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docx
- 文档编号:11853873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83KB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docx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
黄德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杜小军(四川大学)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第2期,第31-35页
摘要:
公示语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公示语翻译的对象不明确,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依然按照忠实的原则,采用一一对应的模式来提供公示语信息,而不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等效翻译,甚至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
此外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公示语,甚至抹杀文化差异性的现象也影响了公示语翻译的得体性。
还有就是以为翻译使用的语种越多,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重文字表述轻图示,群众运动式的纠错,和把不该承担公示语和国际接轨的任务交给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部门来承担,也是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公示语;翻译;目的论
最好的公示语就是那些不引起人们关注的公示语,它尽职尽责地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而现在公示语翻译所出现的错乱,不但引起公众、学者、国际人士、媒体、政府的关注,而且变成了一场群众翻译纠错运动,几乎成了全民的话题。
从公示语翻译中所产生的错乱现状,可以发现人们对公示语翻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当前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大致有以下十种错误观念。
1.没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
人的行为,通常有一定目的性。
公示语翻译的产生也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行为,那就是为不懂汉语或者汉语不甚灵光的人提供公示语信息。
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以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人群。
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因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需求,才主动提供这种服务,而不是臆想的、抽象的服务对象。
公示语译者首先要有明确的公示语翻译的对象意识,即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所强调的“目标文本接受者”。
在一些领域,可能完全涉及不到英语的需求人群,那就没有必要冒充什么国际化,大跃进式地与国际接轨,而是先看清楚是否需要接轨,再确认轨道在哪里才起作用。
设立双语标示牌,是因为有明确的需求,是为了给国际人士提供便利,绝不是像乞讨的人也在纸上写上money那样来赶时髦。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确实有需要用英文的地方,才加上英文,并不是所有的标牌都加上英文,比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就没有必要翻译为Speaknicely,Treatpeoplewell;再比如“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大小便”,“文明参观,讲究卫生”,“有您的参与,垃圾不会无家可归”等。
2.翻译时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
有些汉语公示语,在人们看来没有任何刺眼的地方,一旦翻译为英语,就会显得过于直露,不得体。
英语中,语言的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
因此,不能够把一些对内的公示语拿来对外。
如“衣履不整,恕不接待”,人们也是见怪不怪,而翻译为英语Properdressrequired,就会让人觉得有歧视的成分存在。
“文明参观,讲究卫生”的英语翻译Visitincivilization,payattentiontohygiene!
就显得可笑、粗鲁。
不同语言文化的人群对警示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
汉语中表示警告的公示语,大多语气较重,如含有“禁止”、“不要”、“请勿”等字样,而有些在表达强烈禁止时含蓄委婉,语气不严,而进行友善提示时又略显生硬,拒人于千里之外。
而英美等国家标准推荐使用“小心”、“警告”和“危险”作为警示用语,以表示不同的危险程度。
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受试者对这类警告的反应的差异很明显(赵正宣,饶培伦,刘成益2006:
102)。
针对这些公示语的翻译,一定要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意识,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这种对内和对外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的差异。
国外常用的公示语,不一定适合对内使用。
国外很多地铁出口用ABCD字母标注,一些人为了与国际接轨,把对中国人来说很熟悉的“东、南、西、北”出口全面接轨了,以至于不常坐地铁的本地人也看不太明白,更不用说外地人了。
这种内外不分的做法,只会引起混乱。
3.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
用公示语来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这些人性化的公示语也被一字不漏地用英语传递了出去,以为这样所提供的服务就周到、热情了。
殊不知,公示语的运用不是以信息多少来判定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看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公示语的目的。
比如某地公交车上的广播,“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乘坐××路公交车,本车由××××开往××××,途经××个站点,准点运行××分钟,早晨××发车,晚上××收车,请掌握好乘车时间以免错过,请各位乘客自觉遵守乘车规则,前上后下,谢谢!
”这段广播的英语翻译:
Goodmorning,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boardNo.××bus.Ourbusisgoingfrom××××to××××.Itwillpass××stopsandtakeabout××minutesonthewholeline.Ourservicetimeisfrom××am.to××pm.Pleasepaymoreattentiontoourservicescheduleandnottomissthebus.Pleasefollowthepassengers’regulation,allowthesepassengerstogetoffbeforeyougeton.Thankyou!
这就是典型的公示语信息扰民,利用公示语对乘客狂轰滥炸,似乎不把英语学好连乘车的乐趣也没有了。
那才是开始,一路上的汉英广播,轮番轰炸乘客,让人不得片刻安宁。
再看看乘客下车时的待遇“,前方到站是本次车的终点站××××,请乘客拿好随身携带的物品,依次从后门下车,欢迎您再次乘坐××路公交车,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拨打公交热线××××6868,祝您一路平安,谢谢!
”这段广播的英语翻译是:
Thenextstopisourterminal××××;pleasegetallyourbelongingsreadytoexitfromthebackdoor.Pleasecomebackagain.Ifyouhaveanygoodideasorsuggestion,pleasecallthehotlinexxxx6868.Haveagoodtrip.Good-bye!
尽管满口的please,试想乘客哪里来这样的热情,享受你的人性化服务。
公交车所提供的公示语信息,就是要告诉乘客你现在到达哪个车站,没有必要附加其他任何更多的内容。
此外,公示语不同于书籍,要简单平民化,所以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应该简洁,防止所谓的温馨提示泛滥。
4.没有区分“翻译”和“信息提供”
一些翻译观念也会导致公示语的翻译错误。
大众甚至一些专业人士对翻译的理解,依然是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以“信达雅”为标准的语言转换行为,认为一切语言间转换都得遵循忠实通顺原则。
把汉语的公示语转换为英语,其实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为,而是用英语提供公示语信息的行为,按照目的论者弗米尔(Vermeer)的说法,就是一种“信息提供”(informationoffer)。
遵循“目的论”的“信息提供”原则,汉语公示语的英语信息提供才可能走出误区,摆脱因翻译之名而导致的困境。
目的论者的“信息提供”,认为原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原文,而只是译者可以使用的信息中的一种,因此也不要求对等或者忠实地在译文中把原文再现出来。
译者作为这种信息的传递者,要根据接受者的需求来确定、选择传递哪些信息,把被选中的信息通过使用译者认为合适的对传达目的有利的语言转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实现公示语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应该归属于隐性翻译(coverttranslation),是通过生成与源文本功能对等的文本,来隐藏其属于翻译文本的本质。
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语表达,是另外一套服务于英语受众的独立存在的文本。
如公交车报站广播仅仅起到一个提示性功能,没有任何特指意义,对那些附加在其上的功能,在翻译时译者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删除掉多余的信息,而不是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所有信息。
如“叮咚(提示音),×××站到了,请后面下车。
本车××路无人售票车,票价1元,方向×××,乘客朋友们,乘车是您的权利,助人是您的义务,请您关注身边需要照顾的人,让我们共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车厢文明环境。
”这样明显带有宣传性质的报站广播,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到达某个车站,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也就没有必要再忠实了。
5.以为汉英公示语是一一对应
一些人认为放置在同一块标牌上的公示语翻译,肯定是汉语和英语一一对应的,否则就担心会出错,导致别人的笑话。
恰恰就是这种一一对应的观念导致了错误的翻译。
汉语的公示语是为熟悉汉语的人士提供信息,有其独立存在的地位。
同样,英语公示语也是一种独立存在,和汉语公示语不是语言上的对应关系,而是功能上的对应。
比如“佛教圣地,清净庄严,洗心池内,严禁乱丢。
”是一个禁止性的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就是此处严禁乱丢垃圾。
而下方的英语翻译显得多余,Washingheartpool,Sopureandsoclean,HolyBuddhismland,NoLitterintoplease.如果实在要在此处提醒国际游客,只需注明NoLittering就可以了,确保英语翻译的功能一致。
国内这样的对应随处可见,如“有难事,找民警”,Ifyouhaveanytroublepleaseaskforthepoliceman.“小心压破玻璃受伤”,Don’tpresstheglasstogethurt.“公共厕所”,对应于PublicToilet。
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所存在差异,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词句上的完全对应,在翻译实践中,必须适当的增减词,才可能避免错误的对号入座。
有时为了确保书写的美观,强行把汉英公示语一一对应。
其实,同一个汉语公示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翻译,也没有必要强行统一。
比如“,禁止吸烟”,在不同的场所可以是NoSmoking,也可以是Thankyoufornotsmoking,或者Notice:
Thisisasmoke-freefacility.公示语的特点不仅应是简单明了,更重要的在于把意思正确地传递给公众,可以有多样的表达。
6.混淆了“功能对等”和“忠实”原则
按照忠实的翻译标准,有些公示语翻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当。
但公示语作为一种有特定服务对象和明确目的的表达,只有按照它要实现的交际功能来衡量才能评估它是否适当。
一切妨碍公示语四个功能实现的翻译,都是翻译错误。
所以,公示语翻译一定不能拘泥于原文,不是为了忠实于原文,而是要顺从英语公示语接受者的文化习惯与接受能力,做到简洁、易懂、“功能对等,转换对应”,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赵湘2006:
74)。
好的公示语翻译应该达到“等效翻译”,即译文功能和原文功能完全相同,在目的语中也应该是公示语。
公示语翻译的目标语读者在阅读时,完全没有注意到,或者根本不在乎,他们正阅读的是翻译文本(Nord2005:
65)。
公示语翻译是一种工具性翻译(instrumentaltranslation),是在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中充当一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工具,译文可以根据自身的目的对原文作调整。
按照忠实的翻译标准,“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就应该翻译为Littlegrassissmilingslightly,pleasewalkonthepavement。
而依照此处公示语的提示性功能,可以简单地译为“Keepoffthegrass”,使其与目标语言中的公示语起到相同的功能,把那些妨碍该功能的信息删除,就没有必要诗兴大发,文雅一番。
又如“老弱病残专座”,依照汉语原文应该翻译为Priorityseating:
pleaseofferseatforwardofthissigntotheelderlyandhandicapped.而作为提示性公示语,handicapped就十分简明,一目了然,起到了目标语言的公示语提示功能,而不着翻译痕迹。
7.翻译时错误的“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一直被视为公示语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直接用外国的公示语来为汉语公示语寻找英语婆家,似乎外国人怎么用,我们就得照搬。
语言问题还没有简单到如此地步,要真是有这样简单,也就不会出现翻译中的错乱了。
还有,外国不是一个整体,除开中国以外的国家,有200多个,排除掉那些非英语国家,依然找不到一个唯一的参照。
这就导致公示语的翻译莫衷一是,谁都有道理,因为某某人在某某国家就看到有这样的用法,甚至还有照片为证,让你不得不服。
对于那些约定俗成的英语公示语,选取“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没有什么非议。
但在“照搬”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使用习惯、风格的统一,注意各种英语的变体。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而不是一种国际统一语言,存在各种变体和中介语。
English也由大写变成了小写的english,由单数变成了复数的englishes。
单就一个“厕所”的英语表达,就让很多人摸不清头脑。
有人认为WC太粗俗,指的是“茅坑”,可恰恰有人在欧洲发现大量使用WC。
也有人认为北美最常用的是restroom,可偏偏有人指出澳大利亚人看不懂它。
也有人说美国英语用washroom,英国英语要用bathroom。
到底把哪一个拿来?
按照国际惯例或者通行的做法,toilet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表达,但也没有必要根除掉中国人所熟知的WC。
鲁迅说过,拿来以后要“挑选”,依照“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原则处理所拿来的东西。
那种不顾实际一味拿来,只能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拿来以后,比较英语国家使用的不同公示语,选择那些分歧最小的作为翻译的参照。
对那些没有现成的公示语可供我们拿来,折中的办法就只有使用英语变体之一的中国英语了。
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贾冠杰,向明友1997:
11)。
中国英语是用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如我们习惯于把中国以外的一切人和事统称为“外国”,如“外国人”,“外语”“,外事处”。
是否现在要一律换成international以彰显我们的开放心态?
如“外国学生”foreignstudents换成internationalstudents;“外语学院”ForeignLanguageInstitute换成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外事处”ForeignAffairOffice换成InternationalLiaisonOffice。
“外交部”MinistryofForeignAffair是否要换成MinistryofInternationalAffair?
这可不是小事。
8.翻译时抹杀文化差异
公示语有其国际性的一面,还有本土意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差异。
一些在英、美、澳等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中的英语公示语,具有明显的本土意义,如“药房”,英国用chemist’sshop,美国用pharmacy;美国人用garbagecan表示“垃圾箱”,而英国和澳大利亚人用rubbishbin;美国用schoolofmanagement来指“管理学院”,英国和澳大利亚人用facultyofmanagement。
首先,这些公示语是为本土公民提供的一种服务信息,其本土特色是无法抹掉的。
公示语的翻译,是为了方便那些国际人士在中国能够得到足够的提示、警示等信息,并不是说他们就完全无法理解或接受目的地的文化。
公示语作为一种深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信息,能够在不同民族、文化间交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行为。
文化交流是以同为基础,以吸收异为目的。
那种过滤掉文化差异的、透明的公示语翻译,似乎没有起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的。
所以翻译那些反应中国特定文化内涵的公示语,没有必要强行使用透明化的翻译。
如人们喜闻乐见的“相声”,就没有必要把它透明化为crosstalk,而可以使用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comicdialogue,或汉语拼音Xiangsheng来表明其区别。
现在一说到与国际接轨,似乎就是要单一化,或者英语化,甚至美国化,希望建立一个超越民族、超越语言、超越文化的普世认同的公示语标准。
公共交通车辆上使用鲜艳的红色或橙色,提示公众为老弱病残提供座位,反应出对这类人群的尊重和特殊照顾。
而其他国家使用银色标志表示对老人的关爱,被国际视为“人权”或“市民权”的一种体现。
是否要把红色或橙色换成银色呢?
佛教圣地的公示语是否也要换成基督教或者没有宗教含义的英语表达?
试想把“方丈”abbot’sroom翻译为OfficeofCEO是个什么情形。
中国人所理解的“鱼米之乡”landoffishandrice,没有必要非得照搬英语中的landofmilkandhoney。
如果在翻译时能够保留一些文化的特有项,而不影响交流,何乐不为呢?
9.以为翻译所使用的语种越多,国际化程度越高
一些地方为了彰显城市的国际化,在一些面子工程的公示语翻译中使用多种语言,有的多达六种,似乎这样国际化才名符其实。
中、英、日、韩、法和西班牙语,是用得最多的语种。
公交车上乘务员不断地用普通话、英语、本地方言、哑语,提醒乘客某某站到了,那个忙活劲儿真让人担心他们是否体力会透支。
这真有点像初学外语的人,一定要知道用至少五六种外语来说“你好”“再见”,那样才算具有国际视野。
这和一些管理、宣传部门喜欢玩数字游戏有关,觉得仅有英语的翻译就落后了。
如果真有那功夫,不如仔细斟酌如何把英语的公示语用得恰如其分有用得多。
用上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你已经够国际化了。
10.注重文字表述,而忽略图示
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主要还是采取国际通用的图形标志,语言文字只是辅助的标志。
而目前大多数双语标识,主要还是汉英对照模式,很少有图示。
图形符号具有直观、简明、易懂和高效等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视觉传达,便于信息的传递,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所以图形符号在传递公共信息时要比文字更简洁和高效。
据调查,带有国际标准或者国际通用符号的标志的公示语,最受欢迎(刘成益,饶培伦2005:
16)。
使用图形可以为来自不同语言国度的人们创造一种无国界的沟通平台,比文字更使人理解和易懂。
在这场公示语翻译运动中,还有一些问题也值得人们深思。
如发展群众参与翻译纠错,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广大爱国人士到国际友好人士,甚至一个外国小学生的建议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场群众运动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但也掺杂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对于这类语言问题是不能依赖提高“群众性”的外语水平来解决的,只能依靠专业的翻译人员,甚至往往须依靠高级专家。
还有就是把公示语翻译与国际接轨的任务交给本不该承担该任务的部门,如公交交通部门,政府机构。
公共交通解决的是本地人的出行问题,如果有英语或者残障人士需求,才提供相应的公示语信息提示服务,这更符合实际情况。
而政府机构,应当遵循国家的相关语言法规,使用法定的汉语。
一旦人们逐渐明了公示语翻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难。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译有所为:
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
[3]刘成益,饶培伦.外国人对我国现有公共标志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人类工效学,2005(4).
[4]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外语教学,2006
(2).
[5]赵正宣,饶培伦,刘成益.中美两国受试者对警示标志反应差异性的实例分析.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示 翻译 错误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