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948465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04.05KB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单元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2.室温下,将5.6g氧化钙投入到94.4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问后.恢复列原来的温度(不计水份蒸发),参考右图,下列关于所得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最是7.4g
B. 溶液的质量是100g
C.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6%
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可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植物油
B. 面粉
C. 高锰酸钾
D. 酒精
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 t℃时B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
C. 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D.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 浓H2SO4稀释后,溶液温度升高
7.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 t2℃~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MgSO4的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 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9.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蛋白质、油脂和糖类在人体代谢中是能释放能量的三种必须的营养素;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⑦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①⑤⑥
B. ②④⑦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 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
C. 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D.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11.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蔗糖
C. 植物油
D. 面粉
12.下列用途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盐酸除去水垢
C. 用酒精配制碘酒
D.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13.为了使蔗糖快些溶解,小明根据生活经验和学到的知识采取了下列做法,其中不会加快蔗糖溶解速度的是( )
A. 研成粉末
B. 用热水溶解
C. 用筷子不断搅拌
D. 多加水
14.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C.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 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7.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A. 两种物质组成的
B. 无色透明的液体
C. 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 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1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19.(2016•漳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甲一定小于乙
20.将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l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水的质量为( )
A. 20克
B. 100克
C. 180克
D. 200克
二、填空题(共5题;共17分)
21.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碘酒中溶剂是________.
2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 乙(填“>”“<”“=”).
(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________ .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23.A、B两烧杯中均盛有100克水,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固体物质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现象如图所示.此时,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要将B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2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________ g该溶质.
25. 从右图中,可以获得多项与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有关的信息:
(1)在t2℃时,向50mL水中加入18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可得到溶液________g,是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如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以用________方法提纯;
(3)两曲线的交点A表示________;
(4)你还能获得的一项信息是:
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0分)
26.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3)浓的a溶液中混有少量b物质,要获得a物质用________方法
(4) 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
当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t3℃(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
Ⅰ.溶质的质量 Ⅱ.溶剂的质量 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4)t2℃时,在含有50g水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mg甲和mg乙,升温至t3℃,甲完全溶解,乙仍有剩余,则m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题;共11分)
28.实验室用已配置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步骤为:
计算、________ 、混匀.
(2)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 mL.(结果取整数)
(3)某同学在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9.A、B、C、D四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1) 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30.爱探究的聪聪做了一个家庭小实验:
将盛有部分雪碧(碳酸饮料)的饮料瓶的瓶盖上插入一根长吸管,吸管的另一端伸入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杯子里,将饮料瓶放在一装有NaOH固体的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一定量的水,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杯子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2)说明:
NaOH固体溶解时________(填“吸”或“放”)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2.【答案】D
【解析】【分析】将5.6g氧化钙投入到94.4g水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计算生成7.4克氢氧化钙;但这么多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故可知答案.
【解答】A、溶质的质最是7.4g,说法错误,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故A错误;
B、溶液的质量是100g,说法错误,因为7.4克氢氧化钙只溶解了很少,故B错误;
C、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因为氢氧化钙大大的过量,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6%,说法正确,因为因为室温时,100克水只能溶解0.15克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很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处理问题.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升温或降温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解答】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w克,当把溶液降低到t1℃时,甲仍为不饱和溶液,而乙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在降温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在t2℃时,乙的溶解度是w克,而甲的溶解度大于w克,因此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g甲和wg乙,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而乙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还要注意形成的是无色溶液。
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该溶液呈紫红色,故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该溶液呈无色,故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解答】A、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为40g,t℃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8.6%<40%,故A错误;
B、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时B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后仍然饱和,故B正确;
C、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故C错误;
D、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
B.
【分析】A、根据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进行解答;
B、根据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C、根据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大进行解答;
D、根据没有指名温度无法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6.【答案】D
【解析】【解答】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洗涤油污利用了汽油的溶解功能,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溶液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正确。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溶液的特征是:
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没有直接关系;汽油洗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由图可知:
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说明其溶解度相同时有两个温度,故错误;
B、t2℃~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MgSO4的溶解度在t2℃最大,所以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D、t2℃至t1℃,硫酸镁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所以t1℃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
D.
【分析】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t1℃至t2℃,硫酸镁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在此温度范围内降低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
8.【答案】C
【解析】【解答】A、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故C错误;
D、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
C.
【分析】A、根据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进行分析;
B、根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行分析;
C、根据汽油是溶解油污进行分析;
D、根据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同时能够隔绝同氧气接触;蛋白质、油脂和糖类在人体代谢中是能释放能量的三种必须的营养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日常生活中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是改变不了的;洗涤剂作为乳化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实验室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
1。
10.【答案】C
【解析】【分析】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以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液滴,随水流走,故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正确;
D、搅拌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所得溶液为紫红色的,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溶液是无色的,故选项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是利用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分析】A、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
B、根据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解答;
C、根据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研成粉末增加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
B、用热水溶解,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度,能加快蔗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蔗糖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
C、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蔗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故选项错误.
D、多加水,增加溶剂的量实际上是影响溶解溶质的量的多少,与溶解速度无关,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分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
搅拌、加热、磨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
14.【答案】C
【解析】【解答】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不符合题意;
B、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B不符合题意;
C、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的过程中,硫酸钠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C符合题意;
D、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解度最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运用.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由于在45℃时,甲的溶解度是60克,故A不对;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故C不对;
D、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把乙物质的饱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化学 溶解度 单元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 化学 单元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