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盘点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docx
- 文档编号:1182870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69KB
历史趣谈盘点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docx
《历史趣谈盘点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趣谈盘点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趣谈盘点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盘点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导语:
古人云:
子(养)不教,父之过!
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
子(养)不教,父之过!
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社会名流、名门贵族,尤其是帝王将相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教育子女之道便会成为后人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下面是十位历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希望给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所启示启发。
1、曹操:
堪称对官二代教育的历史典范
史载,曹操一生至少共有子女32个,其中儿子25个,女儿7个。
25个儿子中有9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也就13岁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16个儿子。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
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
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
而刘景升(即刘表)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不忠不孝没骨气,想当年曹操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了。
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
“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
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
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特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儿子们选择配备了最好的老师。
曹操为儿子们选择老师的标准是:
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的人。
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
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
除了邢颙,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曹操深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道。
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告诫曹彰:
“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
”言下之意是:
你即使为将在外,一切也要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不讲父子情分。
2、诸葛亮:
教育子女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
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
“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
”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
“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
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
”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
诸葛亮就在《诫子书》中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3、司马光:
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内容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
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
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
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
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
他教诫儿子说:
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
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
“先王曰,死生命也。
”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同僚们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
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
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
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4、范仲淹:
教子戒奢维家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
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不得不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做客。
话说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将举行结婚大礼。
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
纯仁暗暗考虑:
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总得购置些衣服、家什。
只买些简单的用品,自然会得到父亲的赞许,但新婚妻子及岳父那边却不好交待;买些稍好点的,妻子、岳父那里自然高兴,但父亲的家规却不好通过。
想来想去,范纯仁最后决定:
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
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了父亲。
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
“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
难道我范家的门风,要在你手中坏掉不成?
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什么矛盾?
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
”
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
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
“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
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
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
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
”
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着范纯仁说道:
“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
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
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我范家的家风?
情面事小,家风事大。
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以罗绮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结婚大礼办得十分简朴,既没购买什么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5、岳飞:
对待儿子是“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岳飞20岁那年,离家从军。
临行前一天,岳母姚氏为了鼓励儿子岳飞树立“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伟大报负,在他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要他牢牢记在心,至死为国效力。
“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金军对他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叹,最后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抗金战役的统帅。
岳飞自己一共有五个儿子。
像母亲当年对自己一样,他对他们的教育非常严格。
按理说,作为一个统率百万大军的主帅,他在当时的薪俸是不少的,可以让子女们生活过得富裕一些。
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比较简朴的生活,而把多余下来的钱充作军费,赏给军士。
岳飞在家中日常只穿麻布,不穿丝绸。
家中平时的饭菜是麦面加蔬菜,很少用肉,而且规定几个儿子不得饮酒。
岳飞还经常要儿子们读书之余到农田去从事各种劳动。
他说,对于子女,“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
岳飞的长子岳云,12岁入伍成为一名小军士。
岳飞对岳云的武艺操练要求十分严格。
有一次,岳云身披重铠,操练骑马冲下陡坡,一时兴起,忘记注意地形,从山上狂奔而下,结果连人带马栽进了壕沟里,衣服跌破了,脸上也挂了彩,流出了血。
岳飞看见了,大怒,命令军士打他100军棍。
众将士求情,他仍然不依。
他说:
“前驱大敌,亦如此耶!
”岳飞认为,平时演习就应该当作战时看。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两军战斗时,自己不但会丢掉生命,而且还会造成战斗失利。
所以,现在不按军法办事,严加教育,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是害儿子呀!
由于岳飞的严格教育,岳云很快成长为一员所向无敌的勇将。
岳云在和金兵作战中,“勇冠三军”,屡建战功,将士们称他为“赢官人”。
岳飞却多次对他的功劳隐而不报,等到别的将领多次催促,朝廷又亲自调查,才予以追认。
当时,宋高宗下旨给岳云连晋三级,岳飞却上表谢绝。
他在表中诚恳地说:
“许多兵士出生人死,顶多才升一级,我儿虽然立了一点功,怎么能够连升三级呢?
”
所以,一些将士说岳飞对待儿子是“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6、郑板桥:
教子莫为做官而读书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
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
他的“道”是什么呢?
他说:
“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
他对弟弟说:
“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
他说:
“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
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
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
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
7、颜之推:
教育子女读书为上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
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
“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
”
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
“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趣谈盘点 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称典范的十大历史名人 历史 趣谈 盘点 子女教育 方面 堪称 典范 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