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1837291
- 上传时间:2023-04-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66KB
南亚教案设计.docx
《南亚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亚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亚教案设计
《《南亚》教案设计》
第一节概述
本章教材知识结构如下图:
【教学目的】
一、了解南亚的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二、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三、了解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四、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具准备】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亚洲地形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
(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
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
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
一、南亚的国家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
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
③南亚有多少国家?
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
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阅读]学生阅读“悠久的历史”课文。
[小结]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南亚共有八个国家。
其中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同我国相邻。
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以后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独立。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阅读]学生阅读“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课文以及“读一读”内容,并看“印度恒河中沐浴圣水的人”彩图。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
现在南亚各国居民多信奉什么宗教?
[小结]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目前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等国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三、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区
[讲解]教师指“南亚地形图”讲解“南亚次大陆”的含义,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同含义不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
[思考题]①南亚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区?
②三大地形区各有何特征?
[讨论]学生读图思考并互相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小结]教师边绘“南亚地形”黑板略图,边总结归纳:
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
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提问]①南亚的哪些国家位于山区?
②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的大部分?
③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的大部分?
④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
⑤哪个国家位于面积较大的岛上?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2.两大河流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
[提问]中部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
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教师边在“南亚地形”黑板略图上绘出两大河流,边总结归纳: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复习巩固)
按板书内容,要学生简要回忆所学内容,指图说出南亚的国家、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①指图说出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指图说出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授新课)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读图]学生读“南亚地形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
根据南亚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分析南亚多属热带的原因。
教师巡回辅导。
[小结]南亚多属热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另外与喜马拉雅山阻挡北方冷气流有关。
[读图]学生阅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
①孟买各月气温有何特点?
②孟买哪些月降水多?
哪些月降水少?
在降水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回答]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孟买全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
6月—9月多雨,10月一次年5月少雨。
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
孟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从孟买气温降水图中,可反映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一、七月风向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
①南亚一、七月各是什么风向?
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
②哪个风向的季风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
为什么?
[填表]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表,让学生填表。
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阅读]学生阅读“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一段课文,并参看“南亚地形图”以及第二节中“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
南亚哪些地区降水多?
哪些地区降水少?
为什么?
[回答]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塔尔沙漠。
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学生阅读“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一段课文。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
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哪些影响?
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小结]教师列表总结归纳:
(巩固新课)
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各地降水相差很大,东北部乞拉朋齐,降水量为丰富;西北部塔尔沙漠,降水稀少。
西南季风强弱和来得早迟,对南亚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布置作业)(略)
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一、南亚的国家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三、地形和河流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方法辅导]
学会推理
逻辑推理是逻辑学上的一个名词,而今天我们是作为一个学习方法来应用的,比方说,教师采用由果溯因讲述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用文字叙述的。
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倒过来,采用由因到果推断,并且,改用图式来表述,因为“运用变式”,通常被认为是青年人走向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认真领会一下,对于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发生、演变、结果能有条不紊地按常理说清楚,可以说这就是推理,要多加练习,自然就会熟中生巧了。
第二节印度
【教学目的】
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
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二、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懂得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具准备】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掠夺,经济落后。
只有在独立以后,经济才得到较快发展。
(讲授新课)
一、世界文明古国
[自学]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
教师巡回检查。
自学要求:
①了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了解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讨论]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
①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
②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小结]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人口9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多年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自学]学生自学“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课文,并结合课文阅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南亚地形图”。
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自学要求:
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
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不丰沛。
不利条件:
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60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
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
60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指图说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
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授新课)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读图]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业部门
[讲述]教师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情况: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读图]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归纳后列成表格。
四、印度的主要城市
[读图]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弄清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
并看“新德里一角图”和“读一读”中的图文。
[讲述]教师介绍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后,总结归纳: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复习巩固)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
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在印度轮廓黑板图上用矿产符号填出煤、铁、锰的主要产地,并填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煤、铁、锰
2.工业部门:
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学习方法辅导]
学会区别概念——区别领土面积与耕地面积中国领土面积960万km2,耕地占10%,印度领土面积近300万km2,耕地占57%,计算结果,中国领土面积虽大于印度,但耕地面积却远远少于印度。
当我们学习到一个国家耕地面积大的时候,就应该联想到耕地包括着:
1.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较肥沃,土层较厚,一易于开垦为耕地、二便于生产操作、三利于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
2.丘陵——缓坡辟为梯田,大多岛国如日本、印度尼西亚,修梯田发展为耕地种庄稼。
3.高原——地势较平坦的高原,如印度德干高原是最古老的冈瓦纳古陆(另一块是劳亚古陆),久经侵蚀,地形较平缓,容易开垦为耕地。
山地——一般耕地很少,如有的话,只能发展立体农业(随高度不同而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亚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