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服行业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1747705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16.06KB
油服行业研究报告.docx
《油服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服行业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服行业研究报告
一、油服行业概述
(一)含义
油田服务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田服务行业(以下简称油服行业)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服行业包括从地球物理勘探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技术服务活动,广义上的油服行业还包括石油装备和器材的制造业务。
油服行业体系庞大,分为5大板块,32项服务科目。
5大板块中,物探、钻井完井、测录井、开采是油气田开发中的基础性环节,而油田建设则是在确定油气田有开发生产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工程建设。
油气服务公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田服务和设备提供商,这些公司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各种所需的设备产品,以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地球科学、测井、录井、固井、环保技术等服务以及钻头、钻井液、管道、仪器仪表等产品;另一类公司是钻井承包商,这些公司专门提供陆地、海上石油钻井承包服务。
(二)油服行业在石油产业链中的地位
石油服务产业链可比较简单地分为勘探、开发、储运、炼制、销售、化工等环节。
油服行业位居石油产业链上游,直接为石油勘探及生产提供服务。
因此,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及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油服行业的发展,而产业链下游对油服行业的影响较弱。
从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的角度来看,油服行业服务于石油企业,油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则由石油公司的勘探及生产投资(E&P)直接决定,而油气需求量、油价等因素则通过间接作用于勘探及生产投资而作用于油服市场。
二、油服行业特点
(一)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进入门槛高
油服行业拥有比较复杂繁多的产业板块,对技术要求很高,核心技术(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本投入数额巨大,尤其是研发资本的投入力度较为突出。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国家政府垄断石油行业和油服行业,再加上技术垄断,导致油服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门槛。
同时,由于技术壁垒和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造就了大部分油服企业毛利率普遍高企的现象。
相比国外大型企业的毛利率,中国部分油服行业的上市公司产品毛利率更高。
(二)客户成分单一,依存于石油公司
油服行业服务的客户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是油田生产的“控制方”,即大型油气公司,这是由产业上下游以及油气田开发生产流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石油公司的勘探及生产投资的支出直接决定了油服公司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石油性质的国家,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直接和突出。
目前,中国大部分油服公司都是三大石油公司的“存续企业”。
三大石油公司下属油服公司
(三)行业周期性和一体化趋势明显
随着勘探及生产投资的变化,油服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自身周期性和经济顺周期性。
回顾以往油服行业的发展历史,在1997年亚洲危机,2000美国新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油服行业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滑,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整理,油服行业继续走向繁荣,进入高速发展期。
一体化趋势则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趋势,之后国际几大巨头皆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走向一体化,与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一体化为这些公司提供了更加稳靠的竞争优势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油服行业周期性比较明显
(四)油服市场退出壁垒很高,投资风险巨大
油服企业的资产具有专用性的特点,一般只能在这个行业使用,甚至只能在某家公司使用。
企业退出时,持有的生产设备等专用性资产,可能由于无法在二手资产市场上正常出售而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研发支出等形成的无形资产可能由于专用性而难以收回。
另外石油技术服务企业还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便加大了退出时的损失的规模。
三、油服行业深度分析
(一)油价驱动逻辑—油价与勘探及生产投资显著正相关
从对历史数据勘探及生产投资和油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勘探及生产投资与油价之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性。
一般而言,油价影响油服行业的途径是:
油价→石油公司勘探及生产投资规模→油服行业的市场规模。
所以油价与油服行业的市场规模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油价的上涨是推动油服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油价、勘探及生产投资与油服市场发展三者显著正相关
(二)供给结构驱动逻辑——油气供给结构变化引导油服发展方向
油气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油气生产量的增加和当前储量的不断减少,世界各国油气的供给结构也不断在发生变化,也相应引导着油服行业的总量和结构性发展。
总体上而言,未来油气的开采结构将沿着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陆地油气到海洋油气、从浅海到深海的趋势发展。
这是由其成本以及技术难度所决定的。
从目前国际水平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开发浅海的成本是陆地的5-10倍,开发深水的成本是浅海的5-10倍。
同时,开发技术难度也将加大,需要开发出更多适合非常规能源、海洋的技术,这要求油服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创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优势。
(三)技术驱动逻辑——技术突破推动油服总量和结构性发展
油服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是油服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某个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必然能带来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和总量变化。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导致了2000年到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的爆发式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海洋油气技术和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相关的技术不断完善,极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油服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政策驱动逻辑——国家战略和政策加速油服行业快速发展
油气资源生产和进出口等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与国家的能源战略也紧紧相连,政策的驱动力也更明显。
对于中国这样以国家石油为主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国家对企业的控制力更强,拥有更加坚实的企业基础支撑政策。
因此,油服企业若能跟随国家的步伐,把握住政策动向,就可能形成先入优势,更有可能获得政策性推动的机会。
政策驱动逻辑的作用在巴西过去20年的深海开发得到了成功的论证。
巴西为了开发深海油田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规划并有效执行,最终令巴西从80年代的“贫油国”转变为全球领先的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的国家。
四、油服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油服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与结构
油服行业由五大板块,33项服务项目构成。
从全球各个细分市场的情况来看,目前海上合同钻井和海上工程建设是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的细分服务项目。
国有企业占据国内油服市场85%的市场。
根据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
中国非国有油服服务提供商有1200多家,约占油田服务市场份额10%,国际油服公司占据油田市场5%左右,剩下85%的市场份额全部落入国有企业。
中国前四家最大民营油服企业的平均资产为4.8亿美元,国有油服平均为33亿美元,而国际油服企业平均为162亿美元。
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油服企业业务比较单一。
油服产业链及主要上市公司业务分布
中国油服市场规模占全球规模10%左右,主要A股上市公司有14家,业务各具特色。
我国的油田服务资产规模达到2500亿左右(不包括油气勘探活动),市场规模大概占全球规模的10%左右。
从目前各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来看,多数上市公司从事设备和产品生产或者服务业务,只有两家从事项目建设。
公司与公司之间业务区别比较大,除了地震等物探业务有比较多公司从事外,其他业务重叠性较小。
2、国外油服行业发展现状
国外油田服务服务业大小企业并存,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小企业众多。
目前,三家综合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和贝克休斯(BakerHughes)实力比较雄厚,占据大部分市场,在各个细小领域都也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
近几年来,国民油井(NationalOilwellVarco)和威德福(Weatherford)发展势头也相当不错。
在其他领域,除去综合性油服公司,也出现了相应领域的一些领头羊,各个细分市场的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
3、国内油服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公司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
相对于国际油服行业,我国有比较独特的行业结构。
我国目前油服行业企业众多,布局分散,油服公司规模总体远小于国际大型公司,行业集中度低。
例如中石油下属31个局级单位经营着119家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其中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13家,50%以上的企业年收入不足1亿。
而且,我国90%以上油田服务企业却隶属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子公司,而三大石油公司占据着国内大部分的油气资源,其余中小型油服公司仅占有油服市场10%左右的市场份额。
国内油服企业数目和亏损情况
(2)国际化水平不高,仍需坚持走出去战略
从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中国小而专的上市公司国际化业务占比较高,但距离真正国际大型油服公司国际化水平还有一定距离,而比较大型的油服公司——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的国际化业务占比都比较低。
从民营企业来看,中国50多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已经有21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进入的时间普遍偏晚(华油油气:
2005,百勤石油:
2007,安东石油:
2007;中曼石油:
2008),且走向国际市场的民营油服企业主要以三大油服公司的海外项目服务为主要业务,真正走上国际化企业的并不多。
(3)局部一体化与专业化并存
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两种业务模式:
一种是专业化模式,另一汇是局部一体化。
专业化模式是指在某个细分的市场如钻井、地球科学、船舶、钻头等深耕,追求在在小领域的专业化领先。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油服公司采取的皆为这样的业务战略,中石油下属的油服公司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中石油把物探、测井、海洋工程等各个子行业单列出来,成立了独立的公司,希望通过专业化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局部一体化是指通过对多个细分市场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竞争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海油服实行的近海油服局部一体化战略,目前,中海油服的服务基本涵盖了油服行业五大板块,包括物探勘察服务、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船舶服务;同时,它还提供一体化服务,涵盖井场调查、钻井、固井、泥浆录井、钻井液、电测井、定向井、完井、试油以及海陆后勤支持等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领域。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大型油服公司与国际大型油服公司的一体化差距仍较大。
(二)油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供给结构驱动逻辑——常规能源供给紧张
随着经济的发展,常规油气能源进一步被消耗,常规油气能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从常规油气转化为非常规油气,从常规来源的陆地转化为非常规来源的海洋是必然的,只是存在时间和技术的问题。
目前,全球80%多的石油产量是来自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发的油田,大部分油田面临着每年5%左右的减产,常规油田供给出现紧张,光靠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常规能源力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实乃大势所趋。
全球非常规能源和海洋油气储量可观。
按照第三次石油资源评测结果,我国目前石油资源量为1072.7亿吨,其中海洋石油246亿吨,占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目前我国海洋勘探还处于早中期,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探明率仅12.1%,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海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和南海珠江口,对于南海其他地区并没真正开发。
中国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概在230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资源总量额1/3,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南海也因此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
2、油价和技术驱动逻辑——油价高企,有利于行业增长
需求是决定油价的主要因素。
观察历史油价的走势,2000年以来,油价总体而言呈现上升趋势,一路高歌而进,在2006年年中开始一波比较明显下行走势,并于07年开始一路走高,一度突破140美元大关,2008年年中油价开始跳水,一度跌破40美元低谷,退回四、五年前水平。
09年开始,油价开始整理上行,上行速度较快。
过去的2011年,由于地缘政治动荡,埃及、利比亚等危机通过石油供给影响油价,使油价经历了比较激烈的跌宕起伏的波动过程,但总体来上行趋势仍保持。
由于从长期来看,供给冲击对油价影响是短期的,而且供给往往受突发时间影响,很难预测,故应该从长期影响油价的原油需求入手去分析油价走势。
油价将会继续保持高位,其重要原因主要是世界总体经济面向好,原油需求增加是油价持续高涨。
油价在危机后回归快速上行通道(单位:
美元/桶)来源:
Bloomberg
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对油价起到基本性支撑作用。
原油价格的波动本质上由于供需决定的,需求对原油的价值影响极为显著,作用很大。
而经济面的好坏是影响原油需求的基本因素,经济总体向好,将为油价起到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释放出复苏的积极信号。
从2010年至今,美国整体经济维持向好的良好态势,CLI领先指标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呈现非常明显的上扬态势,增长率和实际水平皆高于世界的CLI指标,可见复苏气息相当浓厚。
欧洲方面,欧元区2009年下半年经济走出负增长,之后一直呈现波动式复苏,尽管2011年末有下行趋势,但是从欧盟的CLI领先指标看出,2011年11月份开始,欧盟先行指标已经连续两个月企稳,有回暖趋势。
中国的CLI指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这与中国近期国内的形势基本一致。
从世界总体来看,CLI指标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说明世界总体复苏信号比较明显。
经济面总体向好。
欧洲和美国经济危机后基本保持在复苏通道(单位:
%)
近期原油需求大于供给,2012年原油需求预计将上涨。
从历史情况可以看到,2010年以来,石油出现了持续的供小于需的局面。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近期的预测,2012年原油的日消费量将达到9070万桶,环比增加140万桶,世界原油需求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主要的原油需求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从供给方面看,作为石油的主要提供方,OPEC目前的产量已经占到世界原油的40%左右,尽管OPEC最近一两年产量增加明显,但是仍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2012年,IEA预计,OPEC的日均产量将维持在3450万桶上下,估计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仍将出现。
这为油价继续往上推进有了直接动力支撑。
3、全球非常规能源将迎来高增长期,海洋石油将继续稳步上行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成本下降等种种因素影响,非常规能源将迎来高增长期将会迎来高速增长期。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十二五”的规划,到2015年,煤层气产量将达到160亿立方米,是2010年开采量的十倍左右。
页岩气开发将出现基本从无到有的爆发式增长。
页岩气的开采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基本上没有商业产量。
根据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为65亿立方米,到2020年争取达到800亿立方米,根据此规划,页岩气在接下来将进入爆发式发展时期。
非常规石油方面,油页岩目前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总结而言,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有多方面支撑,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相关的政策文件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已经发展多年,随着近期陆地油气的衰落,海洋油气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海洋油气尤其是深海的油气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目前,各个国家对于海洋油气的支出逐年增加。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提出了“重点开拓海域油气新区”、“积极推进深海勘探”的油气能源发展方向,《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形成3000米水深探查作业技术能力的目标。
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摆脱对国际大公司的依赖,实现自主研发发展。
中海油、中海油服、中石油的总体海洋油气战略
中海油目前在300米水深区域的开采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在300米到3000米这一水域能力还处于初步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目前,国外深水钻井能力已超过3000米,而国内只有500米左右,国内深水的技术仍然比较匮乏。
近年来,中海油在南海东部经历“对外合作,担任作业者,完全自营”的转变,逐渐加大了深水技术的研发,争取技术自主性。
目前,其深水实验室承担了6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7项国家课题和1项973课题,中海油计划在2015年前,要实现从300到3000米的深水技术的跨越,并建立一支以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为旗舰的深水作业舰队。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浅水石油技术和产量相对比较成熟稳定,但深海将成为接下来的海洋油气的新增长点。
随着中国海洋油气的浅海转向深海,依赖转向自主,相应的海洋工程及装备,深海勘探等领域将会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开发,迎来深海油气的自主大发展。
五、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技术领先、综合服务及垄断性油服公司引领未来市场发展
1、技术领先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目前,大部分中国的油服公司采取的是专业化的业务模式。
在某个细分行业,一个公司若能做到技术明显领先于其他企业,甚至垄断某项技术,则可为自己筑起很高的技术壁垒,在细分行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由于技术的领先性和独特性,技术领先公司对石油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大为提高,并能在业务上将取得上风的位臵,走出去服务国际石油公司机会更多,因此,此时高技术壁垒相应可转化为高渠道壁垒和准入壁垒。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具有国际多相计量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海默科技和油套管行业领军企业山东墨龙,目前,这两个企业的国际业务收入皆超过其国内业务的收入。
这些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业务获取能力,若遇到需要其相关技术的领域快速发展,则往往能领衔该领域的发展。
2、综合性公司凭借综合服务打造产业链优势
综合性油服公司通过一体化服务,横跨产业链多个模块,其优势体现在其规模较大,综合服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渠道、准入壁垒和资金壁垒。
综合油服公司的“与石油公司一起工作”,勘探开发各个环节结合度高,整合成本低等特点,让石油公司在对综合油服公司有所青睐和信赖,这使得综合性公司在某些领域具备其他公司部不具备的渠道和准入壁垒。
目前,国内比较代表性的公司为中海油服,其在近海油服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局部一体化服务优势。
国一些公司也逐步往综合性油服靠拢,如恒泰艾普,其通过并购的方式,逐渐迈向勘探开发软件、非常规能源开采、油气装备三大板块综合发展的战略。
综合性油服公司能有效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国际化和重大项目的获取能力。
3、垄断性油服公司凭借国家石油赋予的垄断地位畅行无阻
目前,中国的油气资源主要掌握在国家石油公司手中,中国国家石油的格局为许多国家石油公司附属的油服企业提供了垄断性的渠道。
许多油服公司“行政性”的接受国家石油公司“委派”的任务,且呈现出比较强的一个公司管一个区域的地方割据服务格局。
同时,油服公司有石油公司背后的强大资金支持,也享受着一定的资金壁垒。
民营公司大多只能寻求石油公司油田服务的空白,为其提供附属油服公司不能提供的服务,处于被动地位。
代表性的公司为附属于中海油的海油工程等。
随着石油公司的“占领”新的能源,垄断性油服公司必然也跟着沾光,领衔新能源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油服行业迎来页岩气、煤层气和海洋石油三大发展热点
总体上而言,全球未来油气的开采结构将沿着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陆地油气到海洋油气、从浅海到深海的趋势发展。
立足于这样的趋势判断,目前中国正积极准备迎接这种趋势的到来。
页岩气和煤层气属于非常天然气,相关研究表明,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为世界第一、煤层气资源储量为世界第三,储量优势明显,政府正积极出台相关“十二五”规划和其他相应的配套政策强力支持两种非常规能源的发展。
同时,海洋油气占中国油气的资源量将近1/3,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
基于以上等原因,页岩气、煤层气、海洋石油正成为能源行业的三大热点。
对三大热点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油
(三)气勘探开发上游应加以关注的主要投资标的如下:
1、山东墨龙:
山东墨龙主营油套管生产,同时涵盖抽油杆、抽油泵、抽油机,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全套石油钻采设备的制造企业,是油套管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具有一定程度技术垄断,产品质量的客户认可度也是行业内领先的。
目前,受制于页岩气的地质条件,页岩气投产前的钻井工艺需要用到非API油井管,主要是高端的特殊扣油井管。
截止到2010年,全国特殊扣油井管的消费量仅为30万吨左右,预计到页岩气带将在未来10年内带来两三倍的增量,占据市场领军位臵的山东墨龙在未来也将从中长时间受益。
2、江钻股份:
江钻股份是亚洲最大的钻头制造商,主导产品油用牙轮钻头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0%,是中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旗下机械制造板块的唯一上市平台。
随着页岩气钻井需求高涨,钻头的需求量也将大幅上涨,而江钻股份将“首当其冲”。
3、杰瑞股份:
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而杰瑞股份是压裂设备的龙头,其拥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油藏构造地质评估和分段压裂技术,从而形成了高壁垒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目前,杰瑞股份在国内压裂车市场占有率大约为40%,固井设备大约为50%。
另外,杰瑞股份还拥有页岩气开发的经验,其三辆压裂车参与了中国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中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的施工,并表现优异。
我们认为,杰瑞股份在页岩气的开发中将继续深入参与,并深入受益。
(四)煤层气热点——重点关注杰瑞股份和恒泰艾普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开发投资额将达到1166亿元,按照60%的转化率,油服市场收入将达到700亿元。
目前,煤层气产量占天然气比例为10%左右,规模相对比较小,煤层气的快速发展在短期来看对有煤层气相关勘探开发服务技术等上游公司贡献比较大,对中下游产业链的贡献不会很明显。
1、杰瑞股份:
杰瑞股份与中联煤气公司合作压裂作业业务,已为其提供了7、8台压裂车。
目前,国内的压裂作业能力明显不足,安东石油、长城钻探等公司也在储备压力作业能力,作为压裂设备的龙头,杰瑞股份有望取得更多煤层气压力作业项目。
这样,杰瑞股份将收益于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双向拉动作用,预计压裂和连续油管车销量将会出现一波快速增长。
2、恒泰艾普:
恒泰艾普是一家从事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研究和服务以及相应软件研发销售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是国内该领域具有相当规模的非国有控股企业。
从2007年至2010年,公司境外收入经历了从0到超过境内收入的大发展,是国内唯一大量对外销售全系列软件的公司。
恒泰艾普于2011年7月以1.5亿收购中裕煤层气42%的股权,从而进入煤层气领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涉足资源的软件公司。
目前恒泰艾普正在进行河南煤层气项目,根据公司进行的保守和乐观估计,未来15年,该项目煤层气资源净收益可达109-274亿元,项目内部收益率20%,即每年净收益达7.31-18.27亿元。
(五)海洋石油热点——重点关注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
“十二五”期间海洋石油投资巨大,深入油气将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海油的规划,业务结构上,“十二五”期间主要业务领域将由“十一五”期间的浅水、常规油气领域转型成成熟区块稳产增产、深水、非常规油气领域,海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2012年深水业务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深水作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业务总量上,油气产量目标为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投产2-3个深水油气田,总投资将超过2500-3000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每年超过500-600亿元。
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作为两家隶属于中海油的油服公司,将受益于国家和中海油关于海洋石油发展战略的相关“十二五”规划,进行相应的业务转变。
1、海油工程:
作为国内最大,也是唯一一家从事海洋勘探开采工程服务的上市公司,在国内海洋勘探开采服务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到目前为止,公司基本中标了几乎所有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服务项目。
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深海石油勘探开发等业务也将被海油工程收入囊中。
2、中海油服:
作为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业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