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11919257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636.55KB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第十四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一、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四种主要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储存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蛋白质既能提供能量,又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水:
占人体总重的60%--70%,是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无机盐
缺乏症(食物来源)
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豆制品、乳制品)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磷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
铁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猪肝)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
维生素D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锌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豆制品、肉类)
3、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贫血--缺铁、蛋白质;牙龈经常出血--缺维生素C;青少年长身体---要补钙、多次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病人手术后--补蛋白质
4、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能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
5、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场所是小肠。
6、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吸收:
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无机盐、维生
9、?
?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大分子),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小分子)。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为多肽(大分子),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胰液
肠液
唾液淀粉酶(唾液)
淀粉
口腔
麦芽糖
葡萄糖
小肠
蛋白质
胃
胃蛋白酶(胃液)
多肽
氨基酸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脂肪
胆汁(肝脏)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乳化
10、消化过程(了解):
淀粉(口腔、小肠)
蛋白质(胃、小肠)
脂肪(小肠):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消化物质
唾液腺
唾液(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胃腺
胃液(胃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促进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
胰液(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肠腺
肠液(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肽酶、肠脂肪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注意:
唾液腺包括: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
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
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
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有消化功能的地方有:
口腔、胃、小肠。
有吸收功能的地方有:
胃、小肠、大肠。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
(1)长:
5-6米
(2)面积大:
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大了消化的表面积(3)多:
含有的消化液多,有肠液、胰液、胆汁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长:
5-6米
(2)面积大:
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3)薄: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1、吸收过程
12
10
⑴、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道各器官的顺序是①→⑨→②→③→⑤→④→⑥。
⑵、最初消化淀粉的结构是[①]口腔,因由[⑧]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③]胃,与此功能有关的消化腺是位于胃内的胃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⑦]肝脏,能分泌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⑶、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⑤]小肠,其内壁上的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⑷、[⑩]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它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其内部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2、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合理膳食: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能把合理营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说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合理营养:
一天中,早、中、晚餐能量分别占30%、40%、30%。
按“平衡膳食宝塔”,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
﹡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膳食要清淡少盐。
﹡关注食品安全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13、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第九章、物质的运输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
携带氧运输氧;白细胞:
吞噬病菌;血小板:
止血凝血
血浆:
(1)顔色:
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2)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3)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2、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形态和结构特点
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
圆球状、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
数量
男:
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HB)120-160g/L)女:
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HB)110-150g/L)
(4—10)ⅹ109个/L
(1—3)个ⅹ1011个/L
功能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产生
红骨髓
红骨髓
巨核细胞
相关病症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
贫血病,
过多:
炎症
过少:
流血不止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防御和保护和调节体温。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浆中含纤维蛋白原。
二、血量、输血和血型
血量:
约为人体体重7%~8%。
输血和血型:
(1)ABO血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2)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O型为贡献者(万能献血者),AB型为得益者(万能受血者)。
三、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5%)是不影响健康。
(注意:
献血一般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毫升),一次失血超过30%、就有生命危险。
)
2、?
?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
?
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血流的流动的管道-------血管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表
血管
名称
结构
功能
管壁特点
血流速度
瓣膜
动脉
较厚,弹性大
快
无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静脉
较薄,弹性小
慢
四肢静脉有静脉瓣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
毛细
血管
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十分细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最慢
无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动脉
静脉
动脉
静脉
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破裂时呈喷射状,止血时应压住近心端。
毛细血管:
在人体内最多,管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这样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破裂时血液缓慢渗出。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破裂时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
止血时压住远心端,输液时常选择静脉注射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1、心脏的结构
上腔静脉
肺动脉
动脉瓣
右心房G
房室瓣J
右心室F
下腔静脉
A主动脉
肺静脉
D左心房
J房室瓣
E左心室
2、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
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3、心脏可分为四个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脏四腔相连血管: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流动脉血),(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及血液循环:
(P42-43)
(1)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2)心脏四个腔[D]左心房、[G]右心房、[F]右心室、[E]左心室中,心壁最发达,收缩力最强的是[E]左心室。
(3)心脏中瓣膜[J]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将血液由心脏运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是[A]主动脉。
4、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三、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此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此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小结:
1)两种循环都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5、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
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值叫做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低于正常值叫做低血压
脉搏:
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正常75次,变动范围60-90次,正常与心脏跳动次数一样。
)
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第十章、人体的呼吸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脂肪的热价最高,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2、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细胞。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
4、呼吸道的起点是鼻,前端具有阻挡灰尘的鼻毛,鼻粘膜具有清洁空气、温暖空气、湿润空气的功能。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吃饭时说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的原因是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5、具有将灰尘、细菌向咽喉部位清扫结构的器官是气管、支气管,我们平常说的痰就来自于这两个结构。
6、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7、外界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
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所以,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8.气体扩散:
气体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移的运动。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由气体扩散实现。
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鼻
咽
喉
气管
肺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C.肺泡结构示意图
B.肺泡显微结构图
气管
毛细血管
肺泡
气体
静脉血
动脉血
A.气管和肺
肺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膈
肺
膈
肺
呼气时
吸气时
肺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大。
这样,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
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
人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示意图
三.肺的换气
肺的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此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通过肺的换气使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五、组织气体交换
组织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此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通过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泡
静脉血
动脉血
组织细胞
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
呼吸的全过程:
肺部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外
界
气
体
全身各个器官毛细血管
肺
血液循环
呼吸道
氧气氧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肺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2、肺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4、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小结:
a.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b.呼吸运动的原理:
吸气:
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入肺→吸气
呼气:
呼吸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出→呼气
C.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
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尿液-------(最主要的途径),包括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
汗液-------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2.代谢废物排出的意义:
将废物排出的同时,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平衡,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3.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形成尿液)?
(运输尿液)(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4.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5.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肾小管分布在髓质部分。
6.尿的形成需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滤过作用: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原尿和血液很接近。
重吸收作用: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
肾脏
出入肾的血管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皮质
髓质
肾盂
输尿管
集合管
毛细血管
肾动脉
肾静脉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小球
肾脏的剖面模式图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
肾脏:
纵剖结构:
⑴皮质:
颜色较深;⑵髓质:
颜色较浅;⑶肾孟:
呈漏斗状。
二、尿的形成
肾小球
尿液形成示意图
静脉
重吸收
肾小管
肾小囊
动脉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过滤血液,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到肾小囊,其它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
成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
√
√
√
√
√
血浆
×
√
√
√
√
√
原尿
×
小分子蛋白质
√
√
√
√
尿液
×
×
×
√
√
√
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血细胞:
原因出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炎症)。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原因可能是:
(1)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问题。
(2)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3)正常人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
四、皮肤与汗液分泌
1.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无毛细血管,所以划破手指流血至少伤到了真皮。
2.汗液由汗腺分泌。
汗腺
毛发
皮脂腺
毛囊
血管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
脑脑皮层有许多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且是脑与躯干、内脏
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31对)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胞体
树突
轴突
轴突
末梢
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模式图
反应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刺激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为白质。
3、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具有,一般只需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即
可完成。
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需大脑皮层参
与。
如老马识途、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
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如:
“望梅止渴”。
第二节感受器和感受器官
1、眼的结构和功能
眼外肌
晶状体
虹膜
瞳孔
角膜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脉络膜
巩膜
眼球的构造
(1).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晶状体
从物体进入眼内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
(2)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多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
为矫正后的光线折射情况
为未矫正后的光线折射情况
远视眼
近视眼
正常眼
2、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1)、耳的基本结构中耳听小骨传递声波
鼓室
半规管
内耳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庭
耳蜗:
可以感受声波的刺激
内耳兼有感受声波的刺激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外耳中耳内耳
半规管
前庭
位听神经
耳蜗
咽鼓管
镫骨
鼓室
锤骨
砧骨
骨膜
耳廓
外耳道
(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生物 年级 下册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