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
- 文档编号:11784825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27KB
文秘写作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
《文秘写作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写作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秘写作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翻译〗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
为政篇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翻译〗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
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翻译〗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翻译〗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子曰:
"君子不器。
"〖翻译〗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翻译〗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翻译〗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翻译〗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
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翻译〗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翻译〗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
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弗能救与?
"对曰:
"不能。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翻译〗
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翻译〗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翻译〗
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
子曰: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翻译〗
或问禘之说。
子曰:
"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翻译〗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
"〖翻译〗
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翻译〗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翻译〗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
"是礼也。
"〖翻译〗
子曰: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翻译〗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
"赐也!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翻译〗
子曰: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翻译〗
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翻译〗
子曰: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翻译〗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翻译〗
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翻译〗
子语鲁大师乐,曰: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翻译〗
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翻译〗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翻译〗
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翻译〗
里仁篇
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翻译〗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翻译〗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翻译〗
子曰: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翻译〗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翻译〗
子曰:
"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翻译〗
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翻译〗
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翻译〗
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翻译〗
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译〗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翻译〗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子曰:
"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翻译〗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翻译〗
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翻译〗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
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翻译〗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
1子曰①:
"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
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
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
【注释】
①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
音yu,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
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
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
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
音yn,恼怒,怨恨。
⑨君子:
《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
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见《齐鲁学刊》xx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
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
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
2有子①曰:
"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
【注释】
①有子:
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
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
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
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
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
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
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⑦道:
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
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
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
3子曰:
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
【注释】
①巧言令色:
朱熹注曰: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
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
4曾子①曰:
"吾日三省②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③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
传不习乎?
"
【注释】
①曾子:
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xx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
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
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
旧注曰:
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
旧注曰:
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
传,旧注曰:
"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
5子曰:
"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
【注解】
①道:
一本作"导",作动词用。
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
乘,音shng,意为辆。
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
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
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
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
时指农时。
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
"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
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
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
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
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
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
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
"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且介亭杂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
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
6子曰:
"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
【注释】
①弟子:
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
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
《礼记?
内则》: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
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
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
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
音f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
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
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
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秘写作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文秘 写作 论语 二十章 原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