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区域,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分协商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3.2.1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指工程的征地范围、临时用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
本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共计2.5hm2。
3.2.2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
包括道路施工范围外扩5m的范围、工程填挖土石方时渣料滚入河道造成建设区外下游河道淤积的范围、场外运输土石方及材料时散落的区域等,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为1hm2。
3.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3.3.1主体工程中已考虑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
本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工程、护坡工程和道路工程,工程占地面积2.5hm2。
对于工程的永久性建筑物占地,在工程完工后基本不会产生水土流失;对于工程修建的挡墙、护坡和混凝土路面等都有效地防治了工程永久占地在运行期的水土流失。
主体工程设计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项目应作为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其工程量计入各自的主体工程中,投资在主体工程中列支,施工进度均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
就本工程而言,主体工程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主要体现如下:
(1)护坡工程:
修筑实体护坡与网格草皮护坡,具有保护道路,防治滑坡的作用。
(2)道路工程:
在道路的两侧修筑排水沟以便及时排走汇积来水。
3.3.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建设期。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地貌类型、项目区侵蚀类型、侵蚀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即工程永久占地区、施工临时占地区和直接影响区。
3.3.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区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流失类型和防治重点,结合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面上防护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保障作用,植物措施为水保辅助措施,起到长期稳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绿化和美化项目区周围环境。
根据各区特点及防治目标分别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永久占地区以预防为主,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地区以治理为主,结合城市规划用地考虑水保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影响区以预防监督治理为主。
(1)工程永久占地区
本区包括桥梁工程、护坡工程及道路工程,呈带状分布,占地面积1.5hm2。
护坡工程本身就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且主体工程对工程的大部分填方及开挖边坡进行了护坡处理,施工完工后为砼、砌石及草皮所覆盖,使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本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开挖及回填土石方滚落、砌石及砼浇筑掉渣等造成河道淤积,影响行洪,因此本区水土流失防治以预防为主,采取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及临时拦挡措施等来尽量减少水土流失量,完工后清理河道淤积,保证河道过流断面达到设计要求。
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在道路沿线两侧预留地上种植行道树;在护坡面设置网格护坡,并在网格内撒播草籽;道路两侧设计雨水排放系统;工程完工后进行场地清理。
(2)施工临时占地区
本区包括施工临时便道、施工临时用房及仓库、材料转运场、取料场等,临时占地面积1hm2。
临时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针对施工临时占地区域的土地整治及料场改造等。
本工程施工便道长为200m,宽6m,项目施工便道位于兰滩口村汉江边,施工便道有服务短的特点,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起效时间长,因此临时施工便道以工程措施为主,在施工便道两侧布设排水沟。
(3)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主要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受工程施工影响的区域加强监督和保护,避免因不合理的施工或其它人为因素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4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3.4.1主体工程区
(1)预防保护措施
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开挖各种基础。
在不可避免的雨天施工时,为防止开挖裸露土质边坡坡面及回填的土石料等被雨水冲刷,可选用编织袋进行铺盖。
在道路的两侧斜坡脚处修筑边坡,对道路起到保护的作用,并在坡底修建排水沟,以便及时排走坡面来水。
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即开采的土石料及时运至工程区,及时投入使用,尽量缩短临时土石料的时间;在堆放土石时,把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土料堆放在场地中间,开采的块石堆放在其周围,起临时拦挡作用。
严格控制土石料的运输流失。
本工程土石方运输量很大,要求土石料装载时,不要装载过满,运输途中控制车速,尽量减少土石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失。
建立水保方案实施的领导管理机构,强化工作人员水保意识,并实行水保施工监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3.4.2工程临时占地区
3.4.2.1.工程措施
(1)场地清理
工程完工后,对工程区内的临时施工道路及取料场占地进行场地清理,统计清理面积为3hm2。
(2)取料场
①防洪沟:
在取料场南面边界设防洪沟,防洪沟总长约600m。
防洪沟采用M5浆砌石结构,呈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
宽0.6m,沟深0.6m。
②工程护坡:
设计在斜坡脚设2m高的护面墙,护面墙采用透水性浆砌块石,断面呈梯型,其上底宽0.4m,下底宽0.6m。
(3)临时施工便道
临时施工便道主要是对便道两侧排水的设计。
临时施工场地完工后清理场地,设置土质排水沟,防止洪水冲刷。
3.4.2.2植物措施
除了工程措施之外,临时施工区的植物措施主要布置在兰滩口取料场。
兰滩口取料场位于大兰河与汉江交汇的汉江边,工程取料后,采取绿化措施。
3.5方案实施进度安排
3.5.1施工条件
工程施工道路利用现有道路和主体工程施工道路。
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用电在就近各主体工程施工用电点低压接线。
3.5.2施工方法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施工
工程所需的土石料运输由8~15t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堆料场。
土石料的运输、推平、碾压等工程量及投资已计入主体工程,水保工程不再重复计列。
(2)植物措施施工
①整地
根据减少水土流失程度及林木、树种和造林要求进行整地。
植物措施工程区采取带状种植,整地方式采用块状整地,整地时间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②种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造林经验,采取植苗方法。
苗木栽种时间为春季植苗,种植时苗木应保持水分、随到随栽,尽量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郧西县 景阳乡兰滩 汉口 大桥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