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学案2.docx
- 文档编号:11953249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96KB
初二历史学案2.docx
《初二历史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学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历史学案2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当时的皇帝:
皇帝)
1、时间:
年6月;2、地点:
_______
二、鸦片战争
1、原因:
(1)直接原因——林则徐__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爆发:
_______年结束:
_______年
3、结果——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割_______给英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____________
贸易
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
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
今天的香港包括:
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4、影响:
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___________。
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的开端。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它使________________。
)
5、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制度不可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主张:
“”(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2、意义:
是对中国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本课重难点回顾: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魏源《海国图志》
思考:
1.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吗?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究竟能不能制夷?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火烧圆明园
(1)时间:
年10月(战争期间)
(2)侵略者:
(3)地点:
(4)影响: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___________-收复新疆
(1)1875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阿古柏自杀,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________年,中俄两国_____,中国________。
______年,根据______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
海战,与舰同沉。
_____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结果:
清政府战败,与日签订《________________》。
4、失败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5、《马关条约》
时间:
_______年人物:
________(清)、________(日)
内容:
(1)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
(3)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____________设工厂。
影响: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了。
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析】《马关条约》与其它条约的不同之处: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资本输出。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
为镇压爱国运动。
2、时间:
—1901
3、过程: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陷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结果:
签订了《》
时间:
年9月
人物:
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划定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形成。
(《辛丑条约》与其它条约最突出的不同点:
列强获得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简答:
1、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开始沦为:
___________——《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
___________——《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
________________——《辛丑条约》。
启示:
___________就要挨打
2、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邓世昌黄海海战与舰同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的不屈抗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3、列强侵略进入北京的战争
____________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_战争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探索史)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统治危机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
3、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4、政治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_派”
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_、张之洞等。
5、口号:
(前期:
“自强”;后期:
“求富”)
6、主要内容:
(1)前期:
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2)后期:
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最大)、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局、
张之洞创办_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3)筹划海防:
筹建北洋、南洋、福建_三支海军.
(4)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7、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评价洋务运动(作用):
1)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2)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4)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9、启示:
地主阶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析】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创办军事工业。
【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张謇:
状元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三、詹天佑:
修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政治民主化的开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2、目的:
救亡图存——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3、序幕:
公车上书
4、主要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5、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6、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7、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8、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
9、评价(影响):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10、为变法捐躯的代表人物: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11、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启示】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8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提出: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意义: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二、辛亥革命
1、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2、领导人: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3、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孙中山的功绩:
提出三民主,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9、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宣传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口号(两面大旗):
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4、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
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
胡适提出《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提出“打倒孔家店”
6、意义:
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
单元小结:
1、列举左宗棠的主要活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以外);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学习内容
阶级派别(代表人物)
事件名称
思想主张
军事技术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等)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学习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启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改变中国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城区教研中心初三历史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解读
第三至五单元济川中学曹继红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
1、时间:
1919年5月4日;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两个中心:
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4、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5、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6、结果:
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职务,中国政府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和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美国也没有签字)
7、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9、五四精神: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10、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时间:
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根本区别:
革命领导阶级不一样,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
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五四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
3、内容:
规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书记。
4、意义: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新”指的是领导阶级)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北伐战争
1、目的:
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统一全国。
2、时间:
1926年7月
3、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役: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5、先锋: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被称为“铁军”。
6、性质:
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7、结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
【析】为什么说北伐战争失败了?
因为北伐战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训】大革命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的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军旗升起的地方”
1.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
3.结果:
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4.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最主要意义)。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1.领导人:
毛泽东
2.地位: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意义: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三.遵义会议
1.背景:
由于“左倾”错误,长征初期失利
2.时间:
1935年1月;
3.中心内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
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日军局部侵华开始,中国军民局部抗战开始)
1.时间:
1931年9月18日
2.爆发:
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3.国民党的态度: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4.结果: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全部沦陷。
二.西安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发起人:
张学良、杨虎城
3.主张: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中共解决主张:
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5.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6.意义: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团结抗日新局面的的到来。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地点:
北平西南卢沟桥
3.影响:
全面抗战开始(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二.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用六周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台儿庄战役
1.时间:
1938年春
2.指挥者:
李宗仁——国民党
3.地点:
徐州——正面战场
4.意义:
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的士气。
二.百团大战
1.目的:
中国共产党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
2.时间:
1940年8月
3.指挥者:
彭德怀—共产党
4.地点:
华北——敌后战场
5.参战部队: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6.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他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召开背景:
抗战即将胜利
2.时间:
1945年8月
3.地点:
陕西延安
4.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1.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
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外部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3.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探究思考】
1、对当前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的认识:
该言论实质是为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进行掩盖和辩护。
不利于今天中日关系友好、正常、健康的发展。
日本只有正视过去的历史,真诚地道歉,才能把握未来。
2、你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发展?
中日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心愿和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们要在继续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同时,对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战术: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战术:
运动战
3.结果: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的开始)
1.时间:
1947年6月
2.部队: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3.标志:
千里跃进大别山;
4.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
三.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军队
战术
结果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关门打狗(锦州)
解放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陈毅、邓小平
中原、华东解放军
中间突破(徐州)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聂荣臻
东北、华北解放军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注:
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四.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线:
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
3.战果:
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台湾第三次与大陆相分离。
中国近代两次巨变:
第一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会的历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