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制度.docx
- 文档编号:11913850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8.04KB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制度.docx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研培制度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一)、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教师培训制度。
一、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机构,制定规划(三年),计划(学期),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考核细则。
二、教师学历以大专以上为达标,鼓励教师进修本科、研究生。
三、集中培训。
教师分层次参加上级师训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1 、新教师培训(一年)
2 、骨干(后备)教师的培训(每年)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全体教师参加初级培训,骨干(后备)教师参加中级培训。
4 、班主任培训(双周一次)
5 、科研人员培训(课题组成员)
6 、岗位培训
7、国家网络培训
培训的结业证书,复印一份上交到教室存档。
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1 、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有公开课教案、记实。
2、每位骨干教师每年培养一至两名青年教师。
3、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承担培训的教材辅导、研讨会主讲人的任务。
五、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以继续教育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两部分为主。
另外相关人员参加班主任培训和科研人员培训。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
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
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
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
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二)、教师学习制度
一、采取有组织的集中学习与自我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要有记录,个人有笔记,要深刻领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交流学习体会。
二、学校应对全学期的政治、业务学习制订计划,确定主要内容、步骤、方式。
三、教职工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四、集体学习时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聚精会神,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备好有关学习的资料,认真讨论,积极发言,做好学习记录。
五、自觉关心时事政治,根据部署完成自学任务,写好学习心得,学校要定期组织交流。
六、教师的业务学习,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完成一篇或几篇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
七、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及时获取科研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八、教师个人每年读两本以上教育著作。
九、对政治、业务学习的成效,要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档案。
(三)、教育科研制度
学校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方针与政策。
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保证。
1、树立实施“科研兴校”意识,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2、健全学校科研组织,根据科研兴校的要求,建立学校教导处,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术委员会共同负责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的科研策略。
3、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法与学法,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科研课题要有目的性、实效性,要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课题需经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和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可申请立项。
。
5、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要经过四个步骤。
(1)分析研究:
也就是在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前要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学生学的现状和规律,从而明确改革方向。
(2)课题论证:
从实践中提出的科研课题是否正确,需要从理论找到依据,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论证,从而明确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就是对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把论证的理论及具体操作的程序都用方案的形式表示出来。
实验方案包括:
课题名称,课题论证,实验目的、实验对象,操作措施(方法,步骤,时间)实验原则和组织领导等。
(4)组织实施,进行实验。
6、要反复研究,不断总结。
教学实验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
教师要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集体研究——深入到课堂中开展教改实践,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明确方向,探讨问题,找出改进方法。
阶段研究——学期的总结性研究。
这时要将平时的做法,经验和问题,尽量提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经过分析,研究,写出比较全面的总结,论文或实验报告。
个人研究专题化——在总体实验方案的指导下,实验人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教学特色,分别拟定自己的实验课题,并且要求根据专题把课上出特色,坚持下去,总结经验。
7、每学期制订阶段计划,有步骤开展实验活动,例如:
开展研讨课,课题实施情况阶段汇报等,促进课题实验的有效开展。
8、做好记录,善于发现问题并调整计划,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9、积极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普及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0、课题档案规范、完整。
(四)、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
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平等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完善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培养出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形成拥有名师,名学科的名校。
1、教师努力目标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
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
(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懂多门相关课程。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
(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教师发展方向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名师→省市级名师。
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能为人师(起榜样作用);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带头作用),能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讲究效率,有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标发展。
(1)高素质:
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具有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有合作、竞争的精神。
(2)高学历:
45岁以下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8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3)高技能:
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引导探究的创新能力。
(4)高水准:
具备科研的能力,善于总结和提练,干得出成绩,讲得出道理。
三、培养范围
已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参加过市级以上(含市级)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市级(含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虎林名师称号的教师,均列入骨干教师培养的范围。
四、主要措施
1、抓师德教育,促观念更新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式相结合,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颂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具体落实到四心:
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1)学习课程化
教师每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进,坚持做好学习摘记,保证每二周一次业务学习。
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活动。
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师学习的课程化。
(2)评选制度化
结合师德学习,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形成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观,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2、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1)高质量地做好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示范、观摩、检查、评估等的课堂教学任务。
工作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
(2)带头实践课改精神。
上好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常上常新。
(3)压担子分任务。
让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在实践中打开思路,学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自我培训。
提倡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必修内容,上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
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
(5)加强课题研究。
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每人至少参与一个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把备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三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专多能。
引导骨干教师多方位地学习,有奋斗目标,有主攻方向,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
能者为师,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一位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互相促进学习,共同提高带教水平。
(8)大胆创新。
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尝试、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抓激励机制,促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骨干教师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
(1)成就激励。
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创特色,每年进行上课、写论文、设计教案等评比,优秀课堂教学拍摄录像,搞个人专集,好的文章、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学校每年出专辑(包括学生作品专辑)。
(2)荣誉激励。
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3)物质奖励。
参照《学校奖励制度》中的条款执行。
(4)情感激励。
教师生病领导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帮助,定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五)、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骨干组成,负责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部署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二、因年度人事变动,学期初对青年教师摸底、造册,按能力编入本校青年教师培养序列。
三、设立青师年教培养导师制,同科联对,言传身带,一帮到底。
四、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帮带下,经过一段时间,要上好汇报课。
五、建立青年教师的月查(查教案、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学生),季评(初评培养效果、依据时间长短、确定下期对策),半年考核(通过能力、实绩考核、确定应归档次)制度。
六、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档案,以备各级管理部门检查,作为教师转正、晋升和评定的依据。
(六)、教师听课制度
为了推动我校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形成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艺术,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制定听课制度如下:
一、听课节数和方式:
教师每人每周至少听课一节,一学期不少于20节。
听课方式有:
研讨式听课,学习式听课,反思式的听课,指导式听课等。
二、听课的要求
1、听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教材内容要求。
2、听课人要提前2-3分钟进入教室,不中途离场。
3、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要标明日期、授课人、班级、课题、过程、板书、简评等。
4、听课记录中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
5、课后必须与讲课教师交流、探讨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达到互动提高的目的。
6、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写出全面的、建设性建议。
7、取长补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8、班主任尽可能多听本班课,以全面了解本班同学学习的情况。
9、任课教师以本科为主,并注意吸收其他任课教师的长处。
三、听课的种类
1、公开课听课:
指由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研讨课、展示课、示范课、汇报课等。
①教务处制定公开课日程,由教研组长预先安排好公开课上课教师名单,并提前告知本组全体教师。
②公开课一般安排在本学科的活动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教研组长要预先通知教师安排好自己的课务后参加活动。
③相关行政人员参加活动。
④上课结束后,进行评课、议课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
⑤公开课听课及评课、议课是必须参加的活动,不得缺席。
特殊情况须向教务处请假。
⑥教研组组长负责出席人员的考勤,和公开课活动的记载和存档。
⑦教研组长要将考勤表、公开课教案、听课评价表汇总装订,学期结束前交教务处存档。
2、师徒结对听课:
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互相之间的听课。
①指导教师有责任每周至少听被带教教师1节课。
②被带教教师每周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节课。
③指导教师应对被带教教师的课进行讲评、指导。
④被带教教师应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听课的检查
1、平时检查
①行政人员及由校长检查。
②教师由科研主任检查。
五、听课的考核
1、听课作为教师业务的主要项目,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
2、严禁出现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载的现象,如有出现按教学事故处理,也将记入教师量化考核档案中。
(七)、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教师业务考核是对教师履行教师工作职责的客观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
为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特制定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下:
一、工作要求
第一条:
教师必须接学校交给的教学工作,并完成工作量。
第二条:
教师应遵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校历进行教学。
无正当理由末经教导处和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更动。
第三条: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应深入学生中进行辅导答疑。
第四条:
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规定的时间上课,不准迟到或提前下课以及压堂和缺课。
因病、因事请假或公出须通过教导处安排调课,指定代课教师,教师之间不得自行调课。
第五条:
教师要按规定做好命题以及考试和评卷工作。
坚持评分标准、公正严格、杜绝暗示重点和打人情分。
二、考核内容:
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为主,包括政治思想、教学工作负荷、教育教学、学识水平、科研、以及业务进修等,有量的规定,有度的要求;既要看教学态度又要看实际效果;既重视业务水平又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第六条:
政治思想。
主要考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从事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
第七条:
教学工作负荷。
包括担任课程的名称、年级、学生人数、授课时数、指导青年教师、班主任等各项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等。
第八条:
教育教学。
包括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等环节。
重点考核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智能、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第九条:
学识水平。
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相应职称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
第十条:
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科研成果包括获奖成果、专著和论文,教育科研成果包括教学科研成果、专著、论文、校本教材,通过上述成果考核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考核办法
第十一条:
对教师的考核重在平时考核,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学年度进行一次。
第十二条:
每学年度末,教师要对自己承担的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
第十三条:
学校要认真的审查教师的工作总结及其表内各项内容、教导主任签署意见,综合考评后评出具体等次。
作为教师聘任、培训、晋级的重要依据。
四、奖励与处分
第十四条:
每学年度凡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经考核做出优秀成绩者,经评选,学校审批,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十五条:
对表现不好、工作不负责、有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应报教育局,调离教师岗位从事其它工作。
(八)、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制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题,提高教学效益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课堂教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高效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
一、课前行为
1、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教学内容的预设要具体,表述清晰,便于操作,应做到有机的融合教材。
(1)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
(2)教学内容及组织处理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3)教学内容份量适当。
(4)把握重点、难点。
(5)教学内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6)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
(7)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8)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二、课中行为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效果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多样的教法,使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优化。
(2)注重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5)注意反馈并及时调节。
2、教学时间结构合理
(1)教学环节节奏鲜明,完成既定设计方案,按时上下课,用足用好45分钟。
(2)每堂课至少留下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
3、师生双边活动和谐
(1)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3)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4、教学语言的设计与艺术
(1)导入
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新颖别致。
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
(2)收尾
情绪饱满、方式简便、方法灵活、语言精练。
达到及时整理、系统归纳,及时提示、突出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测、加强反馈的功能。
(3)设疑与提问
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疑惑疏漏之处。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因人设问、先易后难、角度新颖、随机应变。
(4)教学语言及语气语调
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
5、教学风格,教师要养成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
6、教学基本功
(1)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
(2)教态自然亲切,感情充沛,仪表朴实、端庄。
(3)体态语恰当,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正确,布局合理。
板书具有概括的准确性、思路的条理性、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生动性。
三、课后行为
1、关于辅导答疑:
(1)辅导答疑不仅要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发其掌握好基本内容。
(3)在辅导答疑时间内,教师必须安排质疑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了解平时疑问较少学生的学习情况。
(4)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关于批改作业:
(1)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草率应付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不能放任自流。
(2)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自行修正。
对于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及时指正。
批改要有日期、批阅评语等。
(九)、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为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把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一、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活动。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兼课的每周至少听课4节,每学期不少于60节;兼课的每周至少听2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
并坚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念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定期举办教研论坛,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教研交流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教研组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
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教研工作情况。
要经常深入教研活动,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
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年级及学科的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教师发展计划、教学计划、辅优补差计划等,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科技活动等基本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教师 专业 发展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