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 北师大版.docx
- 文档编号:11855995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10KB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 北师大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感受文中的形象。
3、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的形象。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教师播放电影《上甘岭》插曲《一条大河》引入课堂。
二、作家作品:
刘元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社长。
主要作品:
小说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广场》、《表述空间》、《没有初恋》,纪实文学集《黄河悲歌》,既是长篇《亲情钢琴梦》《钢琴时代》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回忆童年往事,表现我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我对一条大河这首歌的初步接触。
第三部分(8-17)自然段,听朗朗的演奏,真正了解了这首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五、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六、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课文研习与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1、少年钢琴天才朗朗结束了他《一条大河》的演奏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刻起身,而观众也没有马上给他掌声?
2、否像《一条大河》的作者那样,由《黄河颂》、《长江之歌》或其他歌唱祖国、中华民族的歌曲引发过某种亲切、深情的感受?
如果有这种体验,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三、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迁移训练:
再听《一条大河》,选择演绎一首你印象最深的歌唱祖国、民族的歌曲。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有条不紊、层层深入地表现中心。
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爱国或民族情感,但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点明这一点,而是先说自己小时侯对看电影的喜爱,从而引出了《一条大河》这首歌曲,然后细致描写了听朗朗演奏这首歌曲时的感受,最后才点明了中心:
世界各地都有华人,我相信所有的华人都会为一条大河而动情的。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充满激情。
如描写朗朗演奏那部分,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充满感情的抒情、议论,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读后令人难忘。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
详略得当的叙述,对重点部分的细致描写,都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后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壶口与龙门》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骤然zhòu 钳制qián 厮打sī 瀑布pù 疏忽shū
2. 应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词语
峡谷:
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
险要:
(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
磅礴:
(气势)盛大。
神往:
心里向往。
冲刷:
水流冲击,使土石流失或剥蚀。
骤然:
突然;忽然。
瀑布:
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河谷:
河流两岸之间低于地平面的部分,包括河床和两边的坡地。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分外:
超过平常;特别。
交游:
<书>结交朋友。
悬崖峭壁:
高耸陡峭的山崖、石壁。
形容山势险峻。
厮打:
互相扭打。
咆哮:
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渡口:
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要道:
重要的道路。
一刹那:
极短的时间。
注意“刹那”常跟“间”连用,“一刹那”经常单用。
“刹”这里不读shà,不要误写作“霎”。
疏忽:
粗心大意;忽略。
艰险:
困难和危险。
铁索桥:
以铁索为主要承重构建的桥,桥面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
天险:
天然的险要地方。
钢筋混凝土:
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
吊桥:
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叫吊桥。
也叫悬索桥。
壮观:
景象雄伟。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
2. 学会观察,完成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力求抓住特征,写得具体,写得真切。
(三)写作能力目标
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
理解教学设计>文章抒发着中华儿女对江河的无限深情。
三. 教师建议
这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
这篇和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都带有文学性,也就是都以作者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感情为生命;而这一篇却基本上不属于文学性教学设计>文章,它的特点,就是尽可能排除作者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情感。
这样的文体是说明性的,它要求客观。
比如,教学设计>文章一开头,说:
“壶口至龙门,这一段河谷长达60公里。
”第二段还说:
河口的峡谷谷底宽约250米到300米,岸高150米,河底的深槽为30米到50米。
飞泻的大瀑布15米到20米。
这么多统计数字,从文学性的描述来说,是很枯燥的,和文学性要求的感情色彩是不相容的。
比如,在《黄河颂》中,光未然说,黄河之水,流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一万丈是多少,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米。
世界上没有么高的瀑布。
这不是不科学吗?
文学和科学,有不同的规律,文学形象因为带上感情色彩,对象就变形了,变质了。
余光中说:
当我死时,将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要把整个大陆当作眠床。
这怎么可能?
因为,这是文学,是诗,而诗又是文学中的文学,是一种情感的想象,不过是强调:
生不能回到祖国,死也要埋葬于故土,整个祖国的版图都是他的归属,而他也属于整个祖国的版图。
在诗歌里,数字是情感的表现,是不能当真的。
而科学性的说明性教学设计>文章里,数据必须是科学的,精密的,是马虎不得的。
四. 课文讲解
《壶口与龙门》
(一)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的题目是《壶口与龙门》,顾名思义,应该是写自然地理的,但是,纵观全文,其中又出现了许多不属于地理的文字,例如李闯王和人民解放军横渡黄河等。
这是因为,光写地理的属性,可能比较单调,把与地理有关的历史的故事带进来,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二)教学设计>文章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整体介绍壶口至龙门段河谷的位置、长度和特点。
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著名的壶口大瀑布。
分为两层,第二自然段介绍壶口大瀑布的位置及成因。
第三自然段描写壶口瀑布的神奇景象。
最后三自然段介绍龙门。
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介绍龙门的地形特点和“龙门三激浪”的壮观气势。
第四自然段介绍龙门渡口曾有过的辉煌历史及横渡龙门天险的无比凶险。
第五自然段介绍今天龙门上的三座大桥。
(三)语句欣赏
“巨浪咆哮着冲向对岸,对岸的峭壁又把波浪扔回……”“咆哮”“扔”等词语赋予巨浪和峭壁以生命,写出了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
“每遇晴天,瀑布的水雾充满河谷,在阳光照耀下,映出道道彩虹,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分外美丽。
”一转壶口瀑布的险急,而描绘其色彩丰富的彩虹,使教学设计>文章平添几分风韵。
(四)写作特点
《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教学设计>文章有很大不同,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
《壶》篇系说明语言。
①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
有大量准确的数字。
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
引入传说、神话、故事,目的在增加趣味性,但均有明确交代。
②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
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
《运》篇采用了独特的对话形式,好处是便于鲜明地比较和褒贬,也增加了趣味性。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筏子》所表现的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主要是赞美征服自然,战胜险恶的自然条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人们的勇敢、智慧、镇定、沉着、细心。
而《江之歌》主要有三点:
①侧重于表现“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
②还表现了人类在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拼搏过程中的无比艰辛、残酷乃至苦难。
③写法很不一样。
两篇刻画的形象(艄公、纤夫)中都隐含了抒情,但《筏子》又是哲理之文,写到的一些情景又为其中的哲理思考服务。
《江之歌》写了很多场景细节,如①②所述,主要地尽可能地是让场景和细节自己“说话”。
《运河与扬子江》主要讲要经过自己的奋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奋斗是辛苦的,但创造了自己“无人能毁的命”,奋斗又是快乐的;表达了不畏艰险 “以苦为乐”的人生观;讴歌了勇往直前、奋斗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主要是说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命运的主人,这个生命是美丽的。
同时,这样的奋斗是快乐的,可以战胜奋斗中遇到的各种阻力、苦痛、艰辛,或者反过来说,战胜了这些艰辛、苦痛、阻力的奋斗是快乐的,奋斗过程中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生命美丽的体现。
《筏子》写人类凭借自己的勇敢、镇静、智慧、大胆、细心,与黄河险恶的风浪搏斗,这正是奋斗;写人类战胜凶险,成为黄河的主人,这正是通过奋斗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江之歌》一方面写了人类与自然搏斗中的苦难,那正是《运河与扬子江》中说的“筋断骨折”的“辛苦”,“心摧肺裂”的“悲痛”,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人类为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那种悲壮感以及对这种悲壮奋斗的崇敬。
突出表现的就是作者对人类克服无情自然力的顽强精神的赞美。
第二题
《壶口与龙门》是说明文,在写到渡河时,虽然也提到船工的机智勇敢,但着重描写的是船工的操作技术,写得具体明确、清晰,给人说明性文字科学性、准确性的鲜明印象。
《筏子》是文学散文,操作技术方面说得很少,也未具体展开,只提到手里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它着重强调的是艄公的精神品质,使得小小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黄河上化险为夷,如履平地。
以《壶口与龙门》为例,一是它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
如引用的数字是准确的,确数就是确数(如长达60公里),概数就是概数(如约250米到300米);而且往往有大量的数字,旨在以客观的、科学的事实来说话。
又如它涉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史实都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二是这些数据、事实不是胡乱堆砌的,而是为教学设计>文章的重点,中心服务的。
说明文的重点和中心就是说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文要说明的重点是壶口大瀑布和龙门天险的特点。
教学设计>文章着重从地理成因的角度,解说清楚了这两处河床及其水势的特点。
分别又以瀑布激起的水雾特点和船工摆渡过河时操作技术的特别要求,进一步说明了黄河在这两处呈现的特征。
三是说明文乃至片断的说明性文字中并不排除形容、描写以及有关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拒绝引入故事典故、传说神话。
这样做,可以避免单调,增加趣味,但是,其原则是不能因此影响说明性文字的客观、严谨和科学。
单元知识概要
一. 单元学习要点
1. 通过黄河、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2. 同样写到长江、黄河,每一篇诗文抒发的具体思想情感各不一样。
3. 感受不同体裁、不同手法、不同语言个性的各篇作品的表达特色。
4. 长江、黄河的自然特性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
5. 努力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你自己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事。
6. 交流最“不一样”的新鲜词句,锻炼勇于当众说话的能力。
二. 课文复习概要
《长江》
1. 按照常规自行复习。
注意这是一首散文诗,诵读时要读出诗的感情和韵味。
还要注意到是写黎明时分的长江,读时应处理好语速和语调。
2. 朗读全文,适当结合对诗歌感情的品味。
最后读一遍。
3. 准备复习“练习•探究”一、二,要求写在笔记本上。
要将主次先后考虑清楚,避免观点含混不清。
4. 完成“练习•探究”四,并就第三题所提示的“重复出现”的一两处,说说自己的看法。
文中写长江的“醒来”、“微笑”有多次重复,应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一致性。
《筏子》
1. 重点朗读第3、4、5自然段和第9、10段,注意读到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时,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上应有什么样的区别。
回答“练习•探究”一、二,将答题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2. 朗读全文一遍。
注意是否做到描述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有所区别。
讲评之后,将3、4、5和9、10这五个段落轻声读一遍。
3. 讨论 “练习•探究”三、四。
讨论第四题时,不要忽略了“大水车”的形象意义。
4. 就“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辨析一下如果将“浊浪排空”改为“巨浪排空”,把“胆惊心悸”改为“胆颤心惊”,是否更好?
品味第2题中“安详”用于筏子,有什么样的意味,为什么?
《诗歌三首》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
本单元“比较•探究”的篇目,一类是诗歌,一类是散文,都富有感性和抒情的鲜明特点。
重点训练诵读,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练习•探究”和“品味•积累”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比较。
比较的结果应更有助于领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要避免为比较而比较,为探究而探究。
1. 复习时要求将诗歌至少诵读三遍。
要求注意语速节奏和重音。
2. 分别独诵和齐诵《黄河颂》和《长江之歌》。
可结合“练习•探究”一、二进行。
3. 朗读《当我死时》,注意句群之间的停顿与过渡,即避免将一行作一句读。
就诗句问疑。
感受、了解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4. 复习《一条大河》时,思考:
(1)教学设计>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没有必要?
(2)抒写对《我的祖国》(“一条大河”)这首歌曲的无限钟情,作者的记叙和描写有多少层次?
你最欣赏的是其中哪一“层次”?
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10、11三个自然段。
(4)找来《我的祖国》的唱片,听两遍,感受其中美的旋律和韵致。
5. 书面完成“品味•积累”中的2、4两道题。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120分钟)
单元验收
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 请用工整的汉字抄写下面语段。
(2分)
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2.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胆惊心jì 万丈狂lán
风cǎi qiè 意
3. 结合语境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
(2)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
4. 体会下面两组抒情方式的特点。
(3分)
(1)哦,长江。
(2)啊!
黄河!
5. 润扬大桥开通了。
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
怎样发问?
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
(4分)
①(采访市长)
②(采访旅游局局长)
6. 毕业晚会上,王雨把下面的话说了一半,便哽咽了。
请你仿照他的话续写一句。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3分)
分别在即,老师,我如何才能报答您?
当我靠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 , 。
7. 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3分)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
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
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
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
(节选于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
8. 默写《长江之歌》的第一节。
(4分)
二. 阅读理解。
(35分)
(一)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①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
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清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
②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_____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_____碧玉,在____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_______晶莹的露珠。
③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
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④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
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
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
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⑤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头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
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
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⑥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
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
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⑦但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着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
⑧“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
”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
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
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⑨故乡的榕树啊……
9. 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4分)
10. 将下列叠词分别填入第2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分)
A. 串串 B. 团团 C. 片片 D. 袅袅
11. 联系上下文,仿照第6段划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4分)
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将你的感悟写在“品味”栏中。
(4分)
13. 阅读诗歌《乡愁》和歌词《那就是我》,比较它们与本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6分)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
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岁月 /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羊。
噢!
妈妈,如果有一支木笛向你吹响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 /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噢!
妈妈,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山水之歌
山
我非悲天的仁者,但我爱山。
我爱大山的巍峨、壮闰,也爱小山的险峻、耸峙:
我爱碍峰林的奇峭、砥柱的岑危、青城的神奇,剑门的天险和那半屏的如障,群峦的绵延,我爱那氤氲缥缈的晨山,也爱那风起云涌的暮山;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簇萦圩、阴阳割昏晓的岱宗,也爱那云龙运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南山。
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
不知是哪位朋友说:
“你的话语,环绕着我,如同远远近近的小山。
”我则要说:
“远远近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条大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一条大河教案 北师大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比较 探究 一条 大河 教案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