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实战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962261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8.29KB
职业规划实战分析.docx
《职业规划实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规划实战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规划实战分析
职业规划实战分析
记得大学刚毕业那会,周围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开始变得迷茫和彷徨。
当初雄纠纠气昂昂跨进社会的时候,对前方可能会遇到的绞肉机般的残酷与艰辛多少还是有点准备不足。
一个同学对我说,她平时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她的上司又懒又笨,却拿着比她高得多的工资然后压榨和剥削她,而她做的工作也是准备和整理各种文档材料,机械又无聊,没有希望,未来看不到光亮,想改变,却又无力改变,只能每次走过房产中介门口的时候瞥一眼高不可攀的房价然后发出一声叹息。
之后我自己也折腾了很久,在得到各种沉痛的教训后痛定思痛,我觉得人不能盲目地虚度青春。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功实现财务和精神上的自由,而在大部分人却只能一辈子屈身在小小的格子间没日没夜昏天暗地地工作却仍然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
人类的本性以及这个商业社会一定有我还没领悟的基本规律,成功的人一定是在冥冥之中有意无意地踩对了那些个点,才最终成就了他们。
这个专栏基本是我这几年来思考的一个汇总,我已经在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工作中积极地践行着这套理论,虽然我还远远没有实现我对自己所定义的财务自由,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经济及情绪方面的改善——未来之于我不再是恐惧,而是充满挑战的征途,因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让我的内心变得亮堂,我知道成功是可期的,而不再是如中彩票般的小概率事件。
这个专栏最近主要论述如何通过人生规划来实现财务自由。
总而言之,这几篇文章重点就是想要集中火力完整地阐述赚钱的方法论,至于个人的人文与精神发展则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一、迷惘的根源——社会分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讨论劳动分工的时候说:
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
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
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
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上的活动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里,引证了斯密的这种见解。
他说:
“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
”
“在工场手工业中,总体工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富有,是以工人在个人生产力上的贫乏为条件的。
”
“无知是迷信之母,也是工业之母。
思索和想象会产生错误,但是手足活动的习惯既不靠思索,也不靠想象。
因此,在最少用脑筋的地方,工场手工业也就最繁荣,所以,可以把工场看成一部机器,而人是机器的各个部分。
”
马克思又引述亚·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说:
“大多数人的智力,必然由他们的日常活动发展起来。
终生从事少数简单操作的人……没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智力…… 他的迟钝和无知就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
斯密在描述了局部工人的愚钝以后继续说:
“他的呆板的、单调的生活自然损害了他的进取精神…… 它甚至破坏了他的身体的活力,使他除了从事他所会的那种局部工作以外,不能精力充沛地持久地使用自己的力量。
因此,他在自己的专门职业中的技能是靠牺牲他的智力的、社会的和军事的德性而取得的。
但是,在每一个工业的文明的社会中,这是劳动贫民即广大人民群众必然陷入的境地。
”
上面的这几段话,为我打开了探索人类与商业社会本质规律的大门。
资本主义与工业发展之滥觞,便是将业务流程化、标准化,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使劳动者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就业,老板们不需要雇佣有经验的昂贵劳动者,只需要随便抓个人过来,稍加培训,即可上岗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
这个规律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仍然适用。
但站在劳动者角度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业务流程的高度细化,大部分劳动者只能被禁锢在流水线前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敲着那颗钉子,可替代性很强,因此价值很低。
而且更糟糕的是,由于这种重复机械劳动的禁锢,劳动者还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意味着他很难提升自我的内在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还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因为跟人事的同事比较熟,所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过普通HR们的工作状态。
我当时所在的事务所有几千人,整个HR部门任务比较重,因此分工也很细,单就员工信息一项,就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审核、信息维护等几个岗位。
我一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就是专门负责信息维护的,因为员工每天各种信息变动量太大,导致她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在员工信息的海洋中挣扎,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
即没时间谈朋友,也没时间学习新的技能给自己充电。
当然,工资也涨不上去。
业余学习就更别说了,回家就躺床上一动不动了。
因此,要实现财务自由,首先就要突破商业社会劳动分工套下的这一天然枷锁,这也是实现财务自由所要突破的第一层枷锁。
突破的方法就是,有意识地避开机械劳动的岗位,去找学习空间大的工作,最好的状态是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你在工作中所花的每一分钟都会慢慢凝结成你的个人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里面,审计人员的工资普遍高于前台、行政、秘书、人事(我知道很多求安稳的女生都喜欢这些工作)以及基础的财务人员(报销,应收应付等)。
所以说,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越强,就越有价值。
现在大学教育就是培养打工仔的,每个人都学得很专。
因此,拍脑袋想一下,如果你是个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材,那你是不是更有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投行里面做IPO项目承做写申报材料的那帮人赚得比审计多(先不考虑金融行业特性的影响,这个后面会再分析)——因为做投行得兼具证券、会计、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这决定了投行人员的稀缺性。
因此,构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即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材,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做出深度的同时,同时兼顾知识的广度,在相关的专业领域上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选择工作的时候,规避主要内容都是dirtywork的工作,最完美的状态就是每时每刻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按照10000小时定律努力下去,就有可能成为某行业的顶尖人才。
但是,请记住,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
什么是财务自由?
被动收入能够覆盖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产生的支出才能称之为财务自由。
闷头搞技术则是第二个陷阱和枷锁。
二、高富帅与屌丝的不同玩法
金融行业有金融高富帅,也有金融民工,IT行业有IT高富帅,也有IT民工,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如何区分两者?
答案是:
高富帅是有能力配置资源的人,而民工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人的欲望与需求是无限的,相对来说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因此有能力配置资源的人才能成为高富帅。
那么市场的资源都在由哪些人在支配呢?
做生意不过是买和卖,顺着这个逻辑可以推导出,有权力买和有能力卖的就可能成为支配资源的高富帅。
想想政府里哪些部门最有话语权?
花钱的部门。
腐败和寻租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
花钱的时候。
但是,花钱总是比赚钱容易,真正的高富帅本质都是在做销售类的工作。
一个公司老板实际上是最大的销售,如果老板拉业务能力还不如手下的销售,那销售早就自己出去成立销售公司了。
销售是利润中心,后台管理支持部门都是成本中心,而在所有老板心里最重要的永远是利润。
做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
再举个例子。
还是我在做审计的时候,我们部门有个项目经理,有时会私下向我们抱怨部门合伙人审计技术不行,审个底稿要审半天,还经常有不明白的问题问她。
这种想法很多人都会有,觉得自己比老板技术牛逼。
不排除很多老板技术比下面的员工差,但是从不可替代性来思考,老板的价值还是远远高于员工。
第一,老板拉不到业务,部门所有人都得喝西北风去,而没有了一个干活的项目经理,随便外面街上或者下面等着升经理的一抓一大把,无数人盯着你的位子。
但是成为高富帅也仅仅是目标,而非路径。
要成为有能力配置市场资源的高富帅,你必须要能撬动更多的资源,这就要求你得给你的人生上杠杆。
三、给你的人生上杠杆
不管你做的是技术,还是中后台的管理,还是所谓的各种dirtywork,你能创造的价值都是有明显的天花板的。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只能单纯是靠出卖脑力和体力,那么就算是能力再强,天赋再高,24个小时不睡觉,一个人最多也就顶俩,顶仨,这是人的生理极限所决定的,那么你也就创造了两三个人的价值,拿两三个人的工资,以绝大多数人的天赋与努力程度来说,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一个月拿两三万就到顶了。
会计事务所中就囤积了大量的第五级的高级审计员,考出CPA也升不上经理,过着常年加班的生活,累死累活,好点的勉强能够到30万一年,差点的只能拿20万不到,这已经是百尺杆头,再进一步就要猝死了。
加上现在审计行业竞争激烈,未来的趋势能保证不下滑就已经不错了。
在国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价值差不多,中国慢慢的也会有这种趋势,因此我对于水泥工、石匠、木匠月薪过万一点也不惊奇,这就是市场供需和工作难度决定的。
现在会用微软OFFICE的很多,但会且愿意累砖的却很少。
所以,要学会给你的人生上杠杆,用你的24个小时去撬动许许多多的别人的24个小时,你才能用你那渺小的微薄的身驱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为什么世界上最有钱的都是企业家与高管,因为他们懂得给自己的人生上杠杆,他们的时间并没有花在永无尽头的dirtywork上,而是花在了撬动和配置资源上,他们洞悉市场,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商品和服务,然后建立生产的流水线,再找几个老实可怜的大学毕业生去为他们日复一日地敲那一颗钉子。
那些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只不过都是被他们支配的资源而已。
拓展可以给你带来项目来源的中间人及合作伙伴是上杠杆,拓展分销商与经销商是上杠杆,雇佣员工给你干活是上杠杆,通过金融手段用别人的钱帮你赠钱是上杠杆。
世界上最NB的人是资本家,这些人懂得用别人的钱、别人的智慧、别人的体力给自己赚钱。
为什么资本家可以富可敌国短时间内积累起来普通人几辈子也赚不到的财富——因为这些人懂得不停地给自己的人生上杠杆。
看到这里,聪明的人马上应该马上会想到,传统的成功学扯淡在哪里。
因为传统的成功学强调的只是志向、努力、勤奋等等这些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某码农偶然看到一则鸡汤,说李嘉诚华人首富,仍然一天工作12个小时,受到鼓舞,每天打了鸡血似的狠编12个小时程序,若干年后终于从一个码农变成几个码农的头子,工资也涨了几千块。
这样能实现财务自由么?
放弃吧。
因没有一个煤矿工人靠挖煤挖得又多又快而当上煤老板的。
李嘉诚每天工作12小时在干嘛呢?
人家在跟富商政要聊天吃饭打高尔夫球呢。
换句话说,人家谈笑风声之间把资源给配置了。
那怎样才能当上煤老板呢?
决定你是矿工还是老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对了,就是人脉。
四、技术是1,而人脉就是1后面的0。
在中国,做生意最难的是与人建立信任。
与你建立了信任的人就是你的人脉。
只有与人建立了信任,才能高效地调动和配置资源。
如果你没有或不能与合作伙伴、经销商、员工建立信任关系,那谈何上杠杆。
年薪100万与年薪10万的区别就在于,年薪百万的人赚钱的效率高,一年能赚别人10年的钱。
人脉越广,信息来源越广泛,潜在的生意机会就越多,资源驱动就更容易,赚钱的效率自然就高。
而对于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磨练相关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两耳不闻窗外事闷头傻干是绝计没有出头之日的。
技术与人脉之间的关系知乎某位大神已经总结得很好了:
技术是1,而人脉是1后面的0。
没有1光有0等于什么没有,而闷头搞技术你最多达到2,撑死到3,而有了人脉的催化,你可以十倍百倍地创造价值。
五、不要嫉妒富二代
同样地,也不要嫉妒官二代和拆二代。
正常的二代一般都受过更好的教育,见过更多的世面,比他们继承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们从父辈那里继承的价值观和资源,只要做人相对靠谱,富二代成功的机率自然比寒门小子们大得多。
上面已经提到,人脉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而富二代们踏入社会伊始就有了一个重要的特殊人脉——他们的老爹(妈)。
他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平台,本质源于他们父辈隐性的信用背书以及其背后资源的潜在交换价值。
没办法,谁叫人老爹把人这一辈子顺带也奋斗完了呢。
别地命海心了,踏踏实实成为富一代才是当务之急。
年轻人有血性外争主权内争人right是必要的,但是LOSER永远没有话语权。
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如此。
王小波说:
人的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最终才能改造规则。
LOSER不管在乱世还是治世都是LOSER。
六、总结职业规划之方法论
最近经常有同学问我毕业后做咨询怎么样。
这里我暂时不置可否,今后会有专门文章阐述我的观点。
这里运用一下咨询的思维,给大家总结一下如何选择工作。
我们把一个职业所需能力简化成两个维度:
智商和情商。
表现形式分别为行业相关的技术与人脉。
可得以下分类:
A、低智商低情商:
行政、人事、前台、文员、秘书(单纯写文件搞不定老板的)、银行柜台、流程化模块化的会计、财务、IT运维、码农
B、低智商高情商:
销售,能搞定D类老板的秘书
C、高智商低情商:
投行承做、快销marketing、咨询顾问、审计、金融机构风控及项目经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非标准化IT产品的开发人员
D、高智商高情商:
CFO,CEO,销售总监,企业家,资本家
示意图如下():
我个人认为适合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思路是:
1、规避A类工作
2、尽量从C类做起(咨询顾问这个以后专门文章会说),为什么不是B,是因为在中国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情商还是不够的,在个人品质上,普遍脸皮薄、害羞、内敛,不如西方特别是欧美人热情自信,因此如果先从B做起最后发现不适应,而技术早就荒废了,从管理人生的风险敞口角度是不太合理的。
3、D类是职场人士发展的终极目标,建议先从C类做起,慢慢承担起B类工作,双剑合壁之时便是成功初成之日。
4、若实在不是做B类工作的料,那C类工作一直做下去,成为一个伪中产,至少生活品质能保障。
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人。
选工作做职业规划除了看行业外,更重要的是看具体的岗位。
同样是公务员,有的岗位可以很容易发展出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别是监管类的),有的岗位则很可能苦逼一生(比如税务局、工商局柜台,文职科员)。
之后几篇文章会从一些方面详细展开,接下来几篇标题大致如下:
《如何拓展和利用人脉拉业务》
《乙方的诞生——浅谈泛咨询行业》
《创业的方法论》
《金融与政治》
七、C类与A类工作的区别
C类工作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学习空间大,这样在工作上花的时间会凝结成自身的价值;二是会经常需要解决非结构化的问题。
很多人问我码农和高端IT的区别。
以我的本专业——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为例。
我周围很多同学毕业后去了IT咨询公司做Oracle和SAP的实施。
这类IT咨询公司中通常分为两种工作:
写需求的和写代码的。
这两类工作就分别是C类工作和A类工作的典型代表。
写需求,首先你要对行业、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非常了解,如果做SAP的FICO模块的话,那还得要求对财务会计等非常熟悉,然后你要能够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炼成系统中可实现的各种功能模块,设计架构的同时还要兼顾效率,这对项目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然很可能会出现关联的表一多系统就瘫痪的情况。
因此,这样的需求人员在业内实际上是越老越吃香的,他们是复合型的人才,懂管理又懂IT,他们的价值体现在每接触一个新客户就能马上知道如何设计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而写代码的则吃的是青春饭,他们只需要根据需求人员设计好的方案去调用各种封装好的模块,像搭积木一样把系统搭出来。
这些人员本质上专科生就够了,但一般还是会用大学生,因为现在大学生太便宜了。
两者的区别基本就像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工人的区别。
但是,在IT咨询公司中,也并不是所有写代码的员工都不值钱。
负责底层开发的还是比较值钱的。
他们根据各种新出现的客户需求从底层通过对oracle和SAP的二次开发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可复用模块,然后供码农们调用。
这些人可以说是掌握了前沿技术的。
又比如,APP开发中,一个产品经理的价值并不是因为他编程编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实现产品预期的功能,怎么样的设计会提升用户体验等等,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而每天闷头写代码是不大可能发展出这样的能力的。
而且随着APP开发行业发展,一定会出现很多的解决方案,会有新的更方便的开发工具出现,不断降低APP开发的难度,对于最基层码农的技术门槛会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会涌进造成从业者收益被一步步稀释。
就像玩3D游戏的人经常会听到游戏“引擎”这个词,如QUAKE3引擎,虚幻3引擎等等,引擎是3D游戏开发流水线化的基础,他设定了基本的物理规律和图形算法,封装好实现各种效果所需要功能模块,同时定义好API打包成SDK,让开发一个3D游戏的难度大大降低,即便这个游戏看上去是全新的。
3D游戏引擎之于3D游戏产业,就像联发科之于山寨手机行业一样。
成套的解决方案让很多原本的高科技产业成了劳动密集型行业。
再举审计的例子。
做审计的时候,正所谓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短,经常需要帮客户调账,有时还要打擦边球,帮客户粉饰报表的同时又看上去合法合规。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非结构化问题,体现出审计的咨询价值。
审计虽然很多程序机械且繁琐,但不可否认审计所需的知识还是非常庞杂的,日常工作中也会遇到千奇百怪的场景需要你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因此审计是C类工作。
但是即便是C类工作也很快就会遇到发展的瓶径。
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某一业务流程一旦变得越来越难杂,企业就会有将其不断肢解细化的强烈内在冲动,以降低对核心员工的依赖。
比如说审计,最早的时候很多事务所接触的企业规模不大,审计就是查账,工作方式就是几个有经验的老会计把所有账翻一遍看有没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巨无霸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基本上一个team每人就负责一到两个报表科目,公司会设计详细的审计手册和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只要按着指导一二三四把活干完就行了。
二是工作一两年之后时间的边际效用在降低,不像刚入行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重复机械劳动逐渐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所花时间并不会让你的人力资本增值,反映到薪酬上就是工资开始顶到了天花板停滞不前。
更糟的是,一旦你花了一辈子去学的赖以谋生的技能技术一旦被社会淘汰,带来的后果可是灾难性的。
就像二十年前学裁缝,十几年前搞BP机等等。
这个是我身边的例子。
我很小的时候我老家有个人做裁缝做得很好,于是他开了个班专门教人做裁缝。
后来慢慢做大从一个班做成了一个培训学校,于是自己脱身出来做校长,雇人授课,自己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
后来随着服装行业工业化生产的兴起,裁缝行业逐渐没落,他很早就感知到了这一趋势,开始转型做电脑培训,教授五笔打字办公软件使用什么的。
前几年回去,发现其又成功地转型,开始搞会计和建造师的培训了。
这就叫“变则通,通则久”。
但同时可以想像,当年那些做裁缝的老师和学生则可能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而这现付出的成本最后可能都成了沉没成本。
每个行业莫不如此,技术的更新有快有慢,IT行业技术更新尤其快。
因此,整体上来说,IT实际上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行业。
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IT从业者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
比如说,你原来是诺基亚塞班生态系统中一个开发流水线上的程序员,突然某一天你发现塞班系统都没了,整个产业链轰然坍塌,这时你该何去何从呢?
同时IT行业另一特点与摩尔定律类似,那就是新技术的快速贬值(流水线化),而且贬值速度大大超过传统行业。
十几年搞网页设计(所谓的WEB前端开发)、搞FLASH、搞Dreamweaver一时还属于高端人才,但很快各种培训机构向行业输送了海量的廉价劳动力(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培训广告),加上行业的快速成熟,各种解决方案的出现,很快网页设计就被做烂做透变成工业化的流水线了。
现在的手机APP开发、动漫产业显然又是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要想成为IT高富帅,就不能成天埋头于流水线上自己的那一块小天地,要多从井里爬上来关注一下外面的世界。
世界变化很快,就比方说在过去的仅仅十几年时间里,游戏产业的热点从单机游戏到网络网页游戏再到手游,游戏行业在快速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时刻保持着一种危机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俗话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某一细分行业开始衰退时,能最先跑掉和及时转型的很可能是前台的业务人员。
八、B类销售发展路径
任何带有销售性质的职业岗位,要想出头,必然要跑得起量。
即便入行时做的是零售,也要慢慢往上游走,通过积累走向做生产或者批发、做渠道。
这是因为,零售由于个人的生理极限有着明显的天花板,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风险高。
销售的本质就是个大数定律。
一件东西能被卖出去的概率由产品的质量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
在顾客足够多、样本足够大时候概率便会稳定在一个数字上,我们称这个概率为P好了。
针对到具体的某个销售人员,他把东西卖出去的概率会随着他的销售能力在概率P的基础上浮动。
一家公司要想持续经营拥有稳定的销售量,必然得有一个完善的销售和分销体系。
这样即使某个销售人员或某个零售经销商不给力,但东边不亮西边会亮,整个公司的销售额还是会比较稳定,对于企业来说没有生命之虞,相当于通过做大样本量来消除个体偏差。
然而,对于从事零售的直销人员或零售经销商来说,一旦做不好则可能赔上的是全部的青春或全部家当了。
记得某部二战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诺曼底D日登陆的前一天,艾森豪威尔视查登陆部队。
能够见到最高指挥官,年轻的士兵们欢欣鼓舞。
然而,看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艾森豪威尔清楚地知道,根据预估40%的战损率,这些人每10个当中就有4个明天将倒在血腥的沙滩上。
对艾森豪威尔来说,战损率只是一个数字,士兵是他可以利用的资源,阵亡的士兵是他消耗的资源,只要资源耗尽前攻下诺曼底建立了滩头阵地,对他来说就达成了战略目标。
而对阵亡在诺曼底的士兵来说,他失去了生命便是失去全部。
这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社会现实。
为什么人人都想往上爬,因为你脚下踩得人越多,你站得越稳。
不管你做得怎么样,到了老板那里,都只不过是报表上一个个冰冷的数据。
我很讨厌“人力资源”这个词,曾几何时,中华大地上掌握招聘和涨工资生杀大权的还是“人事部”,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具有人文关怀的一词儿。
但现在人力已经和资本、原材料等一样,成了一种资源,你只是给客户的proposal上那些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人天”或“工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成了已经没有了灵魂与自由意志的经济动物。
因此,拓展人脉来产生稳定的业务信息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做批发或做渠道的秘密在于,通过过跑量把销售这件不确定的事情变成了确定的事情。
而销售的前提条件是客户信息的获得,只要能获得客户信息,成交就是个概率问题。
我认识一家房地产基金的老总,业务资源广泛,每年各种人给他提供的房地产项目大概有400个,每来10个项目通过基本信息就毙掉9个,剩下1个进入尽调,而每10个进入尽调阶段的项目最后风控能过并且跟融资方价格能谈拢最终交易成功的也就是1个左右。
一年下来,400个项目中也就成4到5个。
这位老总之所以是老总,因为他有足够的业务资源能够给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
而这就是他的人脉圈子的价值。
人脉就是一个“别针换别墅”的游戏,人总是更愿意与资源禀赋与自己接近的人进行利益交换,合作共赢会让双方掌握的资源都更加强大。
随着利益交换进入良性循环,你的社会地位与手头可利用的资源量交替上升,慢慢地你就在社会上真正地扎下了根,进而通过多层次、强有力的人脉关系网稳定盘踞在社会的上层,而不是像一般白领般犹如无根之萍,永远摆脱不了“候鸟”和“飘”的生活状态。
(关于人脉还将后文深入阐述)
九、像创业那样去打工
周鸿祎说他当年,无论是在方正给国家打工,还是在雅虎给外国人打工,他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从来不觉得他是在给别人打工,他觉得是在为自己干。
因为他干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通过干这件事情能学到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是别人夺不走的,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我觉得打工时刻心中要牢记两点,一是学东西,二是捞资源。
换句话说,要不要选择一份工作,或者在几份OFFER之间做对比的时候,可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学东西,在工作中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是指,为了完成日常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规划 实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