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docx
- 文档编号:11852335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83.96KB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docx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3篇
《雷雨》是我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其情节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著名演员巩俐、周杰伦领衔主演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雷同,据说该片就是根据《雷雨》改编的。
《雷雨》全文以两个冲突为主线,一个是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与妻子蘩漪的冲突,表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矛盾;另一个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两条线通过周家与鲁家两个家庭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可尖锐悲剧的戏剧冲突。
《雷雨》的人物关系如下
这样的人物关系注定里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剧了。
不过在曹禺先生设计的剧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剧了。
下面是我就三个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周朴园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
他是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 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出场时55岁19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
19世纪欧洲 社会主义思潮上升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
大学地域和历史背景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
事业地点轨迹 无锡—哈尔滨—天津 步步上升 。
精明狡黠、有手腕有“魄力”、残忍冷酷是周朴园性格的主色调。
在处理罢工事件中“大义灭亲” , 我们看到的是在自身利益面前,将亲情放在一边、铁碗残酷的周朴园. 既然我们承认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就应该允许他具备资本家的觉悟与“素质”。
生活在特定的环 境,经过那个年代,面对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他理应心有余悸,知道心慈手软意味着什么,保持高度警惕、开除鲁大海符合他的身份。
但是这样一个大义灭亲的封建势力资本家却一直爱着自己的前妻鲁侍萍, 逝去真爱的周朴园不象一般的有钱人,家有三妻四妾,还要到外面寻花问柳,他在肉欲上对自己近乎残酷. 我们能看出周朴园一面行凶,剥削矿工,一面行善,忏悔,这两种行为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有机统一,周朴园正是“妄图”在这种矛盾的行为中通过后者作为补偿,寻求内心平衡。
、
(二)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
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
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
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三)鲁大海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
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
他作为工人代表,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鲁大海虽然在谈判中有些失利,就是因为他太相信那些代表,太缺乏社会经验了。
但他的刚正不阿实在令人佩服。
他就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下燃起的星星之火,终有燎原之势。
《雷雨》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剧的,他们很可怜,但也有可恨之处。
所以的一切其实很大程度就是那个社会背景下人们悲剧的缩影。
剧本分析--《雷雨》以及人物分析与理解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异步杰出的作品,《雷雨》诞生与1934年一月。
初读〈雷雨〉时给我大概印象就是错综杂乱的感情和关系以及残忍的结局,再三阅读后我有中悲悯的心情和剧中人物一样的痛,还有着一个忠实读者的感动和怜悯。
它的一幕一幕,一句一句,牵动着我的心,每次矛盾的冲突都牵系着角色的命运和剧情的转移。
全剧由极端的背景和矛盾的激化不断转移中心和情感,一种心情的作崇和情感的发酵使〈雷雨〉降生了。
它让我感受到在那个时代钱权后的冷漠,残忍(侍萍生下第2个周仆园的儿子3天因为他们家要娶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敢出了侍萍和那3天的孩子);让我感受到女人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悲惨,(繁漪在周家18年的嫉恶,压迫和压制,让她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让我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和动力(周冲对母亲的爱和四凤的爱,就想所有年少的孩子幻想着纯真的爱情一样,当最后他发现四凤和周萍有关系并要结婚时还有他尊敬的母亲和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有一腿时,他所有的梦都破碎了。
他甚至说了:
只要四凤过的好,他可以放弃的话。
其实他爱四凤只是爱着他心里和他那年少的梦,十七岁的孩子的梦里幻化的最美而慈祥的母亲也这样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的喊叫,他才彻头彻尾地感觉到现实的粗恶。
);让我感受到那情感的激荡每次都几乎崩溃,直到最后理想破灭,生命自然化成空影。
(周冲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他是个不调和的谐音,和鲁贵爱钱出卖一切自尊和不惜自己的女儿换取利益,胆小,怕事,的狗腿子是个明显对比,有了他,才衬出了〈雷雨〉的明暗)。
(还有四凤,她有着一切女孩子的梦。
穿花裙子,住洋房,她只是一个单纯而有有着十八岁少女对感情的热衷和为爱献身的欲望,却在自己的无知和上一代的错中有了自己同母异父哥哥的孩子,也是一个无辜的被利用的受害者)。
至于(周萍是一个为自己的错误悔恨一生的人,第一个错误是欲望使他和自己的后母乱伦,第二个是他在逃避和寻求解脱的路上犯下了第二个错和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在一起,一场悲惨而又可笑的乱伦诞生了),最后说说鲁大海吧!
(他有着和他母亲一样的脾气,坚强,倔强,干干脆脆的硬汉子,他的出现无疑是对周仆园的一种报应。
最后说说序幕和尾声吧~!
看了很多便都不是很清楚里面的内容和意义。
大概就想曹禺先生说的是:
是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
荡漾在他们心理因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
本剧写成于一九三二年,作者开始构思是在一九二八年。
故事发生的时间当在三十年代中期,那时“五四”运动的风暴刚过,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工人斗争仍处于自发状态 。
二~人物分析以及角色理解~
梅侍萍(鲁妈)
江苏无锡人 四十七岁 4月8号出生(她的生日是从周扑园口里得知)。
幼是念过书。
光绪二十年,在无锡的周家当女仆。
是周萍的生母。
生下周萍后一年生下鲁大海第三天,周仆园以要娶有钱女人为由赶出家门。
周萍留在周家,鲁大海由梅侍萍带走。
投江寻死未遂,后嫁给下等人鲁贵。
现在一家女学堂当老妈。
鲁侍萍是旧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
年轻时,她有幻想,也拥有过爱情——与一个资本家大少爷谈着甜蜜蜜的恋爱。
本以为有了两个儿子,理所当然的可以嫁给她侍奉的周少爷。
但她太年轻太单纯了,最后心爱的男人遗弃了她,比的她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幸运的是,她没死,反而因为这样坚强起来,看清了人性的丑恶,不再是一个只会服侍别人而没有个性的人。
同时,在当时社会的局限下,一个善良纯朴的单亲妈妈带着小孩先后嫁了两个她不喜欢的男人,默默用忍耐去承受,又是一个大悲哀。
她到底是不幸福的。
她没有找到她爱的人与爱她的人,任凭岁月老去了青春。
他在控诉周朴园时,始终很平和。
不是恨麻木了她,是恨让她坚强勇敢活下去。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
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
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
当然,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 社会生活的领域 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
繁漪是爱的越深恨的越深,她有火热的热情,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斗的兽。
她被热情烧疯了她的心,想抓住周萍解脱这个周仆园18年给他的压制和牢狱,她富于魅惑性,正如爱嚼姜片才得到出辛辣的好处。
她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与他的尖锐。
鲁贵爱钱,胆小怕事,喜欢凑热闹,穷酸向,不顾一切想达到目的的走狗,没骨气,典型的封建官僚社会的产物,是侍萍第二个丈夫。
四凤18岁,在周家当下人。
勤快,聪明,朴实,能干,一个下人,老实懂得努力,像所有少女一样向往爱情,是侍萍与鲁贵之女。
周冲是一个梦幻少年,17岁,对一切人物,事物充满爱心和希望,包括他多四凤的爱也如梦想一般,听话,乖巧,单纯,幼稚,有爱心的一个青年深爱他的母亲,尊重和害怕他的父亲是繁漪与周蒲园之子。
最后是周萍,他正如一匹跌落在沼泽的赢马,越陷越深,他悔改了以往的罪想抓住四凤的手,有一个新的情感区域来洗涤自己的心灵,但是他却不自知的犯下一个更重的错误,这个可怕的罪恶引他到了死亡,侍萍与周仆园之子,与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忧郁,深沉,忏悔。
看完雷雨我觉的我很失落,人物关系的复杂和在那个社会里女人的地位和一至于最后酿成的悲剧,让我惋惜,怜悯,感叹,也许这就是曹禺先生在对情感憧憬和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中,所要体现和感受的吧!
~
学生:
董玮
2006年3月20日
剧本分析与人物概论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而曹禺说:
人是非常复杂的,又是最宝贵的,同时,又是最值得研究的。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西方戏剧观念在人物塑造上的影响。
一、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
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
一是他与妻子蘩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
剧本描写周朴园的形象,主要是三个情节:
对侍萍的忏悔,对蘩漪的专横,对罢工的处理。
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一直有着争议,到底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你们认为呢?
有人这样认为,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纪念自己一生中仅有的一次真爱,不仅将自己儿子的取名为"周萍",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时的房间模样,甚至喜欢关窗的习惯,而且还一直把侍萍当作"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要为她修一座墓。
但是,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时,竟马上翻脸不认人。
但在我认为,其感情是真实的,而且还相当感人,甚至这个周朴园还有点可怜。
曹禺指出,周朴园基本上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侍萍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惠体贴;周朴园不是诱骗她,而是对她产生了爱情。
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
特别是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繁漪是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从“吃药”那一场可以看出来。
如果侍萍也算是“太太”的话,繁漪是第三个,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并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朴园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朴园自然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第一幕中繁漪曾对周冲说:
“你父亲回来了,你少说你哥哥的母亲,免得你父亲又扳起脸,叫一家子不高兴”,这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的往事有着十分强的独霸欲,不能忍受别人去触碰侍萍在他心里幻美的影子,但自己却安于在日夜里死守那份原貌,独自回味、痴想!
这时候,如果说周朴园是虚伪的,那他完全可以不必再提起鲁侍萍这个人了,特别是他搬家了之后,更是无人知晓这事,如果单纯说他虚伪冷酷的话,那他就没必要再去回味过往了。
所以应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是有真实情感在里面的。
但当他弄清楚来在身边的女人即是当年的侍萍时,立即表现出警惕和冷酷。
其实,我觉得这正是“社会悲剧”所在。
这里的矛盾不是感情自身的矛盾,而是感情与思想的矛盾。
他的感情是怀旧的,思想是现实的;感情还在梦里,可思想却在现实里;感情是真实的,思想却是复杂的。
所以,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忏悔是认真的,但他这么多年在社会上的打滚,使得他的思想已按照那种商场的规则来思考任何事与任何人,他直觉地认为侍萍此番来是有目的的,出于对自己的这种自卫,他马上就变脸了,换上了专职资本家谈判的面具。
在家里周朴园应该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
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的家长在封建社会是常常看到的,他其实是儒家文化和儒家社会里“父亲”的形象。
在“第一幕”他强迫蘩漪喝药的一场戏中,蘩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蘩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
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方才罢手。
可以说周朴园在让蘩漪喝药时表现的,说专横也好,说叫她服从也好,父亲是严格的,但严格要求来源于责任感。
如果是毫不相干的人,我想周朴园也是不会花心思去想人家有没有吃药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周朴园以自己对于蘩漪的专制和冷酷的统治造成了蘩漪的精神痛苦,然后再以她有精神病为理由,把她关在阁楼里,而要她喝药就是为此所作的舆论准备。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符合剧本的实际的。
面对蘩漪的任性,面对身体有了病而又任性不喝药,那怎么行呢?
周朴园在这种情况下带强制性,应该说是有一种出于关心和责任感的强制,出于一种着急的情感,而且周朴园的方式也并不是简单、粗暴、蛮横的,虽说有一点咄咄逼人,但也是不失尊重和礼貌的。
因为周朴园让蘩漪喝药显然并不是迫害的前奏,他把她的病放在心上,正如他把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问题放在心上。
而周朴园在商场上的打拼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在吃药这一情节上的体现。
而如此的周朴园他其实很想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但他却是不懂得如何去表达的,比如说周朴园在剧中说:
“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意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
”他是想和孩子好的,也渴望与孩子聊天,比如说第四幕开始,他对周冲的态度。
他自认为最好的父亲就象他一样,别人在他身上绝找不出一丝讲他坏话的破绽,无论纪念周萍的生母侍萍,还是在生意上,自己都做得很好,有着极高的威信。
所以,他认为家里的妻儿也要如外人一样地听从、服从他!
而另一方面有人会说他残忍的,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
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他开除大海,是不想他再闹事,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保住大海的命,他想:
“如果你不适合在这个圈子里活,把你赶出这个圈子是最好的”,而且又让人寄两万元钱给侍萍。
在第四幕中,周朴园强迫周萍认生母,要拆散鸳鸯,就是为了留住儿子,也想要彻底地和侍萍了结关系。
我们最终还是可以把悲剧根源归于社会,正是周朴园骨子里已渗满了当时资本家的特性,也使得他在处理家庭关系上也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明白人与人应相互尊重,包括家人。
而通过与鲁大海的对峙,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血淋淋的发迹史:
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他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工人,进而将每个工人的抚恤金中扣去300块钱。
只要能弄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周朴园处理罢工的手段,一方面表明他是有魄力、有政治眼光的企业家,因为他看出来鲁大海“这个人有背景”,便利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使矿山得以复工;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敌视工人运动,无视工人要求的反动性。
不管怎么说,周朴园拼命赚钱还有一点是对于家庭的一个责任,他认为自己的家庭是最完美的,当然也包括经济上的。
所以他在担负如此沉重的里里外外的责任的情况下,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上的快乐和情趣。
从时代和阶级来说,周朴园他是具有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质的,他的性格有正面和反面,有其复杂性、矛盾性,决不是时代的先进分子或理想人物。
这正是作者借鉴了易卜生的戏剧观,将其应用于中国的那个时代,塑造了那个时代所促成的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
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与对待周朴园的态度正好相反,作者是十分喜爱蘩漪这个人物的,蘩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
”曹禺在剧本的“舞台提示”中这样写道,“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
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
很显然她不幸福。
她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她实际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
她来到周家18年,不但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摧残。
她知道丈夫年轻时的荒唐事,知道周萍是丈夫与女佣的女儿生的“私生子”,也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为纪念这个儿子的生母所保留的房间。
而丈夫对她,则仅仅是看作一个儿子们的榜样。
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
她怀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怀着对周家的报复,疯狂地缠着大少爷周萍。
而当她发现周萍喜新厌旧,想摆脱她转而去追求四凤时,她更不惜追到鲁家,在鲁大海将要发现周萍的关键时刻,关上窗户,断了周萍的后路,把他暴露在鲁大海面前,想借鲁大海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后,终于导致了四凤触电身亡,周萍也开枪自杀。
这样的一位女子却深得曹禺所喜爱,这是含有当时曹禺心情在里面的,当时他正喜欢着一位姑娘,他就想借着勇敢的繁漪激励他所倾心的女子。
但是在我们的眼中,蘩漪却并不是那么可爱,相反倒觉得她有些可怕,不敢恭维。
她为了继续拥有周萍的爱情,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感情的发展,并不与家里任何人商量,也不打招呼,就约了侍萍来周家,利用侍萍来达到拆开周萍与四凤关系的目的。
更不择手段的是,她看到把四凤遣送回家这一着仍然不能阻止周萍对于四凤的感情的发展,她竟在一个雷雨之夜,把正在痛苦地约会中的周萍与四凤封锁在卧室里,这就是蘩漪所说的,“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上绝路,她是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的!
”蘩漪在这里所做的,就是要利用鲁大海的鲁莽急躁意气用事和侍萍的深沉痛苦,来给一对把她排除在外的恋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当中,蘩漪虽然从不顾及儿子周冲的教育,却要利用他的纯洁的初恋的感情去牵制四凤,并与哥哥周萍决斗。
所有这些手段,虽不必说是“老奸巨滑”,是不是也可谓“诡计多端”呢?
而且,如果拿周朴园的“诡计多端”与蘩漪的“诡计多端”相比较,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有人解说蘩漪是“五四”精神启示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女性,但我却觉得把繁漪夸大了。
在这边“五四”精神的宣传我是看不大清的,但她在什么方面成长了呢?
在她的反抗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报复行为。
如果说蘩漪的行为有新女性的特点的话,我想也就是给她摊上一个“要求个性解放与自由,但同时,也尊重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的评价了。
而在我看来,蘩漪悲剧有一个因素是她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她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尊重别人的自由和选择,她是极端的自我中心,唯我主义的。
如果说爱本身就包涵着某些自我牺牲和承受,和对于自己的约束,蘩漪是丝毫也没有这些品质的。
因此,也可以说蘩漪的变态,她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
同样,蘩漪的悲剧,也是她的思想和性格的悲剧。
是她太过于执着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而无法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在这边并没有要贬斥蘩漪的意识。
繁漪这个人物形象是成功的,作者赋予了她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
但这雷雨式的性格无法为她争得什么,最终只是毁了自己。
三、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与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生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
30年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为了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
那天晚上,侍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就是现在的鲁四凤。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命苦,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在未成婚的情况下有了两个儿子,这可以说是侍萍为了她那段被所谓的爱情而做的努力,但封建意识中传统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传统道德中对未婚女子贞洁的严格要求,使得她的这段情感注定失败,注定了她最终被人弃。
被人弃之后她投河,命运却安排她活着。
没有了爱情的她,剩下的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的现实,投水自尽未遂的她,为了孩子苟活了下来,先后嫁了两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这种被迫选择的婚姻并没有使侍萍得到解脱,反而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她作为人的尊严。
最后所嫁的人就是以吃喝玩乐为重的势利小人鲁贵,这样的结合显然是不幸福的。
在这段痛苦的挣扎中,可以说侍萍怀念着与周朴园一起度过的美好幸福的恋爱时光,而这段美好的回忆却也提醒着她不幸的存在。
因此,她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再蹈自己的覆辙,但没想到丈夫鲁贵又把女儿送进了公馆做使女。
为了把女儿找回来,更没想到自己又踏进了周家的大门。
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周萍、鲁大海、鲁四凤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兄妹,可面对长大成人的周萍,侍萍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能畅抒郁结于心几十年的慈母情怀,看着生长在两个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和鲁大海之间必然存在的冲突,侍萍又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
这样的悲剧已经让鲁侍萍难以承受,可命运之神还在步步紧逼,坚决不放过她,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帐”,女儿四凤与儿子周萍的乱伦恋爱令她猝不及防,面对残酷的“天道”,善良的母亲只好向天乞求:
“他们是我的干净孩子,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雨 人物形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