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docx
- 文档编号:11903046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27.99KB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普)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撼 取缔 盛气凌人 峰芒毕露
B.禁锢 烦躁 变换莫测 眼花缭乱
C.残骸 炫耀 诲人不倦 如释重负
D.恻隐 愧怍 中流砥拄 大庭广众
2.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曾好勇斗狠。
B.真所谓祸不单行,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偏偏正巧摔到前面的大水坑里。
C.灰白的月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使得安娜时而在黑暗中行走,时而在月光下前进。
D.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
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3.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搓捻(cuō)粗犷(kuànɡ)池畦(qí)菡萏(dàn)荫蔽(yīn)混为一谈(hǔn)
B.棱镜(lénɡ)静谧(mì)发酵(xiào))酝酿(niànɡ)贮蓄(chǔ)花团锦簇(cù)
C.分歧(qí)抖擞(shǒu)莅临(lì)发髻(jì)窠巢(kē) 众目睽睽(kúi)
D.一霎(shà)淅沥(xī)黄晕(yùn)匿笑(nì)倜傥(tǎnɡ)美不胜收(shènɡ)
4.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和九年(814),当时白居易母亲在渭村去世。
A.第一句写景,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B.第三句过渡,由村庄转向田野,意境开阔苍凉,语言绮丽华美。
C.第四句比喻,在皎洁的月光下,盛开的荞麦花灿若一片晶莹的白雪。
D.诗中景物由萧瑟凄凉到奇丽壮观,表达出诗人由孤寂到惊喜的感情变化。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
B.“昨天、桌椅、强壮、里头”这组词语的词性一致。
C.《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B.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园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C.为给孤儿和弃婴搭建温暖安全的“避风港”,我国各地掀起一轮关爱孤儿和弃婴。
D.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互联网正改变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迎接新的机遇,形成新的形态,融入当代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7.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8.“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9.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苏培成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
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
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
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
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
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
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
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
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八月份,评选开始。
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
“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
”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
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
“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
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
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
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
”“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
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关注。
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
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
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
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
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
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
《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
他说:
“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
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
”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选文有改动)
(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苏培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
10.选文按照什么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来往?
请简要概括文中叙述的三件往事。
11.品读赏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
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
12.选文第⑦段中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什么作用?
13.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哪件事能够正面体现师生情的“至深至纯”?
14.读罢此文,说说你在做人、做学问方面获得的教益。
三、情景默写
15.古诗文名句默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尽了远离家园的思念悲苦;杜牧在《泊秦淮》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木兰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现了木兰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
四、课内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1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至于负者歌于途(比赛输了的人)
D.已而夕阳在山(过了一会,不久)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B.山间之四时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不知人之乐 温故而知新
D.行者休于树 其一犬坐于前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本文语言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19.把《醉翁亭记》中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名著阅读
20.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两个人物,任选角度比较出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___________
六、作文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作文。
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
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份纯真;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回头,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想的美丽吧!
请以“我不想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或人名;③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④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⑤写一篇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情景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名著阅读
1、
六、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