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docx
- 文档编号:11731096
- 上传时间:2023-03-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9.87KB
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docx
《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doc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浅析我国总需求构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科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姓名张婵娟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入学年月2012.09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浅析中国总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
文章利用近些年的统计数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以及净出口需求四大需求入手,通过横向视角的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总需求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得出了总需求在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方面处于失衡状态的结论,提出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如政府转移支付、改革税制结构等方面来调整总需求结构的转变。
关键词:
总需求结构内需失衡外需失衡对策建议
一、前言
总需求是经济中各个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它包括居民消费、政府购买、投资与净出口四个部分。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主要是指国内居民对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即所谓的内需;外需来自净出口,政府购买为政策变量。
四类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处于全部需求环节的终点,而投资需求只是一种中间需求。
投资需求本质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其扩张外延最终受到消费需求的限制。
因此,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最终消费需求的贡献,那么该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将是持续、稳定的。
此外,现代消费理论,无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还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都暗示如下的政策含义:
应该努力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减少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建立健康的信贷机制,从而最终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保证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这些对于中国制定有效的政策来促进总需求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基本上没有一个大国的经济能够长期依靠投资来保持持续增长。
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只有被新的消费所吸收才是有效的供给。
否则,投资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导致产能闲置、产品积压、效益下降,而由于投资对经济指标的高度敏感,其波动幅度通常大于经济周期的波动,最终造成经济的大波动,因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净出口是国外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受到国外经济状况的影响。
而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表明长期依靠净出口增长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维继。
首先,中国出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国际比较优势将会逐渐弱化,而由于技术实力、市场开拓、配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转向技术密集型出口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多数发展中国家趋同,加之中国与欧美等国的巨额贸易顺差,都加剧了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
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
因此,只有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选择。
我们可以认为,总需求的总体水平关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总需求的结构关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总需求结构失衡一般包括两种情形:
第一,投资与消费的矛盾,通常表现为投资的快速增长而消费相对不足。
第二,内需与外需的失衡,通常是指出口(即外需)增长迅速而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第一种总需求结构失衡最直接的宏观后果就是GDP中可用于国民分配的数量长期相对压缩,并且一旦投资形成的大部分供给不能被消费所吸收,产品积压和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从而使宏观经济潜伏着大起大落的风险。
第二种总需求结构失衡不仅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从而增加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国内投资与消费的矛盾,推动国内投资率攀升,消费率走低,继而加剧国内产能过剩,迫使国内经济运行进行调整。
二、中国总需求结构的现状分析
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10.7%,连续四年GDP增长率超过10%,显示了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结构不平衡,尤其是总需求结构不平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上述两种总需求结构失衡状况都在中国有所表现。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总需求构成项目的现状进行研究。
接下来,我们从内需角度以及内外需角度对我国总需求结构失衡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内需角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比率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率呈整体上升趋势,而消费率却呈不断下降趋势。
如图1所示,相对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长的更快,投资率由1990年的36.4%上升到2008年的42.6%,投资需求占内需的比重从1990年的35.82%上升到2008年的45.62%;消费率由1990年的62.5%下降到2008年的48.4%,消费需求占内需的比重从1990年的64.18%下降到2008年的54.38%。
接下来我们对我国与其他国家总需求结构进行一个比较。
如图2所示,中国投资需求比重较高,居民消费需求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我国与巴西、印度。
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日本以及美国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后我们发现,投资需求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各国所占的比重,仅有我国的是投资需求所占的比重要要大于消费比重,尤其和美国做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投资需求占比为18%,而我国高达43%,美国的消费需求占比为71%,而我国仅为34%。
可见,从消费与投资所占的比重上而言,我国的内需结构出现了问题。
图11990-2010年投资与消费比率图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中国与其他国家投资消费需求比重图
数据来源:
根据WDI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表中数据为1997年至2008年的平均值
图三显示的是我国与其他几个国家投资消费需求以及GDP的增长速度。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投资需求上升幅度最为明显,消费需求增长率也较高。
与GDP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两者相差近3.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部分并没有用于消费,投资与消费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这说明投资相对消费而言增长过快,出现了产品积压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内需结构失衡。
我们再和其他几个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消费比率均是高于投资需求以及GDP增长率。
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和塞尔奎因等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比例标准在工业化中期应为20%:
80%,但是我国的投资和消费的比率却远远高于以上标准,这说明我国近年来消费与投资结构已是失衡状态。
图3中国与其他国家投资消费GDP增长速度
注:
根据WDI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表中数据为1997年至2008年的平均值
图4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贡献率
数据来源:
根据WDI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表中数据为1997年至2008年的平均值
图4根据相关数据描述了投资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可以看出虽然这两大类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差距不大但和大部分国家相比,中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偏低,不仅远低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和西欧,而且也低于亚洲其他国家。
从纵向看,在1991-2000年,中国投资需求产出贡献率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了92.3%。
但和投资需求产出贡献走势相反,中国消费需求的产出贡献在2000-2006年基本呈下降趋势。
虽从2007年开始变得相对稳定,但也仅保持在45%左右。
通过前述实证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需求结构失衡,尤其是从内需角度也就是投资于消费角度而言,严重存在失衡状态,消费需求增长显著滞后于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
(二)内需与外需角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而在总需求构成中外需也就是净出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从内需与外需,也就是消费与净出口的关系来看看我国总需求构成的现状。
图5表明,我国的净出口需求所占比重为40%,居民消费需求为38%,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只有我国与泰国净出口需求所占的比重要大于居民消费需求。
而与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相比较,泰国与马来西亚都是坚定的外向型的经济体。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国家都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构成比重要大于净出口需求,其国民经济构成中消费需求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图4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消费需求以及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占了很大的比重。
但和大部分国家相比,中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偏低,不仅远低于经济发达的美国和西欧,而且也低于亚洲其他国家。
但是净出口需求方面,我国的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要大于很多的国家。
图5中国与其他国家居民消费与净出口需求比重图
数据来源:
根据WDI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表中数据为1997年至2008年的平均值
图6是我国近些年来的外贸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
外贸依存度高的话,则说明一方面反应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外来的不稳定因素将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国市场。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虽然在2006年之后有一个震荡下行,但是2008年之后随着国家出口政策调节,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开始逐渐上行。
从纵向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自2003年开始一直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较大。
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呈逐年增长趋势,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需求而缺乏国内消费拉动的现实。
图61990-2010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我国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
面对我国总需求结构失衡的现状,我们自然要问的是,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失衡为什么会发生呢?
接下来我们看下我国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
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来分析我国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原因。
蔡昉,周业安认为,中国总需求结构失衡与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
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官员更加重视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大规模投资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则恰恰有利于提高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
方福前的研究则表明,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居民占有的份额不断下降,这是199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这说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对消费投资结构失衡有着重要影响。
刘伟,蔡志洲的研究则认为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资源条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开始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总需求的失衡。
韩心灵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十分重视出口,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而较高的外贸增长速度,则会对消费与投资需求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已有文献研究一方面为中国存在需求结构失衡问题提供了丰富经验证据,另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为中国有效解决需求结构失衡问题提供了更宽思路。
然而,这些讨论主要基于居民消费决策的传统理论,并从消费需求决定因素的分析中总结经验,而对这一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讨论较少。
例如,国民收入分配为何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收入分配差距为何持续扩大?
居民为何有各种不确定支出预期?
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相关文献讨论较少。
四、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一)消费需求方面
提高消费的关键之处在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和缓解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情况。
具体到财政政策上,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工资收入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主要收入来源。
工资总额扣除“四险一金”,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被称作“可支配收入”。
这个收入数额是可支配的,但却不是“敢支配收入”。
因为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看病难看病贵、房价太高供房压力大、子女上学择校费用高、担心未来人口下降后养老费用没有着落……种种情况制约了百姓的消费。
这些制约消费因素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更加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该在财政支出方面做出以下调整:
在全国城乡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这些保障可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迁移而变动;在社会保障中,要加大养老、医疗和大病保障的范围,使得百姓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
2、改革政府转移支付和税制结构,提高居民收入
政府是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主体,而税收又是政府实施收入再分配的三种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以具有收入调节功能的税收为主体的税收体系,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非常有限。
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充分发挥了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不同税种相互协调配合的调节功能。
OECD国家的税收结构中60%为具有收入调节作用的税种。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工业化国家个人所得税额占税收总额的比重约为28%,发展中国家约为11%,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约为15%,而中国2006年这一数据才达到7%,并且中国没有开征规范的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此外,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也不够健全,有许多待改革与完善之处。
因此,中国应在改革与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开征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并与消费税配合,逐步建立以具有收入调节功能的税收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这不仅会降低高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而且可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间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全社会的消费需求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改革税制,如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税而低收入者实行累退税。
除此以外,还可以扩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受众人群数量和人均支付金额,降低救济标准,减化取现手续以带动消费。
(二)投资方面
1、改革与完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地方政府的绩效考评主要看重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增长质量。
因此,地方政府在评价投资项目时也仅仅考虑投资项目是否会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或提高就业率,而忽视了投资项目可能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如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
所以,为促进投资需求又好又快增长,必须改变单一的评价指标,建立全面、综合性的指标考核体系。
2、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1998-2003年,中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期望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从而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70%来自私人投资,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实现了预期效果,私人投资也成为我国投资需求扩大的主力。
至此,中国政府应完善投资体制,将政府投资从那些市场主导的、投资需求旺盛的领域退出,而投向私人投资低迷但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利益外溢产业(如污染处理企业)等。
因为这些行业存在风险高、投资初期所需资金大等较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市场主导的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致使这些行业存在投资不足现象,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中国政府应建立风险担保基金或提供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措施直接或间接扶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民间资本进入这些产业,从而扩大这些产业的投资需求,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
(三)净出口方面
近年来,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与财政政策的扶持密不可分,尤其是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
有研究表明,出口退税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呈现同方向变动关系;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结构也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因此,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例如通过整体提高或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对出口需求产生总量控制效果;或者,对附加值含量不同的产品实行高低不同的退税率,发挥税收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由劳动密集型出口向技术密集型出口的转变,从而实现出口需求的结构调整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依赖型转化为内需拉动型的话,显然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小结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既享受到了投资需求旺盛和出口需求强劲带来的好处,也经受着投资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带来的困扰。
如何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外需的依赖,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需求结构的再平衡,一直是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中国总需求结构,促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协调增长,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
本文在对我国总需求结构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总需求内需失衡以及内外需失衡的结论,最后对如何改善我国总需求结构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海莲.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J].税务与经济,2008(01)
[2]方福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分省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9(02)
[3]杨运杰.中国经济发展中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34)
[4]常东亮.消费促进内需增长的经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5)
[5]张伦俊,祝遵宏.我国税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兼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5(04)
[6]李建伟.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学动态,2003(03)
[7]韩心灵.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总需求结构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我国 总需求 构成 存在 问题 对策 建议 doc