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学期末考核.docx
- 文档编号:11945261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51KB
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学期末考核.docx
《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学期末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学期末考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班级管理学期末考核
班级学生辅导案例分析期末考核
在中小学中,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
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拖班级后腿。
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
他们成为老师的心病。
这是一些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和特殊指导的学生。
对于一般的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即能奏效,而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这些方法往往没有效果不大。
他们往往周而复始地犯错误,对老师的教育几乎是充耳不闻,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教育问题学生,需要专业的知识,需要会诊断,会治疗。
可是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于是往往碰钉子,甚至束手无策。
问题学生由于善于制造问题,因此特别容易招老师的反感,惹老师发火。
他们一向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惹是生非,教师就特别容易急躁、失控。
结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
因此,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要冷静,先稳住事态
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
问题学生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
教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
所以对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
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学生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
二、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批判
很多教师遇到问题学生出问题的时候,总是急于告诉他们:
“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不对的。
”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批判。
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上无用。
其实哪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捣蛋”行为是错误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
为什么明知故犯呢?
这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当然总要分个是非,但不可以从非清是非入手。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
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
三、不能用态度解决问题
问题学生闯祸时,常常顶撞教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
教师出于自尊或者面子,就可能怒火三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问题学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
结果教师没能冷静的调查问题和分析问题,转移了注意力,变成了学生的吵架对手。
这就成了态度解决问题。
学生必须尊重教师,这是社会规范。
学生教师无礼,必须道歉,但不能操之过急,气头上要求学生立可道歉,这违反人之常情,通常人们道歉都是冷静下来之后的才能作的事情。
同时,作为教师本人,气头上也会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如骂了学生,甚至罚了学生,这时要学生认错,是较难办到的。
所以,即使当时学生态度不好,也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事实。
事实上当事后老师平静地象学生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快就改变不少,当然要注意用“询问”的语气,事实澄清了,是非分清了,让学生认错就不是难事。
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它将决定教师后来的行动的方向。
如果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
”教师肯定就要冲学生发脾气。
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昨天他刚保证过,今天又犯,无药可救!
”......这几种态度的共同特点是不会引导教师去研究问题,只会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解决。
我觉得教师的第一反应最好是:
“这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与研究,最有利于问题解决,而且对教师心里健康有好处。
都说老师易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学生的烦心事。
假如我们能把它当研究对象,反感与厌恶感就会减少,态度就越冷静,问题就越往好的方向走。
所以,教师要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
不要觉得自己了解学生,而要实事求是的承认,我们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
如此我们面对问题生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充满探索精神的“为什么?
”,而不是义愤填膺和管理主义的“怎么办”,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当然一个“为什么?
”是不够的,要一直追查下去,找出真正的原因,才好有针对的解决。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他指出:
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将使人产生自卑、较弱、无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无所作为。
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
因此我在教育实践中,尝试着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需要,肯定他们的优势,赞赏他们的成绩。
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我班有个学生叫朴某,朴某是我班男生中最为调皮,令人头痛的学生。
他虽然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课随便插嘴、讲废话,作业经常少做或不做,还有说谎的坏习惯。
开学初几乎每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但不奏效。
我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朴某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
他的父亲常年在外面跑长途送货车,很少回家。
母亲是继母,开一家小吃店,每天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和关爱孩子。
从她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从小调皮好动,经常说谎,还喜欢动别人的东西,作为继母,她也不方便经常深说或者惩罚孩子。
也许她有她的难处吧?
我并没有多问。
我及时和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他的父亲当时正在河北,通过电话的交流,我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他的父亲把孩子全全交给我,让我教育帮助。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二)
后进生介绍:
张某,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
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自由散漫,喜好标新立异,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经过多次与他交谈,以及从其他学生处了解到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
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不太管他,因此导致他形成了种种恶习。
由于他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改进,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内因是,虽然接受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
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
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改进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鉴于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逐渐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3.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4.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
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数学成绩有进步,及时完成上交数学作业,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
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总之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实践表现机会,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6.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我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他多接触,班级活动能让他参加的也多参加。
为了更好的转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男同学――我们班的副班长和他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
7.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
后进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
对他的教育,我做到了不厌其烦,这样,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小张,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转化张某的过程中感悟到:
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他才能敞开心扉地说真话实话,老师才能真正地知道他的什么“病”,给他开一剂“良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
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
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另外,俗话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并且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通过细心的观察我发现,朴某极不自信,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又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
有一天课间,别的同学都已经出去,他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见他的手里紧攥着5元钱。
我产生了怀疑,他的继母是不可能给他这么多钱的,于是把他叫过来询问。
孩子刚开始沉默不语,经过我细心的劝导,他小声说是偷同学的钱。
我当时很气愤,他平时就乱动同学的东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这次居然拿其他同学的钱。
我想惩罚他,让他公开道歉。
但稍稍平静之后,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被人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着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
我把这件事暂时放下,告诉他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我耐心的劝导并且与母亲取得了联系,课后经常帮助他,多和他聊天。
没过几天,他主动找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说他把5元钱拿来了,要主动向那位同学道歉,承认错误。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增添了许多自信,也经常和我聊天。
根据他的这一心理,我决定将计就计。
我从这个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的优点入手,以他一次不举手就随口答为突破口,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处。
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识地对他多次赞赏,有时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说“你真聪明。
没想到能回答地这么好!
太棒了!
”与此同时,对他在校进步的表现我还打电话给家长予以表扬。
从此,他的表现明显有了好转,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认真完成,上课乱动的现象也有意识地控制。
为了燃起他更强烈的成功欲望,在他获得成功感、倍感骄傲与自豪的时候,我给了他一点点挫折感。
“嗯,这个问题基本正确,但不够全面。
如果看看书再回答,相信你会说得更好。
”而他达到新的更高要求的时候,我又对他大加赞赏。
这使他内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他上课越来越配合。
上我的课,他不但不讲闲话了,而且还能积极举手发言。
我对他的赞赏激起了他强烈的上进心,想当一个好学生的归属感日益强烈。
我的赞赏牵引他走向一个又一个进步,他越来越爱探究学习问题,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次月考考数学考到100分的好成绩,其他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赞赏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正如林肯所说: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确实,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
这种需求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会肯定中获得成功的。
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表明:
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
真心诚意地赞扬对方,鼓励对方,自然而然地使对方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这就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心理契机。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不想做差生。
他们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自尊需要没有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
教育专家韩凤珍说:
“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者要千万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证明:
只有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
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教育中充分运用这一心理规律,积极地保护学生的自尊,给学生提供各种获得成功体验的光彩,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各种成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分析(三)
(恰如其分的惩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时刻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或者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
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儒子可教也”。
但常有的是老师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一点在我所带的班中体会相当深刻。
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几十个学生。
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
记得刚开始带这个班时,班级纪律问题我是相当头痛,几乎有一半多的学生好像没有遵守自习纪律的习惯,每当上自习时总能听到学生在教室里高声的说话谈论。
甚至于还有些同学随便的下位,随便的交换位置。
于是我便找班委的几个同学商量,看如何能够改变自习纪律混乱的情况。
有几个同学说老师可以在自习的时候多到教室去转一下,这样同学们说话的现象可能有所减轻。
于是我便按照这几个同学说的去做了,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自习纪律的规定。
开始的一段时间确实比以前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同学在纪律的约束和老师的监督下,慢慢的遵守自习纪律。
但也有一些“顽固分子”仍然我行我素,在上自习老师不在的时候交头接耳或者是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一些事情。
大约有六七个这样的学生吧,我于是便经常找这几个学生谈话,并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自习说话的坏处,但是,每次都是收效甚微,管不了几天,他们又和原来一样。
我虽然制定了班规,但是只规定自习不准干什么,却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
于是,我想到了惩罚,我把这些“顽固分子”分成一个小组,选了一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自习纪律,如果有一个人上自习时违反纪律,本小组的其他同学也要受到牵连,全组一起罚扫,打扫教室和卫生区。
(不知这个算不算体罚)说也奇怪,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自习纪律我不用再怎么操心了。
平时的自习纪律保持的也不错,每天自习时,都听不到学生在教室内大呼小叫的声音了,取而代之的是埋头学习的情景。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我想应当是惩罚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班每周一的班会课中有一项内容是总结上一周的情况工作,并选出明星学生和表现最不好的学生,明星学生给予奖励,那么表现最不好的学生,班长有权安排他到最后一个位置上坐一周,以示惩罚,这个效果非常好,这些学生往往会下来主动找班长希望给改正的机会。
而且,有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在下一周会被当选为明星学生。
我想这一正一反,奖励与惩罚,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在学生心中留下很多回味。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④要让学生能坦然地对待惩罚,必须使学生明白既然犯了错误,既然有明文规定的惩罚,既然惩罚已不可避免,就是坦然地对待惩罚,接受惩罚。
所以在此我所说的惩罚绝不是摧残学生心灵的体罚,更不是打人,这里所说的“惩罚”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式的“救火队式”的行为。
只要学生明白“我犯规了,理应受到惩罚”的道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适当用用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树立了很好的班风,不是也挺有效有意义的吗?
回忆少年时代家长老师再三告诫、说服,不如父亲脸上感怒的变化及骂声,更能叫人考虑自己的错失,当学生做错事时,你的苦口婆心有时真是收益甚浅,说服不如怒斥,把结论留给学生自己去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学生 辅导 案例 分析 管理学 期末 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