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docx
- 文档编号:11759651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44.11KB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东汉司马迁撰写,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苏轼、陆游、辛弃疾。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2.下列句子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难以言说的画面——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
B.负了伤的大菱痛苦地呻吟起来,二菱安慰她,又好像是在报怨,这让老头子感到无地自容。
C.虽然此处敌军抵抗顽强,但我军英勇杀敌,终于在数天激战后,击溃一切抵挡力量,守军张惶失措,弃城逃蹿。
D.一伙强盗在坠满珍宝,恍若月宫的圆明园大肆劫掠,然后笑嘻嘻地背着装满的箱匧回到了欧洲。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
B.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有的浓,有的淡。
C.后来发生了分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朔方(shuò) 迸射(bìng) 哂笑(shěn) 深恶痛疾(è)
B.污秽(huì) 虐待(lüè) 淳朴(shūn) 长吁短叹(xū)
C.稽首(qǐ) 罪孽(niè) 匿名(nì) 广袤无垠(mào)
D.雷霆(tǐng) 苋菜(jiàn) 牟取(mú) 肃然起敬(s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江都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C.珍视先贤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他们最真挚的怀念。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求学的经历说明:
学有所成的关键就在于自己学习的勤奋和不求甚解。
B.走进六月的荷花池公园,便可见朵朵荷花盛开,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C.得知自己获得了第一名,他高兴得喜出望外。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富庶)
二、现代文阅读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
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
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
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
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
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
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
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
“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
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
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
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
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
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
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
“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
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
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
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
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8.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
①段:
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
②③段:
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
④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9.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10.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11.第②③可否颠倒一下顺序?
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
池沼和河道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2.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
(2)文章划线句子中的“这”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俯仰生姿”是一个富有画意的词语,请再从选段中找两个这样的四字短语。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①;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②。
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③,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④也,学于子夏。
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⑤者也,指⑥于乡曲,学于子墨子。
索卢参,东方之钜狡⑦也,学于禽滑黎。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⑧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师》)
【注释】①爽:
败坏,指口里有病说不出话。
②狂:
狂乱(无知)。
③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均为古代人名。
④驵(zǎng):
牲口交易的经纪人。
⑤暴:
凶恶、残暴。
⑥指:
受指责。
⑦钜狡:
闻名的狡猾的人,钜通巨。
⑧刑戮死辱:
刑罚、处死、侮辱。
14.将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译成现代汉语。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子张,鲁之鄙家也。
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1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组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D.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17.两文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强调学习的好处在于可以“知不足”,“□□□”;乙文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
18.从论证方法上看,甲、乙两文有何异同?
四、句子默写
19.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2)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古诗词赏析,阅读《行路难》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三个典故?
、 、 。
21.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22.末尾一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
”在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综合性学习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这篇网文为了传达“外卖有罪”的理念,不惜诅咒下一代。
过去很多人都被《你穿过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灭我们的未来》刷过屏。
文中同样给出一个十分hǔ人的数字:
牛仔裤几乎就是由水制成的,一条牛仔裤居然要耗费3480升水。
呼吁环保是一件好事,但□□□□(故意说些夸大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是不正确的方式。
与其妖魔化外卖,不如关心一下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更靠pǔ一些。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诅咒________ 耗费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ǔ________人 靠pǔ_________
(3)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提示,用正楷字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_。
七、作文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众人行固然美好,但一个人独自前行更显珍贵。
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自我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场所排遣内心寂寞……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体悟。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独自前行也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