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
- 文档编号:11917774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84KB
完整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
《完整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实验报告
青山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一)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总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朗读教学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朗读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再现情境、领悟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思维水平。
(二)朗读教学现状的需要
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显示:
(实验前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见附页一)
不够准确:
54%的学生出现丢字加字现象;41%的学生普通话发音不准确;56%的学生朗读出错;
不够流利:
50%的学生出现指读回读现象;
没有感情:
50%的学生朗读语速过慢,37%的学生朗读过快,标点停顿不当;56%的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原因分析:
我们认真分析调研结果,查找原因:
“除了学生本身、地域差异问题之外(方言重),关键在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问题,即教学目标重结果(盲目追求有感情朗读)轻过程(忽视训练过程);教学过程重知识(应付考试)轻能力(忽视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重教师(教师讲述)轻学生(学生感悟)。
”这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也不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为了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朗读教学改革。
那么,如何探索一条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
这是目前我校乃至全乡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的困惑,为此09年春起我们开始着手调研,09年3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后,向县教研室申报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开始立项研究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摸索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目标。
三、课题的研究实施
(一)启动阶段(09年3月——5月)
1、申报立项,确定申报课题。
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情,我们开展实验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调查问卷活动,共调查学生48人,辐射5个班级,从4个方面18个小项进行调查我校朗读教学现状,经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学生朗读能力底下,我们就这些学生朗读表现召开专题研讨会,我们讨论分析归结认为,造成这些想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朗读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希望能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申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进行试验研究。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划分子课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教学主管副校长苏晓琴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划分了4个子课题(即:
小学生朗读目标的研读、小学生朗读方法的研究、小学生朗读技巧的研究、小学生朗读评价的研究),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夯实了阶段研究任务,是课题研究工作人人有责个个参与,思路清晰有章可循,研究工作自2009年5月正式开始。
(二)实验阶段(09年5月——10年10月)
1、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①理论学习阶段:
组织教师翻阅文献资料《语文新课程标准》、《帮你走进新课程》、《陕西教育》、《教师报》、《小学语文教法》、《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刊物、论文论著,优质课程资源和课例专辑等,开放教师的视野,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寻找捷径推进课题研讨。
上网下载相关资料做专题讲座报告4次,使教师首先从理论上过关,对朗读教学方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科学的定位,为研讨试验工作进展打好了坚实基础。
②实践论证阶段: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12节,撰写论文24篇、教学反思心得体会20篇、编写教学设计18节、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能力展示”(诗歌朗诵赛1次、故事会1次、读书活动4次、经典诵读2次)等系列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论证、在论证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③经验交流阶段:
采取专题研讨法,针对课题研究召开主题教研,指定专人针对专项问题研讨发言,广大教师积极研讨、各抒己见、群教群研,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实践得出的理性认识,及时总结交流查漏补缺,为再实践再总结做好准备,努力使实验结果达到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提倡师生大胆展示、发表刊登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独特见解,两年来师生共计获奖发表作品18件,大大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展。
2、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农村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四重视教学策略”,即重课标(重视课标研读)、重课堂(重视课堂改革)、重学生(重视能力培养)、重过程(重视方法引导),充分发挥课标的导向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的阵地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1)重视课标研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此我们的理解是:
整个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分三个阶段目标来完成,即:
“一阶段目标初读(读正确)——二阶段目标熟读(读流利)——三阶段目标细读(有感情)”构建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攀升的框架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阶段目标细化,设计到每一课时每一教学环节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朗读目标,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读正确是读流利的前提,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切忌直接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是朗读的高标准要求,要实现“有感情的朗读”需降低朗读目标从基础做起,先解决好读正确流利再谈有感情。
(2)重视课堂改革
农村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甚至也是唯一的渠道。
毫无疑问朗读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课堂。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点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熟记背诵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情感熏陶,这与新的教学理念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的落实相差甚远。
我们依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彻底改革课堂旧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给学生留足朗读时间。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给学生留足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在课堂中指导朗读教学微乎其微,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雁过无痕”。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可是,时间哪儿挤呢?
我们要求教师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把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给朗读。
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②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A、运用媒体课件展示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产生阅读需求心理,使学生急切地想通过读文来感受文本。
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课堂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朗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地朗读欲望。
如教《蒲公英》,学生对于蒲公英的外形很生疏,指导朗读时,用多媒体边放蒲公英被风吹散时的样子边动情地朗读。
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可读出那种对蒲公英喜爱之情。
还有教《东方之珠》,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色彩美丽的画面,学生想读爱读的欲望就自然调动起来了,内心的情感被激活了。
B、巧设情境激发朗读激情
在教《寻隐者不遇》时,学生朗读语气总是把握不好,前两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怎么也读不出诗人不遇隐者的遗憾情感,后两句也表达不出诗人由抱有一丝希望“只在此山中”又变得彻底失望“云深不知处”之情。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想如果能帮学生创设寻访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朗读必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于是我深情地问:
“同学们,诗人不遇隐者,知道隐者的去向“只在此山中”诗人心情会怎样?
用什么语气词能表达出来呢?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唉、噢、呦、啊”字可以表现此时诗人的心情。
我请学生试试加上这些语气词读读这首诗。
学生都觉得无比新奇,随着一声声“唉”、“噢”、“呦”、“啊”,学生读得特别有味道,课堂也读“活”了,诗人那“寻隐者不遇”的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落实朗读目标。
我们是这样进行朗读目标落实,一初读整体感知(或教师范读)借用工具书把字音读正确;二细读按掌握内容按描写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时间的推移顺序等)把文章读书读流利;三品读理解文本挖掘教材悟情感读出文章感情。
初读,正确地读。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从小处做起,字字清晰,结合生字词的正音进行。
学生可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接着读通长句子;然后分段读;最后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读前可以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还可以几个同学组成朗读小组,请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薄弱的学生或大家比赛读,仔细听,看谁读得正确,待会儿大家再来评一评。
这样使初读的目标切切实实落在“正确地读”上。
熟读,流利地读。
熟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琅琅上口,不读破词句。
这是朗读课文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也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如《水乡歌》重点介绍水乡的三多,学生初读课文理出课文描写了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再抽出这三个自然段重点练习朗读。
一可以对课文更熟悉;二也能在读中感悟。
朗读中,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抽出来训练,读流利了再回到课文中去读,一段一段地读流利,全篇课文就能够读流利了。
细读,读出一定的感情。
词句的理解在朗读中进行。
“理解词句”和“有感情地朗读”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地理解词句就能正确地读出情感,而在读出句子的感情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
如读(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读音稍延长,读出水乡的水多)。
看标点符号读,如“水乡什么多?
水多。
”(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得活跃一些;陈述句要读得肯定。
)
(3)重视朗读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源于各项能力素养的形成,朗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新课程指导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必须以人文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视课堂强化朗读训练。
培养使用普通话能力。
使用普通话朗读,是朗读成功的前提,朗读准备时,要反复通读作品,字字过关,读准声调,读准音变,读准重音、儿化音等。
培养理解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作品增强表现力,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只有透彻地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而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掌握作品的层次及写作特点,才能很好地朗读。
文章往往是作者受现实生活的触动而情怀激荡,通过联想构思而成的。
我们朗读时,就必须“透过字面”、“设身处地”地产生联想,把作品的每一句话都自然而然地化为形象,活灵活现地传达给听众,使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入理解作品。
新课程倡导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对同一文本有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在朗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要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个性化感悟能力。
教《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费尽心思无果,临走时说“那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在指导朗读时,启发学生思考,狐狸说这句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如果你是这只狐狸,在此时你会怎样说这句话呢?
”试着读一下。
稍加思考一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这样读道“那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我想狐狸吃不上葡萄很无奈,还要掩盖自己想吃的事实,所以他强调“不好吃!
”
接着一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想狐狸想尽办法吃不上葡萄很生气,还要为自己找台阶下,所以他强调“是酸的!
不好吃!
”应该这样来读“那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
我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他们的表现我十分欣慰,又随便一问: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
一个成绩一般的他站了起来,读道:
“那葡萄!
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我问道,“因为狐狸非常渴望想吃到葡萄,费劲心思又不能,只好依依不舍离开。
还要掩盖自己想吃的事实,虚伪的表现出不愿吃是因为葡萄酸。
”我和全班同学都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样的教学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朗读教学的绚丽多彩。
②搭建平台展示朗读能力。
我们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读书活动”积极组织“一天一人一文,一周一天一时,一月一班,一期一次”的系列课外朗读展示活动。
即:
每个班每天利用早读前10分钟时间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一篇文章诵读展示;每个班每周利用一天课外时间集中进行经典诵读展示;每月组织一个班级进行一次诵读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诵读展示活动;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纳入班级量化和绩效考核,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推荐参加校级以上组织的演讲、诵读、讲故事等活动。
在09年县局组织地庆祝建国60周年诗歌朗诵赛、演讲赛上,我校刘健等学生分别获得了三等奖,2010年春县局组织的讲故事活动,我校学生韩锦琳荣获三等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在09年和10年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诵读经典”等活动中,共有六个班级获得校优秀组织奖,80余名学生分别获得校级奖励,学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家长的赞誉。
(学生作品获奖统计表见附页二)
(4)重视方法指导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如果老师设计的朗读方法过于单调,那学生读的欲望就会降低。
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就是那源头活水,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采用指名读、选读、小组齐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赛赛、表演读、速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乐此不疲。
个别读。
在课堂教学中,个别读是主要的训练方式。
个别读利于情感的表达,更利于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荷花》这篇优美的散文,个别读能读出——穿着雪白衣裳,那份亭亭玉立的美;翩翩起舞时,那份优雅的灵动;自己独处时,那份幽静的心情;与小动物交谈时,那份分享秘密的喜悦。
齐读。
在表达欢快喜悦的感情,气势如排山倒海的地方最好齐读。
《长城和运河》,这是在歌颂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赞扬我们祖国的劳动人民,这种自豪感,齐读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融入角色,使“人之言如出吾之口”,没有比这种方法更好的了。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带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重点句段朗读之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
使得万兽之王的老虎、狡猾的狐狸,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赛读。
调动了学生好斗的神经,学生积极地投入比赛,感受着比赛的乐趣。
如小组(甲乙丙丁)比赛形式,男女比赛形式,“一山更比一山高”读书高手比赛形式,同桌结对比赛形式……花样一多,学生乐此不疲,甚至一说比赛,他们还会要求以哪种形式比赛。
一赛起来,个个都很较真。
练得是情绪高涨,比得是斤斤计较,而教师是“渔翁得利”喜不自禁。
范读。
当学生读的不到位时,教者不妨来个以身示范。
这是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功。
只有自己做到了胸有成竹,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先把课文读上几遍,熟悉语言文字,后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想象,读出书中的滋味来。
朗读教学犹如一首悠扬悦耳的曲子,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演奏出和谐婉转的朗读韵律,给师生以智的启迪,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三)总结阶段(10年10月——至今)
申报结题整理档案,撰写实验报告,接受验收鉴定。
开展实验后朗读能力调查,测试统计学生的朗读能力水平,查看实验效果。
共调查学生43人参与教师5人从4个大项18个小项进行调查,对统计数据同实验前调查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升华,整理各种资料如:
论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主题讲义,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凝练出了“小学生朗读能力四重视教学策略”,培养并提高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1、重视课标研读。
明确课标对朗读教学的定位,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指导朗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总目标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细化阶段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初读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内容,把文章读流利,悟读挖掘教材情感,读出文章感情色彩。
逐步落实朗读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重视课堂改革。
转“轻读重讲”模式为“重读精讲”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去掉繁琐的分析,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DVD、图片、动画、音频等媒体资源激活学生朗读欲望。
激发朗读情感,让学生尽情地读,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重视能力培养。
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感受朗读乐趣,陶冶情操,张扬个性。
倡导个性化朗读,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可采取多元化的朗读形式朗读,如:
朗诵会,演讲赛、故事会、即兴脱口秀等,适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强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4、重视方法指导,注重方法引领。
根据文本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教师采取领读、引读、帮读、选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范读;学生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形式学读,也可采用师生互读,表演读、赛读、悟读等,让学生尽情地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逐步掌握朗读方法技巧,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五、课题的研究效果
(一)提高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采用“四重视”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浓,活动能力更强。
试验后开展小学生朗读能力调查活动,统计对比分析可见(实验后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见附页四):
①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提高较快。
学生对已学课文诵读效果显示有感情的朗读由实验前2%的学生上升至试验后69%的学生提高了67个百分点;②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培养。
诵读展示的信心由实验前29%的学生有信心上升至试验后51%的学生提高了22个百分点;③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
朗读方式由实验前56%的学生唱读下降至试验后0%的学生降低了56个百分点;④朗读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流利程度由实验前20%的学生朗读较流利上升至试验后44%的学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交流能力由实验前43%的学生不用普通话下降至试验后18%的学生降低了25个百分点.
(二)锤炼了一批科研型教师队伍,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发现问题→研究应对策略→行动实践→总结交流→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锻炼了广大教师队伍。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与业务能力。
许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学习方法,成果较为明显。
如:
苏晓琴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到朗读教学的方法再到朗读教学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朗读教学的新思路。
周宇宏何道峰两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三部曲》从深入感受出发到在反复训练中强化,再到在共同品评中升华,思路明确的阐述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模式。
夏慧老师编写的教学设计《灯光》紧紧围绕着初读感知、细读理解、品读感悟逐步提升的教学模式落实朗读教学目标。
汪霞、夏慧两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四重视”朗读教学,凭借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与先进的教学新理念,参加县级优质课竞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一等奖。
同时,我们还遵循小学生能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开阔思路从低年级会读读好字、词、句的能力到中年级读懂读好词汇、佳句、段落片段的能力,再到高年级能读好段篇、课外读物的能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总结出一套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论文在省级、市级、县级发表或获奖。
两年多来,共整理收集优秀教学设计14余篇,搜集相关资料20多份,专题发言稿8篇,教学反思12余篇,教育故事4个,教育教学论文21篇,教师上研讨课12节,摘录笔记9本,调查问卷93份。
(教师作品统计表见附页三)
六、课题研究体会与反思
1、开展课题研究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广大教师教科研活动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把课题研究工作逐步完善使其更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和试验教学,反思与评价,改进与提高。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得到更新与改进。
教师对课题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积累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3、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注重研究过程管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建立了每周课题组成员交流制度,每月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制度,每期优秀成果评选制度,每学年阶段性总结评估制度,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4、《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课题虽然很有探讨的价值,它辐射面广,低中高段语文教学都适合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研究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足,课题立项还是太大,在短期内很难将它具体化深入化研究挖掘,这也提醒了我们今后再立项时要慎重考虑。
5、我们虽然对课题进行了立项、实践研究、经验总结,但是我们忽视了推广这一环节,部分教师的优秀论文作品还没进一步上升格次,在更大范围发表交流。
今后我们要加大力度推广交流,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推动全乡教学改革而努力。
执笔:
何祖峰
二○一○年十一月
附:
1、实验前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见附页一
2、学生作品获奖统计表见附页二
3、教师作品统计表见附页三
4、实验后小学生朗读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见附页四
(附页一)
实验前小学生朗读现状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调查人数:
48人班级:
在校学生
调查内容:
已学课文一篇调查时间:
2009年3月
一、学生朗读表现
1、普通话发音:
准确0%不准确41%一般58%
2、语气速度:
标准0%不标准50%一般50%
3、朗读方式:
有感情诵读0%唱读56%普通话诵读43%
二、学生朗读的效果评价
1、准确程度:
准确0%较准确10%不太准确89%
2、流利程度:
流利0%较流利20%不太流利79%
3、感情流露:
有感情0%感情不饱满50%无感情50%
三、原因分析
1、对朗读内容:
不熟12%熟悉4%不太熟悉83%
2、朗读的方法技巧:
不当22%正确0%一般77%
3、语速过快过慢现象:
过快37%过慢50%适中12%
4、出错率:
无0%有56%较高20%较低22%
5、回读现象:
无2%有50%较多37%较少20%
6、丢字加字现象:
无2%有54%较多20%较少41%
7、方言发音现象:
无2%有56%较多14%较少50%
8、对文本理解:
深刻0%一般45%不到位54%
四、朗读能力兴趣
1、诵读兴趣:
喜欢40%特别喜欢0%一般95%
2、已学课文诵读效果:
有感情2%流利10%准确87%
3、诵读展示的信心:
有信心29%无信心37%想展示33%
4、交流能力:
用普通话18%不会用普通话43%普通话交流41%
调查统计员签字:
何祖峰
(附页二)
学生作品获奖统计表
姓名
内容
名次
备注
刘建
商南县中小学校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三等奖
韩锦琳
商南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比赛
三等奖
六年级
《人生礼赞》《长城赞》
一等奖(校级)
一年级
《儿童诗》《鲜花和星星》
一等奖(校级)
四年级
《走,我们去植树》
二等奖(校级)
二年级
《嫦娥》
二等奖(校级)
五年级
《半途而废的人》
二等奖(校级)
五年级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三等奖(校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小学生 朗读 能力 培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