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881127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61KB
范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docx
《范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二课次1授课课题认识1-5教
学基本内容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把1-5各数写端正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
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二:
练习1、练习写1-5各数,写在日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3、完成第5题。
4、完成第6题。
5、第7题:
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二课次2授课课题认识几和第几教
学基本内容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及难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
新授1、教学例题
(1)提问:
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
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
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
反过来说:
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
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
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问:
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指名上黑板涂色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几和第几。
(板书:
几和第几)3、小结(板书:
几和第几)二:
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1)问:
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
(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
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
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
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
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问:
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
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得出:
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3、“想想做做”第3题。
问: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问: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是哪些车?
问: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
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三:
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5题。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
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二
课次
3授课课题
认识0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0”自我介绍说:
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
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
2、“0”再说:
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
揭示课题:
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
现在呢?
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日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
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
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二课次4授课课题
认识=、>和<
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
提问:
小兔队有几只?
贴出4只兔。
小猴队有几只?
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
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提问:
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讨论交流,说明:
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
4等于4。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2、教学“>”。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
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
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
5大于3。
提问:
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
学生汇报。
提问:
>怎么写呢?
提问:
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二课次5授课课题
练习一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回顾二、进行练习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2、第2题: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三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6-9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认识6~9。
提问:
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
小组交流。
通过学生汇报得到:
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2、学写6~9。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
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
我们来认识一下吧,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
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
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涂色游戏:
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
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
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三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6-9练习课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旧知二、进行练习1、填一填、读一读。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
比7大的有哪几个?
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
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
(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6、游戏。
7、“想想做做”第9题:
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三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10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索1、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
数给同桌听。
2、实物操作。
讲述:
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
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
讲述: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4、写10比赛。
5、小结。
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后讲述:
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
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讲述:
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10个一就是1个十。
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
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
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7、“想想做做”第7题。
四、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三课次4授课课题
认物体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激趣导入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1、搭积木。
2、分一分。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
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
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
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
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议一议。
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三
课次
5
授课课题
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P28—29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引入二、活动安排1、滚一滚师:
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
哪个会滚得慢些?
2、堆一堆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师:
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4、猜一猜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5、搭一搭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
6、数一数:
如图P27数一数。
三、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四
课次
1
授课课题
2-5的分与合
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引入二、展开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
(板书:
4
4
4
/
\
/
\
/
\
3
2
2
3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
(4分成了1和3)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4、小朋友们真聪明!
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
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6、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
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
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1、
完成第1题。
2、
游戏:
出圆片。
3、
完成第3题。
4、
给太阳花装叶子。
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四
课次
2
授课课题
6、7的分与合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二、新授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
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
如:
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6
/
\
2
4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
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6
/
\
4
2(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
完成第2题。
3、
完成第3题。
4、
完成第4题。
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四课次3授课课题
练习三教
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二、进行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三、总结评价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
四
课次
4
授课课题
8和9的分与合教
学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二、新授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
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
如:
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
(3)教师板书:
8
/
\
2
6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
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8
/
\
6
2(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
(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
(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文 苏教版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24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