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2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1935974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98.94KB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2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2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2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化学预热摸底题
(2)(解析版)
1.M(NO3)2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M(NO3)2
2MO+4NO2↑+O2↑。
加热29.6g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11200mL的气体,那么M的摩尔质量是()
A.64g/molB.24g/molC.65g/molD.40g/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氧气为气体总量的1/5,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设M(NO3)2的物质的量为xmol
2M(NO3)2
2MO+4NO2↑+O2↑
21
x0.1
解得x=0.2mol,M(NO3)2的摩尔质量为29.6g÷0.2=148g/mol,M=148-62×2=24g/mol。
,故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
2.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W的水溶液呈碱性,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A、B、E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水溶液都呈酸性
B.C、D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
C>D
C.电解C、E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生成C、E对应的单质
D.C元素所在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E元素形成的离子
答案 A
解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两性化合物应为Al(OH)3,则D为Al,X为二元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应为HCl,则Z为AlCl3,W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aAlO2,则Y为NaOH,气体单质为氢气,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周期。
X、Y、Z、W为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
则由H、O、Cl三种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共价键,属于含氧酸,水溶液都呈酸性,A正确;C为Na元素,D为Al元素,金属性是Na大于Al,对应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
C 3.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B.夏天雷雨过后感觉到空气清新是因为产生了少量NO2 C.缤纷绚丽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从而解决“淡水供应危机” 答案 C 解析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可作食品干燥剂,A错误;NO2是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氧气有些变成了臭氧,臭氧能净化空气,使人感觉到空气清新,B错误;缤纷绚丽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发生了焰色反应,C正确;明矾可以净水,但不能使海水淡化,D错误;答案选C。 4.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制餐具可以长期使用 B.因废弃物易污染环境,腈纶不宜大量取代棉、麻等天然材料 C.SiO2用途广泛,因其高熔点的特性成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D.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答案 B 解析 A项,Al对人体是有害的,不能长期使用,故错误;B项,棉麻成分是纤维素,容易降解,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故正确;C项,SiO2成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不是利用其熔点高的特性,故错误;D项,根据有机玻璃的名称,应是发生加聚反应,故错误。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D.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答案 C 解析 只有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不饱和油脂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苯是平面结构,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C3H6Cl有5种结构,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15种,故D错误;故选C。 6.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有机物中只有C6H12O6属于糖类物质 B.转化1可在人体内完成,该催化剂属于蛋白质 C.物质C和油脂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物质A和B都属于电解质 答案 B 7.三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的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B.①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C.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D.①②③④的一氯代物均只有1种 答案 A 解析 A项,①中含有苯环,能够与氢气加成,③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正确;B项,①④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不同,化学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③中只含有碳原子,不属于烃,错误。 8.某有机物的键线式为 ,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8H10O2 B.可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含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D.它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 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B 解析 此有机物分子式为C8H8O2,故A错误;此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加成反应,另有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该有机物的含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其中苯环上含有一个甲基和一个甲酸酯基时有3种,另有苯甲酸甲酯、乙酸苯酯和甲酸苯甲酯,故C错误;有机物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答案为B。 9.[Fe(CN)6]3-可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可利用的硫,自身还原为[Fe(CN)6]4-。 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加以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CN)6]4--e-===[Fe(CN)6]3- B.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CO +2e-===H2↑+2CO C.当电解过程中有22.4L标准状况下的H2生成时,溶液中有32gS析出(溶解忽略不计) D.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K4[Fe(CN)6]与KHCO3 答案 D 解析 A项,电解的目的是[Fe(CN)6]4-转化成[Fe(CN)6]3-,阳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Fe(CN)6]4--e-===[Fe(CN)6]3-,故说法正确;B项,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HCO 电离产生H+放电,即电极反应式为2HCO +2e-===H2↑+2CO ,故说法正确;C项,电解后通入H2S,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CN)6]3-+H2S+2CO ===2[Fe(CN)6]4-+S↓+2HCO ,因此有H2~2CO ~S,产生1molH2,有1molS的产生,因此产生22.4LH2时,溶液中有 molS,即32gS,故说法正确;D项,根据选项C,2[Fe(CN)6]3-+H2S+2CO ===2[Fe(CN)6]4-+S↓+2HCO ,K4[Fe(CN)6]与KHCO3不需要补充,故说法错误。 10.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Li+通过离子电子导体移向b区 B.电流由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Y极 C.正极发生的反应: 2H++2e-===H2↑ D.Y极每生成1molCl2,a区得到2molLiCl 答案 A 解析 加入稀盐酸,在X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为正极反应,Y极生成Cl2,为负极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电池工作时,Li+向a区移动,A错误;电流由正极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负极Y极,B正确;在X极(正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C正确;Y极每生成1molCl2,则转移2mol电子,有2molLi+向正极移动,则a区得到2molLiCl,D正确,答案选A。 11.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 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 产生黑色沉淀 酸性: H2S>H2SO4 C 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溶液变红色 氧化性: H2O2>Fe3+ D 向5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 产生的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 溶解度: Fe(OH)3 答案 C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钙等,故A错误;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不能溶于稀硫酸,不是因为酸性H2S>H2SO4,故B错误;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说明氧化性: H2O2>Fe3+,故C正确;向5mL0.2mol·L-1NaOH溶液中滴几滴0.1mol·L-1MgCl2溶液,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解度的大小,故D错误。 12.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相应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论 A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水层几乎呈无色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B 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 密度: 乙醇大于钠 C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KI3溶液中存在: I ? ? I2+I- D 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 Mn2+也能还原高锰酸钾 答案 C 解析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几乎呈无色是因为大部分的溴被苯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了,苯与溴没有发生反应,A不正确;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是因为钠表面有很多小气泡,从而使乙醇对钠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而上浮于液面,不能由此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B不正确;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I2分子存在,b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I-存在,所以KI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I ? ? I2+I-,C正确;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说明Mn2+可以催化草酸还原高锰酸钾的反应,D不正确。 1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答案】D 【解析】A.Be、Mg、Ca位于同一主族,其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可以推测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A合理;B.Na、Al、Si位于同一周期,其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加。 根据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可以推测Si与Cl形成共价键,B合理;C.Cl、Br、I位于同一主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可以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合理;D.硅和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这样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金属性,可在这附近找到半导体材料。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其他元素距分界线较远,其单质不是半导体材料,如金刚石不导电,锡和铅是金属导体,D不合理。 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其溶解度约是Cl2的5倍,但温度过高、浓度过大时均易发生分解,因此常将其制成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 制备KClO2固体的实验裝置如图所示,其中A装置制备ClO2,B装置制备KCl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滴液漏斗与普通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3)加入的硫酸需要用冰盐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KClO2产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 (5)用图示装置制备的KClO2中含有较多杂质,其原因是________。 (6)A中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7)有人认为用图示装置吸收ClO2易引起倒吸,但经过多次实验均未发现有倒吸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三颈烧瓶 (2).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和三颈烧瓶液面上方气压相等,使液体能順利滴下(3).防止液体飞溅,防止生成的ClO2分解(4).将生成的ClO2全部赶出以被KOH吸收(5).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会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吋,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6).生成KClO2的同吋必有ClO2的氧化产物KClO3或KClO4(7).4KClO2+N2H4·H2SO4+H2SO4=4ClO2+N2↑ +2K2SO4+4H2O(K2SO4写成KHSO4也可以)(8).生成ClO2的同时也产生N2,或有持续通入的空气流 【解析】 (1)仪器a为反应的发生器,是三颈烧瓶;正确答案: 三颈烧瓶。 (2)滴液漏斗与普通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是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和三颈烧瓶液面上方气压相等,使液体能順利滴下;正确答案: 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和三颈烧瓶液面上方气压相等,使液体能順利滴下。 (3)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反应生成的ClO2分解,产率降低,同时也能防止浓硫酸稀释时液体飞溅;因此加入的硫酸需要用冰盐水冷却;正确答案: 防止液体飞溅,防止生成的ClO2分解。 (4)实验过程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能够使反应产生的ClO2全部被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提高ClO2的利用率,但如果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KClO2产率;其原因是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会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吋,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正确答案: 将生成的ClO2全部赶出以被KOH吸收;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会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吋,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 (5)用图示装置制备的KClO2中含有较多杂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ClO2与碱反应时,生成KClO2的同吋,必有ClO2的氧化产物KClO3或KClO4生成;正确答案: 生成KClO2的同吋必有ClO2的氧化产物KClO3或KClO4。 (6)根据题给信息可知: KClO2与N2H4·H2SO4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和氮气等物质,化学方程式为4KClO2+N2H4·H2SO4+H2SO4=4ClO2+N2↑+2K2SO4+4H2O;正确答案: 4KClO2+N2H4·H2SO4+H2SO4=4ClO2+N2↑+2K2SO4+4H2O(K2SO4写成KHSO4也可以)。 (7)反应生成ClO2的同时,还产生N2,同时该反应过程中有持续通入的空气流,因此不能产生倒吸现象;正确答案: 生成ClO2的同时也产生N2,或有持续通入的空气流。 2.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实验2-3中用到了硫代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一物质展开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制备Na2S2O3·5H2O 通过查阅资料,该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来制取Na2S2O3·5H2O晶体。 已知烧瓶C中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2H2S(aq)+SO2(g)=3S(s)+2H2O(l);S(s)+Na2SO3(aq) Na2S2O3(aq) (1)写出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 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性质探究 (5)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2S2O3溶液pH值约为8,测定时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Na2S2O3的应用 (7)用Na2S2O3溶液测定废水中Ba2+浓度,步骤如下: 取废水25.00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盐酸溶解。 此时CrO42-全部转化为Cr2O72-;再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10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完全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8.02 20.03 17.98 18.00 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Cr2O72-+6I-+14H+===3I2+2Cr3++7H2O ②I2+2S2O32-===S4O62-+2I- 滴定时Na2S2O3标准溶液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盛装,该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调节硫酸的滴加速度(3).吸收多余的SO2或H2S,防止污染环境(4).2: 1(5).取一小段pH试纸于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段,与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6).S2O32-+4Cl2+5H2O=2SO42-+10H++8Cl-(7).碱式滴定管(8).0.0024mol·L-1 【解析】 (1)A中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 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通过调节硫酸的滴加速度实现,故答案为: 调节硫酸的滴加速度; (3)在装置C中,通入的二氧化硫使溶液呈现酸性,在酸性溶液中,存在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2H2S(aq)+SO2(g)=3S(s)+2H2O(l)、S(s)+Na2SO3(aq) Na2S2O3(aq),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会污染环境,因此装置E可以吸收多余的SO2或H2S,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 吸收多余的SO2或H2S,防止污染环境; (4)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根据2H2S(aq)+SO2(g)=3S(s)+2H2O(l),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答案为: 2: 1; (5)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0.1mol·L-1Na2S2O3溶液pH值约为8,测定的具体操作为取一小段pH试纸于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段,与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故答案为: 取一小段pH试纸于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段,与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 (6)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有硫酸根离子生成,氯气被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10H++8Cl-,故答案为: S2O32-+4Cl2+5H2O=2SO42-+10H++8Cl-;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高考 化学 预热 摸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