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讲稿1.docx
- 文档编号:11762691
- 上传时间:2023-04-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74KB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讲稿1.docx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讲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讲稿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讲稿1
第一章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推进实践
1.1工业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1.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工业化的大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物质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但是,在人类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灾难已经悄悄地降临到人间。
20世纪中叶国外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名称
时间
症状
后果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40.12
胸闷喉痛
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10
腹泻咳嗽
6000人患病,17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
呕吐胸闷
累计12000余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43开始
头痛红眼病
65岁以上死亡400多人
水俣病事件
1953开始
麻木痴呆
180人患病,50人死亡
富山事件
(骨痛病)
1955到1972年
关节痛、骨痛、骨折
超过280人患病
死亡34人
四日市事件
1961年
支气管病
患者500多人,死亡10人
米糠油事件
1968.3
眼皮肿
肌肉痛
5000多人患病,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万人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从源头到全过程考虑。
为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
1.2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历程
在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清洁生产是西方工业国家在总结末端治理的环境战略的弊端,探索预防污染的环境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1.末端治理作为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
2.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3.与生产过程相割裂,只对已生成的污染物作被动式处理;
4.排放标准的规定只依据当时的认识水平,对于潜在影响可能估计不足;这种方法按照固定要求(排放标准)接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未能鼓励排污者将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排放。
5.处理设施一般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
6.末端处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7.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②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对比
类别
清洁生产系统
末端治理
(不含综合利用)
思考方法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产生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期
20世纪70~80年代
控制过程
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控制效果
比较稳定
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产污量
明显减少
无显著变化
排污量
减少
减少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即推行清洁生产。
2.清洁生产的发展概况
2.1国际上清洁生产发展概况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践始于美国。
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固体及有害废物修正案》。
该法案明确规定:
废物最小化即“在可行的部位将有害废物尽可能地削减和消除”是美国的一项国策,它要求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单位应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物产生量、削减废物的措施、废物的削减数量,并制定本单位废物最少化的规划。
其中,基于污染预防的源削减和再循环被认为是废物最小化对策的两个主要途径在废物最小化成功实践基础上,1990年10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从法律上确认了:
污染首先应当削减或消除在其产生之前,污染预防是美国的一项国策。
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针对这一法律发表讲话指出:
“着力于管道末端和烟囱顶端,着力于清除已经造成的损害,这样的环境计划已不再适用。
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新的工艺、新的过程,以便能预防污染或使污染减至最小,亦即在污染产出之前即加以制止”。
与此同时,在欧洲,瑞典,荷兰,丹麦等国相继在学习借鉴美国废物最小化或污染预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纷纷投入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活动。
例如,1988年秋,荷兰以美国环保局的《废物最少化机会评价手册》为蓝本,编写了荷兰手册。
荷兰手册又经欧洲预防性环保手段(PREPAPE)工作组作了进一步修改,编成《PREPARE防止废物和排放物手册》,并译成英文,广泛应用于欧洲工业界。
2.2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情况
1.70年代认识到通过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2.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指出,环境污染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
3.1992年国务院发布《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明确宣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采用清洁工艺。
4.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确立清洁生产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5.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推行清洁生产列为优先领域;
6.199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与行业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
7.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8.199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以便更深入地促进清洁生产。
9.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
“鼓励清洁生产”
10.1999年,国家经贸委冶金、化工、石化、轻工、纺织5个行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10个城市作为清洁生产试点。
有关部门及省市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国际合作等。
11.2000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12.2002年,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
13.2003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14.200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15.200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16.综上所述,清洁生产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及环境
17.保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8.
(1)企业示范:
自1993年以来,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进下,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以及交通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
(2)培训:
截止2000年5月,国内通过不同途径已组织了550个清洁生产培训班,共有16,000多人次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了解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技术人员也获得了专门的清洁生产知识和技能。
20.(3)机构建设:
1994年底我国成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继后,全国陆续成立了一批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如中国石化总公司、化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轻工总会、冶金、纺织、船舶清洁生产中心等。
已成立的地方清洁生产中心有:
北京、上海、天津、陕西、黑龙江、山东、江西、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重庆、长沙等。
还有不少省市正在筹建。
21.(4)法制建设:
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和1996年修订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明确规定: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仅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219企业的统计
●推行清洁生产后获得经济效益5亿多元;
●COD排放量平均削减率达40%以上;
●废水排放量平均削减率达40-60%;
●工业粉尘回收率达95%。
☐试点经验证明:
v实施清洁生产,能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v可以降低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可有效解决污染转移问题;
v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v可以挽救一批因污染严重而濒临关闭的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
☐目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v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v二是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
v三是缺少相应的技术和信息;
v四是先行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某些方面侧重于“末端治理”。
3.清洁生产的概念
3.1清洁生产的定义
美国环境保护局对废物最少化技术所作的定义是:
“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产生的或随之处理、处置的有害废弃物量。
它包括在产生源处进行的削减和组织循环两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导致有害废弃物总量与体积的减少,或有害废物毒性的降低,或两者兼有之;并与使现代和将来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最小的目标相一致。
”这一定义是针对废弃物而言的。
未涉及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产品与环境的相容性问题,但提出以“源削减”和“再循环”作为最小化优先考虑的手段,对于一般废料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
这一原则已体现在随后的“污染预防战略”之中。
欧洲专家倾向于下列提法:
清洁生产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来说,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上述定义概括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为减少风险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但比较侧重于企业层次上。
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
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
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
Ø对于产品,它意味着减少产品从原材料选取到使用后到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的影响;
Ø对于生产过程,它意味着节约原料和能源,消除有毒物料,在各种废物排出前,尽量减少其毒性和数量。
Ø对于服务,则意味着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Ø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被定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为:
清浩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内涵
v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
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强调“源削减”,尽量将污染物消除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且对最终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v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从改造产品设计、替代有毒有害材料,改革和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物料循环和废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工作和技术进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清洁生产”定义的解读
v思想本质:
环境战略、发展理念
v核心要素:
整体预防、持续运用(结果是持续改进)
v适用对象:
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
v运用要求:
对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替代淘汰、减量降毒;对产品—权衡整个生命周期;对服务活动—纳入环境因素
v宗旨:
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清洁的能源
v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v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v新能源的利用;
v节能技术。
(2)清洁原料
v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3)清洁的生产过程
v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v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v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v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v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v完善的管理。
(4)清洁的产品
v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
v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v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v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v合理包装;
v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v易处置、易降解。
3.3清洁生产的特点
(一)是战略性。
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
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
(二)是预防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三)是综合性。
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
(四)是统一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
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五)是持续性。
清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应当有更高的目标。
“清洁生产”定义的解读
v思想本质:
环境战略、发展理念
v核心要素:
整体预防、持续运用(结果是持续改进)
v适用对象:
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
v运用要求:
对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替代淘汰、减量降毒;对产品—权衡整个生命周期;对服务活动—纳入环境因素
v宗旨:
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
(1)清洁的能源
v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v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v新能源的利用;
v节能技术。
(2)清洁原料
v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3)清洁的生产过程
v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v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v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v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v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v完善的管理。
(4)清洁的产品
v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
v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
v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v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
v合理包装;
v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v易处置、易降解。
3.3清洁生产的特点
(一)是战略性。
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
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
(二)是预防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三)是综合性。
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
(四)是统一性。
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
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五)是持续性。
清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应当有更高的目标。
如何推行清洁生产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行清洁生产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要做:
(1)制定特殊的政策以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2)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和政策以克服障碍;
(3)进行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
(4)安排各种活动提高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
(5)支持工业示范项目;
(6)为工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7)把清洁生产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之中。
企业层次来说,实行清洁生产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要做:
v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核心和关键
v开发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计划;
v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v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
v进行产品生态设计;
v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
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1、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是改进设计。
在工艺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生产的产品不危害人体健康,不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回收的产品要易于回收;
(2)是使用清洁的能源,并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3)是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4)是综合利用,包括废渣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废物回收利用;
(5)是改善管理,包括原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现场环境管理等。
2、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
(1)是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小;
(2)是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是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
(4)是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3.6清洁生产的意义
(一)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三)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四)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
3.7清洁生产工具
v清洁生产审核
v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
v生态设计
v生命周期评价
v环境标志
环境管理会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洁 生产 概念 推进 实践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