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1910799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76.22KB
11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docx
《11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2019年1月
寒假作业紧扣《综合素质》材料分析和写作部分,以材料分析和作文为主要的训练内容,用以巩固本学期课堂所学。
要求学生在假期完成前5个材料分析题和前五个作文的大纲。
附录有十二套模拟题,希望学生在假期多多熟悉考试题型。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知识汇总
一、文学常识(考试题型——选择题)(见《小先生题库》)
二、阅读题(考卷第32题,分值14分)
1.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
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
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
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
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
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
励的标准。
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
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
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
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王冕也有诗云: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
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
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
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
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
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
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
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
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我常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
其实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
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
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
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
但是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凭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
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他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
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
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
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
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散放幽香的。
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
这也许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
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始终能独树一帜!
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选自《经典美文》2006年11期)问题
(一):
文章第一段写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的独特个性及其植梅放鹤的情趣,其用意是什么?
(6分)
问题
(二):
作者认为:
“其实人生一世与其他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
”本文以“梅”为吟诵对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请你另外选择一个事物,抒写你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8分)
2.材料分析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
柯里《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存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钟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菌。
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
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
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问题:
(1)“真菌蚂蚁”腺窝是什么样的特殊结构,有什么功能?
(2)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3.阅读下面的文字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
“神明庇佑!
改日来烧钱纸。
”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
林冲径到店里。
主人道:
“客人那里来?
”林冲道:
“你认得这个葫芦么?
”主人看了道:
“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
”林冲道:
“原来如此。
”店主道:
“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
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问题
(一):
简要说说“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句描写的传神之处。
(4分)
二):
这几段文字多次描写朔(北)风和大雪,除渲染环境氛围外,还有哪两方面的作用?
(10分)
4.材料
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秋日里,最不能遗忘的就是知了的叫声了。
在秋高气爽的午后,那阵阵参差不齐的合唱此起彼伏,随之向天空飞扬,在云端停驻片刻,倏尔又跌落下来。
少了夏日几许的聒噪,多了几分从容和坦然。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没有理由轻言虚度,没有理由不尽情歌唱。
有空的话,也不要忘记到田地里去走走。
傍晚,或者清晨,只需携一份平静的心,去亲近那久违的田垄。
听听沉甸甸的玉米在杆上欣喜的私语;听听金黄的豆子迫不及待地噼里啪啦地跳将出来;听听笔直的芝麻杆上“砰砰”的拔节声。
此刻你的心里会充满欣慰。
秋收后的田野,容颜更显得沧桑,胸怀更显得空旷。
那萧瑟的玉米地中,黄绿斑驳的玉米叶子在浸着凉意的秋风中沙沙作响,没有一丝告别的悲伤,有的只是从容的挥手,沉静的微笑。
那刚刚收割后的芝麻地里,一截截露出地面的芝麻茬,稍稍发白发干的茎秆截面,还隐约渗出点点晶莹的汁水,不会是听到芝麻粒儿跳出菱角后喜悦的泪水吧。
最喜欢坐在繁星满天的秋夜下,仰望天际,听点点星星在窃窃私语。
偶尔,传来几声“唧唧”的声音,或许是蟋蟀或者蛐蛐在梦中的呓语吧,那会瞬间让你心静如水。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片落叶,每一滴露珠,都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只有心灵纯净且充满挚爱的人才能听懂。
美就藏在我们疲惫的心灵之外,远在天涯而又近在咫尺。
去听吧,潺潺的流水和鸟儿的啼鸣,犹如滴水涯中流泻出的清澈和美丽,点点滴滴,经久不息地在我们耳畔喧响。
凉爽的夜里,躺在床上,当给自己的思绪划上句号的时候,那“咚咚”的心跳声正清晰地响彻在耳际。
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生命的感觉此刻是如此强烈,生命的脚步从未如此从容!
听听自己的心脏的跳动,那儿会传来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
来吧,到这儿来。
那是来自母亲的召唤,是来自大自然的消息。
秋天了,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吧!
用心去听,你会发现,在秋的行囊中,满载的都是单纯的快乐与纯粹的幸福。
(节选自郑毅《听秋》,有删减)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秋天,是个适宜用耳朵听的季节”?
请简要回答。
(4分)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听秋”意义的理解。
(10分)
5.精神之树
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而来,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
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们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
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
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
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
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
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的了的;相反,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
古拍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
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
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
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道劲。
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
我想我是在翻阅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的不屈不挠,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
我站在树下,以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砰纪念。
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
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
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一)、从文中看,“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
(二)、你认为可否将本文标题换成“孔庙游记”?
请简述理由。
6.阅读下边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的价值和象征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
回首过去,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春节也在不变和变化中呈现了新的形态。
春节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
一方面,中国的崛起造成的文化影响力和全球华人的力量的兴起已经使得春节越来越引起了国际的关注。
“中国年”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越来越变成了中国的重要文化象征,逐步为世界所了解。
虽然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在世界许多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中,春节也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
以往仅仅是传统的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现在往往已经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各国政要也都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
春节在全球的意义的凸显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
另一方面,过年的意义在今天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时刻更加凸显了出来。
国内的“过年”的气氛也一年浓似一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春节被简化为“过革命化的春节”。
而八十年代时,在现代化和西化的浪潮中,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也还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强化的如此之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强调在这一时刻的文化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当然,春节的国际化还仅仅限于华人和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还难以变得更普及。
它还不能在全球获得更多的影响力。
这当然和中国文化的现实的处境有关,中华文化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其全球的传播和理解还有不少局限和问题。
因此,如何推展春节的文化含义,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价值,还是一个现实的困难。
关于春节的那些中国文化的积淀,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认,这其实对于全球的跨文化对话具有高度的意义和价值。
让人们了解春节的趣味和活力,还需要全球华人社会更好地努力。
春节在国内的传统意义得到了相当大的弘扬和发挥。
当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了春运的巨大的压力。
现代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的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的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
今天的春节热说明中国社会的本土因素在当下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展现。
从这一点上看,如何回应这样的感情和精神的追求就是社会需要认真探究的。
(1)从全文来看,春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的关切”的原因有哪些?
(4分)
(2)结合文意,概述如何解决春节面临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
(10分)
7.材料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
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为“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
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
“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作fans?
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
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
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
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
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
叔本华的母亲是畅销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
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
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知音和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
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
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
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
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
《论语》说: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么看来,孔子可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
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
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问题:
(1)根据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粉丝与知音的不同。
(4分)
(2)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10分)
8.材料
我们通常在感冒、鼻腔发炎的时候才会注意到鼻涕的存在,那样子可不太雅观。
其实鼻腔里每时每刻都有鼻涕,也离不开鼻涕,它是保护身体的一道屏障:
鼻涕防止鼻腔黏膜干燥,湿润吸进的空气,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
鼻涕的成分除了水,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盐以及一些脱落的细胞。
鼻涕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黏蛋白,它是一种糖蛋白,被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糖衣”包着,这使得它能大量地吸收水分。
鼻涕中的其他蛋白质还包括抗体和溶菌酶,能够杀死细菌、病毒。
有一部分鼻涕其实是眼泪。
眼睛中的泪腺也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泪水湿润眼睛,我们之所以不会每天泪眼汪汪,是因为这些泪水都从连接眼睛和鼻腔的泪管流到鼻子里,成为鼻涕的一部分。
如果你大哭起来,一部分眼泪从眼角流出,大部分还是涌进鼻腔,让你的鼻子“抽泣”,就有了“一把鼻涕一把泪”。
不过大部分的鼻涕是鼻黏膜自己分泌的。
鼻黏膜含有一种形状像高脚杯的细胞——所以叫杯状细胞。
杯状细胞制造出许多黏蛋白,黏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头后,大量地吸收水分,体积能膨胀600倍。
杯状细胞每天只需要制造1毫升的黏蛋白,就足以满足鼻腔的正常需要了。
正常的鼻涕是无色透明的,也就是所谓清鼻涕。
感冒时一开始流出的也是清鼻涕,之后鼻涕会变得浓一些,成了白色。
再往后流出的就可能是绿色的浓鼻涕了,看上去就像脓一样,特别是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更是如此。
为什么鼻涕成了绿色的了?
和脓一样,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虽然属于白细胞,却是绿色的。
免疫系统发现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开始调兵遣将,嗜中性粒细胞就是最早赶到战场的。
嗜中性粒细胞是被血液送来的,但是它却跑到血管之外作战。
它是一种吞噬细胞,它的作战方式是把细菌“吃”进去,在细胞里用各种武器将病原体杀死。
武器之一是向细菌释放消毒剂——次氯酸(家中漂白剂的主要成分)。
次氯酸是由嗜中性粒细胞内的髓过氧化物酶制造的,髓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叶绿素有个共同点,都含有二氢卟酚环,这个特殊结构决定了它们的颜色:
绿色。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鼻涕是保护身体的一道屏障?
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2)结合文意,概括说明鼻涕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鼻涕的形成过程。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
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藩他飘逸的心头吧。
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
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问题
(一):
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
(6分)
问题
(二):
作者认为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中该怎样“诗意栖居”?
(8分)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古渡
朱一撒
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
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
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
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
古渡是这些劳作者阿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缓缓而来。
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
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
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
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漂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年级 语文 寒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