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 作业.docx
- 文档编号:11760724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32.18KB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 作业.docx
《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 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酶与ATP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省皖北联考)37℃时,测量不同pH条件下人体两种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pH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淀粉酶活性
mg/g·30min
200
203
250
300
350
490
450
200
蛋白酶活性
μg/g·30min
1520
1750
1500
1400
1020
980
700
500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B.为进一步确定该淀粉酶的最适pH,应该在4.0到6.0间细化梯度
C.由表可知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
D.表中蛋白酶活性可以表示胰蛋白酶的活性
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A错误;为进一步确定该淀粉酶的最适pH,应该在5.0到7.0间细化梯度,B错误;表格显示,两种酶活性最高对应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C正确;表格中蛋白酶的活性最适宜pH在2.0左右,可以代表胃蛋白酶,而胰蛋白酶的pH是偏碱性的,D错误。
2.(2019·银川一中第一次月考)分别将等量的A、B两种不同生物新鲜的同种组织的样品进行研磨,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平均分成若干组,调节一系列pH后转移到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过氧化氢剩余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若酶没有失活,则在相同pH条件下,A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大于B组
B.若将pH由11调到9,则A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小于B组
C.在相同pH条件下,A、B两组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含量不同
D.若改变反应温度,则A、B两组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会发生改变
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条件下,A组的剩余量大于B组,说明A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小于B组,A项错误。
pH为11时过氧化氢酶已经完全失去活性,再把pH调到9,酶活性不会恢复,也就不能再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B项错误。
在相同pH条件下酶的浓度不同,底物的分解速率不同,C项正确。
温度的改变不会影响酶的最适pH,D项错误,故选C。
3.(2019·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
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有的酶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活细胞都能合成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用于自身代谢需要,D错误。
4.(2019·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月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C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不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碘液遇淀粉变蓝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等,水解产物遇碘液不显蓝色,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遇淀粉都不变蓝,故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B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氯化铁属于无机催化剂,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可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合理,D错误。
5.(2019·广东四校联考)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
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高效性
C.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解析:
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不需加热,A错误;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核酶具有催化作用,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最好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B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因此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核酶特异地结合mR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因此有氢键的形成,核酶能切断特定的mRNA,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
6.(2019·福建福州名校质检)某实验小组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
B.曲线Ⅰ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解析:
由图可知,曲线Ⅱ的酶促反应速率较曲线Ⅰ低,而二者的区别是Ⅱ加入了化合物X,则可以推测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A正确;从实验处理上看,曲线Ⅰ是对照实验,B正确;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没有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从题图可知曲线Ⅰ、Ⅱ对应的最适温度是相同的,D正确。
7.(2019·福建福州一中月考)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解析: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多种生命活动,A项正确;机体在睡眠时生命活动仍然进行,仍需要消耗ATP,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均能合成ATP,C项正确;植物根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由呼吸作用提供,D项正确。
8.(2019·重庆第一次模拟演练)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磷酸肌酸(C~P)+ADPATP+肌酸(C)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偶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解析:
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由磷酸肌酸(C~P)+ADPATP+肌酸(C)得出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偶联,B正确;肌肉收缩消耗ATP时,在磷酸肌酸作用下合成ATP,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由题意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D正确。
9.(2019·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乙中进行①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线粒体
解析:
图甲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A错误;ATP水解生成ADP的过程中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也就是c键断裂,B正确;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可使ATP与ADP进行快速转化,C正确;夜间有O2存在时,ATP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正确。
10.(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二模)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传递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的体色。
阳光下蚜虫的ATP合成量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合成量将会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正常情况下蚜虫在黑暗中合成ATP时会伴随着O2的消耗
B.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仅仅来自呼吸作用
C.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不一样
D.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余下部分可成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黑暗时蚜虫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正常情况下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A正确;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还来自光能,B错误;不论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消耗的ATP的量相同,C错误;ATP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余下部分可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
11.(2019·天津实验中学阶段性考试)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
B.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产能
C.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
D.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
解析:
图中的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A错误;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并储存在ATP中,B正确;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胞吞和胞吐,C错误;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同样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12.(2019·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甲、乙两种酶用M酶在适宜条件下处理时,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若M酶为胰蛋白酶,则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B.若M酶为RNA酶,则甲酶可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乙酶活性下降仅仅是由空间结构改变引起的
D.甲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作用
解析:
胰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由于甲酶活性没有变化,说明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A正确。
若M酶为RNA酶,则能将RNA水解,因此乙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甲酶是蛋白质,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乙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被M酶水解,不仅空间结构改变,而且肽键或磷酸二酯键也会断裂,C错误。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西南昌摸底调研)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甲表示酶的抑制作用,图乙表示受到X、Y两种抑制剂作用后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底物浓度及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测得),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
(2)结合两图信息可知:
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可以降低或解除Y(填“X”或“Y”)抑制剂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图甲中b(填“b”或“c”)模式相同。
(3)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
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处积累,增加(且延长)乙酰胆碱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疾病。
解析:
(1)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可以使更多的底物分子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分子,这样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图甲显示,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在酶上有相同的结合部位,由此可知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降低或解除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引起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酶的活性丧失,故在底物浓度较大、酶的浓度较小时,所有的酶的活性均受到抑制,酶促反应速率为0,由此可知曲线2的X抑制剂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而曲线3的Y抑制剂表示竞争性抑制剂。
(3)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积累,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14.(2019·云南昆明重点高中模拟)ATP既是神经元的“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信号分子。
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ATP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却能满足细胞能量需求的主要原因是ATP和ADP可相互迅速转化。
(2)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把少量ATP的Pγ用32P标记,几分钟后,发现细胞中32P出现在Pi中;而标记Pβ后做同样的实验,相同时间内,32P却不出现在Pi中,原因是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
(3)图中ATP和典型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具有这一结构特性是因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间隙中的ATP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物质X是腺苷。
(4)ATP可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原因是接受ATP信号的细胞(靶细胞)膜上具有特异性受体(或受体1)。
为了验证ATP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一结论,可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的释放(或典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再刺激图中释放ATP信号的细胞,靶细胞膜上应出现膜电位变化。
解析:
(1)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却能与ADP相互迅速转化,因而能满足细胞能量需求。
(2)Pγ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把少量ATP的Pγ用32P标记,几分钟后发现细胞中32P出现在Pi中;而标记Pβ后做同样的实验,相同时间内,32P却不出现在Pi中,这是因为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
(3)图中ATP和典型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具有这一结构特性是因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ATP由腺苷和3个磷酸组成,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物质X是腺苷。
(4)ATP可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由于ATP和神经递质均可作为信号分子,因此为了验证ATP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一结论,可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的释放,再刺激图中释放ATP信号的细胞,若靶细胞膜上出现膜电位变化,则可说明ATP可作为信号分子。
15.(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耐热(70℃处理活性不受影响,但在100℃高温下失活),β-淀粉酶不耐热(70℃处理15分钟即变性失活)。
现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以验证常温下α-淀粉酶的活性大于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过程中测定淀粉的剩余量,具体过程不要求描述)。
(1)酶催化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简要写出:
①实验思路:
将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提取液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甲组放在常温下,乙组放在70_℃恒温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后取出,丙组高温100_℃处理相同时间取出;在常温条件下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淀粉的剩余量,记录并比较甲、乙试管的差值与乙、丙试管的差值大小。
②预期实验结果:
乙、丙试管淀粉剩余量的差值大于甲、乙试管淀粉剩余量的差值;
实验结论:
α-淀粉酶的活性大于β-淀粉酶的活性。
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酶活性的实验,解题要点是识记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并设计实验步骤。
(1)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
(2)根据实验目的“验证常温下α-淀粉酶的活性大于β-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应遵循的对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思路是:
将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提取液均分为三组编号甲、乙、丙,甲组放在常温下作为对照组,可衡量总淀粉酶的活性,乙组放在70℃恒温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后取出(目的是使β-淀粉酶失活,即乙组中只有α-淀粉酶有活性),丙组高温100℃处理相同时间取出(丙组中两种酶都失活),在常温条件下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淀粉的剩余量,记录并比较甲、乙试管的差值与乙、丙试管的差值大小。
甲、乙试管的不同与有无β-淀粉酶的活性有关,其差值大小反应β-淀粉酶的活性,乙、丙试管的不同与有无α-淀粉酶活性有关,其差值大小反映α-淀粉酶的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酶与ATP 作业 一轮 复习 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