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安行政法课件讲义doc.docx
- 文档编号:11864074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5.36KB
姜明安行政法课件讲义doc.docx
《姜明安行政法课件讲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明安行政法课件讲义doc.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明安行政法课件讲义doc
姜明安行政法讲义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行政
一、 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
实质:
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
国家行政
公行政 形式:
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具有执行、管理性质的活动
行政 非国家行政
私行政
☞行政法调整公行政,国家行政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二、 行政权与公权力
行政权: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公权力:
国家、社团、国际组织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执行的权力。
(1)国家公权力:
国家立法权、国家行政权、国家司法权
(2)社会公权力
(3)国际公权力
三、 行政与行政国家
“行政国”现象:
政府自己制定法规和规章,行使“准立法”权;自己裁判自己在管理中发生的纠纷争议,行使“准司法”权。
四、 行政与法治国家
行政国的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社会进入行政国后,民主和法治就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1)民主由单纯的人民代表制民主转化为人民代表制民主与人民参与制民主的结合;
(2)法治由相对静态的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机制转化为以行政法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为重要补充的新的机制。
一个国家,只有既具有健全完善的控制静态权力的法,又具有健全完善的规范动态行为的法时,才算进入到法治国时代。
第二节 行政法
一、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二、内容:
调整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
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能与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1)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人员
(3)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主体VS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主体
(4)内部行政关系:
上下级、平行、行政机关——公务员
三、实质:
控制与规范行政权
控制原因:
①两重性②联系更直接③膨胀趋势
控制途径:
①行政组织法——控制其权源
②行政程序法——控制其方式
③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控制其滥用
四、形式:
难于制定统一法典
第三节 行政法学
(略)
·第二章行政法的法源
第一节 行政法的法源概述
(略)
第二节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一、 宪法与法律
二、 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三、 行政立法
四、 条约与协定
第三节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
一、 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理解释
二、 判例 不具法律效力,但经最高院审判委员会审定、登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例具有指导作用
三、 习惯和惯例 习惯调整私法关系,只为实质渊源;惯例调整公法关系,为行政法渊源
四、 行政法理 转换成判例法规范或制定法规范后,便成为判例法或制定法的法源
·第三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行政法基本原则:
指导行政立法、执法,指导行政行为的实施、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
二、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基础性
(2)高度抽象性(3)普遍性(4)指导立法、执法(5)指导行政行为的实施、行政争议的处理
三、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确定
第二节 行政法实体性基本原则
一、 依法行政原则:
政府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拘束。
二、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政府应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更不能以自己行为侵犯公民的人权、损害其合法权益。
三、 越权无效原则:
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四、 信赖保护原则:
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五、 比例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比例。
第三节 行政法程序性基本原则
一、 正当程序原则:
告知,陈述、申辩,救济
二、 行政公开原则:
公开进行,查阅,公布,采访
三、 行政公正原则:
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
四、 行政公平原则:
平等对待
·第四章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一、 初创阶段(1949-1957)
二、 停滞和遭受摧残阶段(1957-1978)
三、 重建和发展阶段(1978-1989)
四、 发展和向新模式转化阶段(1989-2004)
(1) 在行政管理领域,确立依法行政原则
(2) 制定《行政诉讼法》,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3) 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行政赔偿制度
(4) 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建立公务员制度
(5) 制定《行政监察法》,完善行政法制监督
(6) 健全行政程序法制,加强对行政权行使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
第二节 我国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
(略)
第三节 各国行政法学的主要流派
一、 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
二、 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控权论
管理论
平衡论
行政法的目的
保障私人的权利和自由
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既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又防止公民权利滥用
行政法的内容
限制政府权力
调整国家管理关系、规定国家管理原则和制度
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严格依法行政
管理原则
依法行政
行政法的手段
司法审查、行政程序
强制、命令
综合运用,淡化权力色彩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
·第五章行政法主体概述
第一节 行政法主体的概念
一、 行政法主体的含义
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二、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
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相对人
三、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略)
·第六章行政机关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
一、 行政机关的含义
行政机关:
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设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 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特征
(一)性质
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
双重性质
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
(二)特征
(1) 职能上,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 行使职能方式上,主动、经常、不间断
(3) 组织体系上,领导——从属制
(4) 决策体制上,首长负责制
(5) 与行政相对人关系上,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
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分类
一、 依职权范围,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
二、 依管理内容,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
三、 依是否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设立及存在时间长短,常设性行政机关与非常设性行政机关
四、 依与行政相对人关系,专门执法机关与普通管理机关
五、 依决策体制,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
六、 以相互关系,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
第三节 行政机关的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
一、 概述
二、 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
(1) 经济调节
(2) 市场监管
(3) 社会管理
(4) 公共服务
三、 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1) 行政立法权
(2) 行政命令权
(3) 行政处理权
(4) 行政监督权
(5) 行政裁决权
(6) 行政强制权
(7) 行政处罚权
四、 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
第四节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一、 中央行政机关
(1) 国务院
(2) 国务院工作部门
二、 一般地方行政机关
(1)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2) 县、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
(3) 乡、镇人民政府
三、 民族自治地方机关
(1) 自治区人民政府
(2) 自治州人民政府
(3) 自治县人民政府
(4) 民族乡人民政府
四、 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
(1)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
(2)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
·第七章其他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
委托行政机关(∨)受托组织(×)
·第八章公务员
第一节 公务员概述
一、 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
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二、 公务员的分类
西方:
政务类、业务类
我国:
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三、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1) 外部行政管理关系中,代表行政机关,以所在机关名义行使行政权,行为结果归属于行政机关。
(2) 内部行政关系中,可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
(3)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
(4)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发生法律关系。
第二节 公职关系
(略)
·第九章行政相对人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
一、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行政相对人:
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二、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1) 依是否有组织体,个人、组织
(2) 依与行政行为的关系,直接、间接
(3) 依影响权益方式,作为、不作为
(4) 依影响权益是否产生实际效果,抽象、具体
(5) 依影响权益性质,授益、侵益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一、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 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
(2) 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 行政救济主体
(4)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二、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1) 申请权
(2) 参与权
(3) 知情权
(4) 正当程序权
(5) 批评、建议权
(6) 申诉、控告、检举权
(7) 申请复议权
(8) 提起行政诉讼权
(9)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
(10)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三、 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1) 服从行政管理
(2) 协助公务
(3) 维护公益
(4) 接受行政监督
(5) 提供真实信息
(6) 遵守法定程序
·第十章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一节 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一、 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
行政法制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二、 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
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监督
区
别
监督主体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行政主体
监督对象
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
行政相对人
监督内容
行政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公务员遵纪守法
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和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
监督方式
权力机关审查、调查、质询;司法机关审查;行政监察;舆论监督
检查、检验、登记、统计、鉴定
联
系
总目标
维护行政法治,保障人权,在行政领域实现民主、公正、效率的总目标
部分交叉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既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又是行政监督主体
有时结合进行
联合大审查
第二节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
一、国家权力机关
二、国家司法机关
三、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四、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第三编行政行为
·第十一章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 行政行为的概念
(1)行为主体说
(2)行政权说
(3)公法行为说 ①全部公法行为说(我国通说)②立法行为除外说③具体行为说④合法行为说
☞行政行为:
享有行政权的组织或个人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
二、 行政行为的特征
(1) 时代特征:
服务性、从属法律性
(2) 法律特征:
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 依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抽象、具体
二、 依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适用有无灵活性,羁束、自由
三、 依是否可由行政主体主动实施,依职权、应申请
四、 依是否有附款,附款、无附款
五、 依内容是否对行政相对人有利,授益、不利
六、 依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要式、非要式
七、 依是否改变现有法律状态,作为、不作为
八、 依是否需要他行为作补充,独立、需补充
九、 依相对人身份,内部、外部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模式
(略)
·第十二章抽象行政立法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一、 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
抽象行政行为:
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进行行政立法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二、 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
以适用范围标准为主,时间标准为辅
三、 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 职权合法
(2) 内容合法
(3) 程序合法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为
一、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概念:
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制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二)性质
(1) 宪政行为说:
宪政主体行使宪政权利、履行宪政义务的行为。
(2) 行政行为说:
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所作的一种行政行为。
①授权立法说:
由于立法的专业性、技术性、适应性,立法机关难以胜任而委托行政机关行使部分立法权。
②职权立法说:
行政机关运用宪法和组织发赋予的固有职权而为的职权立法。
☞行政立法既有立法行为的性质,又有行政行为的性质,其内容既包括授权立法,又包括职权立法。
二、 行政立法的分类
(1)依行政立法权的取得方式,职权、授权
(2)依功能,执行性、创制性
(3)依主体,中央、地方
三、 行政立法的原则
(1)民主立法原则
(2)法制统一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四、 行政立法的程序
(1)提议、起草
(2)审查、审议
(3)发布
(4)修改、废止
第三节 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
(略)
·第十三章具体行政行为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 行政权能的存在
二、 行政权的实际运用
三、 法律效果的存在
四、 意思表示行为的存在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一、 行为主体合法
二、 行为权限合法
三、 行为内容合法
四、 行为程序合法
五、 行为形式合法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违法(瑕疵)
一、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
(一)概念:
行政主体在具体行政行为中所作的意思表示与其真是意思存在明显矛盾。
(二)范围:
(1)误写、误算
(2)表述不明
(3)机械故障
(三)更正
(1)更正原则:
以客观主义为主,主观主义为辅
(2)更正机关:
作出该行为的行政主体
(3)更正方式:
法律规定方式
(4)更正效力:
并不是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第二次行为
二、 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瑕疵)
(一) 明显轻微违法
(1)告知错误
(2)应补充而未补充
(3)应事后追认而未追认
(4)应说明理由而未说明理由
(5)当事人应参与而未参与
(二) 明显重大违法
(1)主体资格方面
(2)权限方面
(3)内容方面
(4)程序和形式方面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一、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
(1)公定力:
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个人表示尊重的法律效力。
(2)确定力:
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
(3)拘束力:
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4)执行力:
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二、 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
(一)生效时间
(1)告知之时:
收到通知之时
(2)附款规定之时:
附款中所定法律事实发生之时
(二)执行力追溯
限于情形:
(1)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前,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存在且已得到全部或部分实现,所作具体行政行为只是对这种权利义务的确认
(2)为执行法院判决或复议决定而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3)授益具体行政行为无害于第三人时
(4)情况紧急时,先予执行场合
(三)效力的中止
(1)非法中止:
具体行政行为被行政主体非法撤销、废止或宣告无效,通过行政救济程序又得到恢复
(2)合法中止:
①用对相对人更有利的附期限具体行政行为取代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某一时段
②合法的暂扣、吊扣
(四)失效时间
(1)内容已实现
(2)期限届满
(3)无效
(4)撤销
(5)废止
(6)其他①标的物灭失②相对人死亡③权利主体放弃权利④相对人违法
·第十四章行政处理
(一)——依申请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
一、 行政处理概述
(一)概念:
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主体——行政主体
对象——特定
内容——影响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
形式——广泛性、多样性
程序——严格
后果——可救济性
二、 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
(一)概念:
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相对人申请依法处理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前提——行政相对人申请
性质——授益性
目的——抑制公益上的危险
限制——依法作出
条件——要式行政行为
(三)种类:
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
(四)程序:
申请——审查——审核——批准(拒绝)——(救济)
第二节 行政许可
一、 行政许可的概念
(一)概念:
在法律规范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据行政相对人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
(二)特点:
(1)是行政行为
(2)依申请(3)有限设禁和解禁(4)授益性(5)要式
二、 行政许可的种类
(一)学理分类
(1) 一般许可、特别许可
(2) 排他性许可、非排他性许可
(3) 独立证书许可、附文件许可
(4) 权利性许可、附义务许可
(二)实定法分类
(1) 一般许可
(2) 特许
(3) 认可
(4) 核准
(5) 登记
三、 行政许可的作用
积极:
(1)宏观管理
(2)保护权益(3)分配资源(4)稳定市场(5)创造环境
消极:
(1)行政官员——贪污受贿
(2)被许可人——失去进取精神
四、 《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1) 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建立“有限政府”
(2) 信息公开、公平合理、一视同仁
(3) 便民第一、办事高效、优质服务
(4) 保障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
(5) 确立行政许可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原则
(6) 规范约束权力,保障法制统一
(7)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民主制约
第三节 行政给付
一、 行政给付的概念
(一)概念:
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力情况下,以及公民下岗失业、低收入、遭受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下,依申请人申请,依照法律规定,赋予其一定物质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1)授益性
(2)依申请(3)对象是特定行政相对人(4)依法作出
二、 行政给付的种类
(1) 抚恤金
(2) 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3) 社会救济、福利金
(4) 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
三、 行政给付的作用
四、 行政给付的原则
(1) 公平、公正、平等
(2) 信赖保护、持续给付
(3) 行政给付与助成性行政指导相结合
(4) 程序规范透明
第四节 行政奖励
一、 行政奖励的概念
(一)概念:
行政主体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依法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模范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1)主体:
行政主体
(2)对象:
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模范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3)不具强制执行力(4)依法
二、 行政奖励的种类与形式
(1)物质方面
(2)精神方面
(3)职务方面
三、 行政奖励的作用
四、 行政奖励的原则
(1)依法奖励、实事求是
(2)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4)公正合理、民主平等
(5)及时、时效、稳定
第五节 行政确认
一、 行政确认的概念
(一)概念:
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认并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点:
(1)主体
(2)行政行为(3)对象(4)要式(5)羁束性
二、 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与基本分类
(一)主要形式
(1) 确定
(2) 认定
(3) 证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姜明安 行政法 课件 讲义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