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docx
- 文档编号:11759089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48.97KB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docx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1宇宙中的地球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Ⅱ卷)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A5.B
【解析】
考点:
区域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2017•新课标Ⅲ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
C.9月2日D.11月2日
【答案】10.B11.D
11.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4月28日、6月28日和9月2日太阳直射点都是位于北半球,故选D。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规律。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判断丁地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然后在以丁地的纬度为参照,依此判断其他三地的纬度位置。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
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
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7.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答案】6.C7.A
【解析】
7.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
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
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地理位置的判断、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点睛】本题以某中学旗杆影子的变化和我国的24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6题,要能够利用时间、昼长的相关计算判断出该地的经度和昼长,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与天津的昼长的比较结果,得出该地与天津的南北方位;第7题,一是要明白题意,二是要掌握太阳日落方位的年变化规律,三是要根据24节气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017•北京卷)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答案】1.B
考点:
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城市交通。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工作时间和城市日机动车流量变化的关系,然后根据甲城市工作时间的北京时间与甲城市当地区时的关系,判断甲城市所处的时区。
注意甲城市是北京时间2时上班,说明甲城市的时区比北京(东8区)早6小时,而不是晚6小时。
(2017•北京卷)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第3~5题。
图3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B4.A5.C
【解析】3.春分(3月21日)之后为清明节,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多为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的长江中游地区。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
二十四节气、我国降水和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速记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7•江苏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C.18点D.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答案】3.C4.A
【解析】
北半球广州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悉尼是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悉尼和广州之间,则该日正午树影朝向不相同;由于该日70°S附近出现极昼,因此太阳直射20°S附近,所以悉尼和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睛】根据图中昼夜分布规律,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从而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
【2017年高考模拟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三)文科综合地理试题)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左图实线所示为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渭河平原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珠江三角洲
2.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P点由b移向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P点由b移向c期间,大庆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最可能是寒露
D.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
【答案】1.A2.C
1.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
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
2.P点由b移向c期间,时间时从冬至到春分,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P点由b移向c期间,大庆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错;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节气刚过秋分,最可能是寒露,C对;P点位于①位置时,大庆的昼短夜长,且昼在逐渐变短。
……网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
(一)文综地理试题)2016年11月30日,民间自古流传至今,作为指导农事补充历法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3.北京周边地区,冬小麦全生长期一般在265天左右。
根据节气图,当地小麦播种与收割时节大致接
近于
A.立秋夏至B.立秋小满C.秋分芒种D.秋分立夏
4.与诗句“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中所描述的时间日出方位相同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C.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答案】3.C4.A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阿图什天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月1日21:
20(北京时间)
5.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
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D.风积地貌
6.在图中所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东北该地与北京昼长相当
B.东南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小于47.5°
C.东北此季节索马里半岛东面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D.东南阿图什天门的影子变化角度小于180°
【答案】5.C6.B
5.根据材料,阿图什天门是风力侵蚀形成。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侵蚀形成,A错。
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B错。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与阿图什天门成因类似,C对。
风积地貌是风力沉积形成,D错。
6.读图,在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5月1日21:
20,根据经度计算,当地地方时约18:
20,正值日落时间。
夏半年日落西北方向,拍摄者拍摄到日落景观,应位于太阳的东南方位,A、C错。
该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为47°,小于47.5°,B对,D错。
点睛:
了解外力作用类型,区分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的差异。
注意5月份是夏半年,日落西北方向。
拍摄者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对。
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是47°。
(天津市南开区2017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右图是晨昏图上地方时为12时的T点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轨迹图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一年之计在于春。
2017年北京时间2月3日23时34分立春。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2017年立春时刻状况的是
A.
B.
C.
D.
8.右图中T点由a移向b期间,下列地理事象可能发生的是
①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②南极附近部分地区发生极昼
③天津昼夜时长之比不断变小 ④天津的朝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7.D8.C
(福建省三明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查文综地理)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
历史上,梅关古道是广东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
下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9.“庚岭寒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花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
影响梅花次第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差异B.降水条件差异
C.光照条件差异D.热量条件差异
10.梅关是一座古老的关楼,位于梅岭之巅,是岭北与岭南分界线,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关口两侧分别留影。
关楼留影效果最佳是在
A.清明节傍晚,南侧B.劳动节日出,北侧
C.端午节日落,南侧D.元宵节中午,北侧
11.梅关古道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造成这一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答案】9.D10.B11.C
10.清明时节该地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A错;劳动节日出东北,北侧光线好,B对;端午节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C错;元宵节日出东南,北侧光线不好,D错。
11.梅关古道是古代主要交通要道,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梅关古道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越来越小,选择C。
(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地理试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中能正确表示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时晨昏线的是
A.aB.bC.cD.d
13.天宫二号发射到成功对接过程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A.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B.正午入室光线渐少
C.昼夜长短差异渐小
D.室外气温逐渐降低
【答案】12.B13.A
13.由材料可知,天宫二号发射到成功对接是在10月17号到19号,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日出方位逐渐偏南,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正午入室光线渐长;昼渐短、夜渐长,昼夜长短差异渐大;时间较短,室外气温变化不大。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陕西省汉中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文综地理试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某地关于小麦种植的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后,我国华北地区
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公转变慢
16.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汉中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的两个节气是
A.惊蛰与清明B.大雪与小寒
C.白露与寒露D.芒种与小暑
【答案】14.C15.C16.D
【解析】
16.汉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在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影长最短,因而夏至日前后的节气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读图可知芒种与小暑是夏至日前后的两个节气。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地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
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17.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
A.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B.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D.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18.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答案】17.A18.C
【解析】
点睛:
(知识拓展)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
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
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白露以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日晷,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摆放角度、使用地区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立晷等多种,但其设计原理都是相同(即指针指向北极星或相反方向)。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日晷的使用受()条件限制。
A.纬度B.季节C.天气D.地形
20.日晷的指针投影运行的方向是()
A.顺时针B.逆时针C.南北半球相反D.正午晷针指向正北
21.若在北回归线设立一个日晷,则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
A.0°B.23°26′C.66°34′D.90°
【答案】19.C20.C21.B
【解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6年11月18日下午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着陆场顺利返回着陆。
我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我国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2016年10月17日0时30分B.2016年10月17日0时46分
C.2016年10月16日23时30分D.2016年10月16日23时46分
23.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期间
A.我国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B.法国南部沙滩浴场进入旅游旺季
C.乞力马扎罗山麓的热带草原草木枯萎,动物南迁
D.索马里暖流逐渐增强
24.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着陆后我国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A.立冬B.霜降C.小雪D.大雪
【答案】22.C23.D24.C
【解析】
24.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因此大概每15天一个节气,由材料可知,可知该日为2016年11月18日。
距离冬至日12月22日大约相差30天,即与冬至日相差两个节气,根据24节气的顺序可知,冬至之前的与东芝相差两个节气的为小雪,故答案选C。
点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指“渭城”(现咸阳渭城区)、“阳关”(现敦煌市西南)是中国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关卡要塞。
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至明清时期被完全废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诗中所描写季节与渭城所发生的地理现象相吻合的是
A.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变大B.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正午日影逐渐变长D.夜长逐渐变短
26.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后被废弃,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战争B.与西方陆上交通逐渐衰弱
C.生态环境恶化D.丝绸之路导致人口西移
【答案】25.D2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交通运输的地理因素,要求我们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联系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的地理因素。
25.诗中所描述的季节是我国的春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变小,昼长不断增长,日出时间逐渐变早,正午日影逐渐变和短,夜长逐渐变短,选择D。
26.因战争被废弃,战后可以恢复,A错;随着海洋运输的不断发展,与西方陆上交通逐渐衰弱,关卡被废弃,B对;生态环境恶化和丝绸之路导致人口西移不符合现实,CD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 01 宇宙 中的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