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考点.docx
- 文档编号:11830888
- 上传时间:2023-04-0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01KB
世说新语考点.docx
《世说新语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考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说新语考点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一、语言积累
世说新语作者(),()朝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
编写的()集。
1给下面着重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讲论()雪骤()谢道韫()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雪急速落下)
公欣然曰(太傅高兴地说)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可以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风起(柳絮凭借风力吹得满天飞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
答: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象什
么呢?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义:
泛指小辈今义指子女。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
趁乘今义:
因为
5.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浇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贝焜无信;对子骂父,贝焜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
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
元方:
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
即陈寔(sh],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
过了正午.至:
到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
(友人)才到•乃:
才.戏:
玩耍,游戏.尊君在不(f0:
你父亲
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家君:
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弓I:
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
回头看.信:
诚信,讲信用.时年:
这年(那时).非:
不是.
相委而去: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示修饰.君:
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
感到惭
愧.礼:
礼貌.不:
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已去:
已
经离开.哉:
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
说贝心就
是信(则是无信):
信用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
离开今意:
至V、往
2.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3.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相当于语
气助词吗?
”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
感到惭愧注音:
尊君在丕(fou三声)通假字,通否非人哉(zai—声)
古今异义:
陈太后与友期,期:
古义约定今义:
日期
太丘舍去
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相委而去
委:
古义
丢下,舍弃
今义:
委屈、委托
元方入门不顾
顾:
古义
回头看
今义:
照顾
下车引之
引:
古义
牵扯
今义:
引起,使出现
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
(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尊君:
你的父亲
2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君:
您(指友人)
家君:
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约定。
行:
出行
E.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
过了
乃:
才
C.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丢下,舍弃
去:
离开
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
感到惭愧
引:
拉
顾:
回头看
5.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他的朋友才到。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答:
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品行恶劣,一个七岁小孩子表达对这种人的义愤。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主要人物是元方,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七岁的元方聪敏机智。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究信用,不能言而无信,为人礼貌,还应该知错就改。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分)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
10.“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3分)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4分)会羞愤难当,无言以对。
1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
元方责备父亲的友人无信,无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
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约好的时间没来是“无信”,对小孩子骂他的父亲是无礼,义正辞严,让对方无言可答。
13.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
你怎样看待他们?
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
陈太丘之友是个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人,元方聪慧机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从文中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上,窃
(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者,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学,遂为通儒。
()【译文】
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总有人牵着自家的牛来责备它践踏了田地,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注释】
(1)牧:
放牧牲畜。
(2)窃:
偷偷地,暗中。
(3)辄:
总是(常常)、就。
(4)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
通“何”,为什么。
(6)潜:
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
拿着书。
(8)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
恬:
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解释加粗字。
(1)窃:
偷偷地
入学舍:
跑进学堂
(2)听已:
去听学生念书
(3)冕因去:
王冕因此离开家
(4)恬若不见:
神色安然,好象没有看见似的。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答:
王冕是诸暨县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答:
傍晚回家,他(王冕)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的)父亲十分生
气,打了王冕一顿。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答: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迷,何不由着他呢?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
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③。
【译文】: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纠察百官行为的官员),上门造访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和亲戚,亲属,才能进见.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口,对守门的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
“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说:
“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好友.”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对此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
“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孔融听后答道:
“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说得非常尴尬.
【注释】:
1中表亲戚:
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2奕世:
几代。
3踧躇(cU):
不安的样子。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
?
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乘车经过贤人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楷模)
(2)登车揽辔(缰绳)
(3)为豫章太守(担任)
(4)主薄白.(说)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答: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答:
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