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高级技师.docx
- 文档编号:11856732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9.23KB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高级技师.docx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高级技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高级技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题库新版高级技师
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C)。
(A)岩屑描述(B)岩心描述(C)基础资料检查(D)岩屑挑样
2.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D)。
(A)油砂挑样(B)槽面显示资料收集
(C)钻井液处理资料收集(D)油气显示复查落实
3.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范畴的是(B)。
(A)岩心描述、岩屑描述、钻时收集、测井解释
(B)取心层位的卡取、潜山界面的卡取、事故井地质处理、完钻层位把关
(C)化验样品挑样、中途测试资料的收集、对比电测资料的收集、钻井液性能资料的收集;
(D)钻具丈量、钻具管理、荧光干照、荧光系列对比
4.对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应对重点探井或所管开发区块的地质概况做到3个清楚,即(A)。
(A)对区内地层纵、横向变化情况清楚,对油、气、水分布清楚,对主要构造特征清楚
(B)对构造图清楚、对录井要求清楚、对施工步骤清楚
(C)对钻井工艺清楚、对测井工艺清楚、对录井工艺清楚
(D)对生油层清楚、对储集层清楚、对盖层清楚
5.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对见显示取心的基本要求是:
厚度大于(D)的油层必须卡准。
(A)0.5m(B)1m(C)1.5m(D)2m
6.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对按层位完钻的井,层位标志明显时,标志层底界误差不得超过(A)。
(A)5m(B)10m(C)6m(D)4m
7.作为一名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C)知识。
(A)测井解释(B)分析化验基础(C)综合分析管理(D)钻井工程基础
8.作为一名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非常精通(A)。
(A)现场地质资料的录取及综合分析应用(B)地质录井仪器的结构及维修
(C)地质分析化验仪器的功能及操作(D)地质录井仪器的操作及修理
9.下列工作中属于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其基本原理但不强求熟练掌握的是(B)。
(A)岩屑描述、荧光录井、岩心描述
(B)测井解释、钻井工程,地震勘探
(C)钻井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D)荧光系列对比、薄片分析的挑样、制作岩屑实物剖面
10.边远地区的最佳实时传输方式为(D)。
(A)GPRS(B)CDMA(C)ADSL(D)卫星传输
11.下列技术中(A)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A)GPRS(B)CDMA(C)ADSL(D)卫星传输
12.关于完善的数据接收及数据服务部分(主控端)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A)数据接收服务器负责接收井场数据,并自动人库
(B)可同时接收多井数据
(C)具有无断点续传功能
(D)提供实时数据服务,将井场传送的数据及时发送给需要的客户
13.生产管理层和和决策层不具备的权限是(D)。
(A)指令下达(B)查询浏览(C)在线交流(D)原始资料修改
14.目前常使用(C)满足长期出差人员浏览井场实时信息的随时、随地要求,解决了用户浏览信息的时空限制。
(A)微机(B)手机(C)PDA(D)电视
15.基地人员主要浏览信息的方式有实时数据显示、实时图形显示、报表浏览等,判断钻井参数的变化趋势最好用(B)。
(A)实时数据显示(B)实时图形显示(C)报表浏览(D)电话咨询
16.资料的收集是编制解释图版的基础,为保证资料全、准,既要收集用于建立图版的(C)等资料,也要收集影响录井、测井资料的钻井工程参数资料。
(A)岩性、含油级别、气测组分、钻时、气测全烃曲线形态、异常值、基值、储层厚度、异常显示厚度、试油
(B)含油级别、气测、地化、试油、分析化验
(C)录井、测井、试油、分析化验
(D)录井、测井、试油、邻井
17.收集气测资料时除收集随钻分析的组分数据、全脱分析数据、后效、全烃分析数据、槽面显示资料外,还应收集钻时、岩性、钻井液性能、钻头型号、钻压、起下钻时间、(A)。
(A)加入添加剂的类型、数量、井段、加入方式、循环处理情况、脱气器的类型、脱气方式以及环境
(B)加入添加剂的类型、时间、循环处理情况、脱气器的类型、干燥情况
(C)混油井段、浸泡时间、处理结果、脱气器的类型、气候
(D)加人添加剂的类型、数量、井段、加入方式、排替情况、脱气方式及环境
18.编制解释图版时收集资料应认真选择,以确保资料真实可靠,因此(C)。
(A)只收集录井解释结果与试油结果一致的资料
(B)只收集不同录井方法解释结果一致的资料
(C)既要收集与试油结果一致的资料,又要收集与试油结果不—致的资料
(D)对于试油结果与录井解释结果不一致的资料,经过细致分析其影响因素后才确定是否收集
19.对于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处理,资料处理时各项参数的选择与组合(B)。
(A)不必遵循一定的要求,只需将参数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以寻求最有利的参数及其组合
(B)一定要有地质意义,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实践证明最好的参数及其组合
(C)不必遵循一定的要求,但应优先采用传统及其他区块适应的参数及组合
(D)不必遵循一定的要求,但应努力做到有别于传统及其他区块适应的参数及组合
20.资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D)。
(A)掌握不同层段的解释参数特点,为寻求合理的解释参数提供依据
(B)排除不可信数据,选择有利解释参数,掌握不同层段的显示特点
(C)基本掌握不同解释层的油气显示特点,对数据进行分类;为选择解释模型提供依据
(D)选择有利解释参数,排除不可信数据,基本掌握不同解释参数下油、气、水层的分异情况,为选择解释模型提供依据
21.为排除不同钻井参数、岩石结构、岩性对分析参数的影响,参数处理的基础工作是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气测图版制作方面的标准化处理主要是排除(C)对气测分析数据的影响。
(A)钻压、排量(B)地层孔渗性
(C)钻头单位时间岩石破碎量(D)地层压力
22.解释模型的选择应努力使同类性质流体离散(),不同性质流体之间分异距离(A)。
(A)最小;最大(B)最大;最小
(C)最小;与同类性质流体离散一致(D)不同性质流体之间分异距离一致;最小
23.解释模型的选择是建立在解释参数处理(),在选择解释模型时(A)。
(A)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实用性、现实可操作性
(B)之前;要充分考虑实用性、现实可操作性
(C)的基础上;只考虑其先进性及创新性
(D)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其先进性及创新性
24.地化录井解释图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解释模型是B-P、P—φ、(S0+S1)—φ,其中
φ是储层孔隙度,B为反映油质轻重的参数,P为单位岩石含烃总量的一个参数。
B=(),P=(C)。
(A)S0/S2;S1+S2(B)S0/S1;S0+S1
(C)S0+S1/S2;S0+S1+S2(D)TPI;S0+S1
25.解释图版坐标轴的选择应力求简单实用,()能够解决的不要选用()坐标。
解释数据悬殊时为了突出低值数据的分异,应用(A)刻度,相反则可考虑选用线性刻度。
(A)二维;多维;对数(B)多维;二维;线性
(C)二维;多维;线性(D)多维;二维;对数
26.皮克斯勒图版是常用的气测解释图版,为(B)。
(A)双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B)单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3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C)双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3条纵轴采用对数刻度
(D)单对数平面直角坐标图版,4条横轴采用线性刻度
27.气测气体评价法图版为(C)。
(A)立体解释图版,3个轴采用线性刻度
(B)立体解释图版,6个轴采用对数刻度
(C)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个坐标轴采用双对数刻度
(D)平面直角坐标图版,2个坐标轴采用线性刻度
28.交会图的制作是制作解释图版的关键环节。
一般情况下,制作解释图版交会图是在确定好()并进行合适的刻度划分(A)进行的。
(A)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坐标轴;之后(B)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坐标轴;之前
(C)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图版;之后(D)解释参数、解释模型、图版;之前
29.一般情况下,二维解释图版交会图的制造步骤为(C)。
(A)计算参数→绘制坐标轴→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绘制垂直本轴的直线→按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B)计算参数→绘制坐标轴→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绘制斜交本轴的直线→按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C)计算参数→绘制坐标轴→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绘制交会直线→按照流体性质不同标识交会点
(D)计算参数→绘制坐标轴→按照参数值在轴上找到对应值点→绘制平行相关轴直线→绘制图例、比例尺
30.Oc-C解释图版是定量荧光录井应用最为广泛的解释图版,制作该种图版交会图的主要方法为,绘制相互垂直的纵横轴,对两轴分别依据数值变化范围与流体性质标注刻度,按各解释点的(D)。
(A)Oc、C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绘制平行于另一轴的直线,每组数据2条直线交会后,由交会点向原点绘斜线,不同斜线交会,对同类流体性质的交会点进行标识
(B)Oc、C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过两轴的值点绘制直线,同类流体性质的直线相交,各交会点标识后就构成用以制作解释图版的交会图
(C)Oc、C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按相同斜距绘制与另一轴相交的斜线,每组数据2条斜线交会后按流体性质进行标识
(D)Oc、C分别在各自的轴上找到对应值点,分别过值点绘制平行于另一轴的直线,每组数据2条直线交会后按流体性质进行标识
31.解释图版价值区的分类(D)。
(A)应以提高精度为主要目的,分类越细越好,尽可能增加类别
(B)应以提高图版回判符合率为主要依据,分类越粗越好,尽可能减少类别
(C)应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只划分油层、气层、非产层3类
(D)应建立在现有资料全准的基础上,既有利于提高解释精度,又尊重现实的技术可能性与客观需要,既不能太粗,又不能太细
32.地化录井B-P解释图版一般划分为(C)。
(A)“油层区”、“油水同层区”、“气层区”、“干层区”4个价值区
(B)“油层区”、“差油层区”、“水层区”、“油水同层区”4个价值区
(C)“油层区”、“油水同层区”、“非产能区”3个价值区
(D)“水层区”、“油水层区”、“干层区”3个价值区
33.定量荧光Ic-C解释图版一般划分为(C)。
(A)“油层(油气同层)区”、“过渡区”、“非产层区”3个价值区
(B)“油层(油气同层)区”、“差油层区”、“水产层区”4个价值区
(C)“油层(油气同层)区”、“油水同层区”、“差油层区”、“非产层区”4个价值区
(D)“油层(油气同层)区”、“差油层区”、“干层区”3个价值区
34.回判解释是验证图版可信性的重要手段,回判解释时应将(D)用于回判解释。
(A)所有井层数据
(B)用于建立解释图版的某一类流体性质的所有井层数据
(C)用于建立解释图版而且流体性质与价值区性质相符的所有井层数据
(D)用于建立解释图版的所有井层数据
35.回判解释符合率一般采用(A)之比来计算。
(A)解释符合层数与建立解释图版层数
(B)某一类流体解释符合层数与该类流体价值区内的层数
(C)实际油层层数与解释油层层数
(D)产层层数与建立解释图版的层数
36.回判解释所使用数据(A)。
(A)必须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一致
(B)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只要是同一层即可
(C)必须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是同一区块同一层
(D)可以和建立图版所使用数据一致
37.新井验证解释是检验解释图版使用价值的最后环节。
新井验证解释数据应来自(C)。
(A)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油质相同的地区或层位
(B)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流体性质相同的地区或层位
(C)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相当的层位与地区
(D)与建立解释图版数据不相当的层位与地区
38.新井验证解释符合率一般采用(A)之比来计算。
(A)解释符合层数与解释层数
(B)某一类流体解释符合层数与该类流体价值区内的层数
(C)实际油层层数与解释油层层数
(D)产层层数与解释层数
39.为使新井验证结果有较高可信性,用于新井验证的井层(A)。
(A)应有尽可能多、不同流体性质层的资料
(B)应有尽可能多、流体性质单一的资料
(C)资料不应过多,但要有不同流体性质层的资料
(D)原油性质应尽量不同,而流体性质要单一
40.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的油气层专家评价系统是建立在多种与油气评价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的,这些资料包括测井、录井、试油、分析化验、构造、沉积相、圈闭论证等资料,其中以(A)为主,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油气层评价。
(A)录井资料(B)测井资料(C)构造资料(D)圈闭论证资料
41.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对油气显示进行评价时,采用了(A)方法。
(A)数学逻辑推理(B)图版解释(C)Fisher准则(D)圈闭论证资料
42.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的最大优点是(A)。
(A)基础数据多,信息量大,推理严密(B)能准确评价岩屑和岩心显示资料
(C)能快速进行地层和油气对比(D)能快速绘制构造横剖面
43.油气层解释系统是将地质、气测、地化、测井等资料综合起来,结合已试油区域的
油性特征,进行(A)而得出的结论。
(A)模糊推理(B)精确计算(C)图版解释(D)权值计算
44.气测Fisher准则解释油气层的实质是(B)。
(A)求出油气层与非油气层的界限值
(B)对新评价层,将气测参数代人判别函数,求出判别值,利用判别值与界限值比较,进行对比判断
(C)求出评价层的判别函数
(D)建立油层的判别函数关系式
45.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油气层的实质是(D)。
(A)模拟人脑神经冲动传导原理而建立模型
(B)寻找输入层和输出层
(C)获取单元层间的连接权值
(D)采用误差反传播法,把输出单元的误差逐层向输入层逆向传播给各单元,最终获得趋于实际的结果
46.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推理的关键是(D)。
(A)对信息网络知识的推理(B)对神经网络知识的推理
(C)对ADR/OR树形知识的推理(D)对不精确知识的推理
47.在运用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进行油气层综合解释时,一般都能得到气测、地化解释图版和Fisher准则法的解释结论,将其作为一种参数,融入(B)的推理,以提高系统解释结论的可靠性。
(A)信息网络知识(B)ADR/OR树形知识
(C)元知识(D)神经网络技术
48.目前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没有综合(C)资料的解释结论。
(A)地化(B)气测(C)OFA定量荧光(D)电测
49.根据钻探目的和开发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称为(C)。
(A)井位(B)井网(C)井别(D)探井
50.下列井别中属于生产井的是(C)。
(A)参数井(B)预探井(C)采油井(D)评价井
51.注水井主要的地质任务是(D)。
(A)开发油气层(B)解决二级构造带的油气聚集问题
(C)发现其他沉积矿产(D)给油气层注水
52.为着重解决二级构造带的油气聚集问题而部署的井属于(B)井。
(A)地质(B)预探(C)评价(D)参数
53.下列地质任务中,属于预探井任务的是(A)。
(A)为进一步钻探提供局部构造和井位
(B)提供物探参数和地温资料
(C)了解构造性质,结合物探资料划分构造单元
(D)揭露覆盖区的基岩露头,用于制图,发现浅层构造
54.预探井井号编排按(C)命名。
(A)基本结构单元-盆地-布井序号
(B)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井排-布井序号
(C)二级构造带名称中的某一个汉字-布井序号
(D)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盆地-布井序号
55.参数井井号编排按(A)统一命名。
(A)基本构造单元盆地—布井序号
(B)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布井序号
(C)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布井序号
(D)二级构造带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盆地—布井序号
56.开发井的井号编排按(D)命名。
(A)基本构造单元-井排-井号
(B)二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井号
(C)二级构造单元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井排-井号
(D)油气田(藏)名称的第一个汉字-井排-井号
57.评价井地质设计一般要求目的层段岩屑录井间距()一包,碳酸盐岩层间距(D)一包。
(A)1~3m;1~2m(B)1~5m;0.5~1.0m
(C)1~2m;1~2m 58.编写探井地质设计时,区域探井非目的层段钻井液录井间距要求()测量一个点,目的层段(B)测量一个点,碳酸盐岩地层2~l0m测量一个点,显示井段加密测量,每班至少测一次钻井液全性能。 (A)25~100m;20~50m(B)25~100m;10~30m (C)50~100m;20~50m(D)50~100m;10~30m 59.编写地质设计取资料项目时,根据井别情况,要设计氯离子测定项目,下列需要设计该项目的井为(B)。 (A)一般性评价井(B)区域探井或重点预探井 (C)注水井(D)采油井 60.编写预探井或参数井地质设计时,通常要有区域地质简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D)。 (A)要简要分析区域构造概况、构造发育情况、沉积特征、生油气层及油气运移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 (B)要简要分析区域或区块油气组合情况、储层形态等 (C)要根据地震、邻井钻探成果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预测本井钻探成果和经济效益 (D)要简述本井所处的具体方位 61.关于编写地质设计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为(D)。 (A)根据邻井钻探成果,分析落实圈闭情况,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水分布情况等 (B)绘制设计井地层剖面,预测油、气、水层位置 (C)根据地层压力预测情况,提出钻井液性能要求 (D)提出井身质量及取资料要求,不需再附有关的构造图件及油藏剖面图件等 62.编写预探井地质设计时,均需附必要的图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C)。 (A)要附设计井地理位置图、区域构造图 (B)要附主要目的层的局部构造井位图 (C)要附全井录井柱状剖面图及测井成果图、 (D)要附设计井地震时间剖面图、地层柱状剖面图 63.通常(B)是钻井及其与该井有关施工的标准性文件,是求取有关资料的依据是钻探成功的关键。 (A)录井合同(B)地质设计(C)钻井合同(D)测井合同 64.不属于地质设计变更主要内容的是(A)。 (A)井位移动超过10m (B)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下深的改变 (C)钻井取心层位、进尺的改变 (D)录井项目的增减 65.下列内容中,(B)不需要及时变更地质设计。 (A)探井原设计有中途测试项目,经钻探确定发现良好油气显示时 (B)某井完钻层位及井深与原设计相符时 (C)某井在井底时进入古风化壳,并发现良好油气显示时 (D)由于设计井区油质较稀,常规录井无法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需增加综合录井项目时 66.一口井地质交底的时间是(A)。 (A)二开之前(B)二开之后(C)中途测试之后(D)三开之后 67.一般探井和开发井的地质交底由(A)组织。 (A)录井小队的技术负责人(B)上级行政领导 (C)上级主管地质师(D)设计单位负责人 68.参数井的地质交底由(D)组织。 (A)录井小队的小队长(B)录井小队的地质技术员 (C)录井小队的地质大班(D)上级主管地质师 69.一般操作规程中,“工作步骤”属于第(D)部分。 (A)一(B)二(C)三(D)四 70.一般操作规程中,“引用标准”属于第(B)部分。 (A)一(B)二(C)三(D)四 71.一般操作规程包括(B)4部分。 (A)范围、岗位职责、环境要求、工作步骤 (B)范围、引用标准、环境要求、工作步骤 (C)范围、人员素质、环境要求、工作步骤 (D)范围、管理能力、环境要求、工作步骤 72.标准按约束力分类法可分为(A)。 (A)2种(B)3种(C)4种(D)5种 73.按标准层级分类.我国的标准可分为(C)。 (A)2级(B)3级(C)4级(D)5级 74.标准按性质可分为(B)3大类。 (A)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产品标准(B)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C)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工作产品标准(D)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 75.制定技术标准首先应考虑(A)。 (A)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B)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C)技术先进,经济合理(D)使用要求是否满足用户需要 76.技术标准的制定原则中“经济合理”是指(D)。 (A)追求效益最大化,促进技术进步 (B)追求收支平衡,协调发展 (C)考虑自身发展,促进产品质量 (D)考虑到用户的经济能力,尽量使产品物美价廉 77.下列内容中,不是技术标准制定原则的是(A)。 (A)标准应尽早制定,尽早实施(B)协调统一,完整配套 (C)要合理利用国家资源(D)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78.制定技术标准一般程序中的第一步是(C)。 (A)调查研究(B)征求意见(C)编制计划(D)审批发布 79.企业技术标准审定时,根据标准的情况不同,可采用(B)2种形式。 (A)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B)会议审定和会签审定 (C)送审稿和组织审定(D)制订计划和审批发布 80.制定技术标准的一般程序中最后一个步骤是(C)。 (A)制订计划(B)审稿(C)审批发布(D)编制草案 81.职工培训的实施主要从(A)等方面展开。 (A)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B)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 (C)业务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D)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 82.技能培训一般由4个步骤组成,即(A)。 (A)提问→示范→操作→实践(B)学习→示范→实践→编写报告 (C)学习→示范→编写报告→实践(D)讨论→学习→操作→编写总结 83.通常(C)的优点是能够帮助学习,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为案例法。 (A)知识培训(B)技能操作培训(C)益智技能培训(D)管理及素质培训 84.下列不属于成人学习兴趣特点的是(D)。 (A)特定性(B)实用性(C)持久性(D)坚定性 85.关于成人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帮助学习者认清学习目标(B)使学习者享受成功的满足 (C)采用常规的学习方法,强化记忆(D)激发学习兴趣 86.一般说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井 地质 理论知识 题库 新版 高级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