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11895479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83.45KB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x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磨铁路站前1标段隧道监控量测。
2.作业准备
2.1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
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
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3.技术要求
3.1熟练掌握收敛仪、水准仪的使用。
3.2熟练掌握监测点布设方法。
3.3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
5.监控量测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
5.1监控量测布点
5.1.1Ⅲ级围岩开挖完后直接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
5.1.2Ⅳ级围岩无钢架地段,开挖后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
5.1.3Ⅳ、Ⅴ级围岩有钢架地段,开挖完成后,在岩面预埋两根Φ16钢筋,将监控量测点的钢板焊接在钢筋上,然后喷射砼。
预埋件示意图如下:
5.2监控量测项目
5.2.1必测项目是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包括:
⑴洞内外观察;
⑵水平收敛量测;
⑶拱顶下沉量测。
5.2.2选测项目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包括:
⑴地表下沉量测;
⑵围岩内部变形量测;
⑶锚杆轴力量测;
⑷围岩压力量测;
⑸支护、衬砌应力量测;
⑹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
洞内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洞口段与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现场施工中必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表
测试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地质罗盘,数码相机
/
2
水平收敛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仪)、全站仪
0.01mm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铟钢尺
1mm
4
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塔尺
1mm
浅埋段
5.3监控量测方法
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5.3.1洞内外观察
⑴洞内观察包括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有无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工作面稳定状态等;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图,填写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⑵对已施工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应记录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是否变形及二次衬砌效果等。
⑶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沉陷、开裂、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⑷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断观测。
5.3.2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
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拱顶下沉
Ⅴ
5~10
1~2条基线
1~3点
Ⅳ
10~30
1条基线
1点
Ⅲ
30~50
1条基线
1点
拱顶下沉量测点布置在拱顶,水平收敛量测点在隧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4个测点。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在每次开挖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变形量测点布置图(见下图)
5.3.3浅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
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浅埋地段纵向沿隧道走向埋设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其断面布置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每个地表量测断面上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
隧道开挖时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地表沉降位移-时间的关系曲线,绘制地表沉降位移值-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地表沉降量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注:
H0为隧道埋置深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
6.量测频率、量测断面间距、位移管理、数据处理及应用
6.1量测频率、量测断面间距、位移控制基准详见下表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量测频率表
序号
变形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量测频率
1
≥5
(0~1)B
2次/天
2
1~5
(1~2)B
1次/天
3
0.5~1
(2~5)B
1次/2~3天
4
0.2~0.5
/
1次/3天
5
<0.2
>5B
1次/7天
说明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序号
埋置深度H
量测断面间距(m)
1
2B<H<2.5B
20~50
2
B<H≤2B
10~20
3
H≤B
5~10
注
地表无建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6.2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6.2.1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时态曲线,水平收敛、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的关系图等。
6.2.2根据量测结果及《铁道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Ⅲ
Uo﹤Un/3
可正常施工
Ⅱ
Un/3≤Uo≤2Un/3
应加强支护
Ⅰ
Uo﹥2Un/3
考虑采取特殊措施
注:
Uo—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
6.2.3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隧道中,拱顶下沉需和地表下沉量测结果一起进行分析判别。
6.2.4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
具体方法如下:
(1)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下图4。
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
(2)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3)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
7.劳动组织
7.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7.2量测人员配备表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测量工
3~5人
8.设备机具配置
监控量测设备配置表
编号
名称
测试精度
主要特点
1
JSS30A型数显收敛仪
0.01mm
可靠、方便、精度高
2
DS3200水准仪
1mm
可靠、方便、稳定
3
铟钢尺
1mm
可靠、方便、稳定
9.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9.1质量保证措施
9.1.1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9.1.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9.1.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9.1.4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9.1.5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9.1.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9.2安全监测预报
采用地质超前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对工程的不同位置的稳定性进行分区分类,如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不稳定、危险等。
9.3安全监测反馈
9.3.1反馈优化设计
根据观察和监控量测结果,调整修改支护参数,使之符合工程实际。
9.3.2反馈指导施工
⑴在安全预警和安全警戒阶段,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和观察资料,对施工项目、支护参数及工序进行调整修改。
⑵正常监控阶段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减少支护,提高工效,简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变更简化支护参数等。
⑶地表及周围(构)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及防护措施反馈,确保地表(构)建筑物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监控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