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docx
- 文档编号:11775516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4.73KB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docx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第三节中国园艺植物的分布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是指园艺植物各种类类群原生地或次生地,以及传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
它是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以及引种、育种和栽培理论基础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之一,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可以更好地认识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对它们合理地进行分类,有效地开发利用,指导其新类型的创造,正确地引种和选择选配育种亲本材料,帮助认识园艺植物各类群的栽培共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除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遗传学、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外,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都是过去不同历史年代,在人们对野生植物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采集、移栽、驯化、选择、杂交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的。
它们的原产地在哪里,祖先分布及其种类构成如何,最初是如何和怎样由野生植物经人们驯化为栽培植物的,这些问题都是园艺植物起源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园艺植物的起源
关于植物起源,在18世纪及其以前的时代,基督教所支持的“特创论”(TheoryofSpecialCreation)占统治地位。
该理论认为,地球极其生物都是上帝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瑞士的著名分类学家林奈(Linnaeus,1707-1778)是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忠实捍卫者。
近代植物地理学家的创始人,德国人哈姆布特(Humbuldt,1807)也认为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和起源年代实在是一个极神秘的问题。
19世纪以后,拉马克(J.B.Lamark,1744-1829)、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进化论先驱的生物进化思想普及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在与其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从而适应其生存环境形成的。
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崛起。
进化论认为,现代栽培植物是由古代以来野生植物在不同时期经人们驯化、培育、选择,进化而来。
由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植物的最早时期,根据考古和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公元前8000-9000年远古农业开始的时候。
在原始农业诞生之初,人们从山野里采集野生果实、嫩茎叶、种子,挖掘地下根茎,以作直接食用,把吃剩下的种子、根茎等扔到住处周围,当看到这些扔掉的部分也能长出植株时,对其的驯化也就开始了。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大多数栽培植物的起源不十分明白,加上高寒山脉、辽阔的海洋和广阔的沙漠阻隔,彼此局限在一定的地区活动,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培育和有意或无意的选择。
在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下,逐渐进化形成了有别于野生植物物种,适宜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供作人们不同用途的园艺植物(即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等)和其它的农作物,形成了若干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这就是说,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和其它的农作物都是由最初的野生类型,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形成的,而且,这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开始到现在仍在进行的过程。
根据考古学研究,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将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野豌豆和小扁豆驯化成栽培种已有8000~9000多年的历史,与此同时,秘鲁、墨西哥人已将菜豆、南瓜驯化为栽培植物。
栽培的蔬菜植物绝大多数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整个园艺植物中,是驯化起源最早的一类。
古代人类除了采食木本野生植物的果实外,还采食草本野生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地下茎和肉质根等充饥。
在人类定居后,一些无毒、风味好、能佐食、易繁殖的野生蔬菜种类逐步被移植到园圃,便于采食。
又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的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
瑞士植物学家德坎道尔(A.deCandolle,1806-1893)认为,15世纪以前,东半球陆地栽培的蔬菜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芜菁、甘蓝、洋葱、黄瓜、茄子、西瓜和蚕豆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除采集野菜外,已种植芥菜、大豆、葫芦等;周秦以至汉初,中国黄河下游地区已采食和栽培的蔬菜有:
瓠(葫芦)、瓜(甜瓜、菜瓜)、葑(芜菁等)、菲(萝卜)、芹(水芹)、杞(枸杞)、荏菽(大豆)、笋、葵(冬寒菜)、韭、葱、薤、芋、薯蓣、姜、蘘荷等。
虽然野生木本植物的果实很早就被人类采食利用,但是,成为栽培植物却比较迟。
它们的产生一般是通过野生——管理野生——栽培驯化这一过程而来。
而且,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难于集体控制,其栽培起源通常要比一、二年生的草本栽培植物晚得多。
考古学证据表明,最早起源的果树栽培植物有无花果、葡萄、海枣和油橄榄等。
无花果在新石器晚期、葡萄在青铜器早期、海枣和油橄榄在石器与铜器并用的时代开始栽培。
这些栽培起源早的果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用无性繁殖。
此后,石榴、香蕉与稍后的芒果、柑橘等也相继被驯化栽培。
李属果树可能是通过种子开始栽培的。
桃的野生种在中国很丰富,公元前2000年已有栽培,而扁桃则更早,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栽培。
仁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依靠嫁接,特别是就地嫁接。
坚果类果树的栽培起源比较晚,虽然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的遗迹中曾发现很多坚果,但是,它们真正被驯化却都比较迟。
还有一些果树的栽培起源很晚,例如,树莓、醋栗最早在欧洲栽培是16世纪,菠萝、草莓是18世纪。
而越橘和猕猴桃直到20世纪才开始在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栽培。
根据《诗经》、《夏小正》、《禹贡》、《山海经》和《庄子》等古代文献和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桃、李、梅、杏、梨、栗、枣、榛、橘、柚、龙眼、荔枝、橄榄、枇杷、杨梅等果树作物起源于中国,且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通常认为,德坎道尔是最早研究世界栽培植物起源的学者。
他通过植物学、历史学及语言学等方面研究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1855)、《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这两部著作。
他在《栽培植物起源》(1882)一书中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其中起源于旧大陆的199种,占总数的88%以上。
他指出这些作物最早被驯化的地方可能是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世界上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著名的学者是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他综合前人的学说和方法来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
1923-1931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搜集了25万份栽培植物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做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它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瓦维洛夫领导的植物资源考察队在1920-1930年间,先后180次考察了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25万份资源,其中包括果树12650份、蔬菜17955份、豆类23636份。
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
1926年发表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将全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划分为5个,经过补充与完善,1935年增加到8个起源中心和3个亚中心。
瓦维洛夫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要点包括:
(1)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有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
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中心的各个变种中常含有大量显性等位基因;而隐性等位基因则分布在中心的边缘和隔离地区。
(2)有些栽培植物起源于几个地区,即有几个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则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这两者可以根据显性基因的多少来区别。
在原生中心的周缘可以发展出次生中心,即由隐性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多样性(biodiversity)新区。
次生中心内还会发展出栽培植物的特别类型。
(3)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集中蕴藏着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
最重要的栽培植物开始发展的地带谓语北纬20°~45°之间,它们常和大山脉的总走向一致。
栽培植物的起源均在其野生种自然分布区域内;由于沙漠、海洋和高山的阻隔,也由此产生了独立的植物区系和人群的独立发展。
两者相互影响又产生了独立的农业文化。
(4)绝大部分栽培植物发源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几乎提供了一半的栽培植物。
其次为西亚和地中海地区。
(5)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
例如,从喜马拉雅山往西到地中海一线,可以发现作物种子和果实有逐渐变大的倾向;而生长在阿拉伯也门山区的全部植物都有早熟类型。
瓦维洛夫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发现,为现代人们进行栽培植物分类、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维洛夫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几经修改后,提出了8个起源中心,其中包括8个大区和3个亚区(图1-1)。
图1-1 瓦维洛夫提出的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中心;
(2)印度-缅甸中心;(2a)印度-马来西亚中心;(3)中亚细亚中心;(4)近东中心;(5)地中海中心;(6)埃塞俄比亚中心;(7)中美中心;(8)南美中心;(8a)智利中心;(8b)巴西-巴拉圭中心(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II》)。
(1)中国中心 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低地,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最古老的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巨大中心。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大豆、竹笋、山药、草石蚕、东亚大型萝卜、牛蒡、荸荠、莲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类、芥蓝、芥菜类、黄花菜、苋菜、韭、葱、薤、莴笋、茼蒿、食用菊花、紫苏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砂梨、秋子梨、沙果、桃、山桃、杏、梅、中国李、红李(杏李)、毛樱桃、中国樱桃、少花樱桃、山楂、贴梗海棠、木瓜、木半夏、枣、拐枣、银杏、核桃、山核桃、中国普通榛、多刺榛、阿富汗榛、东亚板栗、板栗、香榧、果松、香橙、宜昌橙、甜桔、朱桔、乳桔、槾桔、金柑、圆金柑、枳、柿、君迁子、枇杷、黄皮、杨梅、荔枝、龙眼和桃金娘等。
本中心还是豇豆、甜瓜、南瓜等蔬菜作物,以及甜橙、宽皮桔(可能)等果树作物的次生起源中心。
(2)印度-缅甸中心 包括印度(不包括其旁遮普以及西北边区)、缅甸和老挝等地,是世界栽培植物第二大起源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茄子、黄瓜、苦瓜、葫芦、有棱丝瓜、蛇瓜、芋、田薯、印度莴苣、红落葵、苋菜、豆薯、胡卢巴、长角萝卜、莳萝、木豆和双花扁豆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芒果、甜橙、碰柑、宽皮桔、柠檬、构橼、酸橙、酸柠檬、野海枣、印度山竹子、(山揽科)MimusopselengiL.(使君子科)TerminaliabelleriaRoxb.印度木苹果、蒲桃、小菠萝蜜、印度枳、三捻、杨桃、余甘子、九里香、印度桑、六雌蕊山榄、酸豆和假虎刺等。
本中心还是芥菜、印度芸薹、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2a)印度-马来西亚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及菲律宾等地,是印度中心的补充。
起源的蔬菜主要有姜、冬瓜、黄秋葵、田薯、五叶薯、印度藜豆、巨竹笋等;起源的果树主要有小果苦橙、加拉蒙地桔、柚、毛里塔尼亚苦橙、易变韶子、乌榄、白榄、槟榔、(无患子科)Erioglossumrubiginosum(Roxb.)Brandes、E.EduleBl.、五月茶、香蕉、面包果、小菠萝蜜、榴莲、(楝科)兰撒果、芒果、蓝倍果、(大风子科)罗庚梅、水莲雾、南海蒲桃、番樱桃和韶子等。
(3)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旁遮普和西北边界、克什米尔、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以及天山西部等地,也是一个重要的蔬菜起源地。
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绿豆、芥菜、芫荽、胡萝卜、亚洲芜菁、四季萝卜、洋葱、大蒜、菠菜、罗勒、马齿苋和芝麻菜等;起源的果树有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杏、洋梨、扁桃、沙枣、枣、欧洲葡萄、核桃、阿富汗榛和苹果等。
该中心还是独行菜、甜瓜和葫芦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4)近东中心 包括小亚西亚内陆、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山地。
起源的蔬菜有甜瓜、胡萝卜、芫荽、阿纳托利亚甘蓝、莴苣、韭葱、马齿苋、蛇甜瓜和阿纳托利亚黄瓜等;起源的果树有无花果、石榴、苹果、洋梨、温桲、PrunusdivaricataLed(樱桃李之一种)、甜樱桃、扁桃、桂樱、波斯山楂、核桃、欧洲榛、大榛、旁吐斯榛、阿富汗榛、西格鲁吉亚榛、欧洲板栗、欧洲葡萄、小蘖(BerberisvulgarisL.)、欧洲稠李、阿月浑子、沙枣、君迁子、(山茱萸科)CornusmasL.和CrataegusazarolusL.等。
该中心还是豌豆、芸薹、芥菜、芜菁、甜菜、洋葱、香芹菜、独行菜、胡卢巴等蔬菜,枣、杏、酸樱桃等果树的次生起源中心。
(5)地中海中心 包括欧洲和非洲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带,它与中国中心同为世界重要的蔬菜起源地。
起源的蔬菜有芸薹、甘蓝、芜菁、黑芥、白芥、芝麻菜、甜菜、香芹菜、朝鲜蓟、冬油菜、马齿苋、韭葱、细香葱、莴苣、石刁柏、芹菜、菊苣、防风、婆罗门参、菊牛蒡、莳萝、食用大黄、酸模、茴香、洋茴香和(大粒)豌豆等;起源的果树有油橄榄、(Caesalpiniaceae科)圭洛豆。
该中心还是(大型)洋葱、(大型)大蒜、独行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中心 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
起源的蔬菜有豇豆、豌豆、扁豆、西瓜、葫芦、芫荽、甜瓜、胡葱、独行菜和黄秋葵等。
此中心无原生果树。
(7)中美中心 包括墨西哥南部和安的列斯群岛等。
起源的蔬菜有菜豆、多花菜豆、莱豆、刀豆、黑子南瓜、灰子南瓜、南瓜、佛手瓜、甘薯、大豆薯、竹芋、辣椒、树辣椒、番木瓜和樱桃番茄等;起源的果树有仙人掌属果树、牛心果、番荔枝、刺番荔枝、黑头番荔枝、灰番荔枝、伊拉麻、圆滑番荔枝、人心果、人面果、(山榄科)果酱果、绿色果酱果、柳叶蛋果、番木瓜、油梨、番石榴、槟榔青、墨西哥山楂、大托叶山楂、印度乌木、星果和野黑樱等。
此中心还可能是秘鲁番荔枝等果树的次生起源中心。
(8)南美中心 包括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
起源的蔬菜有马铃薯、秘鲁番茄、树番茄、普通多心室番茄、笋瓜、浆果状辣椒、多毛辣椒、箭头芋、蕉芋等;起源的果树有甜西番莲、山番木瓜、(山榄科)蛋果(Lucumaobvata)、番石榴、秘鲁番石榴、(含羞草科)IngafeuilleiDc.(木棉科)MatisiacordataHumb.&Bonpl.、(Caryocaraceae科)CaryocaramygdaliferumCav.、光棕枣(GuilielmaspeciosaMart.)、MarpighiaglabraL.、(茄科)SolanumquitoenseLam.和PrunuscauliCavanille等。
该中心还是菜豆、莱豆的次生起源中心。
(8a)智利中心 这一中心为普通马铃薯和智利草莓的起源中心。
(8b)巴西-巴拉圭中心 这一中心为木薯、落花生、巴西蒲桃、乌瓦拉番樱桃、巴西番樱桃、毛番樱桃、树葡萄、菠萝、巴西坚果、腰果和凤榴等果树的起源中心。
3.勃基尔的栽培植物起源观
勃基尔(I.H.Burkill)在《人的习惯与栽培植物的起源》(1951)中系统地考证了植物随人类氏族的活动、习惯和迁徙而驯化的过程,论证了东半球多种栽培植物的起源,认为瓦维洛夫方法学上主要缺点是“全部证据都取自植物而不问栽培植物的人。
”他提出影响驯化和栽培植物起源的一些重要观点,如“驯化由自然产地与新产地之间的差别而引起。
”对驯化来说“隔离的价值是绝对重要的。
”
4.达林顿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达林顿(C.D.Darlington)利用细胞学方法从染色体分析栽培植物的起源,并根据许多人的意见,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划为9个大区和4个亚区,即
(1)西南亚洲;
(2)地中海,附欧洲亚区;(3)埃塞俄比亚,附中非亚区;(4)中亚;(5)印度-缅甸;(6)东南亚;(7)中国;(8)墨西哥,附北美(在瓦维洛夫基础上增加的一个中心)及中美亚区;(9)秘鲁,附智利及巴西-巴拉圭亚区。
他的划分除了增加欧洲亚区以外,基本上与瓦维洛夫的划分相近。
5.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
茹考夫斯基(Л.М.Жуковский)1970年提出不同作物物种的地理基因小中心达100余处之多,他认为这种小中心的变异种类对作物育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他还将瓦维洛夫确定的8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所包括的地区范围加以扩大,并增加了4个起源中心,使之能包括所有已发现的栽培植物种类。
他称这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
这12个大基因中心(图1-2)。
大基因中心或多样化变异区域都包括作物的原生起源地和次生起源地。
1979年荷兰育种学家泽文(A.C.Zeven)在与茹考夫斯基合编的《栽培植物及其近缘植物中心辞典》中,按12个多样性中心列入167科2297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植物。
书中认为在此12个起源中心中,以东亚(中国-缅甸)、近东和中美三区是农业的摇篮,对栽培植物的起源贡献最大。
然而,由于12个“中心”覆盖的范围过于广泛,几乎包括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全部陆地。
图1-2 茹科夫斯基的栽培植物大基因中心。
(1)中国-日本中心,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日本为次生基因中心;
(2)东南亚中心,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和马来群岛等;(3)澳大利亚中心;(4)印度中心;(5)中亚中心,包括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天山西部)等;(6)西亚中心,包括土库曼;(7)地中海中心;(8)非洲中心;(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10)南美中心;(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12)北美中心(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II》)。
6.哈兰的栽培植物起源分类
哈兰(J.R.Harlan,1971)认为,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如中东、中国北部和中美地区)发生的驯化与瓦维洛夫起源中心模式相符,而在另一些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和南美—东印度群岛)发生的驯化则与起源中心模式不符。
他根据作物驯化中扩散的特点,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
(1)土生型 植物在一个地区驯化后,从未扩散到其他地区。
如非洲稻、埃塞俄比亚芭蕉等鲜为人知的作物。
(2)半土生型 被驯化的植物只在邻近地区扩散,如云南山楂、西藏光核桃等。
(3)单一中心 在原产地驯化后迅速传播到广大地区,没有次生中心,如橡胶、咖啡、可可。
(4)有次生中心 作物从一个明确的初生起源中心逐渐向外扩散,在一个或几个地区形成次生起源中心,如葡萄、桃。
(5)无中心 没有明确的起源中心,如香蕉。
三、观赏植物的起源
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也遵从栽培植物起源的一般规律。
但由于观赏植物在生产目标和使用价值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而也有其自身的栽培起源规律。
事实上,前述各个起源中心对纯粹的观赏植物涉及很少。
我国南京中山植物园张宇和认为观赏植物有如下三个起源中心。
1.中国中心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又具有5000年以上的文明历史,对观赏植物的引种驯化、繁殖栽培、杂交选育由来已久。
起源于中国的观赏植物包括梅花、牡丹、芍药、菊花、兰花、月季、玫瑰、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蜡梅、扶桑、海棠花、紫薇、木兰、丁香、萱草等。
中国中心经过唐、宋的发展达到鼎盛。
从明、清开始,观赏植物的起源中心逐渐向日本、欧洲和美国转移,形成了日本次生中心。
2.西亚中心
西亚是古代巴比伦文明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起源于此的观赏植物有郁金香、仙客来、秋水仙、风信子、水仙、鸢尾、金鱼草、金盏菊、瓜叶菊、紫罗兰等。
西亚中心经过希腊、罗马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欧洲次生中心,是欧洲花卉发展的肇始。
美国也是欧洲次生中心的一部分。
3.中南美中心
当地古老的玛雅文化,孕育了许多草本花卉,如孤挺花、大丽花、万寿菊、百日草等。
与中国中心和西亚中心不同的是,中南美中心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众所周知,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一直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植物采集与开发的重要宝库。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至今,世界花卉资源开发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澳大利亚和南非。
如原产南非的非洲菊、唐菖蒲、马蹄莲、君子兰等,原产澳大利亚的麦秆菊、红千层、大米花、蜡花等,均成为世界花卉的重要种类。
随着人们对新、奇、特花卉种类和品种的不断追求,南非和澳大利亚有可能成为新兴的观赏植物起源中心。
四、中国园艺植物的起源
据卜慕华(1981)发表的《我国栽培作物来源的探讨》,起源于我国的栽培植物总数是237种,其中蔬菜46种(包括6种竹类蔬菜)、果树53种、重要观赏植物19种、药用植物43种、芳香及调味植物8种(不包括兼属观赏植物或药用植物的种类)。
这些园艺植物起源于我国的证据主要有:
(1)炭化种子的14C研究。
我国通过14C考古发掘出的炭化园艺植物种子有菱、葫芦、酸枣、桃、郁李、榛、松等,这些植物种子都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7000年。
这些植物是我们的祖先首先从野生驯化变成家养的。
(2)对古籍文献的研究。
我国最早的古籍文献《诗经》里反映出不少当时农作物的名称,包括菰、瓜、葫芦、萝卜、冬葵、莲、桃、李、郁李、栗、榛、枣、酸枣、等园艺植物。
菰(ZizamiacaduciloraHend-Mazz.)产于低洼泽地,当时是采收种子,为六谷之一,称为野稻,以后由于天然感染黑穗病,茎间组织膨大可食,也就成了现在的茭白。
瓜有大瓜小瓜之分,大瓜可能指的是瓠、南瓜、冬瓜或西瓜,小瓜可能是越瓜或甜瓜,但不能肯定,因为一般认为南瓜起源于南亚和南美,冬瓜起源于东南亚,西瓜、甜瓜起源于近东。
可是这些瓜肯定在中国栽培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3)古墓的发掘与研究。
如在汉墓出土的园艺植物种子有梨、枣、梅子、杨梅、冬葵、芥菜子、姜、藕、杏、葫芦等,这些都与《诗经》上记载的相同并有补充,而地区则扩大到长江流域了。
返回页首
第二节园艺植物的演化与传播
植物在起源中心被驯化培育成功之后,随后就会被引种到其他地区,从而扩大它们的栽培范围。
这就涉及到它们的演化与传播的问题。
园艺植物的演化是指历史上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的过程,以及栽培园艺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园艺植物的传播主要是指人类利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历史过程,以及它们在人类引种过程中的传播路线等。
一、园艺植物的演化
一些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驯化、培育成为可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为人类提供较多的产品之后,就开始了它们不是在野生植物的环境,而是在农业栽培的生态条件下进化的历史。
随着人类对栽培条件认识的不断深入,改良土壤、增施肥料、供给水分、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与收获等栽培管理措施日益提高,驯化而成的栽培植物在不断改善的农业环境中和不同生态地区演化,形成现在丰富的栽培植物种群、类型和品种。
1.从野生种到栽培种的演化
园艺植物的演化是指历史上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的过程,以及栽培园艺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现有的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都起源于相应的野生植物。
从野生植物到栽培植物的进化一般经过采集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艺 植物 起源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