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图文精.docx
- 文档编号:11877672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66.98KB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图文精.docx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图文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图文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图文精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报道
11月15县研训中心组织各校各年级备课组长在县三中开展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各年级课堂教学研讨、课外阅读推进情况检查、各年级期中语文学科调研测试质量分析。
县三中有八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三位备课组长分头主持了各年级的研讨活动,县一中杨于方、赵秋兵、李翠明主讲分析了其中测试情况,各校各年级备课组长开展了评课、期中测试反馈等方面的充分交流。
在按通知预先准备的材料中高淳外校做得最为翔实。
现将相关过程性材料展示如下:
一、活动现场:
(上课、研讨)
二、初一、二、三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淳县七年级教学质量期中检测
语文试卷分析
高淳县第一中学杨于方
一、试卷基本评价。
(一)试题的考查内容重视语文积累、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方向的评价,坚持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方法与结果并重。
并面向全体学生,不用偏题、难题、怪题。
(1)重视语文积累。
直接与课文有关的语基积累部分分值就有近18分。
(2)重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方向的评价。
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考生有创见地表达。
阅读部分只有1道选择题,其余均为主观表达题。
(3)重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和感悟能力。
例如第14、16、18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二)试题所用素材能与七年级上的课本内容相配套,是教材向课外的延伸。
重在引导教师很好地利用课本资源。
注重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并重视通过教材把学生的语文能力迁移到课外,以教材为例子,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
(三)题量适当,题目内容对知识能力点的考查基本能涵盖语文新课标中所描述的阶段性目标。
重在引导教师学习新课标要求,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例第19题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思的理解,都在课标中有相对应的具体的描述。
(四)全方位的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设置综合性学习这一个板块,显示了对这一内容的充分重视,且以点歌和欣赏广告用语为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第7题理解思乡情结,第13题理解美的事物,第21题要求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第11题巧妙的把奥运结合进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奥运,关注社会热点,古为今用,趣味性强。
(五)在名著阅读这一板块的考查中,以《繁星》《春水》中原文来设题,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学名著,读懂原文,不能仅靠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来应付。
(六)写作表达部分,命题明确,“认识你,真好”通俗易懂,没有人为的设置审题障碍,写作范围宽泛,学生选材面广,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写,有话可说,便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真好”,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关照世界,如同《第一次真好.》中的“真好”,以良好的心态思考人生,以有益的道理指导人生,以美好的情感熏陶自我,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写出较好的习作。
商榷的地方:
1、第8小题的第4选择肢的题干用词过难,学生反应对这一描述有些难懂,就判断为错误的。
2、第13小题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的三个特点的答案,有些参考书上的说法有些与这个答案略有不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我校抽样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内的基本字词、古诗文背诵掌握较好,课内文言文及课内现代文的阅读得分率也较高,说明在教学中我们都能认真落实教材中直接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能把一贯要求的基本教学常规做好。
但第1、2题得分并不理想,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原因是错字、别字情况严重。
如把“但余钟磬音”中的“磬”写成“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计”写成“际”
(二)第13题后的现代文阅读得分普遍偏低。
对照试卷结构表里的考点,可以发现:
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点。
其中概括能力不尽如人意是最主要的问题,第13、14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是因为概括内容不全面,不会抓住文段描写的主要景物特征来概括,概括语言不简洁。
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知识,第13、14、15、16题考查有关写景的相关知识,对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区别,写景时的空间顺序有哪些,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学生的阅读知识欠缺,不能完整正确的回答问题。
(三)语言赏析题没有掌握答题方法。
第17、20小题考查语言赏析,但大多数学生不能从运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运用的好处来回答,第6小题更是不能顾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轮胎广告。
(四)考查“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第3、4小题和第5、6小题,考查内容非常容易,但得分率仍偏低。
这可能还是我们对语文教学内容仍不够重视有关。
因为综合性活动比较麻烦,不好操作,就流于形式或干脆不做。
名著阅读也是只布置任务,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只好靠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来应付,学生没有真正读懂原文,自然不会理解两首小诗所表现的主题了。
三、应对策略及教学建议。
(一)重视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识记类能力层级的基础知识要常抓不懈。
此类题目因能力层级低,容易进行针对性训练,所以要扎实有效地落实。
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一定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改变“重背诵轻默写”的状况,加强背诵默写中“写”的训练。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不是不会背诵,而是不会“写”,往往在一些关键字上丢分。
要重视纠正错别字,利用归类和分散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注意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首先,我们要有效地帮助初一学生建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清晰明了,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对每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不少学生不能领会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不会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甚至看不懂题目的要求。
例如第4小题“运用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下眼前的秋景”,有的学生写成了春景,有的学生没有分析两首诗所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也有的学生描写秋景是对两首诗的机械的仿写。
说明学生没有能建构起相关的描写知识。
其次,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学生探索、思考、体验、内化、反馈,要让学生的错误及时呈现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比较、取舍,纠正错误,对开放性的问题,既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又要给学生一些示例,帮助学生掌握答题的要点。
(三)注意在文段阅读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尤其要注意强化课外阅读的指导。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精读课文,还要重视归纳梳理,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常用的、有生命力的文言实词,结合例句总结虚词用法规律,掌握文言句翻译的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
文言文教学除了抓实字词句外,还要重视对文段文意的整体理解和分析,重视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验。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深层意义,准确、全面回答阅读题。
对于审题能力不强、答题要点不明、语言表述不当以及开放性的探究题训练太少等问题,则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另一方面,平时教学中,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寻求与之匹配的的材料进行阅读比较和阅读训练,使平时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强化,督查的措施要到位。
平时可以采取联系课内适当延伸的方法阅读,也可以采取专题阅读的形式集中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摘录法,写读后感等,要进行有效的训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之熟练,成为一种阅读的习惯。
(四)作文教学1、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一定要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平时要从现实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多积累一些鲜活的写作素材,即具有典型性、现实感、新颖度的写作材料。
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体验真、善、美,打通作文的源头活水,写出真情实感。
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日记这个平台,让学生记录所见所闻,抒发情感,发表感想,促进学生思考。
2、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这次作文命题明确提出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没有序列,但是写好记叙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有些学生的作文或叙述单一,或缺乏细节刻画,或选材不当,或详略不分,基本的记叙描写不会运用,今后会影响学生其他文体的写作。
3、要在常规作文中要严格基本的作文常规要求。
如:
结构要完整,层次要清晰、过度要自然;书写要规范。
书写要力求规范、工整、美观。
2007-11-14
高淳县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淳县第一中学赵秋兵
一、试卷结构与内容:
试卷依然分为积累运用、阅读探究、写作表达三部分,分值分别为25分、45分、30分。
考查内容主要是八年级上册一二五单元及附录部分前五首诗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其中古诗文阅读集中在第五单元的两课,一篇是〈〈望岳〉〉一篇是〈〈核舟记〉〉,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选自第二单元的〈〈背影〉〉,而课外则对应于第一单元战争题材的〈〈给仇人一块面包〉〉,作文取材于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写一篇关于“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其中涉及课内教学内容的有书写汉字与拼音4分、诗文填空8分、综合性学习活动“莲文化的魅力”8分(其中含诗句填空2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3分、古诗鉴赏《望岳》4分、课内古文阅读6分、课内现代文阅读〈〈背影〉〉15分,总计48分,近占前面总分70分的百分之七十,将近占全卷总分的50%。
从总体上说,这份试卷既注重基础训练,又突出能力的培养.试卷难易适度,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初二学生的语文素养,凸现了初中学生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达到了初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的目标。
然而在试卷批阅下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各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是县城几所学校平均分也只在70分左右,底下一些学校均分更底。
二、典型错题:
从阅卷来看,学生答题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积累运用部分:
第1题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文后方格内。
考查了重点字词锐不可当、张皇失措、愧怍与吊唁。
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是误把“张皇失措”中的“皇”写成“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把吊唁中的“唁”读错了。
第2题古诗文默写。
错的最多的是第7句关于《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相当多的学生答成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而且这些学生应该说平时语文成绩还不错,但考试中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此句只要扣住“池中水”与“无妨有卧龙”来说就行。
其次在这部分有些学生不会写“晞”、“犊”这两个字,还有些学生对《大道之行也》中的语句不会默写。
第3题考查语病修改能力,选用的是选择题型,这道题从设计来看,A项是成分残缺,B项是成分多余,C项是语序不当。
只有D项是正确的。
然而,部分学生错误地选择了C项,“‘十一’黄金周的高淳,正是游客品蟹游玩的大好时节。
”这一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这也许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重语病的修改、语感能力差的一个表现吧。
第4题考查了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第1小题要求学生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60字左右。
开场白的语言要有鼓动性,文字要简洁优美,内容要符合活动的主题或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同时要有过渡性的语句。
有些学生不知开场白的要求乱写一通,得分自然不高。
第5题考查了名著导读,要求学生从《五猖会》、《二十四孝图》和《藤野先生》这三篇文章中任选出一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
从阅读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五猖会》,这篇文章在附录中有,但学生答题还存在不全面的现象。
尤其是答不出“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这个主题或与之相近的答案,并且语言表达也不是很通顺,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二)阅读探究部分:
古诗阅读的第6题是选择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有许多学生不是选A就是选B,而对C项“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中“登上泰山后”这一限制性短语没有注意,这也说明学生对“会当”这词语的意思还没有完全弄懂,造成判断不准确而失分。
古文阅读的第8题考查了重点实词“诎”和“袂”的理解。
“诎”大多数学生能够答出来,但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误把通“屈”的“屈”写成了歌曲的“曲”。
在这里须指出的一点,实词“袂”对初二学生来说,在课文中还不曾接触过,可能有些难为学生了,但这是一个很生活的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某某与某某联袂演出等,同时结合语境也不难翻译出“衣袖”的意思。
课外阅读《给仇人一块面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无辜的人们带来的灾难,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行径,表达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
第18题考查了学生概括能力,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后回答出文章反映的主题。
然而部分学生却看不出文章写的到底是什么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了“要关爱仇人”之类的答案,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
(三)作文部分。
这次作文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是紧扣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
让学生根据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比如《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等,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了解这些平凡人的生活,并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写一篇文章。
从作文题目来看,“请以‘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是话题作文,其实带有命题的意味,首先要写的对象是平凡的人,其次要写出其人令人感动的事情。
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才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
你可以写村上的邻居,也可以写路上碰到的普通人,甚至也可以写爷爷奶奶等。
可是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写的是乞丐,内容很多雷同,没有真情实感。
同时语言不通顺,错别字层出不穷,平均得分在21分左右。
初三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德圣中学李翠明
每次考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要进行反思,以矫正平时的学习行为。
那么我们教师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反思总结,以矫正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下面是我就我所教的班级在这次考试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所想到的,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谈一谈,或许对大家也有点启发。
一、“积累”仍是软肋,抓基础要落到实处。
第1题的得分率是88.4%,第2题是90.2%。
大家都认为我们学生的情况应该还算不错的,那么这两题这么基础,这样的得分率应该是比较低的了。
那么为什么不理想?
除了学生那一头的原因,我从我自己的感受来分析,觉得我本身就存在着重要原因,那就是我自己本身就没怎么重视,对学生的要求没落到实处。
对于字词或背诵,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那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啊,要怎么教呢,要怎么要求呢,跟你说清楚了,你自己去看看、背背、写写,不就成了?
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自觉,有些人也没这样的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语文学科是在夹缝中生存的,老师抓不到实处,学生也就慢慢不把语文当回事了。
二、语言表述题的问题很大,得分是“靠天收稻”。
这次考语言表述的题目不多,主要就是第4和第5小题,以及第22小题。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样的题目都能得分,但得满分的很少,好学生往往都是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一分,差一点的就更严重了。
很多学生包括我们老师都以为这样很正常,本身这样的题目得分就没什么把握,扣一二分很正常。
我觉得这样的看法要纠正,我们应该算一算,一道三分题,扣掉一分,你的得分率就只有67%了;四分题扣一分也只有75%,扣二分就只有50%了。
你要想提高全卷的得分,这些题目的得分率就不能只有这点。
其实,从评卷的标准来看,这些题目的要求并不很高。
关键是我们要纠正认识,端正学生答这些题目的态度:
就是我不求答得很完美,但可以答得比较符合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认为这些题目反正是开放性的,又没有标准答案,随便怎么答都行。
一定要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认真表述;并把作答的情况进行交流,明确怎样回答是符合要求,是对的。
怎样回答是不合要求的,应该怎样修改才行。
只有平时认真训练过了,考试的时候才不会“靠天收稻”了。
三、文言文还是要立足课内。
文言文的考查是课内外结合这种形式已经有两三年了,这种改变我始终觉得并没有加大难度,而是真正考查了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因为尽管选取了一段课外的选文,但选文的内容相当浅近,考生基本都能读懂。
而且考题中出现的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句翻译,都是我们初中三年反复学过的。
比如,第7小题中“女”字的用法,在《论语十则》就曾学过;第8小题考查的两个实词、两个虚词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两个虚词更是反复学习的重点虚词;第2个翻译也是课内学过的,《塞翁失马》中就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但好多学生还是翻译不到位。
我们的得分率只有86.7%,说明学生对于课内的掌握还是很不好。
这样看来,文言文的教学仍要立足课内,一定要先把课内的文章学透彻,这是基础,这个基础打扎实了,读那些课外的选文其实不难。
对常用实词和常见的虚词要让学生理解、积累,并能熟练运用,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样,考试中得分的难度应该是不大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以前那些课内的文言文没有学扎实的,我们在后期的复习中一定要好好设计复习方案,让学生真正把这些课内的文章先了熟于胸,这样才能把这部分不该失掉的分数得到。
四、阅读理解仍要强化阅读文本的要求,还要加强解题中的文体意识。
本次考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散文、议论文和小说。
三篇文章都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不很理想。
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还是没有养成整体阅读文本的习惯,往往都是匆匆读完文章后就急于看题、做题,做题的时候又不再好好读文,所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答偏或答错题。
鉴于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培养。
要反对老师以机械琐碎的分析肢解课文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还那样的话,我们只会吃力不讨好。
做阅读训练时,更要反复强化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要求,解题一定要有文本意识。
另外,虽然我们教材中的选文弱化了文体特征,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解题中还是要讲究文体特点的。
比如,第17题,学生如果熟悉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他就很容易答准确;第20小题,如果熟悉小说的文体特点,他就不难理解这是社会环境描写,就应该知道这样写的两个基本作用。
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去,说明他对这种文体以及这种文体的相关特点、要求不清楚。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要有点文体的意识的,这样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就会减少点盲目性了。
五、作文教学要讲究实效。
到现在这个时候再来讲怎样作文,大家是不是都感到似乎迟了点了。
但是如果来看看我们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又怎能不重视呢?
毕竟作文有50分啊!
我们的作文平均分是33.5分,得分率是68.3%。
没有好办法也要想办法。
我最近在尝试这样一种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比较模仿。
具体是这样做的:
每次训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跟我们其他老师一样的,就是先布置练习,让学生对某个题目或话题材料,先就审题、构思等进行交流,然后大家练习写;写完之后多了一个环节,给学生展示一些人家写的好的例文,让大家来说说这些文章好在哪里,我的文章跟他比有哪些不足差距,我应该怎样修改,我从他文章里还有哪些其他的启发等等。
这样来训练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些呢,大家也不妨一试。
以上所讲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07年11月15日
三、高外期中质量分析
高外初一(6)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高淳外国语学校汪倩倩
一、试卷结构与基本特征。
这份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能紧扣《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的精神,命题能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很好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测评,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试卷结构与题型看,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题量是22题。
试卷结构基本上沿用了南京市近三年的中考结构,分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部分。
积累运用部分分值为24分;阅读理解分值为46分,写作的分值30分。
从整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比较平和,易于学生接受。
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注重培养了初一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抽样得分率
抽样调查结果: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率
97.5
87.5
100
75
87.5
68.8
95.8
37.5
93.8
96.9
100
87.5
100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作文
31.3
84.4
82.8
71.8
78.6
88.9
91.7
75.7
67.5
均分:
78.6
三、试题点评与失误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既在机械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考查结果表明,学生背诵掌握较好,但默写出现错别字仍较多,如字形较难的:
“老骥”的“骥”、“钟磬”的“磬”;由于理解造成的:
“见贤思齐”的“齐”、“夜郎”的“郎”等。
2、第2题注音写字,注音错误较多。
有些学生基础差,拼音几乎不认识,也有些学生标音调不规范。
3、第4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错误也较多,很多学生不能从上两首诗中发现拟人的修辞,或者未能紧扣“秋景”来写。
错误的原因除了学生语文能力确有欠缺外,审题不清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4、第5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象”的错误,很多把表述对象误以为是妈妈,也有个别学生说话不得体,连基本的文明用语都没有,这告诉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6、第6题考查广告用语妙在何处,很多学生以为是句子赏析,却忽略了“广告”的基本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
考查了古诗《次北固山下》,第7题题目较简单,学生除表述不流畅被扣分外基本没太大错误,但第8题选择错误率很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到位是很大原因,此外,笔者认为该题考查点也较偏,考察诗人是否停宿在船上和理解该诗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古文选择的是《〈论语〉十则》,第9-13题分别从词语解释、语句翻译及内容理解上命题,词句的理解全是课内要求掌握的重点。
尽管难度不大,但还有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信”“三人”等意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
这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狠抓基础,强化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古文兴趣。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选用了《春》与《济南的冬天》的两个片断进行比较阅读。
第14小题要求学生概括济南雪后初晴图是从哪三方面描述其妙处,可能学生没能理解题目要求,误以为要回答顺序,以致该题几乎没有人能拿到全部分数。
第16小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顺序不明确,第一问中出现“从上到下”的错误较多。
第13小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语句的能力,所选三句是课文的重点语句,大多数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回答不全面,往往会漏掉另一种修辞。
课外选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心存感激》,文质兼美,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激,存有感恩的心,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但对初一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也有一定难度。
第18题着重考查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归纳整理出答案要点。
第19题是一题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题目,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归纳解答,很多学生未能理解题意,仅简单地从字面意思进行解释。
第20题是一道语言赏析题,错误较少。
21题有很多学生没能注意题目上的“除了文中提到的父母、他人外”,依然把感激的对象选择了父母、老师、朋友,所以被扣分。
(四)作文
题目“认识你,真好”,新颖别致,贴近学生生活,也易于学生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教研 活动 报道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