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1908002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0.06KB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docx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期末检测卷(附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参考答案】:
D
【解析】: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2、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解析】: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
3、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师思想
C、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D、在黑板上将所有信息罗列出来
【参考答案】:
D
【解析】:
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3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参考答案】:
D
【解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2、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
究为(
)0
A、
100%
B、
80%
C、
150%
D、
200%
【参考答案】:
C
【解析】: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33、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参考答案】:
C
【解析】:
在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来看,转折期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
34、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哪种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35、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参考答案】:
D
【解析】:
学校情境巾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36、根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
B、直观知识
C、理性知识
D、应用知识
【参考答案】:
C
【解析】: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37、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38、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o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参考答案】:
B
【解析】:
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3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O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参考答案】:
C
【解析】: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40、学生王明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
“你又违反纪律了?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
你的脸皮实在太厚!
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
"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
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明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OO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参考答案】:
A
【解析】:
在品德培养的方法中,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提供正面的论据更易于使他们接受。
二、多选题
1、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行为规范学习
E、情感学习
【参考答案】:
B,C,D
2、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
A.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B.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A,B,C
3、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
B、内潜性
C、展开性
D、外显性
E、简缩性
【参考答案】:
A,C,D
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4、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心向差异
B、性别差异
C、数量差异
D、水平差异
【参考答案】:
A,C,D
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A、行动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认知协调
【参考答案】:
a,b,d
6、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A、吹笛子
B、打网球
C、体操
D、阅读
E、计算
【参考答案】:
A,B,C
由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ABC选项均对。
7、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参考答案】:
A,B,C,D,E
8、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参考答案】:
A,B,C
运动技能属于操作技能。
三、填空题
1、教师在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O
【参考答案】:
差异律
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就是O
【参考答案】:
替代强化
3、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注意力缺陷和所造成的。
【参考答案】:
好动冲动行为障碍
4、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可逆性阶段、。
【参考答案】:
权威阶段;公正阶段
5、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三个特点:
对象具有;执行具有内潜性:
结构具有简缩性。
【参考答案】:
观念性
6、斯金纳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行为和行为。
【参考答案】:
美国行为主义应答性操作
7、教学结果的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测量
8、学习的迁移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和。
【参考答案】:
正迁移负迁移
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学习期待。
【参考答案】:
学习需要
10、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O
【参考答案】:
认知结构
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参考答案】:
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
12、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参考答案】:
固定的编制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据此量表测验计算得到的智商叫智商。
【参考答案】:
斯坦福一比纳,比率;
14、信度是指测验的,即某一N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参考答案】:
可靠性
15、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和两种。
16、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参考答案】:
记忆痕迹衰退
17、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参考答案】:
威特金;
18、联结说认为学习中正确反应逐步稳固取决于,和三个条件。
【参考答案】:
练习效果准备
19、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参考答案】: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20、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出发,一级一级的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参考答案】:
最终目标
21、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和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
陈述性知识
2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参考答案】:
学习期待2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社会环境
24、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
学习准备
25、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与两类。
26、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
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参考答案】:
技能的学习
27、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O
【参考答案】:
对教师的期望
28、福乐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和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
29、列提纲时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和,但其效果取决于。
【参考答案】:
概括性条理性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它的
30、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
、、O
【参考答案】: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1、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中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参考答案】:
内部言语动作
32、发散性思维常被用作衡量创造性的指标,它的三个基本特征足:
、变通性和。
【参考答案】:
流畅性独特性
33、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三项任务。
【参考答案】:
选择教学策略34、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维果斯基
35、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6、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参考答案】:
中等
37、作业分组是按学生的分组,授以相同的课程。
【参考答案】:
学习成绩
38、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和上。
【参考答案】:
集中注意领会监控
39、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
转移能力
40、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群体规范
四、判断题
1、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
【参考答案】:
正确
2、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
【参考答案】:
错误
【解析】: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
3、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参考答案】:
正确
4、个人的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形成的。
()
【参考答案】:
正确
5、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4、教师生存的基石是()。
A、教学能力
B、知识
C、才华
D、兴趣
【参考答案】:
B
【解析】:
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
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5、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结果
C、教学测量
D、教学评论
【参考答案】:
A
【解析】: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
B
【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
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参考答案】:
答:
错
代币奖励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6、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参考答案】:
错误
【解析】: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之为替代强化。
()
【参考答案】:
对
8、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评价标准。
()
【参考答案】:
正确
【解析】:
不同社会由于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不同,对于同一行为正常与否,往往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9、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原型启发。
()
正确.原型启发
错误.负向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影响
E.正向迁移
【参考答案】:
正确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
鸟是原型,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
所以,这种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选正确。
10、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要求越严格,则越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
【参考答案】:
错误
【解析】:
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但对孩子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11、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
【参考答案】:
正确
12、态度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参考答案】:
答:
错误。
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13、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参考答案】:
错误
14、教学活动中,教师按领域原则和功能安排课堂空间,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
【参考答案】:
正确
15、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参考答案】:
答:
错误。
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五、定义题
1、原型操作
【参考答案】:
原型操作:
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2、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
也称求异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3、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
并列结合学习:
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4、心智枝能
【参考答案】: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5、知识
【参考答案】:
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六、概念题
1、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
【参考答案】: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过度心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2、如何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
(1)讲授新颖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3、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
(1)熟悉教材。
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
(2)了解学生。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
(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复述策略:
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5、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参考答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
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6、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⑴连续性与阶段性(2分);
(2)定向性与顺序性(1分);(3)不平衡性(1分);(4)差异性(1分)。
7、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8、简述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4望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七、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④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
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
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3、谈谈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
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程序化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
(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练的词语来标志每个步骤的含义。
(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
(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
4、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次要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参考答案】:
教学事项是指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引导学生的注意方式有三种: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变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转到所教主题之上。
(2)提示教学目标。
通过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目标和结果.形成心理定向。
(3)唤起先前经验。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因此。
教师要激活学生大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技能,如果发现学生缺乏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就要给予及时辅导。
(4)呈现教学内容。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提供学习指导。
呈现完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包括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方法。
(6)展现学习行为。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未必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加复习,就难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8)评定学习结果。
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或者课堂小测验、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之后,就要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 考试 小学教育 心理学 期末 检测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