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docx
- 文档编号:11880227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65.54KB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Ⅰ
第4节 免疫调节(Ⅰ)
[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 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方式一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
答案 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答案 没有。
解析 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
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
方式二
教师 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
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①组成: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①吞噬细胞:
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①组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问题探究
1.结合下面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分析:
(1)T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转移到外周淋巴器官,经抗原刺激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2)B细胞的来源和分化: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转移至外周淋巴器官,受抗原刺激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参与了哪些防线?
答案 不属于,应该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唾液和胃液直接与外界相通。
吞噬细胞参与了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
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
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答案 D
解析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均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则是第二道防线。
易错点拨
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由于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所以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不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属于第一道防线。
二、体液免疫
1.抗原和抗体
(1)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
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大分子性;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异物性。
(2)抗体:
专门攻击抗原的蛋白质。
(3)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称为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
(1)免疫过程
(2)参与细胞: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3)结果: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问题探究
1.吞噬细胞在免疫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 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和消灭抗原的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起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病原体特有抗原的作用;吞噬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2.下图为记忆细胞直接接触抗原,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化增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3)据上图分析,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有何特点?
答案 二次免疫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3.甲流康复患者体内的血清可以起治疗作用吗?
试分析原因。
答案 可以。
康复病人体内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可特异性清除患者体内的甲流病毒。
4.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
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
(2)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3)还可能是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的。
3.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浆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彻底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
答案 D
解析 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属于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浆细胞结合。
4.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答案 A
解析 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知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⑧过程是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
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⑥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⑦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细胞Ⅲ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为抗体。
⑨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5.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浓度更高的抗体。
方法链接
产生浆细胞的三条途径
(1)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2)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3)记忆细胞
浆细胞。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答案 A
解析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免疫。
3.2016年2月26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浙江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大陆确诊的第六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应抗原疫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答案 C
解析 接种抗原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A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项正确。
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故均正确;C项,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故错误。
5.如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000个抗体。
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B、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抗原
细胞E
细胞D
沉淀或凝集反应 (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
解析
(1)细胞A、B、C、D、E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2)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进行二次应答,以更快的速度消灭抗原。
(3)浆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以适应分泌功能。
40分钟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淋巴细胞起源于( )
A.骨髓B.脊髓
C.胸腺D.脾
答案 A
解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
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答案 C
解析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
A.抗体B.淋巴因子
C.溶菌酶D.吞噬细胞
答案 D
解析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答案 B
解析 A项内容为第一道防线;C、D项为第三道防线。
5.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清扫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抗体与抗原结合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B.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
答案 C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⑤都是第一道防线。
6.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答案 C
解析 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高考提能]
7.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B.bC.cD.d
答案 D
解析 依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8.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未切除和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B.T细胞
C.B细胞D.吞噬细胞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应为T细胞。
9.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目前感染该病毒主要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若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 )
A.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B.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
C.EBV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埃博拉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抗体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
答案 B
解析 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A错误。
病毒入侵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能力,B正确。
EBV是RNA病毒,所以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
10.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答案 D
解析 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
二次免疫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主要与e和f有关。
11.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__免疫。
(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需经________________处理,大多数抗原经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_______________。
(5)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
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产生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抗体 1 核糖体 2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3)抗体 沉淀 细胞集团 吞噬细胞 (4)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B细胞 (5)B细胞 记忆细胞、B细胞 快 多
解析 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
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
1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B 浆 记忆 特异性
解析 从免疫学角度看,大肠杆菌AKP是抗原,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的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3.请回答下列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_______,使之产生淋巴因子。
(3)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当机体两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
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 T细胞 (3)浆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解析
(1)第二次免疫反应由于已经存在大量记忆细胞,所以会产生更多抗体。
(2)当病原体侵入的时候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病原体的抗原暴露,并传递给T细胞,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一种是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一种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记忆B细胞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原因是V1和V2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真题体验]
14.(2014·海南,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答案 D
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A正确;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15.(2013·新课标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根据淋巴细胞形成的场所不同,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细胞和T细胞,故A错。
16.(2014·重庆,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答案 C
解析 A项,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浆细胞并不能识别抗原和接受抗原的刺激。
B项,每次注射疫苗后,抗原要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其无法在机体中积累。
C项,接受抗原刺激的次数越多,则机体中产生的记忆细胞的数量也越多,记忆细胞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更迅速、更多地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D项,吞噬细胞对抗原无免疫记忆能力。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通用版版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全国 通用版 高中生物 动物 人体 生命 活动 调节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