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高二化学下册月考试题2.docx
- 文档编号:11736578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45.66KB
河南省中牟县高二化学下册月考试题2.docx
《河南省中牟县高二化学下册月考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牟县高二化学下册月考试题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中牟县高二化学下册月考试题2
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属于酸性食物
B.油脂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C.PM2.5是指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之和
D.登高山时防晒是为了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蛋白质被灼伤变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柠檬属于水果,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属于碱性食物,故A错误;B、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故B错误;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C错误;D、蛋白质在强酸、强碱、高温、强紫外线照射等条件下能够发生变性,所以强紫外线灼伤人体皮肤属于皮肤蛋白质的变性,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相关知识。
2.下列各组物质间,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A.C2H6O和C4H10OB.C3H6O2和C4H8O2
C.C4H10和C10H22D.C3H4和C4H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A.同碳数的醇和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因此它们可能是醇,另一个是醚,A错误;B.同碳数的羧酸与酯互为同分异构体,所以它们可能一个是羧酸,另一个是酯,B错误;C.这两个有机物都是烷烃,互为同系物,C正确;D.这两个分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可能含有双键,也可能是含有一个环,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同系物的判断
3.埋在地下的输油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A、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碳颗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酸会腐蚀铁,故A项腐蚀较快;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铁接触较多的氧气,潮湿环境腐蚀较快,故B项较快;在含碳颗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铁、碳、潮湿的环境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腐蚀较快;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铁不与氧气接触,故腐蚀较慢;本题选C。
考点:
金属的腐蚀。
4.下列溶液中的Cl-数目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Cl-数目相等的是
A.150mL1mol/L的NaClB.75mL1mol/L的FeCl3
C.150mL3mol/L的KClD.75mL2mol/L的CaCl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中的氯离子是0.15mol,A中氯离子是0.15mol,B中的氯离子是0.45mol,C中的氯离子是0.3mol,D中是0.3mol所以选A。
考点: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问题。
5.某液态烃,它不跟溴水反应,但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将其0.5mol完全燃烧生成的CO2通入含5molNaOH的溶液中,所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
则该烃是
A、
1-丁烯B、甲苯
C、1,3-二甲苯D、2-甲基-3-乙基-2-戊烯
【答案】C
【解析】
6.高铁酸钾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水处理剂,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Fe(OH)3+ClO-+OH-一FeO42-+Cl-+H2O(未配平),在上述反应中()
A.FeO42-是还原产物B.ClO-是还原剂
C.1molFe(OH)3得到3mol电子D.配平后OH-的化学计量数为4
【答案】D
【解析】
7.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检验NH4+时,加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B.检验SO42-时,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可证明含SO42-
C.用天平和小烧杯称量5.40gNaOH固体
D.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故A正确;B.检验SO42-时,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含SO42-,故B错误;C.用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无法称量5.40gNaOH固体,故C错误;D.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只能得到红褐色Fe(OH)3沉淀,无法得到Fe(OH)3的胶体,故D错误;答案为A。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天平的称量及胶体的制备。
8.地壳中铀的平均含量约为百万分之2.5,在铀元素中,用作核燃料的
U只占0.724%。
铀浓缩是指提高铀元素中
U的含量,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
U与
U化学性质的不同将二者分离
B.利用化学反应把
U转化为
U,提高
U在铀元素中的含量
C.
U与
U互为同位素
D.
U与
U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略
9.已知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则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49%B.小于49%C.大于49%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假设原溶液的密度及质量分类分别为:
ρ1g/mL、a1%,所得溶液的密度及质量分数分别为ρ2g/mL、a2%,由公式:
,可知:
,即
,推导出:
;由于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故ρ1>ρ2,
,答案为C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2688Ra(镭)中226是质量数,88是质子数,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得选项A正确。
根据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可知,Ra元素位于第七周期IIA族,金属性比钙、钡强,故B、C、D错误。
本题是单选较容易,解答本题要注意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11.某温度下,把3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
3A(气)+B(气)
xC(气)+2D(气)
经过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D,测得C的平均生成速率为0.10mol·L-1·min-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2
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常数为1/3
D.A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15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D,则v(D)=1mol/2L/5min=0.10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x:
2=0.1:
0.1,解得x=2,故A正确;B、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为1mol×1/2=0.5mol,故B的转化率为0.5mol/2.5mol×100%=20%,故B正确;C、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D,D的平衡浓度为0.5mol/L,则:
3A(气)+B(气)⇌2C(气)+2D(气),
开始(mol/L):
1.51.2500
变化(mol/L):
0.750.250.50.5
平衡(mol/L):
0.7510.50.5
故该温度平衡常数k=(0.52×0.52)/(0.753×1)=4/27,故C错误;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3/2v(C)=3/2×0.10mol•L-1•min-1=0.15mol•L-1•min-1,故D正确。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
12.右图所示为8000C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minA的分解速率为0.1mo
l•L-1•min-1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物质A的浓度是减小的,所以是反应物,选项A正确;前2minA的浓度变化了0.2mol/L,所以其反应速率是0.1mo
l•L-1•min-1,选项B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所以选项C不能确定;根据物质的变化量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A
2B+C,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项D正确,答案选C。
13.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HCO3一、OH一B.Na+、H+、SiO32一、CO32一
C.MnO4-、K+、Cl-、H+、SO42一D.Na+、SiO32一、OH一、Cl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可以大量共存。
A中HCO3一、OH一不能大量共存;B中H+和SiO32一、CO32一不能大量共存;C中MnO4-显紫红色,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体积为Va的0.02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2mol·L-1NaOH溶液,Va>Vb时:
c(CH3COOH)+c(CH3COO-)>c(Na+)
B.将0.2mol·L-1的盐酸与0.1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H-)<c(Al3+)<c(H+)<c(K+)<c(Cl-)
C.pH=5的HCOOH溶液和pH=5的NH4NO3溶液中,c(H+)不相等
D.25℃时,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c(CH3COOH)+c(H+)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溶液浓度大小比较。
A项等浓度CH3COOH与NaOH溶液反应,当Va>Vb时,醋酸剩余,根据物料守恒,n(CH3COOH)+n(CH3COO-)=0.02Va,氢氧化钠完全电离,n(Na+)=0.02Vb,A项正确;B项将0.2mol·L-1的盐酸与0.1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AlO2-+H++H2O=Al(OH)3↓,剩余盐酸与Al(OH)3反应,沉淀不能完全反应,氢离子全部反应,c(H+)<c(Al3+),B项错误;C项pH=5的两种溶液,它们的c(H+)相等,C项错误;D项根据物料守恒得:
c(CH3COOH)+c(CH3COO-)=2c(Na+),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得到c(CH3COO-)+2c(OH-)=2c(H+)+c(CH3COOH),整理变形为c(CH3COO-)+c(OH-)-c(H+)-c(CH3COOH)=c(H+)-c(OH-),pH=4,溶液显酸性,c(H+)>c(OH-),c(CH3COO-)+c(OH-)>c(CH3COOH)+c(H+),D项错误。
15.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H2,发生的反应为:
CO2(g)+3H2(g)
CH3OH(g)+H2O(g),△H=-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H2,同时生成0.4molH2O
D.该体系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1,且保持不变
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改变条件(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答案】
①AB
②0.20;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A、未平衡CO2的体积分数是个变化的量,现在混合气体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已经平衡了,A正确;B、未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变化的量,现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已经达平衡状态,B正确;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H2,必定同时生成0.4molH2O,在任何时候都成立,不能反映正逆反应之间的关系,C错误;D、根据方程式,生成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始终为1:
1,且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各自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故选AB;
②CO2(g)+3H2(g)
CH3OH(g)+H2O(g)
初始(mol/L)11.500
变化(mol/L)0.250.750.250.25
平衡(mol/L)0.750.750.250.25
所以K=
=0.20,而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只有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平衡常数,正反应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K值变大,故答案为:
0.20;C。
考点:
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16.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
ΔH=akJ·mol-1。
(1)已知:
①Fe2O3(s)+3C(s,石墨)=2Fe(s)+3CO(g)
ΔH1=+489.0kJ·mol-1;
②C(s,石墨)+CO2(g)=2CO(g) ΔH2=+172.5kJ·mol-1。
则a=________。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温度升高后,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增加Fe2O3的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c.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平衡转化率
d.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4)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钢铁腐蚀。
下列装置中的烧杯里均盛有等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
①在a、b、c装置中能保护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②若用d装置保护铁,X极的电极材料应是________(填名称)。
(5)25℃时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Ksp[Mg(OH)2]=5.61×10-12,Ksp[Fe(OH)3]=2.64×10-39。
25℃时,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________。
【答案】
(1)-28.5
(2)
减小
(3)①60% ②ad (4)①bc ②锌
(5)2.125×1021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已知反应的ΔH=ΔH1-3ΔH2=489.0kJ·mol-1-3×172.5kJ·mol-1=-28.5kJ·mol-1。
(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温度升高后,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K值减小。
(3)①反应开始时,CO、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1,设反应中转化的CO物质的量浓度为x,则平衡时CO、CO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x)mol/L、(0.5+x)mol/L,则有
=64,等式两边开立方得
=4,解得x=0.3,则CO的转化率为0.3÷0.5×100%=60%。
②该反应的气体是由CO转化为CO2,故气体的质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故气体密度为变化量,当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Fe2O3为固体,增加其用量不会影响平衡,b项错误;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只有一种,故尽管乙容器中的CO用量增加,但不会影响转化率,c项错误;将甲、乙中CO2的物质的量进行极端转换,得起始时CO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d项正确。
(4)①a装置中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加速其腐蚀,a错误;b装置中铁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能保护铁不被腐蚀,是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b正确;c装置中,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铁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
②若d装置能够保护铁,则X的活泼性应比铁活泼,使右侧装置为原电池,左侧装置为电解池,构成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X可以是Zn、Al等活泼的金属。
(5)根据Ksp计算公式可得:
=
,
=
=
=2.125×1021。
17.(15分)
(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①写出A中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已知上述有机反应是放热反应,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及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④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⑤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择合适的制取实验装置______。
③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④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含有H2S和PH3而有恶臭气味。
可以用___________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答案】(15分)
(1)
①
②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③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
④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⑤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2)①CaC2+2H2OC2H2↑+Ca(OH)2②C
③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④硫酸铜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根据装置可知,A是制取溴苯的,反应的方程式是
。
②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单质溴是易挥发的,所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反应液微沸和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③由于生成的溴苯中含有单质溴,所以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反应的方程式是Br2+2NaOH=NaBr+NaBrO+H2O。
④由于单质溴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从而干扰溴化氢的检验,所以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⑤然后是加成反应,则反应中就不会生成溴化氢,因此D中溶液不可能显酸性,据此可以鉴别。
即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2)①实验室制取乙炔是利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方程式是
CaC2+2H2O
C2H2↑+Ca(OH)2。
②由于反应不能加热,所以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电石溶于水即粉碎,所以不能用启普发生器,答案选C。
③由于电石和水的反应很剧烈,所以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
④H2S和PH3都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因此可以用硫酸铜溶液除去该杂质气体。
考点:
考查溴苯、乙炔的制取以及物质的除杂等。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有化学实验即科学探究之说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主要以考察探究性实验和物质制备实验为主。
这些探究性和制备性实验的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要求考生必须冷静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正确作答。
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思路:
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
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实验原理。
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实验方案。
18.实验室里欲配制48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用托盘天平称取五水硫酸铜晶体g
(2)在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填字母)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
B、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D、定容的过程中俯视读数
(4)在称量样品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待溶液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最低处与瓶颈的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固体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答案】
(1)12.5;(3)D;(4)③①④②
【解析】
(1)配制48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五水硫酸铜晶体m=0.1mol/L×0.5L×250g/mol=12.5g;故答案为:
12.5;
(3)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C不选;
D、定容的过程中俯视读数,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③①④②;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误差分析方法.
19.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
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
B的作用是_______。
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_______(填I或Ⅱ)。
I.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牟县 化学 下册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