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860095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38.27KB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六元素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金属冶炼的方法。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和应用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理清知识主线
2.明确转化关系
3.易错易混排查
(1)钠的化合物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Na2CO3(纯碱在物质的分类方面的考题中常出现,虽然其俗名为纯碱,但其不属于碱,而属于盐);小苏打——NaHCO3;芒硝——Na2SO4·10H2O。
(2)金属钠在空气中无论生成单一的Na2O或Na2O2,还是生成二者的混合物,1molNa只能转移1mol电子(此知识点在NA的判断考题中常有考查)。
考题中常考查过氧化钠电子式的书写或化学键的类型。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Na+[
]2-Na+,其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O
,故Na2O2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有强氧化性、漂白性,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时,先使试纸变蓝,后使其褪色。
(3)Na2CO3与盐酸反应时,二者相对用量或滴加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和得到的产物不同。
(4)不能用Ca(OH)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应选用CaCl2或BaCl2溶液。
(5)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
(6)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晶体析出,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7)鉴别钠元素、钾元素一般利用焰色试验,焰色试验利用的是物质(或元素)的物理性质。
(8)二氧化碳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无论二氧化碳少量还是过量,都发生反应CO2+NaClO+H2O===HClO+NaHCO3,而不会生成碳酸钠,因酸性:
H2CO3>HClO>HCO
。
CO2与苯酚钠的反应也是如此。
(9)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NaCl+CO2+H2O+NH3===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10)Li和O2反应只生成Li2O;NaH是离子化合物,是一种强还原剂。
NaK合金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11)不足量的Na2O2与CO2、H2O(g)混合气体反应时,Na2O2先与CO2反应。
(12)钠、钾保存在煤油中,而锂需要密封在石蜡中。
二、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理清知识主线
2.明确转化关系
3.易错易混排查
(1)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在Cl2中燃烧,无论Cl2过量还是不足均生成FeCl3;Fe与S反应时只能生成FeS;通过上述事实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S的氧化性(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2)常温下,Fe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钝化属于化学变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3)一定条件下,铁与硝酸、浓硫酸反应时,首先生成的一定是Fe3+,当铁过量时,过量的铁将Fe3+还原为Fe2+:
2Fe3++Fe===3Fe2+。
(4)Fe3+存在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因为Fe3+在pH为3.2左右时已经沉淀完全。
(5)当Fe2+与Fe3+共存时,检验Fe2+的方法是取少许溶液,向其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检验Fe3+的方法是取少许溶液,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6)铁氰化钾{化学式为K3[Fe(CN)6]}法鉴别Fe2+、Fe3+:
Fe2+能与[Fe(CN)6]3-形成蓝色沉淀Fe3[Fe(CN)6]2,而Fe3+则不能。
(7)配制FeCl2溶液要加入Fe粉防氧化,同时加入盐酸,抑制Fe2+水解;配制FeCl3溶液要加入浓盐酸抑制Fe3+水解。
(8)除去酸性ZnCl2溶液中的FeCl2,应先通入Cl2或加入H2O2,再加入ZnO,使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过滤除去。
(9)Fe2+、Fe3+的同类盐溶液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物质为Fe3+的盐固体或Fe2O3。
(10)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原则有两点:
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必须与O2隔绝。
同时要牢记Fe(OH)2转化为Fe(OH)3时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三、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理清知识主线
HCl―→Cl2―→HClO―→HClO2―→HClO3―→HClO4
2.明确转化关系
3.易错易混排查
(1)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是2NA,也可能是NA[与NaOH、Ca(OH)2反应]或小于NA(与水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2)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需加热)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如ClO-+Cl-+2H+===Cl2↑+H2O。
(酸化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而不是盐酸)
(3)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具有漂白性,如Cl2可以用于漂白,但Cl2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4)Cl2具有强氧化性,但常温下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Cl2在点燃条件下与Fe反应,一定将铁氧化为FeCl3,而不是FeCl2。
(5)ClO-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均具有强氧化性,与SO
、I-、S2-、Fe2+等还原性微粒不能大量共存;ClO-水解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Ca2++3ClO-+SO2(少量)+H2O===CaSO4↓+Cl-+2HClO,Ca2++2ClO-+2SO2(过量)+2H2O===CaSO4↓+2Cl-+SO
+4H+。
(7)氯水的主要性质
①强氧化性——作用微粒:
Cl2、HClO。
氯水中有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故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氯水与还原剂发生反应并要求书写方程式时一般只考虑Cl2。
②强酸性——作用微粒:
H+。
(8)几个重要反应
①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②Cl2+H2OHCl+HClO;
③Cl2+2NaOH===NaCl+NaClO+H2O;
④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⑤Cl2+2NaBr===2NaCl+Br2;
⑥X2+SO2+2H2O===2HX+H2SO4(X:
Cl、Br、I);
⑦ClO-+Cl-+2H+===Cl2↑+H2O(“84”消毒液与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
⑧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工业上吸收尾气溴)。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理清知识主线
硫化物H2S―→S―→SO2―→SO3(H2SO4)―→硫酸盐
2.明确转化关系
3.易错易混排查
(1)体现S弱氧化性的两个反应:
2Cu+S
Cu2S、Fe+S
FeS。
(2)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外,还可以用CS2,但不能用酒精。
(3)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SO2与H2S反应生成S,表现SO2的氧化性。
(4)浓HNO3和Cu(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5)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H2SO3的酸性比盐酸弱,弱酸不能制取强酸。
若继续向溶液中通入NH3、H2S、NO2等气体,可以产生相关的沉淀。
(6)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酸的氧化性指H+的弱氧化性,而氧化性酸指中心原子具有的强氧化性,如HClO、浓H2SO4、稀HNO3、浓HNO3中的Cl、S、N在反应中体现的强氧化性。
(7)SO2和CO2作为酸性氧化物,性质极其相似,不能从酸性氧化物的角度鉴别。
通常利用SO2的漂白性和强还原性鉴别SO2和CO2或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杂质。
(8)C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检验应按以下流程进行:
无水CuSO4检验水→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9)几个重要反应
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③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SO2的制备);
④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五、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理清知识主线
铵盐NH3―→N2―→N2O―→NO―→NO2―→HNO3―→硝酸盐
2.明确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略)
3.易错易混排查
(1)氮的固定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故NH3转化为NO、HNO3转化为NO等反应不是氮的固定。
(2)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3)通常收集气体的方法中,NH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硝酸、浓H2SO4、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5)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故与金属反应时都不能生成H2,但二者反应气体产物不同,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根据铜与浓HNO3、稀HNO3反应的剧烈程度差异,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且一般硝酸的浓度越小,还原产物的化合价越低。
(6)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HNO3见光或受热分解产生),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7)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
需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
的存在。
(8)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以吸收NH3。
(9)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10)NH3、HCl、SO2、NO2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如CO2用NaOH溶液)进行喷泉实验。
(11)几个重要反应
①NOx尾气处理:
2NO+2CO
N2+2CO2;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②有关NO计算的几个方程式:
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
③NH3和HNO3的制备
NH3的制备: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HNO3的制备:
4NH3+5O2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2)Cu与混酸(HNO3与H2SO4混合)反应,写成离子方程式再进行相关计算:
3Cu+8H++2NO
===3Cu2++2NO↑+4H2O。
六、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
1.直线型转化
A
B
C
(1)X为O2
Na―→Na2O―→Na2O2
N2―→NO―→NO2或NH3―→NO―→NO2
S―→SO2―→SO3或H2S―→SO2―→SO3
C―→CO―→CO2或CH4―→CO―→CO2
伯醇―→醛―→羧酸
(2)X为CO2
NaOH
Na2CO3
NaHCO3
(3)X为强酸,如HCl
Na2CO3
NaHCO3
CO2
2.交叉型转化
3.三角型转化
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
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
活泼金属+H2O(或H+)―→H2,2Mg+CO2
2MgO+C。
(3)非金属―→金属:
用H2、C冶炼金属。
七、物质推断中的“三大”特征
1.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
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
不同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
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以及熔融氯化钠范围内。
(3)“高温”:
常见的反应有碳酸钙的分解反应、铝热反应等。
2.物质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
(1)(淡)黄(棕)色固体:
Na2O2、S、FeCl3;黑色固体:
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
KMnO4、I2;红色固体:
Cu;绿色固体:
Cu2(OH)2CO3。
(2)有色气体:
NO2(红棕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SO2、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
H2、N2、O2、CO2、CO、CH4、NO。
(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
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
(4)溶液中的有色离子: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
[紫(红)色]。
(5)有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
AgCl、BaSO4、BaSO3、Mg(OH)2、Fe(OH)2、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淡)黄色沉淀:
S、AgBr、AgI;③红褐色沉淀:
Fe(OH)3;④蓝色沉淀:
Cu(OH)2;⑤红色沉淀:
Cu2O。
3.特征反应现象
(1)燃烧:
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Mg+O2(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试验。
(2)淀粉遇碘(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Cl2、SO2等。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
(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
(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现象,再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
(7)与碱反应加热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有NH
。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
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
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角度一 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1.(2019·高考天津卷)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
A.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Na2CO3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CoCl2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解析:
选C。
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A项正确;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的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于航空工业,B项正确;盐碱地中施加熟石灰,发生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生成的NaOH为强碱,不利于作物生长,C项错误;无水CoCl2吸水后会发生颜色变化,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D项正确。
2.(2019·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解析:
选C。
CuSO4溶液呈蓝色,加入足量Zn粉后,Cu2+被还原为Cu,溶液变成无色,A项正确;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CaCO3白色固体,B项正确;Na2O2呈淡黄色,在空气中放置后变为白色,是Na2O2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成了Na2CO3和NaOH的缘故,C项错误;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Mg(OH)2与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了更难溶的Fe(OH)3,D项正确。
3.(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解析:
选C。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发生反应:
2NaOH+FeSO4===Fe(OH)2↓+Na2SO4,生成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
4Fe(OH)2+O2+2H2O===4Fe(OH)3,后一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红色物质氧化,溶液红色褪去,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Na2S(aq)+2AgCl(s)Ag2S(s)+2NaCl(aq),此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符合题意;将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发生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无色气体NO,但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这两步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4.(2017·高考全国卷Ⅱ改编)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分别向2支盛有5mL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SO2
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均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解析:
选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
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漂白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还原性,D项正确。
角度二 物质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5.(2018·高考全国卷Ⅰ)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解析:
选D。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可回收有关金属,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A项正确;由流程图可知,“正极片”中含有金属元素Al、Fe、Li,B项正确;LiFeP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H2SO4、HNO3作用下转化为Fe3+,经碱液处理形成Fe(OH)3沉淀,C项正确;Li2CO3难溶于水,而Li2SO4可溶于水,故不能用Na2SO4代替Na2CO3,D项错误。
6.(2018·高考全国卷Ⅱ)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解析:
选C。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等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的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挥发的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能达到的目的或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目的或结论
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B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不含Fe3+
C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O2已经变质
D
向Na2S溶液中滴入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解析:
选C。
A项,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错误;B项,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Fe3+,再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也可能含有I-等还原性离子,错误;C项,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过氧化钠已变质为碳酸钠,正确;D项,Na2S+2HCl===2NaCl+H2S↑,但HCl、H2S均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错误。
2.(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
马蒂逊(Mathieson)法制备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元素 及其 化合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