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docx
- 文档编号:11736322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34KB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docx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
陈清泰: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产业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同时也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动力。
当前,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借助全球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兴起之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一、中国产业进入了调整升级的重要时期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产业遇到的困难,外因是国际市场骤然收缩的冲击,而内因则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产业升级滞后,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诸多矛盾的爆发。
例如,一般加工业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分散,造成结构性低效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大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低端;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行业结构改变迟缓。
现在,中国需要进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上涨;中国能出口什么,国际价格大都下跌。
进口价与出口价的“剪刀差”表明财富的外流。
形势的变化预示依赖资源、投资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的空间在迅速收窄。
过去30年我们快速发展所依赖比较优势,是相对充裕并廉价的资源、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和“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
但是昨天这些经济增长的保障性因素已经成为今天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与此同时,我国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
例如,完整的产业体系已经建立,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社会资金和外汇宽裕;政府对科技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增加;研发能力提高,在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职业培训逐渐普及,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扩大,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显现;消费结构升级,为升级后的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等等。
经历这场危机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经占到一个新的起点:
支撑传统增长方式那些条件和优势正在弱化、甚至在消失;而新的比较优势正展现出良好前景。
这是分析国内外因素可以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它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将对所有产业和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较优势的变化预示资源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环境监管趋严;高投入、低效率、重污染的生产遇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利用廉价智力资源优势,以技术进步和创新求发展的条件却越来越优越。
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哪个地方、哪些企业较早地发现并能很好地利用新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就将处于主动地位。
如果说过去30年我们靠廉价的资源、较大的环境容量和“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创造了“中国制造”奇迹的话;那么今天,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劳动者教育和培训程度普遍提高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数量庞大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就可能在智力劳动密集和智力与技能劳动“双密集”的新兴产业建立竞争优势。
其中,“智力密集程度”一般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发达国家做不起的领域,是创造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广阔空间。
这正是中国产业挤入全球领先地位的亮点。
例如华为、中兴、腾讯、迈瑞、和利时等企业正是利用中国廉价、聪明、勤奋的工程师创造的研发优势奠定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
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国家,这些公司可拥有几千甚至几万名研发工程师,这在发达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
华为技术专利年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振华港机、比亚迪、三一重工等则在智力与劳动“双密集”的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正是看中了中国廉价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意味着我们有庞大的知识型人力资源后备。
比较优势的变化,即对既有增长方式形成了压力,也为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新兴产业的几个政策支点
现在,就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尚有一些政策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1、产业升级需要经济驱动力
技术创新或不创新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一种选择。
有怎样的发展环境,大多数企业就会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
离开市场力量的“倒逼”,产业升级将非常缓慢。
影响企业行为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生产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
目前资源环境的压力迅速上升,例如,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矿产资源短缺的压力,能源价格上升的压力,环境治理成本内部化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等都已十分强劲,
当前,应把握时机、控制力度,加快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逐步放开对土地、水、成品油、矿产品等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价格的实际控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进程,同时用税收杠杆进行调控。
这样就可以发挥价格、税收、汇率、利率和环境监管的作用,使必须释放的资源环境压力成为迫使增长方式转变、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驱动力,为新兴产业发展开拓空间。
2、产业升级的三个方向
一是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
例如,由软盘存储器升级为U盘和光盘,由含氟冰箱升级为无氟冰箱,由彩色显像管升级为平板显示器等。
二是在产业链上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如由一般加工制造向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等高端制造延伸,向上游的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专利、技术集成、融资、投资;下游的品牌、商业模式构建、流通体系、系统服务、物流、产业链管理等延伸。
这些上下游的经济活动就是现代服务业。
三是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指,基于重大发现和发明而产生的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产品,和由此产生的新的产业群。
例如当前的新能源、环保产业、电动汽车、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
在产业升级的三个方向中,新兴产业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新兴力量。
新兴产业往往处于技术尚不成熟、产业垄断尚未形成、商业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的阶段,这恰恰为我国技术追赶和“弯道超车”创造了条件。
这正是当前国家特别注意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因。
产业升级的三个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是升级的路径选择。
产业升级的本质意义是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产品换代,固守于低端制造环节的所谓“新兴产业”,那是他人的新兴产业;由老产品的低端制造变为新产品的低端制造,即使产品升级了,那也是他人的产业升级。
对我们来说,打工的地位没有改变、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升级”的意义,也不能分享产业和产品升级后的经济利益。
3、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两种发展机制
经常性的产业升级与政府认定并推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机制,必需明确界定政府在这两个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由技术突破发展为新产品、培育出新的产业链,甚至开拓出一个新的产业,这是不断地、大量发生的。
例如从台式计算机到笔记本电脑,从软盘存储器到光盘等。
细微的创新和结构升级活动不断创造新兴产业产生的技术要素,它是新兴产业产生的土壤和基础。
这类的产业升级以至衍生为新兴产业,是技术进步与市场激励的结果。
对于这类经常性产业升级,政府不可或缺的作用不是通过立项、计划、审批等进行直接干预,而是创造好的大环境,由市场引导和激励企业家、创业者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使创新活动成为普遍的、持续的、大量的经济活动。
另外,政府在一些具有很强“正外部性”、有超越经济意义的领域选择一些产业,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市场失灵的环节以政府的力量支持和推进,这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的又一个支柱。
从历史上看,有很多成功案例。
1961年5月美国启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高峰时有2万家公司、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机构、30万人参加。
到1972年登月成功。
历时11年,确立了美国航天第一大国的地位,并发展出了一个完整的、全新的航天产业;在我国经济技术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两弹一星”计划,从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国际地位,并开拓了中国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体系,带动了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发展。
现阶段政府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主要考虑五个因素:
一是有引领未来的先导性,有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二是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可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三是能形成较长时期、较大规模的市场;四是产业链长、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五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对成熟,具备近期或中期产业化条件。
4、产业升级的重点是经济活动方式的升级
发展新兴产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十分深刻的变革和艰难的经济活动方式的爬坡。
在这过程中,过去30年我们长期依赖、最为熟悉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必须由热衷于投资转向关注创新能力建设,由热衷于规模扩张转向关注产业竞争力提升,由热衷于低端制造转向关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由热衷于GDP转向关注经济增长质量。
新兴产业往往处于技术尚不成熟、产业垄断尚未形成、商业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的阶段,这恰恰为我国技术追赶和弯道超车创造了条件。
发展新兴产业应当从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开始,由技术跟踪转向自主创新,最终进入国际水平。
在这过程中,应着眼于推进技术与产业变革,瞄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实现超越。
5、培育新兴产业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产业竞争的焦点在技术。
新兴产业不是靠一次技术突破就能发展起来的,后续发展的技术保障能力、持续的技术供给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关键。
发展新兴产业首先要聚焦于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
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增长,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
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掌握技术的那些公司迫不及待地要抢先占领中国市场,包括在中国组装、中国销售,但决不意味着会向中国转让核心技术。
要汲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场争夺未来的竞争中,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和利用国际科技成果和资源,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必须改变技术依赖的心里,把立足点置于本土企业和自主创新之上。
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起点上就要努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进取,力争超越。
现在,有些地方和企业不乏投资的热情,却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耐心。
有的急于盯住投资、产值,抢先从国外买进零部件拼装产品,制造一场“虚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技术受制于人情况下的大规模的产业投资,是在沙滩上建立宫殿,当正在应用的技术一旦升级,原有庞大的产能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不良资产。
从录像机到VCD、到DVD;从彩色显像管到平板电视;从彩色胶卷到数码照相等,我们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一幕幕产业惨剧。
6、中小企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革命性新技术出现时,大企业往往因对传统技术的依恋而踌躇和犹豫。
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可以从中找到施展的机会,愿意以更高的热情推进新的技术变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外对我们高度封锁的动力电池的纳米级正极材料、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CPU、大容量锂电池和液流电池蓄能电站等都出自于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还是新能源汽车,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在一项或一组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附之一个庞大的技术群而发展起来的。
在这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是为新产品不断完善提供持续的技术来源;二是中小企业是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的主要力量;三是围绕新兴产业,通过大量细微的创新开拓增值业务、通过二次开发扩展边缘业务和强化产业渗透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
按照传统的做法,当一些产业被国家重视时,政府就会制定产业政策,设定发展目标、设立进入门槛,作为提供资金、税收等支持的条件。
而中小企业往往被排斥在外。
在发展新兴产业中,应进一步确认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认真解决政策歧视、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等瓶颈。
7、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引导资本资源更多投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正迎来创新活动的活跃期。
但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是市场失灵的领域。
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股权资本供给严重不足削弱了企业创新活力、抑制了创业者创新潜力的释放。
与国外普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支持体系相比,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资本融资发育程度比较低。
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台湾省等有政府背景、按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都以较大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金,增加了创业和创新资本的供给,特别是在“种子期”,弥补了一般投资公司的不足。
很值得借鉴。
(该文为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清泰
2010年5月30日在中国老教授协会深圳《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企业创新智库论坛》书面发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产业结构 升级 思路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