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 文档编号:11869459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60KB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8-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当代文学的价值
雷恩海
文学的发展,乃继承中的创新。
没有继承,则无创新。
刘勰说: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
变则堪久,通则不乏。
”变乃创新,通为继承,立足于继承的创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永不匮乏的创新。
传统文学乃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为华夏民族之精神瑰宝。
创作固然来源于生活,但不能离开传统文学的滋养,因而,如若希冀当代文学创作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创作出伟大的文学,则不得不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土壤。
缘此可知,重视传统文学优秀品质之继承,乃当代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
传统文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经典质素?
首先,传统文学承载着民族精神,那种注重文学的现实性、重视文学的精神品性、追求真善美的文学本体观,是当代文学创作所应该继承的。
司马迁创作《史记》而彪炳史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旨在表达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类生活的独特认知,考稽其兴废成败之理,这一指导思想乃其获致巨大成功的关键。
其实这也正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文学创作强调有感而发,有为而作,要有现实的针对性,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
作家要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与体味,表达向上的力量,追求真善美。
其次,传统文学经典倡导为文要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要言之有物。
孔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所谓“见之行事”,即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寄寓褒贬,当理切事,鲜明生动地阐明主旨,以积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文学内容的表达,需要坚实的“材料”来支撑。
所谓“材料”,就是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所积累的丰富智慧、文化积淀。
从经典文学来说,运用“材料”,就是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文心雕龙》曰: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显然,事类,并非仅仅指用典,而是泛指前代历史文化的丰富积累,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熟悉丰厚的历史文化,提要勾玄、细大不捐、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础。
如古典诗词创作,即使比较偏重抒情性,也往往特别注重运用典故,而典故乃历史文化的凝结,具有丰富的意蕴,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使得诗人之理想情怀表露显豁,却也不无含蓄之美,也使得诗歌具有充实的艺术容量和颇大的艺术张力,其感人也深。
其它文学样式,如戏剧、小说,往往取材于前代,踵事增华,使之更为丰富多彩、意蕴深厚,体现出一种文学的延续性及开拓性,往往取得空前的艺术成就。
如唐人对《文选》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锻炼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开创了落尽豪华而见真淳的唐代文学。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传统文学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体现的是诗人屈原强烈的忧国忧民之精神。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18首。
《诗经》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创作影响巨大。
C.杜甫历经艰辛,挣扎于“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乱离之中,始终秉持“穷年优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对社稷民生致以深切的关注。
D.“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被尊为“古今隐逸人之宗”的陶渊明因为还有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切体验才会弃官归田,勤劳自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学的继承,没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就没有文学的创新。
B.传统文学作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瑰宝,有其独特的魅力,对文学创作起着滋养的作用。
C.文学的生命力源自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但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仍然是现实生活。
D.传统文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素材,而且还传承着整个华夏的民族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读文学的继承与创新有着精辟的论述。
他认为创新要想有真正的生命力并不匮乏,就得立足于继承。
B.孔子所说的“见之行事”,很好的诠释了传统文学经典倡导的为文要有针对性,有感而发,要言之有物的观点。
C.从经典文学来说,运用“材料”,就是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文心雕龙》中的“事类”就强调用典以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D.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诗句,既说明了古典诗词注重运用典故,也表现了文学的传承性。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
B.说的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其影响,和“传统文学承载着民族精神”无关。
所以选B。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答题时要把选项还原到文章进行比对,发现差异,找出答案。
D.选项表述不准确,原文是“传统文学承载着民族精神”,所以选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C.“‘事类’就强调用典以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表述不当,原文是“显然,事类,并非仅仅指用典,而是泛指前代历史文化的丰富积累,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所以选C。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
隋散骑侍郎儦曾孙。
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侍御史内供奉。
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
玄宗立,擢汾州长史,兼河东道支度营田使,迁洛阳令。
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
帝以他事召隐甫,从容指曰:
"就卿丐此人。
"对曰:
"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
"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
赐隐甫百缣。
孙佺败绩于奚,擢隐甫并州司马护边,会兄逸甫疾甚,未及行,诏责逗留,下除河南令。
累拜华州刺史、太原尹,入为河南尹。
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
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
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
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
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
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
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
帝尝诏校外官岁考。
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
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
帝尝谓曰:
"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
"
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李林甫暴其过不宜处位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
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
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
累封清河郡公。
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
"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
"对曰:
"未也。
"帝曰:
"可见之。
"隐甫终不诣。
他日又问,对如初。
帝乃不用。
子弟或问故,答曰:
"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隐甫所至絜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
B.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
C.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
D.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
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浮屠”,佛教语,亦作浮图、休屠,是“佛陀”之异译,在文中代指僧人。
C.“禁中”,可翻译为“被禁令在家中”,是封建社会对犯人的一种轻微的刑罚。
D.“梨园”,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
因唐玄宗时于梨园教习艺人,后以“梨园”泛指戏班或演戏之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
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胁逼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说服玄宗杀了胡雏。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
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革除了以往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官吏谨慎奉职。
C.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
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就完成了,被皇帝称赞。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
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
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
(2)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答案】
4.B
5.C
6.A
7.
(1)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
后来,囚犯往来有时发生泄密,成了个问题,乃又把人关在厨院内。
(2)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轻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到中等人的水平,能与他谈些什么?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断句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虚词、固定结构等。
就本题而言,“乃”“然”是虚词,“隐甫”是名词,再结合文段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
所以选B。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
C.“禁中”指皇宫,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别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所以选C。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由原文“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可见崔隐甫立刻杀了胡雏,皇帝下诏免他一死,等诏书下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最终说服玄宗杀了胡雏”错误。
所以选A。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要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
(1)故事:
过去的例子;漏泄:
泄密;系:
关押。
(2)微:
地位低;易:
看轻;不逮:
还不到;中人:
中等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
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
“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
”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
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
“卿何故不及此?
”其一则孟明也。
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
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
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
“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
”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
“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
”帝曰:
“诚为人上者之责。
”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
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
“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
”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
“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
”即以手笔赐孟明曰:
“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
”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
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
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
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
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
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
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节选自《宋史·应孟明传》)
8.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B.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C.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D.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及第者。
进士有机会被国家征辟为官。
B.“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C.“权”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代理官职”之意,与之近义的还有“假”“摄”等字。
D.“吏部”,官署名,掌管天下文武百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等事务。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
(2)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答案】
8.C
9.D
10.
(1)我知道你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对百姓不利的事,应该全心全意地上奏让我听闻。
(2)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断句题,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如名词、虚词、固定结构等。
就本题而言,“则”是虚词,一般放在句首,这就排除AD。
“戒惧”是个词语,中间不断开,“无它好”表达意思完整,这就排除B。
所以选C。
9.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应是“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所以选D。
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的原则是“信、达、雅”,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
(1)恶:
厌恶;不便于民:
介词结构后置句;悉意:
全心全意;闻:
使动用法。
(2)诱以谏官:
介词结构后置句;俾:
让;重:
看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1.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为人赞赏,结合全词,分析两句中“暗”“明”二字的妙处。
12.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均为送别词,比较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
11.“暗”写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明”写室外榴花竞放,耀人双眼。
这两个字简洁的描绘出初夏繁茂明艳的景色,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曲折地反衬话别者的感伤凄苦的心情。
12.融情于景。
柳词以“寒蝉”“骤雨”的萧索烘托离别的怅惘愁苦,黄词以“烟雨”的迷蒙渲染话别的感伤凄苦。
虚实结合。
两首词都写到眼前分别时的凄恻缠绵,这是实写,又宕开一笔,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
虚实结合,把离愁别恨抒发的更加淋漓尽致。
【解析】
1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可先解词解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因为“槐绿”所以“窗暗”;因为“榴红”所以“眼明”。
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
“明”和“暗”形成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曲折地反映出话别者的心情。
1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两首词开头都写景,融情于景。
《雨霖铃》上阕实写送别情景,下阕“念去去……”“今宵酒醒何处……”是想象,属于虚写。
《南歌子》先写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这是实写。
“别时”句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
“今夜”句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则》中用植物做比喻,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 ”。
(3)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不会……更加奋勉或沮丧”“比喻”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风的依赖”,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沮”“凋”“负”等易错字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四方商场盗窃案亏得法官 ,终于真相大白,被告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②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及家庭情况等,作为班主任,他都 。
③材料费、人工费、税费等,账簿上 ,对方核查人员也无话可说了。
A.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B.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C.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D.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从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等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
明察秋毫:
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侧重“洞察事理”。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侧重“了解”。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侧重“看”。
故选C。
1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1世纪,自主知识产权与高精尖核心技术成为国家实力竞争的主要筹码,而与此相关的人才自然也就炙手可热,成为人才市场争夺的焦点。
B.即将退居二线的王局长,在信访战线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但人至暮年,马齿徒增,人生落寞之感难免涌上心头。
C.高中时我俩同桌,分别已20余年,他的性格依然开朗健谈,我们两人一见如故,完全没有生疏之感。
D.朋友送来的航母模型虽然颜色有些灰暗,但具体而微,差强人意,还是让我的儿子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对象错误。
B.马齿徒增:
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谦辞。
谦敬不当。
C.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和“分别已20余年”不符。
D.差强人意:
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使用正确。
故选D。
1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季捕鱼拉开大幕,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尽入彀中,收入大网,全国各地的游客真是大饱眼福。
B.倍受媒体关注的小天使“宝宝”手术之后状况良好,起码髀肉复生了,精神头足了,饭量也大了。
C.生日宴上,偌大一块蛋糕在热闹的气氛中被瓜剖豆分,顷刻间就进了大家的腹中。
D.他虽然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尽入彀中:
尽数网罗,全部就范。
不合语境。
B.髀肉复生: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望文生义。
C.瓜剖豆分:
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不合语境。
D.头角峥嵘: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使用正确。
故选D。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门后,你的背着书包的背影。
在那个 的一刻里,我就已经知道:
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2)许多灿烂时光有如 ,花开花谢,如梦如幻,花不知道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
(3)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 。
(4) ,越来越不习惯去倾诉,无论受了多大的苦,也不愿再轻易将自己的伤口给别人看,我想这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吧。
A.电光石火 昙花一现 过眼云烟 曾几何时
B.昙花一现 过眼云烟 曾几何时 电光火石
C.过眼烟云 曾几何时 电光火石 昙花一现
D.曾几何时 电光火石 昙花一现 过眼云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电光石火:
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适合
(1)句。
昙花一现: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适合
(2)句。
过眼云烟:
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适合(3)句。
曾几何时:
指没过多久。
故选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8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会令其为此不懈努力。
B.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C.《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经济状况,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描绘,同时也在揭示社会矛盾,我们从图中所表现的民生不难看出当时贫富悬殊很大的社会现实。
D.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热播,该剧讲述了特战警备队大尉柳时镇和外科医生姜暮烟的爱情故事,受到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热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病句常见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搭配不当,“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拿到”;B项,成分残缺,“得出”的宾语残缺,句尾加上“结论”;C项,成分赘余,“悬殊”和“很大”重复,去掉“很大”。
所以选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汲取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B.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C.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需要学习雷锋呢?
D.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在……中”应该为“从……中”;B.“无时无刻不忘”相当于“时时刻刻都忘”,表意相反;D.表意不明,“没有”是指“没有干涉”还是“没有权利”。
所以选C。
20.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义和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古今异义可因文来定义。
A.古义:
一般人;今义:
众多的人。
B.古义:
即使如此;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C.古义:
不被允许;今义:
不允许,不让。
D.古今都是“暴风由下向上升腾”。
所以选D。
21.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一中 学学 年高 上学 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