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925456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67KB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容提要:
为了揭示适合中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及相应的有效策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多方面的整体提高,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①。
我通过调查问卷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遵循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搭建数学知识建构的平台;实施幼儿园已有数学教材,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进度安排;分析教师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了解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引导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初步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幼儿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终身教育”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其他幼儿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形成了有价值的预期报告一份。
二、课题界定:
1、课题中的有效是具有效果、具有成效。
2、有效策略是提升效益的方法。
3、幼儿园数学活动是指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数学活动及游戏等。
4、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就是为促进幼儿园教学效益的提升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其他相关政策理论。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①。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容和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这标志着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2)心理学知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
幼儿在3-6岁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儿童学习心理学指出: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儿童是学习活动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能力。
②人本主义思想还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儿童活动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
(3)专家观点
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必须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
在教学中关注个别差异,营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地促进幼儿的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el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研究者现任区数学教研组组长一职,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数学教学领域有着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多项研究成果在市区获奖。
幼儿园有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老师之间经常能分享、交流教育经验。
五、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拉开了幼儿园贯彻《中华人民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序幕。
《纲要》强调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新思想,比如:
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双主体的理念、环境育人的理念、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等。
《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数学涵盖在科学领域之中,幼儿园数学的教育目标定位为: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容与要求部分提出: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它带来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变革,使幼儿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途径等方方面面。
我认真研读了《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
反思与评价》深深感受到幼儿在数学知识上有一定的准备,智力准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③。
传统的数学教育方法需要改进。
从重机械记忆和训练,转变到重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从重活动中的教学容渗透到活动的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熏。
我查阅了《学前教育》近些年的资料进行分析,觉得近年来幼儿园在数学教育方面虽然有些研究,但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上认识不足,研究仍停在表层,幼儿数学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急待解决。
因此我确定“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围绕“中班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揭示适合不同年龄班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及相应策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程,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运用中班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随着教育新观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所掌握的知识对今后学习、生活等所产生的影响。
幼儿园阶段,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对加减法掌握了多少,为了达到一定的知识量,很多时候要求幼儿死记硬背以达到记住的效果。
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并不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不关注幼儿的知识建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要促进教师的思考:
解决教材教法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问题,解决教师策略对促进幼儿发展所产生影响的问题。
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升认识,学会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和结果。
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活、游戏(活动区)、专门的数学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的不同,教育途径的选择有所侧重。
小班——以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途径为主;班——以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途径为主。
2、操作法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表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教育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任务。
随着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教师们树立了大的课程观,认识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在生活活动、游戏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数学教育的途径绝不仅限于数学课,改变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忽视年龄特点以单一的数学课的途径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现状。
另外,相信儿童的能力,尊重儿童的想法,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师的共识。
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
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才是幼儿园有效的数学教育。
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但是,由于是第一次参与科研研究,课题研究的水平较低,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六、研究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研究容:
探索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知识的规律,帮助幼儿有效搭建数学知识建构的平台;探寻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适合幼儿数学培养规律的有效教学。
完善幼儿园数学教学进度科学安排;分析教师评价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了解幼儿家庭中的数学教育现状,引导家长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初步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幼儿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游戏性教育”等教育,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的运用——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师既是研究者更是实践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思维形成的情景启发,并注意观察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2、调查研究法的运用——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实例分析法的运用——通过对班级幼儿数学发展情况的观察,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途径,在各种个案中探求规律,为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调查分析阶段、实践研究阶段、研究积累阶段、经验总结阶段。
主要目的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更新教师观念、确定课题指导思想、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探究适合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第一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1、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现状。
首先,教师已逐步向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支持者、合作者的方向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对幼儿早期的教育情况,探究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从而结合教育理论和幼儿成长规律改进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的回答往往只浮现在自己原有的、日常的操作模式上,没有仔细的去挖掘、去思考。
她们把对孩子的支持停留在只是对孩子一种简单的帮助,一个简单的举动、一个单向的互动和一个摆饰的环境。
在次,通过对近年来幼儿相关文献的查阅结合目前幼儿教学现状使我感受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教师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学知识而学的现象,教学的目标只是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如中班“按数序排卡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①练习1—10的数数;②巩固10以的数的认识。
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活动中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它目标。
操作材料乏味。
(二)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
1、利用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新颖、容丰富多彩的启发性材料。
材料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定。
然而,由于有的教师对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不够,加上怕麻烦等原因,教学中老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
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
如几支铅笔、几个苹果的演示就讲一节课。
再是,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④。
采取“灌输式教学”。
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
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死知识,死灌知识,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
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数学教育方法亟待改进。
2、、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
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研讨更新教育观念,理解课题的理论依据,梳理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参加专题讲座。
听取专家对《纲要》新理念的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参加“幼儿园数学教育”专题培训。
走出去感知先进学习经验,参加各级机构举办的数学活动的观摩。
3、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利用有效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的准备策略:
(1)有效的教学目标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一个有效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该是:
目标的行为主题必须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也就是说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例如:
在中班数学活动“到5家做客”中,某教师的目标表述为:
“正确感知5以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
”显然,该教师的目标是过于单一的,仅仅只重视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发展。
结合有效教育目标的标准,我们可以将目标做一定的改动:
“正确感知5以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的乐趣;能运用所获得的经验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⑤。
”
(2)准备合适的数学操作材料。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
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正规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材料的多样性。
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应力求多样性,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幼儿所熟悉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积塑玩具…等等,可以说幼儿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材料。
材料的丰富性。
要想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功能,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进行“交流”。
如果操作材料有限,幼儿就不能尽情地与之接触,操作材料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摆设。
材料的层次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
材料的操作性。
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
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⑤。
材料的多功能性。
虽然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也不能太泛,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容易发现操作目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正规数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
①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等等,激活数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组织形式生活化。
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
③教学手段现代化。
2.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外的一系列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容:
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3.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⑥。
(三)、第三阶段,研究积累阶段。
根据数学教育途径与指导策略研究方案要点进行教育实践研究,验证假设,积累经验。
研究积累阶段分两步走。
1、主要探讨“发现式”教学法在专门的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主要研究工作有:
①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根据课题指导思想重新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标准”及细则,组织业务园长、幼教专干认真学习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教师的数学教育活动,引导教师运用“发现式”教学法。
②骨干教师深入幼儿园指导教师数学教育活动。
③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研讨、评优活动。
开展数学教育活动评优,幼儿园业务园长及课题组成员为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和评委就下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a操作材料如何物化目标?
b什么样的操作是儿童的主动学习?
c幼儿操作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d怎样引导幼儿交流总结经验?
e如何评价幼儿的表现?
等。
④幼儿园教师数学教育活动研讨、展示活动(评优获奖教师活动展示)。
⑤幼儿园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⑥将“发现式”教学法强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向美术、音乐、常识等领域迁移。
如:
美术教学用观察积累感性经验代替了教师的例;用师生研讨概括特征代替了教师的示;用幼儿自由大胆创作代替了按统一要求作画;用同伴间相互欣赏代替了教师点评。
探讨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集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区中的数学教育的案例。
(四)、第四阶段:
经验总结阶段。
现在结题准备。
做了以下工作:
填写结题鉴定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研究资料的整理归档、鉴定会的准备。
七、研究的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使我们幼儿园形成了有自己教育理念和特色的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了“幼儿主体性教育”、“幼儿创造教育”、“幼儿养成教育”、“幼儿愉快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幼儿未来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幼儿园游戏”等教育。
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师在幼儿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幼儿数学教育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实施《纲要》所必须的观察能力、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生成教育容的能力、与幼儿互动的能力、活动环境创设的能力、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等得到大大提高。
一大批青年教师在研究中成长起来。
2、形成了合作研究的良好氛围。
研究中,建立起能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机制,营造了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
以实施《纲要》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加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采取了“抓住难点——合作探讨——叙事研究”的活动方式;采取了“主题式研究论坛、共享式信息交流、互动式讲座讨论、菜单式自主学习、沙龙式读书分享”等活动方式,采取了“寻——寻找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定——拟订合适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探——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思——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教育行为、促——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策略⑦。
3、通过研究,整体提高了幼儿教育工作质量。
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推进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彻实施,促进了各类型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4、通过研究,形成了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的同步发展。
本次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家庭、社区
教育的同步发展。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
八、研究反思:
由于第一次参与科研研究,课题研究的水平较低,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强学习。
(二)、科研课题的管理不规,课题研究资料积累不全面。
(三)、课题研究的参与面过大。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欠缺测量工具的运用,对儿童的反映不能提供定量化的分析结论。
(五)、课题在生活及游戏中的数学教育研究不够深入。
今后工作设想:
、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除继续研究生活及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外,研究数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另外,将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发挥科研兴教的作用,推动我县幼儿园课程改革
九、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2002。
②《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虞莉莉,大学2004年
③《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
反思与评价》占兰,师大2003年
④《幼儿教育案例》朱良,大学2007年
⑤《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毛美娟,华培主编,朱家雄主审:
百家,2001年版)
⑥谌业锋: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凉山州教育信息网
⑦《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丽莲•凯兹著:
师大学,2004年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数学 活动 有效 教学策略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