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 文档编号:11926102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24.10KB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叙述的正误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
(3)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2)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3)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4)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3.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5.下面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8.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
B.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
C.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
D.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0.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12.下面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13.下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与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14.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1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1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
102kJ/(m2·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16.74
4.54
12.2
乙
70
15.8
54.2
丙
930
229
701
丁
69.5
20
49.5
戊
1.674
0.4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17.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18.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能量数值(kJ·m-2·a-1)
动物种类
摄取量
(I)
同化量
(A)
呼吸量
(R)
生产量
(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19.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20.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kJB.500kJC.400kJD.100kJ
21.右图为一食物网。
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D.y=10ax+10x
2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375倍B.1.875倍
C.1.273倍D.0.575倍
23.右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E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kJ。
24.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2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
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若鹰要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
(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不考虑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某同学构建了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和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太阳能被A通过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B从A获得的能量远少于A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过过程②,A从C那里得到的是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通过过程③C从B那里获得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
由此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被利用的差异在于:
______________。
2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28.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kJ。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29.观察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单位为J·cm-2·a-1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
图中A代表________。
(2)要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法。
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则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该鱼塘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4)人工池塘边上种植桑树,构建了桑、蚕、鱼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了人们对能量的____________。
30.下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请据图作答:
(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叙述的正误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
(3)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2)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3)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4)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3.俗话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选B 生产者处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泥巴中的藻类是生产者;根据题意,小虾是初级消费者,小鱼是次级消费者,大鱼是三级消费者,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析:
选D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5.下面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选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二者共有的能量为3780+4200=7980,因此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7980÷31920×100%=25%;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等,题目中1357是1483(太阳鱼总同化量)减去126(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得到的,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比1357J·m-2·a-1要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
选D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析:
选D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等;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每个营养级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有10%~20%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
8.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消费者可有可无
解析:
选A 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少数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动物并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是分解者;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都是直接联系的,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来间接联系。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
B.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
C.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
D.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选C 人工鱼塘或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往往要比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少;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实质上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个体;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比值,是以“人”为研究对象。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丰富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10.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解析:
选D 果蚁排出的食物残渣(即粪便)不属于果蚁同化的能量。
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解析:
选B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
12.下面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解析:
选D 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输入生产者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输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是消化、吸收的食物中的化学能;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
13.下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与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解析:
选D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
14.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解析:
选A 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5.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解析:
选D 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
1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 结构 能量 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