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人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11903435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84KB
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人教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囚緑记》精简教学实录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
1、“囚”是什么意思?
2、“绿”是指什么?
明确:
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
喜爱
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
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
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
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
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况,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4)填写句子:
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
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2、交流写作情况,全班展开大讨论,对于好词好句,全体同学之间展开赏析,并共选择优刊登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3、结合交流写作情况,以“囚——记”为题目,创作文章。
《囚绿记》实录片段
趁着教研组活动的余热,我今天在三班上了一节自学指导课,同样是《囚绿记》,由衷的为学生的智慧而欢喜。
这里对当时的课堂片段做个记录。
片段一:
师:
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我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要先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大意有个了解。
那么,下面就请读法相近的同学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先通读全文,扫除文字障碍。
然后商量一个“切入点”,共同学习探究。
好吗?
(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组成了8个学习小组,课堂先是一片沉静,学生都在读文。
随即声音渐出,开始了小组学习。
在此时,我走动于各个小组之中,了解学习进程,解答问题。
)
片段二:
师:
先请各个小组交流一下本小组学习课文的切入点是什么。
生1:
我们小组是以作者对常春藤态度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来学习的。
师:
很好,这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阅读散文,抓线索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生2:
我们小组是以围绕常春藤来学习的。
师:
你是说,你们小组主要赏读了文中有关常春藤的描写,并从中感悟文章的主旨的吗?
生:
是的。
师:
嗯,非常好。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点”。
.还有哪个小组来说?
生3:
我们小组是扣住题目中的“囚”字为学习的切入点的。
师:
很聪明啊。
“囚”字可以衍生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文章的主旨也就出来了。
还有别的切入点吗?
生4:
我们小组是以文章语言为切入点,在赏析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的。
师:
不错。
本文的语言的确是很精美的,而且满含着作者的情感。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阅读方法。
还有吗?
生5:
我们是抓住了历史来读的。
师:
你的意思是说,以探究文章的“背景”为切入点来学习课文的吗?
生:
是的。
师:
很好啊!
不过,这里我想给你一个补充。
所谓的背景,不仅仅是指写作的时代背景,还包括作者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和个人情感状态。
这些“个人背景”也可以帮助我们来很好的把握课文的主旨。
片段三:
师:
常言道:
“条条大道通罗马。
”下面我们就请从同样切入点研读课文的小组分别来交流你们的学习所得,看我们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否也是殊途同归的。
生1:
文章一开始讲到作者选择了一个很不好的房间,完全是因为对常春藤的喜爱。
所以,作者一开始对常春藤的感情是“喜爱”。
师:
你能把能表现这种喜爱之情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板书:
喜爱)
生1(读)。
后来由于太喜欢了,作者就把常春藤牵到房间里了。
师:
那感情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了呢?
你能概括吗?
生1:
非常喜爱。
生2:
热爱。
生3:
文中有个词语很好,是“自私”。
这种爱是自私的。
所以,作者的感情由喜爱发展到了想占有它。
师:
很好。
(板书:
占有。
)
生1:
再后来作者看到常春藤向外生长,就有些恼怒了。
但在他离开北平的时候,还是放了它,并且对它充满了敬佩之情,说它“永不屈服于黑暗”。
生4:
我觉得她没有说全。
作者恼怒之后,看到常春藤几近枯萎了,心里充满了歉疚。
所以,这条线索中还应该增加一个“愧疚”。
最后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有说“怀念绿友”,所以,作者对常春藤最后的感情是“怀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学习目标
1、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3、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二预习方案
方法指导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
1、背景介绍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作者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囚绿记》就写于抗战前期(1938年)“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作者怀着“过于抑郁的心情”,自然对富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绿色常春藤无比眷恋,于是作者由于恋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
但是作者慢慢地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而在它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黄”。
从而,文章引申出更深层的意蕴:
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芦沟桥事变后,地点是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体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
2、相关知识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牺牲。
3、字词积累
读音:
嵌(qiàn)瞥见(piē)了截(liǎo)涸辙(hézhé)移徒(xǐ)
揠苗助长(yà)婆娑(suō)猗郁(yī)蕈菌(xùn)
词义:
了截:
明了简单。
慰安:
使人心情安适。
涸辙之鲋:
在干涸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
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至宝:
最好的宝物。
缘引:
引导。
揠苗助长:
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揠,拔。
婆娑:
盘旋舞蹈的样子。
猗郁:
茂盛的样子。
攀缘:
沿着物攀爬。
烽烟四逼:
战争四起。
开释:
打开释放。
(二)挑战任务
1、写一段“我心中的绿”的文字,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作者是如何具体展开文章内容的,请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出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如何理解作者“囚绿”之后又“释绿”、“念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请大家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
2、在文中做尽可能多的圈点勾画,并加上旁批,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品读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悟旨晓情。
(二)重点指津
1、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3、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解读
1、“我”与常春藤有哪些相通之处?
“我”囚绿对吗?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自由?
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4、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5、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恋绿、囚绿、释绿、思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6、难句解析
(1)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2)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3)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4)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6)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7)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8)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9)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四)思维点击
1、如何理解作者的“魔念”?
“囚绿”之后,“绿的枝条”从“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到“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可是爱绿的作者“仍旧不放走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一种“魔念”呢?
有人说这“魔念”,“反映了作者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
我们不尽同意。
因为作者虽坦承“囚绿”是因为“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但也明言这是“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这相当直白,也相当明白,不能顾此失彼,更不必求之过苛。
我们以为作者的“囚绿”绝非狭隘偏执,否则散文何必以“囚绿记”为题?
文中“赏绿”部分淋漓尽致极言爱绿之急迫,接着浓墨重彩写“囚绿”之执著,并有意识地类比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含蓄委婉地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恼之切。
正是有了“赏绿”的铺垫和“囚绿”的蓄势,“释绿”和“念绿”才如此地动人心弦。
寥寥数语,给人无穷的回味。
所以“幽囚绿友”是出于情感,“恢复自由”是出于理智。
正如作者在《囚绿记序》里所说:
“我是感情的奴隶,也是理智的奴隶。
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
”文章正是作者心灵和性格的反映。
因此,我们以为,“魔念”应该理解为使人爱好甚至沉迷的念头,而不是诡异不近情理甚至邪恶的想法。
2、写作特点
(1)结构精巧、变化多姿。
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本文以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结构,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
“赏绿”部分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甚至在第9段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是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以至恼之切。
“囚绿”如此固执,却为何又要“放绿”?
“放绿”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
有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篙松桨停,不仅造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
“思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思索回味,去与作者一起创造作品的意义。
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
一篇题为《陆蠡的散文》的文章中说:
“什么是散文的结构?
有时候我想,节奏两个字可以代替。
节奏又从什么地方来?
我想大概是从生命里来的吧。
生命真纯,节奏美好。
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这段文字说的是作者情感和文章节奏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对这篇散文的恰当的诠释。
(2)语言含蓄优美是这篇散文的特点。
除第14段外,再如文章11~13段中,“我原打算七月尾……”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每天须得留心……终于在一天早晨……”这里似在叙事,而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被迫离开故都的无奈尽含其中。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此外,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排比如: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比喻如:
“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反复如:
“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拟人如:
“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
”等等。
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3)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是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
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吧。
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
四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揠苗助长:
( )_________________
(2)淅沥:
( )_________________
(3)涸辙:
( )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 )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 )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囚绿记》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4)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能级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2、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
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3、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
请你写出来。
4、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常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和“我”囚绿的固执?
请用“~~”和“――”线分别划出来。
5、我为什么不原谅自己的过失?
6、“我”为什么不忍心剪除床下茁出的芽苗?
这段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7、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级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
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
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
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
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
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
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
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
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
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囚绿记 高中语文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 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精简 教学 实录 人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