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 文档编号:11972156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47KB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碧江区第三产业的基本现状,找准制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协商贸流通组组织政协委员对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摸底调查、实施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工作。
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增比进位快
201X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769495万元,比201X年(下称同比)增长1
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11万元,同比增长
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0万元,同比增长1
5.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644万元,同比增长19.9%,增加值位居全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贡献显现
201X年,我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01X年1
7.7%降至201X年9.8%;第二产业比重由201X年的3
97%增加到201X年的3
6.96%;第三产业递幅最大,比重由201X年的49.3%增加到201X年的5
3.2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1X年的1
3.6:
36:
50.4调整为9.8:
37:
5
3.2;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
0.
8、0.
7、10.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4.8%、3
3.3%、6
1.9%。
第三产业总税收51959万元(其中地税收入24751万元),占区财政税收的5
6.94%,其中批发零售业纳地税1230万元,占地税收入
4.97%;住宿餐饮业纳地税1260万元,占地税收入
5.09%;金融业纳地税2017万元,占地税收入
8.15%;房地产纳地税13672万元,占地税收入5
5.23%,是纳地税最大的行业。
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
6.47%,第三产业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是区委、区政府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的结果。
(三)传统主导产业不衰,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2006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实施了“兴工富区、强农稳区、旅游活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和“三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201X年,我区传统第三产业已成多层次发展态势。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40899万元,占gdp的
5.3%;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产总值为58017万元,占gdp的
7.5%;金融业生产总值为35815万元,占gdp的
4.7%;房地产业25240万元,占gdp的
3.3%;文化旅游业正在兴起,产业总量占gdp的4-5%;其他服务业生产总值217328万元,占gdp的2
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为26645万元,占区生产总值的
3.5%。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得到发展,新兴产业如网购、居民服务、家政等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
从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战略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业是我区的重头戏;其次是发展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
二、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渡依赖工业,对第三产业重视不够
一是过多重视工业,对第三产业关注少,至今我区没有出台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第三产业投入资金少,扶持力度小;三是区委、区政府没有成立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去解决。
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一是我区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二是我区公路网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客运能力不强;运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是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和水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线路少,运力不足等表现突出;站场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场地狭小、功能缺失;投入较少、发展缓慢,乡镇客运站普遍存在等级偏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三)集散功能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交通集散和景区景点自身功能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旅游市场发展迟缓。
如九龙洞、梦幻锦江景区经营管理为政府主导,分别为市、区管理,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大明边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慢。
二是我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商贸业缺乏规模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区规模形成不大,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没有大型购物广场和商业集聚中心,整体竞争力弱,缺乏辐射带动力。
三、加快发展我区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转变发展理念,营造第三产业发展氛围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及作用,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把发展三产放到与一产、二产同等战略位置来抓,实现“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目标,推动三产有重点、有步骤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成立区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区商务、旅游、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建立长效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抽调专人办公,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区第三产业发展。
三是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工业基础,农业对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工业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资金,使其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是要加强管理,调整布局。
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定发展方向,调整布局和结构。
五是抓好规划,做好二产、三产同时推进。
随着我区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大,二产的发展速度加快,政府应着力抓好三产的整体规划,做到三产与二产同步推进。
(二)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我区尽快出台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进一步完善2006年原县级XX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按照不同产业的划分在税收减免、征地、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扶持范围,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三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加大要素投入。
将政府性投资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和骨干项目倾斜,对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且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鼓励社会投入;设立第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基金。
(三)完善文化旅游集散功能,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把我区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一是建设川硐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集散、咨询服务、旅游展示、旅游街、手机网”服务功能。
进一步完善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旅游服务功能,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租车、游览、住宿、餐馆、购物等业务合作关系,打造集游客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接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推动商旅互动。
二是成立碧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投旅游集团公司、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中南门、锦江及其他旅游资源,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制定《碧江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暂行办法》、《关于旅行社组团到碧江区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及奖励政策》。
三是加大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加快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六龙山环形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开发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以国投公司为主体,民营企业入股的形式,以锦江为核心品牌,重点打造锦江旅游开发、东山中南门古城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目的地。
将梦幻锦江与九龙洞、大明边城用“一票通”捆绑在一起,打造我区城市旅游黄金线。
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较快的企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含量高,形成企业集群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抓好民族风情园文化创意品牌和大型品牌会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
深度开发我区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中注入“红色文化”、科教基地”等。
(四)抓好规范管理,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我区商贸布局调整。
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布局,重点强化对各条特色街规划、指导、管理,使网点设置趋于合理。
一是通过物流协会整合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纵向联系、横向沟通的工作网络。
二是加快市场升级改造。
重点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特色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加快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
重点是加快推进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园、川硐新区五福新城和灯塔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打造XX区商业特色街,提升中心区的功能和辐射力。
建议延伸大十字至小十字步行街到北门口,增加便水门至五完小步行街,建立休闲特色街,着力改造大十字和小十字购物中心。
加大“万村千乡”的乡镇网点建设,逐步培育多层次的商业结构级次和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市场。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新兴网购业务。
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朱砂原始矿石、六龙山竹笋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型批发市场,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三是大力发展住宿餐饮。
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如碧江“一锅羊”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推动茶楼、酒吧、咖啡馆、自助ktv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
四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推动社区服务业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
推动新兴计算机、维修业、家政、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有序发展。
改善供求结构,保障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定期与房开企业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摸透市场趋向,多开发中低价位楼盘。
鼓励房开企业运用兼并重组、联合经营、股东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
按照“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定位,加大市场、商场、商务公寓等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力度,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是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
建议成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公室,作为住建部门二级局,负责抓好拆迁工作,承担具体法律责任。
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起草《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由市委市政府行文,明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管理体制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
三是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惠及贫困群众。
推动出台全区住房保障标准制度,切实查处骗购、骗租、家庭收入增加未退保障性住房情况,制止房屋转租合租。
四是建议向市政府请示将市住建局物业管理职能委托区住建局履行。
按照《物业法》、《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试行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资质物管公司,助推小区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尽快解决和平乡等交通瓶颈,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县乡道改造补助资金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逐步解决中长期交通发展问题。
二是积极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相关项目立项审批和完成项目报批评审工作。
将城乡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融入交通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项目储备,以项目带动城镇化发展。
以县道、乡道建设和危桥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技术标准和网络化水平。
三是将农村公路建成路、站、运一体化。
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条件,到201X年实现村村通客运。
提升和完善现有的乡镇客运站功能,加强客货运站场的建设,促进城镇内外客货运储运。
四是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形成城乡交通运输网。
坚持“建管养运”并重,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
建设绕城公路、环线公路,拉大城镇框架,促进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第三产业人才培养。
通过市职院、区职校、区就业局培训,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岗位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三是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信息技术、文化经营等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行与引进人才配套的激励政策,妥善解决住房、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为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附送:
关于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新区管理体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进入新世纪,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问题。
根据徐部长的指示,我们就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高新区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立高新区的决策是十分英明正确的,特区化的管理体制是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即使在今天,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仍在聚集各种创新要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一大特点,是具备基本行政职能而又精干、高效。
在对47家高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政府职能上,近100%的高新区都已具备了财政、项目审批、土地管理和劳动人事部门,近50%的高新区还设有税务、工商、外经贸机构和社会事业管理部门,少数的高新区有审计、社会治安等部门。
在人员编制上,41家国家高新区行政编制2,502人,平均49人;事业编制675人,平均16人,只是管辖相同区域及人口的一般行政区划的四分之一左右。
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政府委托管理(派出机构)型。
这种类型高新区的主要决策和管理权都由政府派出的高新区管委会行使,高新区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
地方政府除了在发展方向、大的政策决策以及任命管委会主要领导方面行使权力外,主要起支持和保障作用。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高新区管委会权力集中,有利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需要省市政府及权威领导人强有力的支持,并选好管委会的带头人。
二是政府直接管理型。
这种类型高新区的宏观管理和财政、项目审批、土地、规划、人事等主要决策权由政府(或由政府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直接行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管理相关事务,高新区管委会主要是协调和具体事务的管理。
这种类型高新区的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有关部门介入较多,需要协调的事很多,高新区的发展受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影响很大。
三是政府开发管理型。
这种类型的高新区主要是由政府组建开发公司,进行区域开发和建设。
政府授权部分管理职权给开发公司,但由于授权有限,开发公司无法协调解决高新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种类型的体制不适合现实国情,一些原来是这种类型体制的高新区正在转型。
目前,大多数高新区的管理体制都属于第一种类型,即政府委托管理型。
这些高新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下三个管理层次:
第一层是当地政府的领导小组。
一般由高新区所在市的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作为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的决策层。
第二层是管理层,即高新区管委会。
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集中了市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负责对高新区各项事务,包括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组织实施,管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等。
第三层是经营服务层。
一般包括开发建设总公司、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技术引进、产品展销、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信贷担保、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
这种类型高新区在上述三个层次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名称不一,机构设置也不尽同,所赋予的管理权限和级别也不尽相同。
二、高新区更快的发展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经过新旧体制的不断碰撞、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的。
进入新世纪,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许多优惠政策与法规必须适应to的规则框架,聚集在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竞争。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研,从发展的要求来看,现有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高新区的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
到目前为止,高新区的行政主体地位问题还很不明确。
虽然部分省市已经由地方人大通过或以政府令的形式制定出台了关于高新区的地方性法规,其法律地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但是,大部分高新区仍缺少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使管委会无法在环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个典型案例是,当某高新区合理扣留经常在夜间往高新区倾倒垃圾的车辆时,反而被告上法庭,原因是高新区仅是一级派出机构,没有行政执法的资格和权限。
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已经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管理权限授权不够,落实不足
高新区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多数拥有所在市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但在实际运作中关键权力往往不能下放给高新区,致使高新区产业规划、土地征用、工商注册、人才引进、资金融通等方面受制于所在地方的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政策条文的制约,所授权力落实困难,得不到有效调度和合理发展。
由于权力、利益、责任划分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与区外原有体制的摩擦时有发生。
个别高新区内地方派驻机构的运行机制往往与高新区内设机构不合拍,经常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导致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现了种种困难。
3、高新区内外新旧管理体制的矛盾冲突,导致个别地方出现了体制上的"复归"
多数高新区大胆探索,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管理体制模式。
但是,由于在实践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高新区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
比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求上下对口,一些高新区把已精简转变的政府职能又转回去,开始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办事手续繁杂,管理体制出现了"复归"。
以致于有的区内企业建一座大楼仍要盖上百个公章,等几个月时间,背离了机构精简的原则。
还有的高新区用人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增加机构和人员,未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需人才,反而成为安排亲属、子女就业、安排照顾干部的地方,导致高新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仅不能提高,还有下降的趋势。
4、中介服务体系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大多数高新区都成立了诸如行业协会、商会,以及金融、投资、证券、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信息、法律、会计、审计、合同仲裁等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但很多高新区内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环境建设、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行政机构与中介机构争活干,把本该由社会和市场做的事,高新区大包大揽下来,致使事务性工作太多,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工作负荷不断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新区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5、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如何分类指导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各地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别。
如在西部地区,大多实行比较集中的管理体制,高新区也希望具备更多的职能,使区内企业在高新区就可以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
而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如XX市就实行一种相对开放的模式,高新区很多的工作由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来完成。
在苏州则完全是一种基本具备行政区划职能的新区政府,功能齐全,高新区代企业来办大量的对外事务。
针对上述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如何分类指导,选择适合的体制,是高新区,特别是那些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高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十五"期间,国家高新区继续肩负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任务,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是加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目前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
应当看到,我们面临的环境是严峻的,我们的改革任务是繁重的,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三、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体制创新,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在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
为此,针对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提出如下建议:
1、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各地根据各高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新区管理条例
通过制定高新区管理条例,对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土地征用、劳动人事、工商登记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事关高新区发展大局的诸多方面加以明确,依法调节高新区内行政、事业、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行政和民事行为,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
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探索在自愿基础上建立高新区的技术性民间组织的尝试,不断完善法律和法规,保护各类社会团体的合法权力和合法行为。
增强企业和行业的自律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应当继续坚持高新区"科技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和思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应使高新区能够从有利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各个方面率先探索,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创新要素聚集和融合的环境。
同时在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将中央和地方的资源与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地方为主,大力促进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情况,可以采取适应本地发展的相对灵活的体制,基本原则是,在社区服务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进一步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在社区服务相对落后的地区,近期内高新区仍应承担相应的社区职能。
3、高新区的管理必须坚持精简、高效、服务的原则,防止体制"复归"
高新区的管理必须坚持精简、高效、服务的原则,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集中行使社会经济管理的各项职能,有关部门在区内设置的派出机构要尽量减少,必须设立的派出机构,应当接受高新区的管理和协调。
对政府授权充分的高新区,要提倡和推广"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以及"限时答复"等制度,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使企业能够在高新区内得到方便、快捷、全程的服务和管理。
对政府授权不充分的高新区,应要求开发区统一承担对外协调职能,代表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
在高新区的内部用人机制上,推行部分高新区已经成功运行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从制度上防止体制的"复归"。
4、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作用
高新区应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减少行政审批,规范审批行为,强化监督机制。
对于行业协会类型的中介组织,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多地发挥其在行政管理和行业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第三产业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