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docx
- 文档编号:11768171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34.78KB
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docx
《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征求地方意见稿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专项推进方案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1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2
(一)基本思路2
(二)发展原则3
(三)主要目标3
三、发展重点4
(一)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4
(二)提升发展五类高端新材料8
四、重点任务11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11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12
(三)提升新材料企业群体竞争力13
五、保障措施14
(一)加强组织领导14
(二)严格目标考核14
(三)加大政策支持15
附件:
新材料产业科教结合创新基地、自主创新核心技术领域、重点建设创新平台表------------------------------16-24
材料是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新材料是产业升级的技术先导和高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总体部署,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国民经济需求和新材料科技趋势,特制定本专项推进方案。
一、发展现状
我省是新材料制造大省,也是新材料需求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011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310亿元(原统计口径),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27%,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1、战略领域形成优势。
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战略基础材料全面发展,在光纤光棒、多晶硅、碳纤维、高温合金、陶瓷膜、核级钢等战略性高端产品,以及纳米材料、感知材料、光电材料、储能材料等战略性前沿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力。
2、骨干企业实力较强。
法尔胜集团、中能硅业、兴澄特钢、云海镁合金等一批本土企业创新实力居国际同行前列地位,涌现出南大光电等一批“小巨人”企业。
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3%。
3、产业集聚程度较高。
苏州纳米材料、南京膜材料、常州石墨烯已形成战略布局,江阴、丹阳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品牌效应,稀土、硅资源等深加工高端产品形成产品群,高性能金属及结构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制品等形成产业链。
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达20家。
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新材料领域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个国家和省属研究院所,以及一批“一站两中心”新型研发机构。
在高温合金、储能材料等若干个方向建立了产业创新平台,南京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55所等科教单位研发实力居国内前列。
新材料领域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近千件。
尽管我省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提升发展层次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产品层次偏低,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规模不大,不能满足高端制造业的需求,电子信息产业中材料本土配套率较低。
二是区域特色优势不够明显,新材料在部分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仍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
三是前沿新材料领域企业规模偏小,在新材料前沿领域进行了超前部署,但仍未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新材料科技发展的国际趋势,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以前沿领域和高端产品为主攻方向,突出创新引领,强化科教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聚焦资源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聚区,统筹引导各地新材料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1、分类指导,科技先导。
尊重产业规律,注重分类指导。
面向未来培育战略性基础新材料,抢占制高点,壮大产业规模。
面向现实需求发展高端新材料,提升技术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2、面向需求,突出重点。
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成熟度高的战略性基础新材料,集中力量,分步骤推进一批战略性基础新材料国产化。
3、着眼长远,增强储备。
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加强前沿材料领域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超前建设创新平台,集聚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引导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教协同创新。
4、合理布局,强化特色。
立足现有基础,统筹规划全省新材料发展区域功能,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综合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富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创新体系,实现由新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跨越发展,进一步确立新材料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1、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超20000亿元(原统计口径),年均增速达2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000亿元,利税达5000亿元。
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高性能金属、新型电子材料等5个重点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前列;纳米材料等5个优先培育的前沿领域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与国际同步。
3、自主创新能显著增强。
面向新材料领域建设3个产业协同创新组织,培育建设重大技术创新平台20个以上,吸引一批创新团队,围绕20个核心技术领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新材料领域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每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00件以上。
新材料领域国际专利和标准取得突破。
4、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全省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发展前沿材料研发、以特色基地和科技产业园为主体发展高端材料制造的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纳米材料等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集群,东海硅资源等20个县域标志性新材料集群,培育30家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园。
三、发展重点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分类指导。
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五类高端新材料,提升技术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优先培育五类战略新材料
1、纳米材料及应用。
(1)加强纳米科技前沿研究。
开展纳米科技前瞻性研究,推进多学科在纳米科技方面的集成,提升建设5个左右省级以上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南京、苏州等地重点培育3支左右稳定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纳米科技创新团队。
(2)突破纳米共性关键技术。
组织实施纳米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纳米器件的构筑和集成技术、纳米尺度的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及装备等5个左右纳米技术研发专题,力争取得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
(3)推进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应用。
引导纳米技术向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和环境、医疗与卫生、生物和农业等领域渗透交叉融合,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推动纳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重点推进纳米技术在新型传感器件、高效缓释靶向性纳米药物、下一代动力电池、稀土凹土资源性材料、化工催化等10个领域的应用转化。
到2015年纳米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2、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1)集中力量推进碳纤维产业化和竞争力提升。
围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T300产业化,组织提升原丝产业化生产技术,突破预氧化炉、高低温碳化炉、恒张力收丝机、高温石墨化炉等关键装备制约,开发专用纺丝油剂和碳纤维上浆剂,在性能和成本上形成国际竞争力。
集中布局,重点推进连云港、镇江、常州等地已有项目做强做大。
继续加强更高级别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2)积极发展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砜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其它高性能纤维。
鼓励各地通过产学研合作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引进高性能纤维在苏转化和产业化。
(3)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
以下游应用带动上游产业扩展,重点推进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在医疗器械、风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大功率风机叶片、电力传输、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示范,积极争取在航空航天等市场应用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到2015年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值达到400亿元。
3、高性能膜材料及应用示范。
(1)重点发展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材料、离子交换膜三类高性能膜材料。
围绕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的高性能反渗透膜,面向水质深度净化的高通量纳滤膜,面向污水治理和废水资源化的生物反应专用膜,高分离精度的陶瓷膜及膜反应器,面向能源清洁利用和环境减排的气体分离膜材料,面向储能电池的离子交换膜等10个战略性产品,部署高性能膜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快速壮大规模。
(2)推进重大膜技术及材料的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示范。
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组织实施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应用示范,面向沿海工业园区发展需求,建设若干个海水淡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膜法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形成包括反渗透预处理、反渗透海水淡化、园区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海水综合利用集成系统,力争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海水淡化的示范区。
到2015年高性能膜材料及应用形成500亿以上产值规模。
4、高效能源材料。
(1)提升光伏产业发展所需基础原材料发展水平。
重点建设徐州光伏材料产业集群,加强现有多晶硅项目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面向下一代光伏技术所需的新型光伏发电基础原材料。
加快推进超白导电玻璃等配套材料产业化。
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材料,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
(2)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材料。
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组织开发高效率、大容量、长寿命、安全性能高的磷酸盐系、镍钴锰三元系、锰酸盐系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推进石墨和钛酸盐类负极材料产业化,加快电解液的开发,积极开发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着力实现自主化。
开展大容量钠硫城网大储能电池研究。
重点建设张家港等3个左右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3)积极培育储氢材料。
积极发展燃料电池及储氢材料,推进氢能材料产业在宜兴、连云港等地集聚发展。
到2015年高效能源材料产值达600亿元。
5、其它前沿新材料。
(1)加大超导材料研发与应用。
着力汇聚国内外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建设江苏省超导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研究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及制备技术。
积极组织产学研联合创新,开发超导电缆、超导电机、高效超导电力器件、超导生物医学器件、高温超导滤波器、扫描磁显微镜等标志性产品。
(2)积极跟踪发展石墨烯材料。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石墨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省市联动建设江苏江南石墨烯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研究石墨烯制备工艺及装备。
利用石墨烯电子传输、超强机械性能等特性,以在储能、微电子、复合材料等领域应用为重点,开发大容量光电化学电池、纳电子器件、低成本基因测序、微机械分离器件、超氢超强复合材料等典型目标产品。
(3)大力发展生物质材料。
以为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积极开展生物质材料的研究开发,加快推进生物质材料在能源、化工、纺织、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示范,大力开发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功能材料、生物质或生物基塑料等产品。
(4)超前部署智能材料。
以支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为主要市场目标,推进科教力量,组建江苏省智能材料协同创新组织,研究智能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关键设备装置的监控与失效控制技术等。
开发压电材料、记忆材料、磁致伸缩、智能高分子等智能基材,及新型传感器等光电元器件。
(二)提升发展五类高端新材料
1、高性能特钢材料。
(1)集中力量推进高温合金技术转化。
面向航空航天、燃气轮机以及其它恶劣服役环境中关键设备的合金应用市场,突破晶界强化、氧化物弥散强化等关键技术,开发新一代钛基、铁基、镍基、钴基高温合金。
建设丹阳高温合金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高品质特殊钢。
重点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用高品质特殊钢,满足清洁能源、现代交通、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包括开发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殊钢、高速列车和风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变压器和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新一代核电装备用特殊钢、高性能耐磨钢与高速工具钢。
建设江阴、兴化等高品质特殊钢产业集群。
到2015年高性能特钢产业产值达6000亿。
2、新型合成功能材料。
(1)积极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
重点发展机械、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开发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苯醚、聚醚醚酮等高性能工程塑料。
(2)大力有机硅和高性能氟材料。
大力推动烷氧基硅烷、液体硅橡胶、空间级硅橡胶、硅油、彩色喷墨打印涂料、氟硅粘结剂等有机硅材料的发展;扶持高档聚四氟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等高性能氟材料。
重点建设常熟氟材料产业园和泰州、扬中等一批有机硅重大项目。
(3)扶持发展高端电子化学品。
以高端应用为发展导向,发展电子级环氧树脂、电子用聚酰亚胺树脂、光刻胶、高分辨率感光干膜、导电胶等电子化学品。
(4)绿色化工关键中间材料。
以绿色节能生产为基本要求,积极发展带动医药、农药、化工等行业绿色化发展的关键中间体和催化剂材料。
到2015年合成功能材料产值达5000亿。
3、新型电子信息材料。
(1)做强做大光通信材料。
大力推进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2)积极发展微电子行业关键材料。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信息存储及读取材料、压电晶体材料、高性能覆导电性材料、电子浆料等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无锡、苏州为重点,培育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
(3)大力发展新型显示行业关键材料。
重点支持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彩色滤光片、靶材、透明导电膜玻璃、偏光片、掩膜版等关键原辅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
重点建设昆山、新港两个产业集群。
(4)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等其它领域光电材料。
重点支持衬底材料、外延片、荧光粉、封装材料等新材料,支持激光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等光电子材料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到2015年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产值达2000亿元。
4、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
(1)重点发展稀土磁性材料。
组织开发高磁能积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等产品生产工艺,推进高矫顽力、耐高温钕铁硼磁体及钐钴磁体,各向同性钐铁氮粘结磁粉及磁体产业化。
(2)积极稀土发光材料。
发展显示、照明等行业应用的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白光LED用荧光粉、陶瓷金卤灯发光材料。
推进三基色荧光粉,3D显示短余辉荧光粉,白光LED荧光粉产业化。
(3)开发稀土在各行业高效应用。
加快推进高档稀土抛光粉、石油裂化催化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催化材料产业化。
发展面向动力电池用稀土储氢合金、低自放电型稀土储氢合金、高容量型稀土储氢合金、稀土磁致冷材料。
提高高丰度稀土在化工助剂、轻金属合金、钢铁等材料中的应用水平。
(4)发展稀有金属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
统筹发展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具有特种用途的轻质金属基复合材料。
支持高频多功能压电陶瓷材料等新型元器件材料产业化。
到2015年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产值达2000亿元。
5、重大工程配套高性能材料。
根据交通、海洋、电力、桥梁、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需求,通过配套关键材料制备技术攻关,发展重大工程配套高性能材料制造及应用技术。
重点发展:
核电、风电及超高压电力输送用关键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海洋工程用关键材料制备及应用产品开发;航空航天用配套关键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超大型桥梁、船舶等交通工具配套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重大工程配套材料绿色制造、再制造、工程匹配、服役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
到2015年重大工程配套材料产值达3000亿元。
四、重点任务
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强化政府引导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推进产业向前沿领域和高端环节攀升。
(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依托高新区建设10个左右新材料创新集群。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引导高新区新材料专业化发展,培育10个能够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材料创新集群。
重点发展苏州工业园纳米材料、无锡高新区微纳材料、泰州高新区生物医用材料、南京新港科技园新型显示材料、江阴高新区高性能金属、连云港高新区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创新集群。
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打造成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点推进上述创新集群进入国家总体布局,鼓励和支持其承担国家重大创新和产业化任务。
2、在有条件地区建设20个县域标志性新材料集群。
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地区,加快提升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重点发展丹阳高性能合金、东海硅资源深加工、常熟氟材料、吴中光电材料、海安磁性材料、通州电子材料等20个县域标志性新材料集群。
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关联性较高的企业向集群集聚,打造成江苏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省和地方对上述产业集群重点扶持。
3、建设30个以高端产品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园。
各类开发区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新材料是乡镇工业最为活跃的产业领域。
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突出“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创新化”,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集成创新活力强、创业环境好、辐射带动强的新材料产业园,着力引导其向前沿领域和高端产品攀升。
重点建设30个以高端产品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园。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1、推进科教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用结合。
选择纳米材料、膜材料等方向,建立由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的“新兴产业创新合作组织”,推进科技与教育创新资源深度融合,聚焦并服务于新材料产业发展。
选择超导材料、智能材料、高温合金等方向,建设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集成组织实施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主题,紧跟国际新材料前沿技术,加快重大技术突破,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2、建设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围绕规划确定重点方向和区域标志性高端产业,进一步强化支持和引导措施,依托有条件的科技园区或龙头企业,省市联动建设苏州纳米技术、常州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加强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技术合作,鼓励国外大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来我省建立新材料研发中心。
重点支持建设20个以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3、构建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
积极搭建新材料生产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支持新材料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相互参股或组建战略联盟。
引导新材料科研机构及专家与新材料企业对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
加大新材料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级管理人才按我省人才政策给予优先支持。
引导和扶持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加强新材料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体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新材料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实施优势企业专利培育工程,加大对新材料企业专利申报、维护和权益保护的支持力度。
(三)提升新材料企业群体竞争力
1、培育新材料创新领军企业。
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遴选20个以上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关键措施,加大集成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引导企业瞄准世界产业前沿,联合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加大前瞻性联合研发,掌握产业级重大原创成果。
政策集成联动,引进领军人才,集中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企业重点实验室。
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
2、提升建设骨干企业研发机构。
引导重点企业普遍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或在高校建立研发机构,或通过投资控股、参股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更多的企业承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
3、培育新材料“小巨人”企业。
鼓励支持建设以新材料为特色的科技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业载体,支持新材料领域的中小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支持建立主要投资于新材料领域的天使基金和创投资金。
引导“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新材料领域的新产品中试,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新材料产品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鼓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展壮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省新材料产业培育和发展专项推进工作小组,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各有关部门和新材料领域专家参加,按照职责分工,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产业培育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各地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新材料产业培育和发展专项推进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订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工作计划,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强化目标考核,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
省组织开展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适时发布新材料产业运行分析报告。
(三)加大政策支持
通过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财政投入。
省现有其他相关专项资金,要根据本规划的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引导形成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
落实国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现有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减免、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措施。
支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质押等融资工作。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的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等途径发展壮大。
对投资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在项目用地、规划及市场对接等方面支持,实施直通车服务。
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和市政工程建设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引导财政性资金优先购置我省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材料产品。
附件1:
新材料产业科教结合创新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建设内容
基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计划总投资
1
科教结合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创新基地
基地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学科布局合理、人才优势突出、产业形态高端、金融支撑有力、服务体系完备、载体平台完善的科教结合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发展水平最高、国际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建成完善的纳米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机构。
创新基地的建设将以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为核心,加快创新成果的产出和产业化,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大力促进高校、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与产业要素的协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产业服务资源集聚;形成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科教结合创新体系。
10亿
2
科教结合南京浦口膜材料产业创新基地
膜材料产业协同创新示范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以南京浦口膜材料产业园为基地,建设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高校技术突破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培育和发展膜材料产业。
通过机制创新促进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通过加强公共服务,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构建膜材料领域发展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膜材料产业。
8亿
3
科教结合镇江丹阳战略新材料创新基地
按照合理引导、高端定位、重点突破、梯次培育的原则,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新型碱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4大板特色板块,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开发综合性能高,资源消耗少、环境负荷低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丹阳新材料产业布局更优、产业规模更大、集聚程度更高和企业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态势。
20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培育 发展 新材料 产业 推进 方案 征求 地方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