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ocx
- 文档编号:11749170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83KB
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ocx
《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武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
可行性分析报告
金代胜
2010-10-30
目录
前言
1、项目简介
(一)发展定位
(二)发展目标
2、项目背景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作用
3、会展业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4、影响会展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5、武汉会展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发展状况
(二)发展特点
6、武汉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7、风险预测分析及应对措施
8、结论及建议
前言
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在国际上统称为“MICE”,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和赛事等。
作为都市型的朝阳产业,会展业不仅自身能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1:
9的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信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区域合作等功能。
从会展业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会展业经历了单一会展、展会联动等发展阶段。
目前,能够做大作强会展业自身、整合相关产业资源以发挥会展业的产业带动功能和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空间集聚形态——会展经济区,正在逐渐成为会展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此类形态已经在新加坡、德国的慕尼黑等地初露端倪。
我国展览业近年发展较快,2007年展览总数达到4400个,北京、上海、广州作为我国的三大展览城市已经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
在良好的前景下,许多城市一拥而上,场馆建设如火如荼,但是从国内整体来看,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尚有待提升,会展的运作上与国外存在不小的差距,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上存在不足,并且呈现出以下情况:
(1)会展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等城市会展业发达,而另有部分城市会展业发展不理想,会展场馆(特别是在一些后起的会展城市)收益率较低,成为财政的包袱,成为所谓的“政绩工程”,成为舆论诟病的焦点;
(2)国内部分城市对会展业的理解尚局限在“会议+展览”的狭义范围内,而并未把庆典、大型活动、赛事等娱乐性活动归为其中,由此导致很多展馆在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上过于单一,仅仅作为产品的销售平台,而没有认识到其对金融、休闲娱乐、中介服务等配套服务性产业的较强互动性,使得会展产业的真正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武汉作为我国的重要特大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并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处于中心地带,是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承载地和窗口。
然而,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如产业结构有待升级调整,环境、交通和区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等。
在此背景下,如何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珠海市的经济腾飞,提升武汉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是武汉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项目简介
(一)发展定位
依托长株潭城市圈环境、交通、区位及产业优势,结合武汉市其周边区域会展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功能齐全的会展经济区,实现会展与产业带动和消费促进的完美结合;成为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力量。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武汉会展经济区打造成为:
◆集展览、会议、重大活动和赛事举办为一体,充分体现文化娱乐和旅游休闲的特殊功能,融合金融、物流、旅游、创意产业等多种配套功能的人性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综合性会展服务区域;
◆以光电子展、生物科技展和汽车展等重要展览为窗口,提升展览平台,依托长江流域的中心优势,积极组织大型娱乐休闲消费型活动,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2)发展目标
使武汉会展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每年举办的会展、节庆、赛事等活动项目总数不少于100个,其中国际知名会展数量不少于5个,举办国内、外大中型论坛、会议不少于20个,举办各类大型节庆、演出、赛事活动不少于30个。
年参加会议、展览等各种活动的人数总量不少于100万人次;会展品牌效应不断升级,充分发挥会展业带动作用,促进金融、咨询、物流、交通、通讯、餐饮、购物等配套业态的发展,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会展管理经验的承接地和传播的输出地。
2、项目背景
(1)我国会展业发展概况
我国会展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
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
1999年,境内国际展达694个,出国参展办展292个。
20年间,展会的数量和规模增长了数十倍。
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
北京和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
从展览规模看,北京为全国之最;从展会数量看,上海位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务年均近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
一九九九年北京就举办了世界建筑师大会、世界万国邮联大会等数十个国际、国内大型会议。
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一年内举办的超过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达到十二个以上,超过三四百人以上的国际会议有三十多个。
一九九七年,上海的四大展馆共承接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一百多次,并于2001年成功申办了2010世界博览会,目前每年定期在上海举办的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性会议达四十多个。
目前,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北京、上海、大连街城市明确将会展业纳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德合资、位于浦东、展览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已经开工。
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大连、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展览网络现已形成。
(2)发展会展经济的作用
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必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共性,它作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和交流中介,但同时它又不同于其他服务性行业,具有自身的个性,企业通过参加会展进行新技术、产品推广,可起到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同时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树立品牌形象,具有其他服务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事实上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会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的是立竿见影的,而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
会展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如财富论坛和APEC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以及推广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地位,带动了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
每一次会议或展览的举办将吸引大量的商务客和游客,即必然会带动交通、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且会展业的继续发展,将使展览、会议场馆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快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据测算,会展业的最大带动系数为1:
9,如果会展场馆的收入是1,那么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社会收入则是9。
三、会展业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会展业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博览会、展览会而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业,其产品在国际上统称为“MICE”,即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andExhibition,具体包括大型会议、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体育运动会和节庆活动等。
(1)会展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纵观全球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随着会展业的逐渐成熟,及其对所在城市发展带动能力的逐渐提升,会展业呈现出一个“单一会展——展会联动——会展经济区”的发展趋势。
1、单一会展
在这一阶段,展会只是为了展示成果、交易促进、招商引资等单一目的所举办,展会对举办城市能够起到一定的产业带动和城市知名度提升的作用,但由于展会的功能单一,其与所在城市之间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导致会展的真正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会展对举办城市的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
单一展会阶段,是所有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必需经过的阶段,如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的以宣传、推介某一行业的成果、成就类展会,计划经济时期的全国性订货会、交易会,以及以洽谈招商引资、经贸合作、出口成交为目的地方政府主导型综合性展会均属于单一展会阶段。
国外很多城市以及国内部分城市的会展业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并经过这一阶段的积淀,成功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进行转型。
2、展会联动
展会联动,是在单一会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这一阶段,会展业更加强调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以及展会的品牌意识和会展对举办城市的影响,尤其是会展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带动功能得到了更大地发挥,推动了诸多城市的发展。
国际国内很多城市都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如德国汉堡、美国巴尔的摩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和广州。
德国汉堡是典型展会联动的体现。
汉堡市位于不莱梅东北部易北河岸,是世界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
汉堡市的电子、造船、冶金、机械和石化能源工业发达,且是德国重要铁路枢纽和航空站。
与德国很多城市一样,汉堡的会展业也相当发达,且会展主题以海洋工业、再生能源和航空业为主,著名的展览有汉堡国际船舶制造、船舶机械和技术博览会(SMM)、汉堡国际船艇展览会(hanseboot)、国际风能展(WindEnergy)和氢燃料电池博览会(H2Expo)等。
可见,汉堡的会展业充分发挥了当地造船、机械和能源的产业优势,实现了会展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3、会展经济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会展正在呈现出一种能够做大做强会展业自身、整合相关产业资源以发挥会展业的产业带动功能和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空间集聚形态——会展经济区。
会展经济区是指以会展业为核心,以会展场馆和相关设施为依托,配套功能完善、自然环境优越、创新能力持久,具备推动区域间会展及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激发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能力的综合性功能区。
在这一阶段,会展已经不再单纯、狭义的理解为会议和展览,而是一个集会议、展览展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载体,需要更大的空间区域、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和更广泛的产业协作。
目前,国际上很多城市的会展形态正在朝会展经济区转型,并有多个成功案例,如:
拉斯维加斯、新加坡等。
虽然国内多个省市和区域已经提出了建设会展经济区(带)的构想,如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但现阶段还并未有城市或区域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
4、会展经济区是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会展场馆已经不限于单一的展览展示的功能,而被不断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产业带动、消费促进和休闲娱乐功能不断增强,更在逐渐成为一个持续吸引力非常强的综合性设施和区域——会展经济区,为当地带来了庞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种区域虽然在国内尚未有地方真正做到,但已经成为会展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四、影响会展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会展业成功发展的城市很多,将这些会展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多种因素影响会展业的发展。
通过归纳总结全球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和具体案例,将这些要素总结后划分为两类:
即基本要素和增值要素。
表1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要素类型
名称
具体含义
基本要素
基础设施
展馆、会议设施,交通、水电气等设施
配套产业
商贸、餐饮、住宿、物流等配套产业
办展人员
举办会展必须的布展、策划和管理人员
会展企业
筹划、组织或筹办会展的企业
增值要素
扶持政策
政府给予的免税、减税、补贴等经济扶持及公共安全、货物通关、工商管理等服务支持
产业基础
本地及周边区域是否有与会展展品类似的支柱产业
城市资源
对当地独特的环境、文化或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或开发,使其在会展活动之外,能够持续吸引世界各地的会展组织者和参与者前往该区域
综合配套
城市或展馆设施是否具有良好的交通、通关、金融、保险、邮电等综合配套服务
品牌展会
是否正在培育或已经拥有自身的国际知名的品牌展览会
运作经验
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利用国际化的办展经验为参展和观展者提供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新的会展产品
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各类增值要素是持续的,能够为会展业提供持续的支撑,促进展会实现对组展商、参展商和消费者的持续吸引的目标
五、武汉会展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现状
武汉现有专业会展场馆两座,可供展览使用面积8万平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3800个。
其中,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馆3万平方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2000个;室外展场2万平方米;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室内展馆3万平方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1300个。
目前正在抓紧建设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是一座以展览、展示为主导功能,集会展、科技、商务、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国际博览城。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米,预计到2010年展馆建成完工。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在历史上是全国四大展览中心。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展馆的改建,武汉会展业停滞了6年。
从2003年开始,武汉展览面积从每年5%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武汉展览数量为110个,占整个华中地区的35%,几乎每三天就有一个会展。
现在武汉拥有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等三座专业场馆。
可供展览使用的面积11.4万多平方米,可搭建国际标准展位4000多个。
由于武汉展馆多为多层建筑,组展商、参展商对二楼及二楼以上的展馆不感兴趣:
布展、撤展麻烦,参观者也不爱上楼。
致使展馆有效的展览面积有限。
目前,武汉展馆使用率为30%,离最经济的40%-50%还有一段差距。
而上海大型展馆使用率已达到70%。
此外,目前武汉最大的展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处闹市,实行交通管制使得巨大的人流、车流无法集散。
展馆硬件不足,使得武汉会展发展缓慢。
(2)发展特点
一是致力于打造品牌会展。
近几年,武汉市成功举办了机博会、食博会、光博会、农博会、汽车展等品牌展览,旅游节、杂技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以及华创会、台湾周、国际咨询顾问团会等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
机博会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会,其中举办的第八届机博会荟萃世界机电领域的领先技术、前沿产品和重量级企业,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会,为参展企业和参会客商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
第十六届食博会汇聚了来自美、英、法、比利时、智利、日、韩以及港台等12个国家(地区)及国内其它省、市的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参展,吸引超过38万人次参观洽谈采购。
今年4月下旬,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部六省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大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的300多个团组,其中,16个国外政府机构和友好城市代表团组,15个境外著名商协会团组和37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以上级别的高层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拜会了省、市领导,参加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
中部六省各界人士和海内外嘉宾齐聚武汉,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
二是努力吸引各类大型展会。
目前外资加速向武汉市会展业聚集,众多大型展会主办方均有意落地武汉。
2002年,前国际展览联盟(UFI)主席、蒙哥玛利展览集团终身主席蒙哥马利先生来汉访问;2004年,第五届机博会率先引进香港讯通展览公司。
近几年,外资会展企业纷至沓来,去年全球最大的展览会主办机构——励展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和德国展览集团代表分别来汉考察。
历经一年的洽谈,湖北知名会展企业好博和英国会展业巨头塔苏斯成功联姻,武汉会展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升温。
这些不仅为武汉带来更加先进的会展管理模式,而且吸引了众多海外大客户、大财团聚集武汉、逐鹿中部,为武汉会展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逐步显现拉动效应。
伴随着武汉整个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博会、医博会等大型巡回展在汉召开,机博会、食博会等品牌展会的不断成长,会展业对武汉经济的拉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据专业人士估算,仅2004年医博会在汉举办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到会的参展商和12万专业观众给武汉的宾馆、餐饮、零售、娱乐消遣、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的收入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今年4月,第三届中博会吸引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26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个代表团、众多企业参会,博览会期间全市餐饮、旅游、娱乐业生意火爆,酒店住宿爆满。
大型会展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效应由此得到充分体现。
六、武汉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地理区位优势
武汉位于湖北省东部,尤其是汉口因地处中部两江交汇处,形成“九省通衢”独特的地理区位,当南北之要冲、东西的枢纽。
长江在此为中游,京广铁路干线以此为中点。
此地距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广州、昆明等大都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这一居中的区位,对于武汉经济中心的形成,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武汉的会展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2、科技人才优势
武汉科技教育发达,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三的高等院校,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光纤光缆、通讯、生物医药、激光、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而且武汉是华中地区唯一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十强的特大中心城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正在这里建设。
因此,发展会展业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
3、资源环境优势
武汉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拥有三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
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崔灏题诗之处的《黄鹤楼》、记录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博物馆等文化景点,海内外众多游客耳熟能详;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木兰湖等近千个天然湖泊,游人留恋忘返;近代的汉剧和杂技享誉全国。
早在商周时期武汉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
明清以后,它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武汉围绕江城特色和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实施宣传促销,初步形成武汉华中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形象以及滨江滨湖都市旅游格局。
武汉国际旅游节就是以武汉旅游业为依托,办得比较成功的会展活动。
2003年举办的以“万里长江,魅力武汉”为主题的第二界武汉国际旅游节内容新颖独特,并且应用了高新技术,也充分体现了武汉的民俗特色,在短短的28天内,就吸引了25万外地旅客,其中外宾最低消费1000元一天,总共取得了15亿元的直接收入。
4、产业基础优势
建国以后,武汉的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除此之外,武汉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商业贸易活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市场容量和辐射能力巨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资金流通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近几年来,武汉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精品名牌战略,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的钢铁、汽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五大支柱产业和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等一批优势行业,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随着东风公司总部正式进驻武汉,法国PSA、日本日产、本田三大世界汽车巨头齐聚武汉。
已经构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武汉集群”,汽车产业特色已经初露端倪。
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07年,武汉可形成年产汽车60万辆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到842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160亿元。
还有就是东胡高新技术开发区,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
所有这些产业的繁荣必将为会展业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2)劣势分析
1、展览市场不规范,重复办展的问题严重。
目前该市有大大小小的展览公司几十家,承办着武汉每年近百次的展会,这些公司各自为政,竞争无序,经常出现重复办展,连参展商都颇有微词。
2、会展还未引起相关的行业重视。
如该市酒店业经验不足,市场信息不够灵通,反应迟钝。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和展览公司。
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匮乏,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制约了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
4、会展的硬件设施不够国际会展的要求。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虽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但是要举办国际性会展,仍有许多的欠缺。
5、会展配套服务不完善。
展会在时时提醒我们,企业是真正的主角。
政府同样要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为展览会提供必要的协调、监督、服务:
交管部门在布展、撤展时在周边实行交通管制,疏散人流;质检部门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
(三)、机遇分析
1、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
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决定,确定将其发展成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圈呼应的、我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的奋斗目标。
这些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为武汉这一中部唯一特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使用。
博览中心位于武汉新区四新组团的滨江地带,东临长江江滩,西至连通港路,北起四新北路,南至三环线,规划用地面积1.5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
从西向东依次分为会展、会议和酒店三大区域。
会展区里,展馆总面积为443000平方米,包括185000平方米的展厅、258000平方米的架空层停车场。
博览中心展馆由12个单体展馆组成,每个9432平方米,净高为17米,展馆无柱设计,馆与馆之间可用滑动移门分割或打通连接成大馆,最大可提供70000平方米的完整无柱大空间。
28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作为室外广场,可供市民休闲。
同时建有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厅达6000平方米。
3、武汉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
按规划,武汉轨道交通将由3条市域快线和9条市区线路构成,共设站309座。
主城区线网规模将达到333公里,共有7条长江通道,其中6条位于主城区。
今后,武汉市66%的人口在600米的步行范围内,就能找到地铁站。
到2040年,将建成9条地铁干线和3条城市快线,全长约540公里,其中有过江地铁通道7条穿越长江和汉江。
届时,有66%的人口和岗位位于地铁站点600米步行半径范围内,全市居民进入武汉市一小时经济圈。
将为会展业发展所需要便捷的交通大下良好的基础。
4、建设E-CBD商务区。
所谓E-CBD,即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经济交易和商务会议等通过高科技的电子化实现,以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为核心功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金融贸易区。
武汉特色在长江,武汉是依江而立,因江而兴的城市,武汉CBD要体现出长江特色。
武汉CBD充分体现武汉物流优势,同时湖北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CBD要打造楚文化特色。
(四)挑战分析
1、长株潭城市圈的其他城市发展迅速。
从1999年开始,长沙会展经济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花博会、浏阳国际烟花节等也在发展壮大;合肥投资3.86亿建成了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南昌正竭力打造花园城市。
其中长沙、合肥都明确提出要建立中部展览之都的设想。
2、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城市圈的会展业发展早已成规模,影响力较大,甚至一些西部城市的展会的发展已远远超过武汉。
总之,武汉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共聚,但是经过分析发现,我们可以转变劣势,积极应对挑战,武汉发展会展经济的可行性仍然比较大。
七、风险预测分析及应对措施
武汉会展经济的建设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具有较强的意义,而且武汉市也拥有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和潜力。
然而,由于存在市场、财务、外部环境和政策等多方面的风险,武汉会展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一)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
市场风险主要产生在下述几个方面:
展馆功能、战略规划、展会定位、运营模式、运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 大力发展 会展 经济 初步 可行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