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docx
- 文档编号:11755655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85KB
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docx
《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
61专项行动汇报材料
篇一: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永昌县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2011年3月日)
各位领导:
我受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托,就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总体情况
食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身体健康。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来抓。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的监管职责,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县食品安全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我县食品安全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保证了“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目前,全县共有取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有9类15个产品;省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认定1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30万亩;生猪定点屠宰场4个。
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180家。
其中:
食品生产企业17家,均取
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签订了承诺书的小作坊60家;食品流通企业61家;食品流通个体户1295家;餐饮服务单位703家,经过量化分级评定,信誉度级别被评为B级的5户,被确定为C级的252户;学校、幼儿园集体食堂41家;工地食堂3家。
二、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去年,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精心部署全年目标任务,各监管部门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主动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县群众的食品安全。
一是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安排部署《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
县政府主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就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联席、无缝衔接、信息共享、信息发布等监管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我县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开展综合监管。
去年以来,县卫生局积极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及时转发相关文件,多次组织各监管部门负责人召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先后组织开展了针对食品添加
剂、问题乳粉、地沟油、水产品等产品以及集体食堂和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种养殖源头管理。
县农牧局组织开展了种植业产品、水产品、生鲜乳、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和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治理行动,切实把好农产品源头质量关。
大力实施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监控计划。
按照《永昌县深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积极实施“三品”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
抽取农畜水产品生产场所样品187份,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抽检蔬菜生产基地品种20多个,抽检率达80%以上;肉食品检疫率100%;农资、生鲜乳、饲料监测合格率100%。
县商务局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定点屠宰和肉品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依法查处违法案件8起,没收不合格肉品公斤,价值1000元。
四是严把食品生产监管关。
县质监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规范食品安全的监管行为,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整顿和监管,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工作,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开展专项监督检查8次,查出不合格企业6家,均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整改合格率100%;依法取缔无证照
食品加工小作坊6家;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8起,销毁价值
万元的不合格产品。
五是规范食品流通市场秩序。
县工商局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
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创新手段、增加监管频次,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现场指导,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强化行业自律意识。
全面推行“一票通”台帐制度。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规范化建设。
检查食品经营户9126户次,检测食品40个批次,查出不符合食品经营户32户,案值万元,收缴罚款万元。
受理各类举报申诉268件,办结率100%。
六是严格餐饮服务环节监管。
县食药监局积极履行餐饮服务行政许可与监督管理职责,认真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全县餐饮服务基本情况。
在县卫生监督所的协助下,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对餐饮消费环节许可审查和日常检查,全力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进货验收台账,落实餐饮具洗涤消毒制度,不断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的经营行为;按要求组织实施“两会”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检查餐饮服务单位2700户次,许可证持有率100%;从业人员均持有健康证明;行政处罚6家,收缴罚款9430元,责令整改21家。
七是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夯实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基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的要求,各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各自制定的宣传培训方案,以“人民群众了解,从业人员熟悉,执法人员精通”为目标,采取送法上门、发放宣传手册、制度上墙、开业前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构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监管协管网络建设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现代化、规模化水平还比较低,这些企业量大面广,规模小,分布散乱,科技含量底,绝大多数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陈旧,作业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再加上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流动性大,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没有充分调动起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来,企业自律意识不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对诚信守法企业缺乏具体的褒奖措施。
四是食品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饮店以及“流动餐厅”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隐患还没能得到根除。
五是各监管单位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及时
篇二:
六十一团教育财政财务教育投入使用管理自查报告
财政财务教育投入使用管理
自查报告
根据师教发2013171号《关于开展财政财务教育投入的使用管理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团对团场财政财务教育投入的使用管理专项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团场财政财务教育投入总体情况
2011年,团场教育支出14010000元,财政拨款14032156元,基本支出10440000元,专项财拨3592156元;2012年团场教育支出16190000元,团内补贴1700000元,财政拨款12175120元,基本支出9875300元,专项财拨2299820元。
2012年比2011年教育支出增长2180000元,增长率为%,主要原因是2012年由于双语幼儿园基本建设,学前教育投入加大。
2013年,团中学预算支出合计12480000元,人员支出
8878000元,公用经费支出692300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0000元,公务接待费8000元,项目支出621000元。
2013年边境团场基本运转经费标准60000元/人,财政资金补助为10280000元。
其中,综合财力补助10280000元,团补贴2201000元。
二、提高财政财务教育支出比重
2011年全团财政支出143340000元,财政财务教育支出占
%;2012年全团总支出178070000元,财政财务教育支出占%。
2012年比2011年,财政财务教育支出减少个百分点。
2011年学校临时津补贴增加,2012年没有临时津补贴。
三、合理安排使用教育经费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我团合理使用中央教育专项资金,在落实国家关于教育重大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倾斜,大力支持团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
2011年,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260100元,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48000元,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134780元;2012年,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48000元。
2013年学,前幼儿资助专项经费167400元(279人)。
大力支持团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2011年,团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央专项资金570000元。
大力支持团场儿童安全保障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11年,校园安全保卫专项资金46000元,校舍维修元,寄宿生生活补助327500元,2012年,校园监控设备43000元,校园基础设施新建、维修和改造元,校舍安全专项资金1150000万,2013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595000元。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011年,春季免费教科书66482元,秋季免费教科书138810元,宿生生活补助327500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92250元;2012年,春季免费教科书125825元,秋季免费教科书144615元,寄宿生生活补助306500元,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46125元;2013年,春季免
费教科书127495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92250元,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976125元。
我团在保障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同时,支持教育项目,保护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2012年为参与国培计划的教师报销培训费2303元。
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我团明确经费管理责任,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经费使用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机制。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学校校园道路硬化和绿化须加大投入。
2.学生贫困资助款项下拨不及时,给执行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希望加大校园道路硬化和绿化投入,及时下拨资助款项。
2013年11月22日
篇三:
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山西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2月2日)
尊敬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对何炳光司长一行莅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建国六十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20亿吨,外调80亿吨,支撑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源环境损耗高达万亿元以上。
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扎实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稳步实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先后被列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生态建设试点省、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试点省、循环经济认证试点省、全国首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省。
经过全省
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以能源消费年均%的增速支撑了GDP年均%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下降到,扭转了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万吨下降至2010年的万吨,累计下降%。
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的万吨下降至2010年的万吨,累计下降%。
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10个重点城市、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的97个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上升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个百分点。
汾河水库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一类水质标准,下游河段基本达到农灌标准,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截至2010年底,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左右。
其中,洗中煤、煤泥利用率达到95%以上;焦炉煤气利用率提高到86%;矿井瓦斯抽放气综合利用率达到55%左右;焦油、粗苯加工回收率达到100%,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成效显著。
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全省煤炭矿井数由整合前的4389座压减到1053座,煤矿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10万吨/年,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采区回采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79%以上,选矿回收率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非煤矿山由整合前的4194座关闭压减到2917座,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格局。
五是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全省煤层气抽采总量亿立方米、利用总量2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和%,生产规模、增长速度均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六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
2010年,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5%,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0%。
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立方米下降到立方米。
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总体要求,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工业新型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出台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力度,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346万吨、水泥2586万吨、电石铁合金万吨、焦炭3282万吨、造纸万吨。
对新建项目严格土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审批条件,从产业准入、行业布局、能耗限额、信贷投放等方面,加强对电力、冶金、化工等“两高”行业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能耗,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和产能过剩。
深入推进服务业“1+10”工程,积极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实施了218个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全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制定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开展试点示范,初步建立完善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节约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先后成立了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组和循环经济促进会、循环经济研究院等服务机构,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等,《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进入人大立法二审程序;公布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钢铁和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开展了“煤炭
行业循环化发展”等专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编制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煤矸石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山西循环经济》杂志双月刊、《循环经济在山西》画册等。
针对我省资源禀赋、产业相近、容易耦合等特点,以试点示范为带动,确定两批省级试点单位共120个,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煤炭行业的“煤-电-材、煤-焦-化”、煤化工行业的“洗煤-焦化-冶炼-水泥-余热发电”等。
每年与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政府投资约57亿元,达到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67%,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的100个项目已建成75%以上,总投资约1400亿元。
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每年可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2700万吨以上,减少焦炉煤气等余热资源排放8亿立方米以上,形成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等利废建材生产能力150亿块标砖。
三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先后以国家“千家企业”、省“双百家”企业和“省千家”企业行动计划为载体,积极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和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实现节能能力2500万吨标准煤以上。
支持建设了约50万用户的大型沼气工程、约63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约亿平方米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约2086万支以农村和公共机构为重点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约65万盏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1 专项 行动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