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一中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741924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08KB
四川省叙永一中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叙永一中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叙永一中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叙永一中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叙永一中2015-2016学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次周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理解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刘魁立
我们的传统节日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有极大的不同。
这种历史积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
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更新,它的许多功能也在弱化或隐性化,同时,也会增加另外一些新的功能。
节庆仪式的形态,以及对这些形态的解释也会不断变化。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曾经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自唐代以后,清明逐渐增加了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节日。
同时增加了许多节庆仪式活动。
原来与它时间接近的两个古老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仪式活动渐次被纳入其中。
这时,清明节便成为了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例如,在寒食节期间,按习俗曾经家家不举火而冷食。
而在人们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的。
神圣的火也像一切万物一样要更迭、要不断取得新的旺盛的生命力。
于是,每过一段时间便要熄灭旧的火种而取得新火。
这样的活动直到唐宋时期仍还留存。
到了今天,清明节的意义还在不断地变化,它更增加了民族的和国家的内容。
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会把祭奠民族始祖和祭奠为民族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朝历代的先人作为节日的重要活动;同时,清明节也成为我们怀念和祭奠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鞠躬尽瘁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们的盛大节日。
当然,传承上千年的为故去亲人扫墓的活动仍然还是大家认真遵循的习俗。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扫墓活动更获得了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的意义。
2008年,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
我们看到,清明节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
我们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民族认同。
它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其他民族看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每逢佳节,海外侨胞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时节通过这些仪式和活动,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我们的传统节日体系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
在国际对话中,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问题上,虽然不是所有的政府和所有的人都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
然而,这显然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1.下列对“清明节变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明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期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唐代以后,上巳节和寒食节的节庆仪式活动也渐次被纳入清明节的活动范围。
B.唐代以后,清明节成为集扫墓祭奠已故亲人和踏青春季郊游两者于一身的盛大活动时间。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明节是怀念和祭奠革命先烈们的节日;而扫墓活动的意义更体现在维系家庭和睦、继承优良道德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
D.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连同端午节、中秋节,正式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当中,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性。
2.本文认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传统节日核心功能表现在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同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不同。
B.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好像生物体系一样仿佛也是具有生命的。
它处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中。
C.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民族认同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形成民族凝聚力。
D.在国外许多城市的唐人街,海外侨胞欢度传统节日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鲜明地显现出我们民族的文化成分,作为重要的文符号昭示于其他民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其他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日为核心的节日体系是历史沉淀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B.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身份的标志,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元素之一。
C.传统节日包含着我们群体的价值观,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向心力。
D.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有益贡献,而文化多样性发展则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健康发展、持续前进的必由之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2分)
杜甫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举进士不第,困于长安。
奏赋三篇,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后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延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曰:
“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延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杵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贫,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
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人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亦暴猛,外若不为杵,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棿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绪:
残余的。
B.琯以客董延兰,罢宰相客:
招纳门客
C.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录:
任用采纳
D.外若不为杵,中衔之衔:
怀恨。
5.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因击沛公于坐
B.以文章显中宗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往依焉 且焉置土石
D.严挺之乃有此儿 乃不知有汉
6.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7.对《杜甫传》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青少年时精神不振作,以至于没能中举,一生悲剧由此而来。
B.杜甫在给皇帝的上书中,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自己的学问和生活境况,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高度自信自许、怀才不遇的感伤和希望发挥才干的企盼。
C.由于杜甫性格狂放,与严挺之和严武发生了冲突,最后不得不飘流到南方。
D.这段文字对杜甫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赞美,尤其是对他关心朝政表示了完全的赞许。
8.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4分)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9.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5分)
10.关于此诗,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写出了激流和瀑布奔泻时在千山万谷中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壮观景象。
(2)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的含义。
(3)《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粗重急促的句子是
描写音乐亲切细柔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25分)
梅花灯
陈柳金
那位身家几千万的老板硬是被梅鹤老人用扫帚赶出门,村长梅宗心里气愤,这老古董,一辈子就知道修族谱、扎花灯、喝米酒,眼球长了锈,看谁都不顺眼。
梅鹤老人颇有长者风范,这晚翻着族谱对院子里一群小脚丫说,我们梅州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南宋王朝时期,第四次……过去先祖虽四处流荡,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根”,这“根”就长在良心上!
最后一句梅鹤老人说得颇有力道,梅宗听得一颤,但他却撇着嘴,不开窍的老古董!
小脚丫们踩着狗吠声隐遁在夜色中,院里恢复了平静,梅鹤老人又扎起了梅花灯。
梅宗悄悄进了屋,掀开被子,那枕头仍没见着。
一个钟后,爹打着哈欠入了房。
半个钟后,如雷的鼾声响起。
梅宗又一次潜进去,看到爹头下垫着一个梅花枕。
轻轻一摸,硬硬的,想抽出换上一个备好的枕头,爹转了个身,嘴里喷出浓烈的酒味。
这老古董,睡前还喝米酒,醉过去就别醒来了!
梅宗早就估摸爹的枕是个值钱的古董,裹在外面的那层布绣着“喜鹊登梅图”,至于里面,从没见过。
白天偷偷去找,总不见踪影。
晚上垫在爹头下,谁也动不了歪心思。
没办法,近水解不了渴,只能汲远水。
那年元宵,电视台记者扛着摄像机在颍川村的陈氏围龙祖屋拍一档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人群围个水泄不通,上厅一盏华美硕大的梅花灯在梅鹤老人的唱喏声中缓缓升起,摄像机和众人的眼睛流光回转。
梅鹤老人讲开了一个老掌故:
上古洪荒,先祖拖家带口辗转南迁,跋山涉水途经颍川村这山旮旯。
疲累的先祖在一株老梅树下歇息,刚好飞来喜鹊欢欣鸣唱。
一先祖说,喜上眉梢,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
众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便放下行李在颍川村开基肇业!
村里每有年轻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说,记着,先祖历经千辛万苦开天辟地,梅花灯照着你闯出一条路来!
在年轻人眼里,梅鹤老人是洒满阳光的老古董。
节目播出后据说很轰动。
那位几千万的饶老板就是怀着虔敬之心出现在梅鹤老人家门口的。
他提着贵重礼品,说,老人家,你的梅花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是民间艺术精品,帮我扎一个挂家里,让子孙们永远铭记客家精神!
梅鹤老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人别有用心。
果然,饶老板曲里拐弯地说,我请人勘探过了,祖屋背那座山富含稀土,开个矿转眼就能变金山,一吨稀土卖三四十万呐,咁大一座山少说也有几千吨稀土!
开了矿,全村就得搬迁,穷山沟没啥留恋的,我出一千万在城郊建个移民村,你们就成半个城里人了!
饶老板知道,颍川村里的大事村长说了不算,得他老子点头。
梅宗也在旁边撺掇,爹,山空着是一堆土,开发了就是一堆金!
梅鹤老人吼道,你知道那土能长多少绿树吗?
能荫庇多少子孙吗?
那座山是我们的祖山,谁也别想动!
说着把饶老板的XO礼盒提到门外,饶老板没挪步,说,生意不成情意在,你老人家就笑纳吧!
梅鹤老人火了,从门背攫出一把破扫帚猛赶。
梅鹤老人品咂着自酿米酒,说,什么XO,X是筷子,O是肉丸,狗日的,伸出银筷子就想把咱颍川村的肉丸夹走,没门!
几年后,下游的凌江水库加固扩容,政府勒令地势低洼的颍川村全村迁移。
移民前,在外闯荡的年轻人都回了村。
那天凌晨却突然传出噩耗,梅鹤老人吃下一瓶安眠药与世长辞!
很快村民都涌进了老人的院子。
满脸是泪的村长从爹头下移出那个梅花枕,打开枕套,却是两本新修的族谱!
纸上全是毛笔小楷: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村里哪位老人寿终正寝,享年多少,葬于祖山之南;哪家孩子出生,起名某某;某年哪家年轻人在深圳由打工仔发展成地产老板……
奠礼上,梅宗在灵位前斟了三杯XO,蜡烛猝然倾倒,杯里的酒全洒了。
一村民说,你爹喜欢喝米酒!
送葬队伍排了几里长,年轻人个个手提梅花灯,照亮了梅鹤老人去天堂的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中有关先祖落户颍川村的老掌故的描写,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生动传神地交代了先祖选址的原因,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每有年青人出村闯荡,梅鹤老人必定要送他一盏小梅花灯”的描写,表明梅鹤老人思想开放,支持年青人出外闯荡,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
C.小说结尾写到梅宗在爹的灵位前斟三杯XO,村民提醒他“你爹喜欢喝米酒”,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
D.小说运用悬念和照应写作手法,如开篇写梅宗潜进爹的屋里找寻梅花枕无果,结尾处交代老爹死后梅宗发现梅花枕内竟然是两本新修的族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给人震撼。
E.梅鹤老人赶老板出门,拒绝对祖山的开发;政府征地勒令全村迁移,梅鹤老人以死明志,表达对祖业的忠诚,令人感佩,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留存的矛盾问题。
13.小说多次写到“梅花灯”,它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4.小说中的梅鹤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15.小说以村民为梅鹤老人送葬作为结尾,有何深刻含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交流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去年查办28老虎情节,贪腐令人心悸!
如此众多的省部级以上高官案件被查办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一大批被打下的“老虎”或将陆续站上被告席受审。
②羊年开始的头几周,新片内容多数围绕“骗”字打转,有趣的是, 的骗术和电影水准相当一致,高有所高,低有所低,“骗”中之王也是片中之王。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曾明确表态,反腐巡视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 ,要全部扫描。
A.耸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B.骇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C.耸人听闻 洋洋大观 投鼠忌器 D.骇人听闻 蔚为大观 优柔寡断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B.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材外贸发生了高增长的态势。
广东云浮、福建南安作为我国两大石材出口基地,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D.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哲学能够拓宽人的视野,开启探求事物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
人们的日常经验认识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追求的是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
。
。
,
。
。
。
哲学在本质和现象的矛盾统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人的认识插上新的翅膀、跃上新的高度。
①一般是从个别中抽取出来的,是分析和综合的结果,只有认识一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个别
②任何事物都以现象进入人的视野,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认识规律
③但个别是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没有不具备一般本性的个别,也没有脱离个别的一般本性
④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复到个别
⑤经验认识的局限性还表现在经常囿于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
⑥是认识的飞跃,也是哲学独具的认识功能
A.③②④⑥⑤① B.②①③⑤④⑥ C.③①④⑥⑤② D.④①③⑤⑥②
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①芝兰绕阶 ②黄牛耕地 ③翠柳迎春 ④桃李满园
⑤千里绿 ⑥春绣锦 ⑦万山金 ⑧座凝香
新春联:
上联:
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
教师办公室:
上联:
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
20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
(不超过60字)(7分)凤姐(《林黛玉进贾府》)祥林嫂(《祝福》)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
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从一个侧面或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周考试题答案
1.D(强加因果,清明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当中,并非具有非常明显的的民族特征的原因。
信息见第3、4段。
)
2.B(说的是它的特点,不能作为作者观点的依据。
信息见第2段,ACD三项都是作者表达观点的依据,信息源见第1、5、6段)
3.A(陈述主体错误。
由第1段可知“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指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C、D三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存在的意义。
信息见第5、6、7段。
)
4.答案:
A(绪业,前人留下来的事业。
)
5.答案D.(D.竟然A.于是趁机B.凭借,介词;因为连词C.代词,他代词,哪里)
6.答案A.(原文断句为: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
7.答案:
B
8.
(1)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得分点:
奇,待制,擢,大意各1分)
(2)(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
(得分点:
左右,白,止,大意各1分)
9.(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本题5分。
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10.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11.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2.DE答对一个给2分,全部答对得5分(A.没有运用“比喻”手法,而“喜上眉梢”是双关手法。
B.“因为留在家乡只会忍受贫穷”有误,原因是老人肯定年轻人的闯荡精神。
C.“表明村民比梅宗更关注老人的喜好,更理解老人的精神”有误,只是说明梅宗忘了祖宗,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
13.在情节方面,“梅花灯”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如梅鹤老人酷爱扎梅花灯,老人慕名前来寻商机遭拒;老人送梅花灯给出村闯荡的年轻人;政府勒令全村搬迁,老人以死明志,年轻人提梅花灯为他送行。
(3分)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对突出梅鹤老人的鲜明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如梅鹤老人爱扎梅花灯,体现了他对民族传统工艺的坚守。
(3分)
14.①梅鹤老人继承了客家人艰苦创业的传统,对传承本族文化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②对故土充满眷念甚至到了与之共存忘的地步。
③对后辈关心爱护,鼓励年轻后辈出外闯荡。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
15.①村民们的自发送葬行为,表明村民对梅鹤老人以死明志和安土重迁的情结的理解和敬重。
②送葬中梅宗的行为与村民的提醒构成对比,预示着后辈人对老人精神的背弃和不理解,使小说结尾意味深长。
③搬迁令下,梅鹤老人选择自杀,送葬队伍几里长,提醒读者反思当代社会追求经济发展的方式。
④小说以送葬终篇,主题表达显得言而未尽,悬而未决,留给读者多角度解读的空间,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旨、技巧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
16.B(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蔚为大观:
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事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投鼠忌器:
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
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优柔寡断: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17.A(B语序不当,将“虽然”移至“双方”前。
C搭配不当,“发生”与“态势”不能搭配,将“发生”改为“坚持”。
D成分赘余,“时速”的“时”与“每小时”重复,可删除“每小时”。
)
18.C(③句承接上文“个别事物”,⑥句是对④句的总结,因此④⑥句连在一起,②句承接⑤,因此⑤②连在一起)
19.新春联:
上联③⑤,下联②⑦
教师办公室:
上联 ④⑥,①⑧
(该题序号颠倒视为错误)
20.
本题共7分,要求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
只能说出人物某一两方面的特点,表述过于简单,得1~3分;能对人物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的,得3~5分;能对人物进行点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且语言流畅,得5~7分。
21.【作文审题指导】
(1)对材料进行总体上的把握。
本则材料从总体上看,体现的是有备无患和有患无备,勤劳与懒惰,这是一般的解读分析。
其次,还应当从积极的意义上进行分析,蚂蚁和蟋蟀,寿命长短不一,蟋蟀只有三个月,也就是说,面对生命的短暂,无论你是如何的勤劳,三个月后,照样死去;因此,蟋蟀采取的生活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它用歌唱迎接生命尾声的到来。
因此,从总体上我们可以立意为:
1、为生命未雨绸缪 2、人应当有忧患意识3、勤劳与懒惰4、生命的价值不同5、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叙永 一中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