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docx
- 文档编号:11751659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66.85KB
精练精析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docx
《精练精析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练精析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练精析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要点名师点拨】
【点拨1】黄河流域为什么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提示:
(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推动了经济发展;(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点拨2】古代区域经济发展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借鉴。
提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现了经济文明的多样性。
当今经济建设中首先要正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利用当地优势加快发展。
其次协调发展,地区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互通有无。
再次,先进、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在人才、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援助。
【点拨3】推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1)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2)社会环境:
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3)政府政策:
政治中心的转移及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4)人口因素:
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
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点拨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提示:
(1)南移的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时期表现得更突出。
(2)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3)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4)南移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是由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
典题训练:
(2009·东莞高一检测)《宋史·食货志》载:
“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
”当时流行的谚语说: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
A.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南宋,“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均在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典型例题探究】
【例1】(2009·汕头高一检测)据统计: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
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
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解题分析】本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人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也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A
【变式训练】之所以出现下图的人口南迁,主要是因为( )
A.生态环境恶化 B.八王之乱的发生
C.安史之乱的爆发 D.靖康之变的发生
答案:
D
【例2】(2008·广东高考)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A.西周B.西汉C.晋D.宋
【解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为切入点,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信息。
图中的江水是长江的古称,由此判断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这是宋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A、B、C表述的年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答案:
D
【变式训练】(2009·广州模拟)下表是《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储粮食量
各地(部分)储粮总数
从以上表格你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河南、河北两道是重要产粮基地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唐朝经济繁荣
答案:
C
【学业达标训练】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
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古人把人口迁移的原因总结为五逃:
“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
”其中“军”是指( )
A.长期战乱
B.供给军队的物资
C.高利贷
D.经营不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其中“军”指的是供给军队的物资。
3.(2009·潍坊高一检测)唐人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这表明( )
①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②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
③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材料反映了北人南迁的原因和民族融合的状况,故选B。
4.“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
”这是对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两宋时期
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5.(2009·广州学业水平检测)从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迷人。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
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①②③④从地理因素、社会环境、政策等角度指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6.据记载:
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
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代 D.明朝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南方遍种小麦,并出现食面食的现象,说明此时已有大量北民南迁,而北民南迁出现过三次高潮,选项中最早的是B项唐朝。
7.右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
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
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选南宋时期。
8.人口迁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南方人口数量逐渐超过北方
B.导致南方人地矛盾突出,破坏了生态平衡
C.江南开发进程加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人口大量南迁加速经济重心南移,而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人口增长也只是现象。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常熟,天下足。
”
材料四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第
(1)题注意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江南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准确地概括材料;第
(2)题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第(3)题抓住重点回答问题。
答案:
(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
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呈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D.沿运河向北向南延伸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其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2009·沈阳高一检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对江南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最主要因素( )
A.南方环境相对稳定
B.南方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C.南方教育发达
D.南方风景秀丽、美女众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古代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导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C.南方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是农业发展的结果,所以A项错误;南方人开始从事农耕不能成为主要原因;B项自然条件只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能作为主要原因。
4.史载,南朝梁人傅昭儿媳拿了别人送的牛肉来孝敬他。
傅昭马上对儿子说:
吃了会犯法,告发又不行。
他们只好把牛肉赶紧埋掉了。
这段史料可以说明( )
①吃牛肉已经成为江南人民的嗜好
②南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③南朝农业耕作技术有所提高
④南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牛是中国古代农业耕种的重要动力,题中所述现象反映了南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能随意宰杀牛,也反映出南朝的农业耕种普遍使用牛,较之以前,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
5.(2009·中山高一检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 )
①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
②出现在国家分裂和战乱之际
③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④随文化重心的迁移而迁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劳动力,而北方人口南迁都与国家分裂和战乱分不开,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推动了江南发展,但文化重心南移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出现的现象,故选A项。
6.读《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的变化表明( )
A.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B.经济重心的迁移影响文化发达地区变迁
C.两宋时期中央集权的弱化有利于文学家的成长
D.北方文学家大批向南方迁移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表格信息反映了随着时间的变迁,南方文学家数量愈益超过北方,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A项未能体现文学家分布的变化特点;C项说法错误,两宋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项说法欠妥,容易排除。
故选B项。
7.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古代农耕社会中,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经济重心表明该地区农业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项只反映了商业的繁荣;D项说明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8.(2009·广东五校模拟)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并说“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则有“(江浙)财赋之地(经济),人物渊薮(人文)”的说法。
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经济政治重心开始南移
B.随着人口南迁出现政治重心南移
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D.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于中原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南北朝时期,政治中心的南移导致人口的南移,而且经济重心一开始在北方地区,说明中原农业生态系统优于长江流域,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12分,第10题14分,共26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
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 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
“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仍有所见。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汉代至清末江淮较大水灾统计
——《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请回答:
(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
(4分)
(2)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分)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长江流域开发的认识。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
(1)题应从长江流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角度分析;第
(2)题紧扣材料分析问题,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第(3)题明确古代对长江流域开发是片面的,未做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进程:
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开发进程加快,至唐宋时长江流域逐步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原因: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安定;北方战乱;劳动人民南迁。
(2)问题: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位抬高,水灾逐年增加。
原因:
落后的耕作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3)古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只注重了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了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最终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今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
10.(探究创新)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识读图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2)在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中,既有北人南迁,也有内地人口流向边疆,但北人南迁使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而内地人口流向边疆地区没有使那些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这是为什么?
(4分)
(3)每年春节前后,我国各个火车站就会出现如图三中的民工潮,请问这种民工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它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解析】本题以人口流动为切入点,组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了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渗透了对学生论证和探讨能力的考查。
第
(1)题可从政府政策与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方面分析;第
(2)题要从自然条件及人口流动的规模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辩证地分析影响。
答案:
(1)古代:
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民南迁。
现在:
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2)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经济的核心是农耕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南方具有发展农耕经济的
有利自然条件,而这些条件在边疆地区是不具备的;人口南迁的规模远远大于向边疆地区迁移的规模。
(3)民工潮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日益发展的结果,是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表现;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落户城市成本太高有关。
影响:
一年一度的民工潮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发达地区的用工荒;但也给我国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
教师备课资源
1.汉代以前,江南地区经济实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有( )
①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
②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
③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④蕴涵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汉代以前,江南地势复杂,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加上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较差。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东晋南北朝时期,处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大分裂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结合这一背景分析,故选D。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农业区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A项包括C项;B项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4.(2009·沈阳高一检测)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为我们描绘了江南小城的美丽景象。
江南地区正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是在(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
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5.江南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西汉时期西域作物的引进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宋朝时北方作物向南方传播
D.靖康之变,宋室南迁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方开始赶上北方,隋唐到南宋,江南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整个过程都是在西汉以后进行并完成的,故选A。
6.阅读下列三幅图:
请回答:
(1)图一展现了汴河船运繁忙的景象,这能否说明黄河流域是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
(2)观察图二、三,概括这两幅图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
第
(1)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开封的繁华、汴河船运的繁忙是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主要依据是汴河船运的主要财货来自江南地区。
第
(2)题图二反映了两宋之际的北民南迁,图三则反映了当时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繁荣。
答案:
(1)不能,因为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汴河船运财货应主要来自江南地区。
(2)靖康之变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练精析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必修二 精练 精析第 区域经济 重心 南移岳麓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