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89108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8.19K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你在文段中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
)、
(
)、(
)
。
3.
作者在写这个片段进采用了(
)
的段落结构。
4.
从文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
北京的春节有(
)个高潮,一是
(
),二是(
),三是(
)
。
5.
文段中作者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6.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请,
你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潮——()淘气——()美好——()8.作者说“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用“”画出
来。
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有什么作用?
包含着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2.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吃元宵
3.总——分——总
4.3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5.数量多种类多
6.排比句略
7.极限顽皮美满
8.略
9.使文章结构严谨,意味着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潮了。
(二)北京的春节(节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土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②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节指的是(具体时间),这一天人们,小孩子们
,大家还必须。
2.①句中加粗的“又”表示,①②句分别是此部分内容的
和。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的段落结构。
3.这部分内容重点写了灯的、。
4.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张:
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夸张,扩大:
④看,望;⑤商店开业。
张灯结彩()虚张声势()东张西望()一张一弛()5.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
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我会写:
6.将第②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7.从上面文段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
1.正月十五赏花灯买各种花炮燃放吃元宵
2.再一个开头结尾总分总
3.形状种类
4.②③④①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不唯一)
6.这的确不能不说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7.赏花灯吃元宵
(三)北京的春节(节选)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
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断主要写: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3.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4.“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参考答案: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大人孩子们忙着为过年做准备。
2.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3.
(1)买杂拌儿;
(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4.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食物。
(四)北京的春节(节选)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段落中从哪两个方面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2.“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3.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分别属于详写和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4.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从味、色、声上能体会除夕真热闹,从人们的活动中能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2.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3.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热闹、隆重
(五)腊八粥
沈从文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3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4“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5“要到夜里!
”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6“那我饿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7“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
8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9“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10“是呀!
孥(nú)孥说得对。
”
○1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13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14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
”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15“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6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17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
圈。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8“怎么,黑的!
”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19“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20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21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第○1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句子“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文中的八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像,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爱。
3.天真、可爱、聪明。
4.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六)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由于缺乏适当的工具,一切工作进行得特别吃力。
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我的小木栅或围墙建筑好。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
何况筑完围墙,又有什么其他工作可做呢?
至少我一时还没有想到要做其他什么事情,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而已。
这是我每天多多少少都要做的一件事。
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所处的境遇和环境,并把每天的经历用笔详细地记录下来。
我把当前的祸福利害一一加以比较,以使自己知足安命。
我按照商业簿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把我的幸运和不幸,好处和坏处公允地排列出来:
祸与害:
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
唯我独存,孤苦伶仃,困苦万状。
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
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
福与利:
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
在全体船员中,我独免一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