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与职业素养提升讲义.docx
- 文档编号:11947373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1.76KB
阳光心态与职业素养提升讲义.docx
《阳光心态与职业素养提升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光心态与职业素养提升讲义.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光心态与职业素养提升讲义
阳光心态与自我素养提升
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解码阳台心态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阳光心态的意义
·一、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的概念
·1、阳光心态的概念
·心态,是指人们在面对主客观事物时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特色的观察问题的心理视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应看法和感受。
·阳光心态,以积极,乐观理智的态度去对台主客观事物。
·2、阳光心态的内涵
第一,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
第二,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
第三,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第四,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
3、阳台心态的特征
(1)理解
人和人出生环境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立场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2)勇气
目标需要行动,行动需要勇气。
否则目标永远仅仅是目标。
走错一步总比原封不动好些,因为向前走就可以获得矫正前进方向的机会。
(3)宽容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不会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4)自我尊重
一个人只有学会自我尊重,别人才会尊重你。
经常说自己是垃圾的人,别人也很难把你当宝贝。
(5)自信
通常自信的人,会认为自己更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力量,也会影响周边的人。
(6)承认自我
一个人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自我时,他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比如说,有的人不承认自己是容易害羞脸红的,非要去改变自己,这个时候他的痛苦就产生了。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
“看一个人、一家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不要看它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
·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
·二、阳光心态的心理学背景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
1、积极心理学
·心理学自从1879年正式成为一门科学起,就肩负着三项重要使命:
治疗心理疾病;帮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完善;发现并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
·现代心理学主要以治疗心理疾病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
几乎所有的现代变态心理学都是以病态人作为参考系,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
·有人研究当代的文献,发现有5000篇关于愤怒,41000篇关于焦虑,50000篇关于阴郁,415关于幸福,比例大概是(21: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传统心理学只关心心理疾病,不关心心理健康,更不了解世界上还存在着大量心理素质非常优秀的人。
心理学应当研究这些出从的人、优秀的人、超级健康的人。
·20世纪末,以(塞里格曼)为首的心理学家对人类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发现乐观、积极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积累大量的科学心理学资料,首次将人类的积极品质置于科学的标准下进行检验,才诞生了当代积极心理学。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主观幸福感
苏格拉底的幸福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幸福看成是一种通过知识才能获得的东西,人们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追求到自己的幸福,他认为人类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克服各种物质的欲望。
有人有吃喝的欲望,就成了吃喝的奴隶;有人有女色的欲望,因而成了女色的奴隶;有人爱好财富,结果成了财富的奴隶;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
认为充分发挥人的功能,克服一切坎坷,为高尚的目标而奋斗,即“幸福是人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心理学家最终决定以个体的主观判断为标准来界定幸福,即认为幸福就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并将其界定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
主观幸福感的特征:
(a)主观性。
它存在于每个人自我的经验之中。
对自己是否幸福的评价要依赖于个体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
(b)积极性。
SWB不仅指主体没有消极的情绪体验,更是指主体要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
一个人要能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才能产生幸福感。
(c)整体性。
SWB不仅是对某个生活领域的狭隘评估,还包括个体对其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的体验。
(2)积极的人格特质
(a)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特曾进行过一项堪称心理学史上最为完整的追踪调查。
这项调查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跨越70余年,被调查者包括268名哈佛学生和456名波士顿当地同龄人,他们从最初的少年到而今都已是耄耋(màodié)老人(若有幸健在)。
如此浩大繁复的一项研究,目的旨在探寻某些人格特征的机能与意义,它们包括利他、乐观、幽默、延迟满足等等。
结果发现,那些在各个生命阶段中经常表现出这些特质的人,当他们年老时,生活更幸福,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久。
(b)积极心理学家在对特质的研究中,最终建构起了这样一个系统—“人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VIA),VIA体系提炼出人类本性中的6大美德,即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与超越。
这6大美德分别对应个体人格中的24种人格优势。
第二节积极心态的力量
1、激发阳光心态的心理动力
·狄更斯曾说:
“一个人的阳光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
·教授的过桥实验
·心态对人的思维、选择、言行都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
心态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决定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人从容的面对失败,也就容易让人获得成功。
(1)阳光心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心理健康包含着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
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只有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热爱自己,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才能进行自我批评并完善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才能承受打击,不被暂时的困难打败;才能对生活阳光乐观,并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如何塑造阳光心态
·第一,改变态度
·第二,享受过程
·第三,活在当下
·第四,情感独立
·第五,学会感恩
(2)阳光心态与主观幸福感的联系
·生活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与你的生活水平,更取决与你的心态。
如果你感觉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否则就是不幸福的。
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你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生活。
·假如你是乐观的人,你将会用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不被各种困难打倒,你的工作、健康因此更加美好。
·一个阳光心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
一个阳光心态者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乐观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2、专业技术人员阳光心态对自我提升的支持
·阳光心态作为一种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心态,对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自我提升,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
(1)建立良好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条件。
·许多的疾病出料与生活习惯、传染、遗传有关,也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
·
(2)阳光心态有利于开发潜能。
·人类潜能,是人类潜在的体能与智能的总和。
·国内外学者都用“海上冰山”理论形象地说明人类潜能的巨大。
人的能力好似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像人类已知能力——显能,这里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沉没在水面之下的未显露部分缺失显露部分的5倍、10倍、20倍、30倍……
·如果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一个人能记忆50座美国国会图书馆全部藏书储存的信息,能熟练掌握40种语言。
·开发潜能的关键:
阳光积极的心态是开发个体潜能的必要条件,拥有阳光心态才能帮助个体开发潜能。
·假如你是乐观的人,你将会用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不被各种困难打倒,你的工作、健康因此更加美好。
第二章专业技术人员启航从悦纳自己开始
·第一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接受自己-阳光心理与自我接纳
一、悦纳自己:
过去、现在以及将来
悦纳自己是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使自我得到良好的发展。
自我悦纳不仅指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在接受不足这个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改进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个性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校正的作用。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容貌、体态、健康等)的认识和态度;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情绪、情感、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认识和态度;(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的认识和态度。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三种形式。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状况的认识,主要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内容。
自我调节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心理的自我作用的工程,主要包括自立、自主、自强、自律、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提示、自我教育等。
自我体验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体验。
它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认识。
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3、从社会化方面看,自我意识分为主观我和客观我:
主观我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表现我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
客观我是社会上其他人对“我”的认识和评价,表示别人怎样看待我,强调环境的制约作用。
4、从自我状态方面看,自我意识分为理想自我、投射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愿望、立场出发,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或追求,它是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
投射自我是一种自我估计,往往与实际形象有一定差距。
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在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三)自我意识的类型
自我肯定型、自我扩张型、自我矛盾型、自我否定型、自我萎缩型
自我肯定型,它属于积极统一的自我,不断完善现实自我,使之与符号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自我达到统一。
自我扩张型,主要表现为消极统一的自我,通过对现实自我的过高评价或虚妄的判断获得与理想自我的统一。
自我矛盾型,是难以统一的自我,自我矛盾强度比较大,持续时间长,新的自我迟迟不能确立,积极的自我难以形成。
自我否定型,属于消极统一的自我,对现实自我评价过低,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过大
自我萎缩型,属于消极统一的自我,理想自我极度缺失,而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所以极端自卑,甚至可能出现自暴自弃过分自责等情况。
(四)自我意识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个体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再次,自我意识是个体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促使个体不断地自我监督、不断地自我完善。
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是,他就会努力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获得成长与发展。
第三,自我意识直接影响者人的个性的形成和理性健康。
一个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接纳。
(五)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1、过分追求完美
2、过度自卑
3、过度自信(自负)
4、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的特点:
从“我”出发去想问题和做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当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不能满足是就会发脾气并且出现抗拒行为。
(六)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要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完善,必须从上述三种心理成分入手,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去实现。
1、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己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要喝自己的实际相符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能恰当地认识,既不夸大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有效调控自我
自我调控是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控制自我,主动地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心理及行为的心理过程。
有效调控自我是个体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也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实现统一的必要条件。
二、珍爱自己
(一)自我的接纳与自我认同
自我接纳是指我们每个人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我们在自我认识上既能发掘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优点;也能欣然正视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反映在情绪上就是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优势而自大,不会因为我们自己的缺陷而自暴自弃。
(二)积极悦纳认同自我
所谓悦纳自我,就是能够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和喜欢自己,能客观、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失;有高度的自尊和自信,有价值感、自豪感和满足感;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三、纠正误区,认识不合理信念
我们市场怀疑自己是个是否是个好丈夫(好妻子)、是否是个好员工的消极自我概念,从而导致我们自己情绪低落、烦躁、倦怠,对自我的悦纳程度较低。
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是更好的悦纳自我、珍爱自我的重要条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情绪ABC理论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第二节梦想并不遥远-专业技术人员阳光心态与自我激励
早在19世纪末,心理学家C·朗格在一项研究反应时的实验中发现,心理准备状态支配着个的记忆、判断、思考和选择。
这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实质上就是个人的心态,个人的心态决定自己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和做些什么。
一、放飞理想——阳光可以照耀的地方
阳光心态是人们最重要的心理素质。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
这个小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阳光的还是阴暗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二、给自己加油:
自我效能和自我激励
(一)自我效能: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些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
(1)通过熟练掌握与成功体验来提高自我效能
(2)通过替代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我效能
(3)通过社会说服和积极反馈来提高自我效能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拒绝极端学会理性
——三思而后行
“极端思维”是以“自我中心”地看待和处理社会或其他问题一个必然结果,在“自我中心”者看来,凡是与“我”意见相左或相悖的,都是错误的或是不应该存在的。
(一)极端思维的特征
1、不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起因,明确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作出科学抉择。
2、不深层分析。
并不质问信息的来源是否客观、真实等信息。
大脑深层分析,可以发现发现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使思维可以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3、单一特征。
即不会详细谨慎地寻找事件中处理的方法方式是否是唯一性的,无进行任何其他选择的选择倾向,也就是无任何选择的选择特征。
4、捷径特征。
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体带有单纯的求快、求捷径的心理特征,不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并演化为行为模式。
5、排他特征。
即处理某个问题、某个事件的时候,不允许其他人的意见综合进入,或者没有在建立广泛的了解总结之后归纳出结论。
(二)极端思维的类型
1、任意推断
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如“我是无用的,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商店已经关门了。
”
2、选择性概括
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一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
如“单位中有许多不学无术的人在工作,这是我做领导的过错。
”
3、过度延伸
或称为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通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延伸作出的结论。
如“因为我不明白这个问题,所有我是一个愚蠢的人。
”或“因为打碎了一只碗,所有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
4、夸大或缩小
对客观事件的意见作出歪曲的评价,如“因为偶然的开玩笑,并无恶意地撒了一次谎,于是认为完全丧失了诚意。
”
5、全或无思维
即要么全队,要么全错,病人往往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如没有被聘为电视播音员,从而就产生:
“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没有什么地方再会聘用我了;我现在连整理房间的能力也没有了,我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了。
”
(三)极端思维的具体表现
不当的思维方式错误会误导人的想法,让人容易走极端。
通常情况下,而使用极端思维的可能出现的错误想法具体表现为
1、走极端:
这种现象表现为走极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
这种人一遇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进而觉得自身已不具任何价值,失去自信。
2、变色镜:
有的人遇事总想消极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变色镜看问题,滤掉了所有的光明,整个世界看起来暗淡无光。
3、公式化:
认为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会不断重现。
生活中遇到困难与不幸,即认为困难、不幸灰重复出现。
4、疑心病:
有些人无事生非,终日担心自己将大病临头,遇事往往自我断论,主观猜疑,杞人忧天。
5、缪推断:
有的人把一般性过失、欠缺、挫折和困难看得过于严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转的错事。
生活中总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过低估计自身的长处。
6、失锐气:
对正常的人际关系想入非非,毫无根据地自怨自艾或愤世嫉俗,导致本来松弛的情绪变得紧张。
7、自卑心:
有的人总是主动承担别人的责任,并且妄下结论,认为一切坏的结果都是自己的过失和无能所致。
8、消极化:
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觉当成事实的证据,如:
“我有负罪感,那么我一定是干了什么坏事”,“我觉得力不从心,那么我一定是”低能儿””。
二、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
(一)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特征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是“爱”“恨”“愉快”“悲伤”等感情部分,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
理性思维主要表现为抽象或逻辑的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思维。
(1)感性的人的特点
感性的人,善良、细心、敏感。
感性的人凭感觉做事,往往不考虑对方的感受、感觉,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自己的思想感对事物起主导作用。
感性的人有一个特别优点,因为敏感,对于细小的、对别人不在意的地方都有独特的观察。
如果把这些优点发挥在文献艺术领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弱点就是与别人相处中,过于敏感,容易让自己受伤。
感性的人适合做作家、诗人、导演、演员、歌手、画家电视电台主播、节目主持、记者、编辑、教师、广告设计、雕塑师等等。
(2)理性的人的特点
理性的人举止理智,言行板正,做事专注、善于思考、自我为中心意识强。
在相对客观的立场看待问题,自己的思想感对事物的影响比较小,不意气用事,而是就事论事。
这种人往往喜欢遵守一定的规则,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认为凡事都是有逻辑的。
比如找伴侣,他事先会在心底设定一个大概标准,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觉得对方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有数学定律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一个事物是完美的。
理性的人适合做与思维有关的职业,比如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师、律师、法官、行政员(如领导、秘书)、司机、商、业务员、保险、心理咨询师等等。
(二)非理性思维
心理学中认知疗法认为,情绪问题主要来源于对事物的非理性认知。
(1)非理性思维观念
常见的非理性思维包括如下11个方面。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喜爱和支持;
·一个人应该是全能的、完美无缺的,在人生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坏人都应该受到责备和惩罚;
·若事情未如人愿,那实在太可怕;
·不幸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困扰或者痛苦是没有办法控制和改变。
·一个人应该时时警惕是否有危险或可怕的事情将发生;
·避免某些责任,要比面对它更容易;
·人应该依赖他人,尤其是依赖强者,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任何问题均有正确或完整的答案,若找不到正确而完整的答案,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与困扰而烦恼。
(2)自我驳斥非理性思维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非理性观念,并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就应该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反驳来从中解脱出来,非理性观念的自我反驳,通常采用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形式。
第二节换位思考,避免偏执——习惯性思维的控制
·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知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
不管自己采用何种方式揍我反驳,自己向自己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比较具体。
例如:
1、我打算与哪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并放弃这一信念?
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
3、有什么证据能使我得出这个信念错误(或正确)的结论呢?
4、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5、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一、“框子”里的思维
(一)定式思维
定式思维,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一)定式思维的特征
(1)趋向性,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表现为思维空间的收缩。
带有集中性思维的痕迹。
如学习立体几何,应强调其解题的基本思路:
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2)常规性,如学因式分解,必须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常规的方法。
(3)程序性,指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定式思维的产生原因
·木笼囚车、披枷带锁的囚徒生活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而给思维背上沉重包袱的却不是别人,正式我们自己。
造成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
(1)想当然,对结果不进行分析,只凭主观臆断,用想当然的方式去应对问题。
·
(2)随大流,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你错我错大家错,法不责众。
这是一部分人真实的心理。
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需要你的勤奋修炼,也需要内你的勇气和独树一帜的勇敢。
·(3)抱残守缺,思维方式一旦被固定的习惯所代替,就很难接受新事物,甚至会排斥一些新观点的产生。
·(4)盲目迷信权威,对权威的言论深信不疑,哪怕明知不合理也照样奉若神明,还常常拉大旗鼓作虎皮,以此来张扬自己。
第四章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当好情绪的舵手
第一节好心情与坏心态
·一、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时的主观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这可从三方面分析:
·
(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
(2)客观现实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情绪情感的源泉。
·(3)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有人把他们统称为感情(affection)。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阳光 心态 职业 素养 提升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