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mazon)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909289
- 上传时间:2023-04-1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26.71KB
亚马逊(Amazon)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分析.docx
《亚马逊(Amazon)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马逊(Amazon)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马逊(Amazon)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及其现状分析
管工1201刘启201203083
一、公司简介
亚马逊公司(英语:
Amazon,comIno.,NASDAQ:
AMZN)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业务起始于线上书店,不久之后商品走向多元化。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线上零售商之一。
杰夫•贝佐斯于1994年7月创建了这家公司,最初他将其命名为“Cadabra”,Amazon.com这个网站则在1995年上线。
之后,Cadabra公司的名称又被以世界最大的河流之 亚马逊河重新命名。
亚马逊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日本、中国、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和荷兰均开设了零售网站,而其旗下的部分商品也会通过国际航运的物流方式销售往其他国家。
波兰和瑞士等国也有望开设分站。
贝索斯目前仍旧是亚马逊的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8500万股,持股比例约为18.5%o
二、业务演变
第一次业务结构:
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1994年7997年)
1994年夏天,从金融服务公司D.E.Shaw辞职岀来的贝佐斯决定创立一家网上书店,贝佐斯认为书籍是最常见的商品,标准化程度高;而且美国书籍市场规模大,十分适合创业。
经过大约一年的准备,亚马逊网站于1995年7月正式上线。
为了和线下图书巨头Barnes&Noble、Borders竞争,贝佐斯把亚马逊定位成“地球上最大的书店”(Earth"sbiggestbookstore)0为实现此目标,亚马逊采取了大规模扩张策略,以巨额亏损换取营业规模。
经过快跑,亚马逊从网站上线到公司上市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1997年5月Barnes&Noble开展线上购物时,亚马逊已经在图书网络零售上建立了巨大优势。
此后亚马逊和Barnes&Noble经过几次交锋,亚马逊最终完全确立了自己是最大书店的地位。
第二次业务结构:
成为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1997年-2001年)
贝佐斯认为和实体店相比,网络零售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在于能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因此扩充网站品类,打造综合电商以形成规模效益成为了亚马逊的战略考虑。
1997年5月亚马逊上市,尚未完全在图书网络零售市场中树立绝对优势地位的亚马逊就开始布局商品品类扩张。
经过前期的供应和市场宣传,1998年6月亚马逊的音乐商店正式上线。
仅一个季度亚马逊音乐商店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CDnow,成为最大的网上音乐产品零售商。
此后,亚马逊通过品类扩斐和国际扩张,到2000年的时候亚马逊的宣传口号已经改为“最大的网络零售商"(theInternet'sNo.1retailer)。
第三次业务结构:
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2001年-至今)
2001年开始,除了宣传自己是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外,亚马逊同时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theworId'smostcustomer-centriccompany)确立为努力的目标。
此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企业成为了亚马逊的发展方向。
为此,亚马逊从2001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第三方开放平台(marketplace)、2002年推出网络服务(AWS)、2005年推岀Prime服务、2007年开始向第三方卖家提供外包物流服务FulfiIImentbyAmazon(FBA)、2010年推出KDP的前身自助数字出版平台DigitalTextPlatform(DTP)0亚马逊逐步推出这些服务,使其超越网络零售商的范畴,成为了一家综合服务提供商。
三、组织结构演变
1995年7月16日,亚马逊开张;2013年销售额达744.5亿美元。
亚马逊起初只是一小伙人将一箱箱的书从华盛顿州的贝尔尤维运送到各地的买家手中,19年后,亚马孙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巨头。
亚马逊的三次业务结构演变,决定了其组织结构演变的方向。
纵观亚马逊20年的发展史,其在不同时期表现岀了不同的组织结构。
在前两次业务结构时期,企业注重于内部发展,其组织结构属于直线型。
从1995年创办到如今,亚马逊书店的全球客尸已达4000万,平均每天卖出60000本书,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购物网站。
亚马逊作为电子商务的一面旗帜,它的巨大成功取决于其卓越的组织文化。
这种柔性化的组织形式,为其前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具有如下特点:
1.组织边界虚拟化
在互联网上,顾客只需在鼠标上轻轻一击,就可以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比如从北美的亚马逊书店到南非的津巴布韦书展,尽可能使客户能够在网络上以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找到想要的商品。
2.管理结构扁平化
亚马逊的组织结构实行“小组制”,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便于员工的管理。
各个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例如,在繁忙的圣诞旺季,总裁贝佐斯都亲自到配送中心包装书籍,以便将货物及时送到顾客手中。
3.组织环境全球化
亚马逊的海外扩张计划毫不松懈,在保证了美国市场成熟的条件下,又逐步将目标瞄向亚太地区,高度看好中国潜在的网络销售市场。
自亚马逊书店增添了音乐制品后,合伙网站的数目猛增到10万,这是全球最大的网上“连锁业务”。
这种快速发展的直线型组织模式,具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又有着明确的部门分工,具有指挥灵、职责明、效率高的优点;但企业网站页面不够丰富,网站注册非免费,展出产品单一,构成了该企业组织结构的缺点。
经历了前两次业务结构时期,亚马逊快速发展壮大起来,通过并购以及全球化等方式来迅速拓展国际市场,逐渐形成了复合式的组织结构,并沿用至今。
这种复合型的组织结构,为亚马逊拓展了无限的国际市场,作为同样的以图书为主的在线零售商,我们试将当当网的组织结构与之相比较:
从中不难看出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当当网如今的组织结构酷似发展初期的亚马逊,可以见得,亚马逊已经足够领先了当当网,其巨大利润和成就的取得与其跨国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Web设计师ManuCornet在博客上,画了一组美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这是在若干年前,明显看出亚马逊的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森严有序,但其与其他五家科技公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亚马逊组织结构的不断复杂化,促使了其能够快速追赶科技巨头。
综上所述,亚马逊组织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促进了整个企业的壮大发展。
四、基于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1.消费模式转变
亚马逊的出现不只是书店对书店的竞争,而是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竞争,同时也是一场改变消费习惯的竞争。
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都要有颠覆传统经济模式与途径结构的本事,必须要提供消费者实时、更互动、更安全的交易,亚马逊便是这一行的佼佼者,它清楚地知道敲别人的门、游说对方来拜访自己的网站是没有效果的,如何将一项策略公开出去昭告天下才是促销关键重点。
2.物流促销
多年来,网上购物价格昂贵的现实是使消费者摈弃电子商务而坚持选择实体商店购物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电子商务公司失去顾客、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电子商务经营处于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危难时刻,亚马逊独辟蹊径,大胆地将物流作为促销手段,薄利多销、低价竞争,以物流的代价去占领市场、招揽顾客、扩大市场份额。
显然此项策略是正确的,因为其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3.成本领先原则
如前所述亚马逊盈利的秘诀在于给顾客提供的大额购买折扣及免费送货服务,然而此种促销策略也是一柄双刃剑,在增加销售的同时产生巨大的成本。
如何消化由此而带来的成本呢?
亚马逊的做法是在财务管理上不遗余力地削减成本、减少开支、裁减人员,使用先进便捷的订单处理系统降低错误率,整合送货和节约库存成本。
通过降低成本,相当于以较少的促销成本获得更大的销售收益,再将之回馈于消费者,以此来争取更多的顾客,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4.完善物流系统
在此方面亚马逊有许多独到之处:
在配送模式的选择上采取外包的方式,将库存控制在最低水平,实行零库存运转,降低退货比率,为邮局发送商品提供便利,减少送货成本,根据不同商品类别建立不同的配送中心,提高配送中心作业效率,采取组合包装技术,扩大运输批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完善的发货条款、灵活多样的送货方式及精确合理的收费标准体现岀亚马逊配送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5.伙伴关系管理
亚马逊网上书店尝试用一种解决方法应对电商挑战,这项方法就是提供机会
给其他公司,让其成为本公司的伙伴。
事实证明,同在传统媒体上一掷千金做广告的营销手段相比,亚马逊的做法更持久,也更加符合网络的特性。
通过伙伴计划建立网站间的合作关系。
亚马逊独到的管理模式和战略方向使其变得与众不同,并得以快速发展,但我并不认为这种通过不断并购和跨国合作的大规模扩张的手段是可以持久的,长远来看,亚马逊还必须迎来第四次组织结构转变,才能让其真正形成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
贝佐斯承认,亚马逊模式“总有一天会被颠覆”,但他希望这一幕不会在他有生之年上演。
Reference:
Baidu,Wiki,Docin,Doc88,CECRC,MIND,iP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马逊 Amazon 公司 组织 结构 演变 历程 及其 现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