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wenheicom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
- 文档编号:11870374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64KB
wwwwenheicom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
《wwwwenheicom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wwwenheicom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wwwenheicom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总学分:
16总上课时数:
256上机时数:
3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设计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
①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以设计图纸、模型作为设计研究和表达工具。
②熟悉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的方法(对环境、功能的分析,对方案的综合深入等),并树立一些相对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法和观念、形成初步的建筑技术概念。
③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建筑设计初步
(1)小制作:
使用纸板为材料,手工完成坐具;体会设计与生活、设计与建造、形式与结构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筑测绘:
测绘学校传达室或其他小型建筑,学习建筑制图,初步了解建筑构造。
(3)外部空间认知:
认知某一城市公共空间,学习外部空间的认知、分析和表达的方法。
(4)外部空间设计:
对一具体的城市外部空间加以设计,训练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和空间处理的方法。
(5)建筑空间认知:
体验和分析、比较多个建筑空间,并以图示语言加以表达。
培养空间观念,学习空间分析的方法、训练图示语言的表达方法。
(6)建筑空间设计:
对一个给定的建筑空间加以设计,学习用面对空间进行划分的空间设计方法,学习室内空间的功能组织和尺度关系。
2、建筑设计初步
(1)先例分析:
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和建筑观,掌握分析这一重要的学习手段。
(2)小型休闲展示建筑设计:
较为综合地进行建筑设计训练,学习从环境分析和空间构成为出发点的建筑设计方法。
(3)设计建造:
设计和建造结合;依照材料特点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创造同时具有结构逻辑和形式逻辑的构筑物。
三、上机实习要求
学习autocad、sketchu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初步掌握应用以上软件进行设计研究和设计表达。
通过互联网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独立的分析环境、建筑使用方式、建筑结构构造及其它限制要素的能力。
2.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操作图纸、手工模型、电脑模型等多种工具进行建筑设计研究的能力。
3.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操作图纸、手工模型、电脑模型等多种工具进行建筑设计表达的能力。
4.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5.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以及对设计方案进行推敲和深化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设计辅导
制作
上机
建筑设计初步
20
108
16
小制作
2
6
建筑测绘
2
14
外部空间认知
4
12
外部空间设计
4
28
建筑空间认知
4
12
8
建筑空间设计
4
36
8
建筑设计初步II
20
108
16
先例分析
6
26
8
小型休闲展示建筑设计
10
54
设计建造
4
28
8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后作业)+设计作品成绩
平时成绩占5%
设计作品成绩占95%
七、教材及参考书
1.佛朗西斯·D.K.钦,建筑:
形式、空间、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爱德华艾伦,建筑初步,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赫曼.赫茨博格,建筑学教程:
设计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6.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分:
8总上课时数:
128上机时数:
3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整体的建筑观,以建筑的三个基本问题——环境、空间、建构为线索,由浅入深地设置若干设计练习,从单一空间发展到综合空间,逐步增强场地限定,同时了解不同类型的结构及材质的合理运用。
基本掌握建筑空间形式与功能使用,场地环境和材料结构之间互动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单一形体与空间设计
(1)学习单一空间的构成和分化,在给定的框架中,采用不同方向的实体要素对空间进行围合,分割,引导和联系。
(2)分析空间中人的基本需求,行为和感受,并反映为整体空间“量”,“形”,“质”的特征以及上述实体要素的空间构成和组合方式。
(3)理解结构形式对空间的限定作用;掌握具体材料的建构方式和逻辑,并理解其对空间品质的细化过程。
2.单元空间设计
(1)学习标准单元空间的组合方式,在给定的用地范围内,按建筑功能及形式要求对空间及形体进行围合,划分,引导及联系。
(2)分析特定单元空间的使用要求与空间的关系。
(3)理解结构形式对空间的限定及围合作用,掌握具体材料的建构方式和逻辑,注重其建筑构图的节奏及韵律。
学习空间形式与材料和结构之间互动的设计方法
3.综合空间设计1——图书馆设计
(1)学习图书馆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学会处理图书馆建筑内部复杂的流线和空间关系,掌握类似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公共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学习相应材料的特性及其间的构造方式,体会达到所需空间效果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与手段。
(3)理解建筑设计中城市环境和城市街道对建筑的限定关系,学习并掌握建筑空间与城市环境及城市景观之间的互动设计方法。
4.综合空间设计2——市民休闲中心
(1)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场所与形”的关系的理解,学习并掌握坡地建筑中空间设计与场地组织之间互动设计的方法,加深对场地环境分析及设计的认识。
(2)学习俱乐部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进一步扩大了解类似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3)运用已有知识,探索不同结构与材料的特性及其间的构筑方式以达到设计目的,理解建构的含义。
三、上机实习要求
通过上机实习掌握电脑3维模型研究建筑空间的方法,与实物模型和图纸互动。
并会利用电脑模拟的方便性观察使用者在实际空间中的透视体验。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对环境、空间、建构等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方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模型,电脑和图纸等基本设计媒介对设计思维的推动和表达。
4.参考资料和典例的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学会从阅读材料和典例中主动去吸收、整理和消,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背景知识和参考范例。
5.研究构思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研究设计问题的能力。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习课程设计
实验
上机
1.单一形体与空间设计
6
58
16
2.单元空间设计
4
60
16
3.综合空间设计1——图书馆设计
6
58
16
4.综合空间设计2——市民休闲中心
4
60
16
(注:
2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以1学年2学期为1周期,因此上述学时分配为整个学年的学时,其中上机时间是穿插在课程设计时间中同时进行的)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期中评图成绩+小练习成绩+期末评图成绩
期中评图成绩45%
小练习成绩10%
期末考试成绩占45%
七、教材及参考书
1.鲍家声杜顺宝.公共建筑设计基础.南京: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3.(荷)伯纳德·卢本等,设计与分析,林尹星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荷)赫曼·赫兹伯格,建筑学教程:
设计原理,仲德昆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美)程大锦,建筑:
形式、空间和秩序,刘丛红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分:
8总上课时数:
25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整体的建筑观,以建筑的三个基本问题——功能、环境、材料为线索,由浅入深地设置若干设计练习,从单一问题发展到综合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大中型建筑的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功能问题
(1)加强对现代建筑功能与空间互动关系的理解,学习并掌握源自功能关系解析的空间组织“转换”方法及其“变形”途径。
(2)学习餐饮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并进一步扩大了解类似公共建筑的一般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环境问题
(1)建立建筑设计的文脉意识,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在设计中溶入文脉观念的方式方法。
(2)学习博览建筑的要素构成和系统组织特点,掌握博览建筑“三线”,即流线、视线和光线的设计原理及其一般技术要求。
3.材料问题
(1)建立建筑设计的材料、建造意识,强化从建筑设计角度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材料/建造体系的认识。
(2)学习和掌握从材料、建造角度切入建筑设计的方式方法。
4.综合空间设计——市民文化中心
(1)理解文脉、功能空间、以及材料和技术对建筑生成的影响。
(2)掌握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习计划建议书的拟订。
(3)掌握观演类建筑场所中视线、流线和声学的设计原理及其一般技术要求。
(4)掌握有关的设计规范。
三、上机实习要求
通过上机实习掌握电脑3维模型研究建筑空间的方法,与实物模型和图纸互动。
并会利用电脑模拟的方便性观察使用者在实际空间中的透视体验。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对功能、环境、材料等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方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模型,电脑和图纸等基本设计媒介对设计思维的推动和表达。
4.参考资料和典例的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学会从阅读材料和典例中主动去吸收、整理和消化,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背景知识和参考范例。
5.研究构思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研究设计问题的能力。
6.培养对技术性规范的尊重与理解。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实习课程设计
实验
上机
1.功能问题——山地餐厅设计
8周
2.环境问题——陈列馆设计
8周
3.材料问题——展示空间设计
6周
4.综合问题——市民文化中心设计
10周
(注:
3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以1学年2学期为1周期,因此上述学时分配为整个学年的学时,讲课、实习课程设计、实验以及上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在时间上无法做出进一步细分。
)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期中评图成绩+期末评图成绩
期中评图成绩50%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七、教材及参考书
6.鲍家声杜顺宝.公共建筑设计基础.南京: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
7.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3
8.(荷)伯纳德·卢本等,设计与分析,林尹星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9.(荷)赫曼·赫兹伯格,建筑学教程:
设计原理,仲德昆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0.(美)程大锦,建筑:
形式、空间和秩序,刘丛红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1.建筑设计资料集总编辑委员会,建筑设计资料集(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2.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四年级)教学大纲
(总学分:
8总上课时数:
256上机时数:
256)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设计教学质量,形成具有研究性和个性化的特色教学,建构“开放性、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在前三年设计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多样化的综合教学结构中,学习和认识城市设计、住区设计、大型公建以及其它重要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重点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发展,形成东大建筑设计教学的特色。
四年级设计教学总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教授工作室制、教学课题多样化、评图开放化。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四年级设计教学的主题是“城市与建筑”,全学年设置四大类课题为基本知识模块,即:
城市设计类、住区设计类、大型公建类和学科交叉类。
该四大类课题同时开设,没有前后关系。
学生在一个学年四个课题的选择中,城市设计类、住区设计类和大型公建类为必选,除此以外学生可选择学科交叉类课题或以上三类课题再选一次。
学生不能选同一教授工作室三次或三次以上。
各类课题的教学要求如下:
“城市设计类”:
必须包含对设计地段的调查研究,应有城市或地段的总平面图,基本的城市结构分析图等,不能仅是一个形体设计。
“住区设计类”:
研究人居环境的问题,必须包含对市场和开发的调查研究,包含住宅设计的基本要素,了解住宅和居住区设计规范,设计规模和深度相适配。
“大型公建类”:
认识大型公建与城市环境及景观的关系,掌握大型公建的设计规律和造型处理,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高层、大跨、钢结构等),掌握相应的技术规范(消防、设备、结构等),设计规模和深度相适配。
“多学科类”:
这类课题一般邀请建筑系以外的教师承担,要求凸显一个方面的主题,如历史遗产保护、景观设计与规划、可持续性发展、构造技术等。
三、上机实习要求
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推进、完成和表达均采用电脑辅助设计手段和手工绘图及手工模型两种并行的手段,学生上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对城市环境、居住空间、大型公共空间的分析方法和能力。
2.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前三年设计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四年级设计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大型复杂项目的综合设计能力。
3.技术设计能力的培养:
除了综合设计能力以外,四年级设计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各项基本设计规范以及建筑设计中其它专业的技术要求,结合以上知识将设计深入到细部设计层次。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学习模型、电脑和图纸等基本设计媒介对设计思维的推动和表达,学习根据设计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设计表达的形式。
5.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的设计课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研究设计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做出一定的理论思考。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课程设计
实验
上机
城市设计类课题
16
48
64
住区设计类课题
16
48
64
大型公建类课题
16
48
64
学科交叉类课题或以上三类任一课题
16
48
64
注:
各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学时分配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案自行决定。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每学期两次课程设计成绩的平均数
每次课程设计成绩的构成如下:
中期成绩(任课教师评定)占30%;
期末成绩(任课教师评定)占20%;
评图成绩(评图评委评定)占50%。
七、教材及参考书
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课题和教案要求,自行选择。
认知实习1教学大纲
(总学分:
总上课时数:
2实践时数:
4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建筑的实际参观体验,①增加建筑的感性认识;②接触多种类型的建筑,扩大知识面;③了解所参观的建筑(环境)功能与空间及各种流线的关系;④增加建筑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认识;⑤增加对建筑材料、结构、构造技术的认识;以期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认知实习综述
认识认知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对认知实习内容作初步介绍以及明确认知实习的要求;实习周的详细安排。
2.认知实习内容要求
(1)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及周围环境:
认知建筑设计中文脉(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了解纪念馆的流线组织,新乡土建筑的设计手法,细节、材料的处理方式。
(2)民国时期的建筑:
了解民国时期的建筑及背景、建筑特点、设计手法,代表人物。
(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认知纪念馆、博览建筑及环境设计中的流线组织,环境氛围的塑造和设计手法。
(4)金陵(盛)装饰城,住宅区:
了解当代建筑材料的性能规格,建筑材料的适用范围。
了解住宅区环境及组织方式。
(5)阅江楼:
通过参观阅江楼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特点和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环境观。
(6)夫子庙明清建筑群,中华门:
了解中国传统城市街区的肌理和空间建构方式、设计特点。
城堡在城墙中的作用,设计特点。
(7)禄口国际机场:
了解大跨度建筑中所采用的材料及技术特点、结构类型;航站楼的空间组织特点。
(8)南京国展中心,中山陵园,白马公园:
南京国展中心,了解大跨度建筑中所采用的材料及技术特点、结构类型;中山陵园,了解中山陵园设计的背景、方法,陵园建筑的设计手法等。
三、认知实习要求
(1)认真纪录,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内容包括讲解纪录,参观对象的有关情况介绍及图
纸(可抄摘,目测,步测,勾画出建筑总体,单体平立剖面示意图)、速写以及参观体验;
(2)参观时要勤思考,多分析,要发挥主动性。
以参观现场为课堂,分析研究建筑的设计特点和具体手法(包括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以及材料、结构、具体细节的设计等);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对文脉、建筑空间、建筑材料技术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2.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认知实习,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认知的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表达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实习报告,清晰、整洁地表达整理自己认知判断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加强学生徒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五、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验
上机
认知实习综述
2
12
综述
2
认知实习内容
30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及周围环境
2
民国时期的建筑
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
4
金陵(盛)装饰城,住宅区
4
阅江楼
4
夫子庙明清建筑群,中华门
4
禄口国际机场
4
南京国展中心,中山陵园,白马公园
4
完成实习报告
12
六、考核方式
实习结束,完成实习报告一份(4xA3).内容以图为主,并以简明的语言文字来分析或说明。
七、参考书
7.彭一刚主编.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有关齐康建筑作品集
9.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八、修订说明
认知实习内容,可根据当年具体的城市建筑建设情况进行调整,但要结合建筑的基本问题选择认知对象,不宜偏废。
认识实习2教学大纲
(总学分:
1.0总上课时数:
1周)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一、教学实践的性质与目的
本教学实践环节是建筑学院二年级的认识实习,本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实地考察调研,亲身感受到我国传统园林建筑环境美、尺度感、意境深的精华所在,并从专业的角度学习各种优秀的设计手法,以便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更好地借鉴和创新。
二、教学实践内容与教学要求
1、实地考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网狮园、留园、拙政园,要求学生对照图纸和现场建立空间概念,细心体会设计之奥妙。
对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掌握构图规律。
2、现场记录:
要求学生现场勾画若干钢(铅)笔写生,复习手绘基本功训练。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1、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对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
2、独立调研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前要阅读相关资料、图纸,准备问题,到现场寻找答案的能力。
3、写作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实习后通过文字表达,总结对苏州园林考察最深的体会。
四、学时分配
1、实习准备:
路途及生活安顿1天
2、网狮园调研:
1天
3、留园调研1天
4、拙政园调研1天
5、自选园林调研1天
6、返程1天
五、考核方式
调研报告
六、教材及参考书
相关苏州园林各类书藉、刊物
工程实践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建筑工程设计全过程及专业工作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质量要求;
2、了解建筑工程设计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学习和提高协调配合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
3、学习建筑工程设计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及要求,培养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
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4、学习建筑工程设计的有关法规、规范及设计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5、学习建筑设计及结构、设备设计、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构造、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
6、进一步提高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并掌握CAD操作技能。
二、学时与教历
第八学期(16周)和第四短学期(5周),共21周840学时,按十天一个工作日计,共10.5个工作日。
三、教学内容:
1、在建筑师及工程师指导下完成一项中、小型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全过程,并完成相关的工程设计图(其中施工图不少于8张1#图,或14张2#图);
2、完成适量的建筑方案设计及建筑表现图;
3、了解建筑工程设计前期工作内容,如:
工程立项、设计委托合同、收费标准,以及概算编制等;
4、结合工程实际了解施工现场布置原则及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了解一般的施工要点和方法,以及施工与设计的关系;
5、完成实习报告,其内容包括:
a、实习小结;(不少于5000字);
b、所完成的部分设计图纸、文件的缩印复本;
c、收集建筑构造节点详图A3纸不少于2张;
d、实习单位及指导建筑师对实习同学的考核表。
四、教学方式
1、实习组织及思想工作。
专业组织工作由系委托技术教研室负责;与实习有关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由系学生办公室负责。
2、实习单位;由系发函及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经双方商定后予以确认并在系学生办公室登记注册。
3、实习费用和生活安排;实习学生因实习所需的往返交通、食宿、工作等条件,由实习单位提供和解决;此外,有关驻地生活补贴、劳务费、奖金等相关报酬则依据实习单位具体情况由实习单位予以考虑和提供。
4、实习专业指导;实习要求由系制定,并由系和实习单位共同把关;实习单位指派建筑师和工程师结合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wwwenheicom 建筑设计 基础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