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1931498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5.80KB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docx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新闻、报告文学
【单元解读】
一. 高考目标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单元复习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
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周围何曾离开过新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
新闻作品的样式很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
新闻特写和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物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一个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
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
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
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
它当然也使用叙述。
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毕竟处于次要地位。
《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这一类。
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
详细深入,过程完整──它不仅要把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概况、结果告诉受众,还要用生动具体的事实,详细地交代新闻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代它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写出其完整的过程,使受众明了新闻事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生动形象、具体感人──通讯对新闻事物或人物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结论上,而要以形象化的事实、情节化的描述来具体反映事实,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详细运动状态和人物活动的经过,给受众以形象感;
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通讯不仅要记叙事实,写出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经过,还要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直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的立场和爱憎,从而比消息更有感情色彩、更有理论性。
《短新闻两则》
这是两则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直接讲述了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大多数记者把目光盯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时,独辟蹊径,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这一角度,并把现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回顾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使香港回归这一新闻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另一方面凸显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它们和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两篇文章都有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比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对另外一人说来,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发人深省,可以让学生重点品味。
《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飞向太空的航程》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三、 高考备考
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大量运用的—种文体,它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社会生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人物访谈和新闻评论。
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通讯是指丰富具体而又翔实生动的新闻报道;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新闻评论是指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
文体特点:
真,真实性。
再现生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任何虚假的、幻想的内容都不应该写到新闻里来;快,时效性。
新闻报道一定要快,要及时。
否则就会成为明日黄花;新,一是指内容要新,不重复旧的内容,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注意表现上不落俗套;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
新闻本来就是鲜活的内容,鲜活的写法,鲜活的语言,甚至鲜活的排版。
新闻的内容多由五部分组成: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1、新闻的标题在整个新闻中至关重要,不讲究委婉含蓄,要求准确、鲜明、醒目、直接和新颖。
新闻的标题,有单行题,还有双行题和完全题。
双行题包括引题和正题,或正题和副题,完全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位于正题之上,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引出正题。
正题是多行标题的中心,用来揭示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既提挈全篇,又浓缩文意。
副题,位于正题之下,主要用来对宽泛的正标作具体的补充或限制,或点明意义,揭示效果。
2、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
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
3、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4、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
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5、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
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出希望三种形式。
不过,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
“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和“金字塔”两相结合的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最重要的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依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
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方式写新闻,有三方面的需要:
其一,作者不必在构思上多费斟酌,可以保证新闻写得快,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省篇幅;其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一开始就要知道结论,然后刨根究底,了解细枝末节;其三,便于编辑快速地对新闻作出价值上的判断。
2、“金字塔”结构:
有些新闻,或因篇幅很短,没有必要再分出“重要、次重要、次要”的层次,或新闻本身有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重要性,人们有兴趣作仔细阅读等因素,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事情的开始也就是新闻的开头,依次叙述,事情结束,新闻随之结束。
3、“倒金字”和“金字塔”相结合的结构:
意思是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摆在开头,以收到开门见山、新闻感很强的效果,然后再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目的是给读者具体、完整的感觉。
几种新闻体裁文本的阅读关注点:
1.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写法。
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
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并把握标题和导语;依靠关键语句捕捉主要信息;重点体会消息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2.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因为通讯除具有新闻的一般特点外,还特别强调形象化,注重以情感人,所以,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遵循一般新闻的阅读方法,又要参照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3.特写是区别于消息和通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一般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新闻人物和新闻主题。
阅读时参照通讯的阅读方法,可重点以表现手法、社会背景等为突破口来解读文本。
4.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新闻的一种,它和消息、通讯、特写、访谈、图片报道等一样,是“新闻”大家庭中的一员。
它是对时政和民生的关注,是公众参与社会的发言。
属议论文范畴。
因此,阅读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发表了什么看法;弄清作者观点产生的依据;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要联系社会现实来理解文章,并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
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字音
1、《短新闻两篇》
掩映yìng 雏chú菊花 窒zhì息 炽chì热 刊载zaǐ 悄qǎo然
婆pó娑suō起舞 焚fén烧 静qiāo悄悄 悄qiǎo然
2、《包身工》
游说shuì 轧gá票 弄lòng堂 蠕rú动 咳ké嗽sòu 契qì约 揩kāi拭 账簿bù
骷kū髅lóu 褴lán褛lǚ 佳肴yáo 榨zhà干 锭dìng子
3、《飞向太空的航程》
耸sǒng入云天 翌yì年 酝yùn酿 横亘gèn
二、 字形
1.《别了,“不列颠尼亚”》。
接载蒙蒙细雨面色凝重旗杆掩映陈迹停泊瞩目易帜冉冉升起汽艇退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明媚婆娑噩梦颠倒嬉笑凋谢地狱沼泽纳粹囚徒剥光撰写处决恐怖废墟雏菊关押绞刑惊惧万分长廊 引人注目 发人深思 窒息 祷告 恳求 绿树成阴
2、《包身工》
蠕动拷绸横七竖八猪猡骚动呵欠迟钝惺忪咳嗽水门汀弄堂褴褛游说饲养荤腥包身契手面胆怯嘈杂舀水执拗吆喝轧票处籼米慈祥莴苣佳肴譬如揩地搅拌愚蠢挣扎见机怜悯足趾纠缠锁链搽粉褪色玄色蹒跚簿子威胁瞌睡锭壳轧坏 皮辊殴打欺侮尽管谄媚惩戒懒惰 贿赂羡慕作践淌汗骷髅焦灼 娼妓怔住 呻吟屏气 舷上 颈子饲养 虐待
3、《飞向太空的航程》
辉映耸入云天关注直刺九霄不同凡响落伍翌年扭转乾坤一鼓作气酝酿苛刻尘封保障横亘着陆摘星揽月期盼辉煌
三、 词语
1、《短新闻两篇》
易帜:
改换旗子。
陈迹:
过去的事情。
掩映:
彼此掩盖而相互映衬。
窒息: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2、《包身工》
蠕动: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骚动:
搅乱,使地方不安宁;秩序混乱,动乱。
褴褛:
衣服破烂。
荤腥:
指鱼肉等食物。
3、《飞向太空的航程》
苛刻:
(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
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惊天动地:
形容声音特别大;形容声势浩大或者事业伟大。
四、 文学常识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州人。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精题精练】
1.(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的开发呢?
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
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
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
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
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
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
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
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
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
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
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
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
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
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说不美观。
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
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
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
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
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
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
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
国家来管。
用什么办法来管?
用法律。
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
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
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
”法拉第说:
“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
”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
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
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
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恩格斯回答: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我们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
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
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19题。
4分
答:
第1句,拟人1分。
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1分
第2句,反问1分。
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1分
第3句,排比1分,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现实原因。
1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20题。
5分
答:
作用为承上启下1分。
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
2分
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
2分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
(6分)
21题。
6分
答:
标题含义为,人类通过立法来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分
文章主要从新能源现状即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
立法的意义两大角度论述。
其中,现状包括人们对新能源认识有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上受限制。
2分
2.(2009•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
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
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
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
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
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
“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
”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
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
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
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一轮 精品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